一种香薷挥发油纳米乳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46226发布日期:2021-02-23 18:51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香薷挥发油纳米乳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一种香薷挥发油纳米乳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香薷挥发油纳米乳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香薷是我国传统中药,首载于《名医别录》,之后历代的本草对其也多有记录。《中国药典》记载收录的有唇形科植物石香薷(mosla chinensis maxim.)和江香薷(mosla chinensis

jiangxiangru’)两个品种。石香薷味辛,微温;归肺、胃经,具有发汗解表、化湿和中、行水消肿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头痛无汗、夏季暑湿热证、水肿、腹痛呕泻、湿疹、牙髓病、空调综合征等病症的治疗。香薷活性成分众多,主要包括挥发油类、黄酮类及氨基酸类化合物等。现代研究发现,香薷挥发油有良好的广谱抗菌作用,此外,还具有消炎解热、镇静止痛、抗病毒和调节免疫等功效。
[0003]
香薷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鼠伤寒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等十余种菌株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为78-312ug/ml。香薷挥发油在体内对流感病毒a3病毒具有抑制作用,当浓度为49mg/ml时能有效控制流感a3病毒所致vero细胞的病变,有效降低流感病毒血凝效价。香蕾挥发油对感染根尖周组织有良好的消炎作用,对非感染根尖周组织及家兔骨组织无刺激性,具有良好的抗感染能力。香薷挥发油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在剂量为0.3ml/kg和0.15ml/kg时对小鼠醋酸扭体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现量效关系。
[0004]
纳米乳液(microemulsion,me)是由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水相组成的热力学稳定体系,乳滴粒径在10nm-100nm之间。纳米乳液作为一种新型给药系统,具有靶向给药、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维持恒定血药浓度等特性,此外,还能增强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
[0005]
现有的香薷油制品中,香薷油含量较低,且稳定性较差,不利于运输贮存,生物利用度低,其药效作用发挥受限,故本发明采取纳米制备技术,以求制得载药量大、稳定性强的香薷挥发油制品。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香薷挥发油纳米乳,在保证香薷油含量同时,具备较好的稳定性,从而更好地发挥药效。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
[0008]
一种香薷挥发油纳米乳,按重量份计由油相2-14份、表面活性剂15-40份、助表面活性剂2-13份、水相45-80份制备而成,所述油相包括香薷挥发油。
[0009]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纳米乳平均粒度为15.45nm,多分散系数为0.156。
[0010]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油相为香薷挥发油和植物提取物。
[0011]
进一步地,所述植物提取物为薄荷油。
[0012]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按重量份计组成优选为,香薷挥发油:薄荷油:表面活性剂:
助表面活性剂:水=7.78:1.58:19.26:6.15:65.23。
[0013]
进一步地,所述表面活性剂为cremophorel。
[0014]
进一步地,所述助表面活性剂为无水乙醇。
[0015]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香薷挥发油纳米乳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
1.按配方比例称取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和水相备用;
[0017]
2.将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混合均匀;
[0018]
3.20-25℃下缓慢加入水相,持续搅拌,直至形成澄清透明、黏度小且具有流动性的o/w型淡黄色纳米乳状液。
[0019]
本发明的还有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香薷挥发油纳米乳在制备抗菌产品中的应用。
[0020]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21]
1.本发明提供的香薷油纳米乳制品,香薷油含量高,且稳定性好,便于运输贮存,生物利用度高,可以更大范围地发挥药效作用。
[0022]
2.本发明提供的香薷油纳米乳制品具有靶向给药、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维持恒定血药浓度等特性,此外,还能增强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4]
图1为本发明香薷油纳米乳制备过程选取纳米乳区域km值三元相图。
[0025]
图2为本发明香薷油纳米乳外观示意图。
[0026]
图3为本发明香薷油纳米乳制剂粒度分布示意图。
[0027]
图4为本发明香薷油纳米乳在不同菌种中抗菌活性测定结果示意图。
[0028]
图5为本发明香薷油纳米乳在不同菌种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发明,并不是为了限定本发明。
[0030]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香薷油制品载药量低、稳定性差等缺陷,提供一种支持口腔、鼻腔、皮肤、环境等多途径用药的制剂。
[0031]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由包含香薷挥发油的油相、水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制成的纳米乳。所述油相还可以选择香薷挥发油和植物提取物的组合物,所述植物提取物优选薄荷油。
[0032]
选取对香薷挥发油溶解度最大的辅料作为最适辅料,经溶解度测定,选定表面活性剂:cremophor el,助表面活性剂:无水乙醇。
[0033]
所述香薷挥发油纳米乳制备方法如下:以cremophorel为表面活性剂,无水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按照质量比1:1、2:1、3:1(即km=1、km=2、km=3)混合均匀制备混合表面活性剂,再与油相按照质量比1:9、2:8、3:7、4:6、5:5、6:4、7:3、8:2、9:1混合,搅拌均匀,于室温下边搅拌边滴加蒸馏水,观察乳液由澄清变为浑浊后再次变为澄清的过程,并记录相变点,绘制伪三元相图,选取纳米乳区域大的km值作为最适km。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其中图1a、1b、1c分别表示km=1、km=2、km=3时的三元图,实验结果显示,当km=3时形成的纳米乳区域最大,故选取km=3作为最适km。
[0034]
经过实验筛选,本发明所述的香薷挥发油纳米乳喷雾,各组分的配比范围为,按重量份计:油相2-14份,表面活性剂15-40份,助表面活性剂2-13份,水相45-80份,将各组分充分混匀,制备成o/w型纳米乳喷雾。
[0035]
本发明提供的香薷挥发油纳米乳制剂,各组分优选的质量配比为,香薷挥发油:薄荷油:cremophor el:无水乙醇:蒸馏水=7.78:1.58:19.26:6.15:65.23,将各组分充分混匀,制备成o/w型纳米乳喷雾。
[0036]
如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香薷挥发油纳米乳制剂为淡黄色透明澄清液体(图2a),平行光照射时有丁达尔现象(图2b)。
[0037]
如图3所示,本发明所述的香薷挥发油纳米乳制剂平均粒度为15.45nm,多分散系数为0.156。
[0038]
以下是本发明所述的香薷挥发油纳米乳制剂抑菌效果的测定:
[0039]
1.抗菌活性的测定:用棉签蘸取菌液均匀涂布于装有营养琼脂培养皿中,以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组,庆大霉素为阳性对照组,采用牛津杯法对香薷纳米乳的抗菌活性进行研究,每个牛津杯内加入100μl药液,每种菌株做三组平行实验,37℃恒温培养18h,测量抑菌圈直径。实验结果(见图4)显示,香薷挥发油纳米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图4a)、大肠杆菌(图4b)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图4c)耐药菌株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且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更为敏感,抑制作用更为显著,抑菌圈直径如表1所示。
[0040]
表1:香薷挥发油纳米乳的抑菌活性
[0041][0042]
2.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采用肉汤稀释法,在96孔板中第一排每个孔中加入100μl营养肉汤培养基,取100μl香薷挥发油纳米乳加入第一个孔中,混匀后吸取100μl加至第二孔中,如此反复二倍稀释至第九孔,弃去100μl,再分别吸取100μl菌液加入至1-10孔中,每种菌株设置三个复孔,37℃下恒温培养24h,于600nm处测定吸光度值。实验结果如图5所示(图5a、5b、5c分别为本发明所述香薷挥发油纳米乳制剂与空白对照组及庆大霉素对于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及escherichia coli不同菌株的吸光度值对照图),最低抑菌浓度如表2所示。
[0043]
表2:香薷挥发油纳米乳的抑菌活性
[0044][0045]
由上述对本发明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特点:
[0046]
本发明制备香薷挥发油纳米乳可制成喷雾剂,可直接作用于口腔、鼻腔、皮肤及环境,具有多重给药及使用方式。本品使用安全,便于携带。经实验证明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0047]
本发明制备的喷雾剂采用纳米乳制备技术,将香薷挥发油及其辅料制备成粒径小于100nm的o/w型纳米乳,有效增强了香薷挥发油的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了香薷挥发油的稳定性及生物利用度。
[0048]
本发明制备的喷雾剂以香薷挥发油为主药,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了载药量,能有效减少辅料用量,有效降低给药剂量。
[0049]
本发明组分中添加的薄荷油可以矫正香薷挥发油的气味,同时可以协同香薷挥发油发挥解热、抗菌等作用。
[0050]
本发明添加cremophor el和无水乙醇作为香薷挥发油的助溶剂和潜溶剂,使得香薷挥发油更充分的溶解在水相中,被水相包裹成细小纳米液滴,更易于吸收。
[0051]
以下是具体实施例及实验例用来证明本发明香薷挥发油纳米乳的其他相关性能。
[0052]
实施例1
[0053]
采用水蒸馏提取法提取香薷挥发油,用无水硫酸钠脱水干燥,按重量比,香薷挥发油:薄荷油:cremophor el:无水乙醇:蒸馏水=7.78:1.58:19.26:6.15:65.23称取备用;将香薷挥发油、薄荷油、cremophorel、无水乙醇混合均匀;20-25℃下缓慢加入水相,持续搅拌,直至形成澄清透明、黏度小且具有流动性的o/w型淡黄色纳米乳状液。
[0054]
本发明经实验验证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均有良好的抗菌效果,且理化性质均一稳定,在4-55℃范围内,室温放置3个月及10,000rpm的转速下离心30min后均无破乳现象。
[0055]
实施例2
[0056]
采用水蒸馏提取法提取香薷挥发油,用无水硫酸钠脱水干燥,称取重量份比例为,香薷挥发油:薄荷油:cremophorel:无水乙醇:蒸馏水=6.64:1.34:17.93:68.10,按照实施例1的步骤制备成o/w型纳米乳喷雾。
[0057]
实施例3
[0058]
采用水蒸馏提取法、co2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香薷挥发油,称取重量份比例为,香薷挥发油:薄荷油:cremophorel:无水乙醇:蒸馏水=5.74:1.15:15.54:5.19:72.36,按照实施例1的步骤制备成o/w型纳米乳喷雾。
[0059]
实施例4
[0060]
采用水蒸馏提取法、有机溶剂提取法制备香薷挥发油,称取重量份比例为,香薷挥发油:薄荷油:cremophor el:无水乙醇:蒸馏水=10.40:2.11:28.11:9.40:49.98,按照实
施例1的步骤制备成o/w型纳米乳喷雾。
[0061]
实验例:稳定性测试
[0062]
将实施例1-4制备的香薷挥发油纳米乳以12000r/min离心30min,实验结果(如图x)显示纳米乳并无分层现象。将制备好的香薷挥发油纳米乳分别置于4℃、室温以及55℃下7d,分别于第1,7,30d观察纳米乳是否有分层现象,实验结果(如表3)显示香薷挥发油纳米乳在0-55℃范围内稳定性良好。
[0063]
表3:香薷挥发油纳米乳稳定性测试
[0064][0065]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的实质和范围下的变化和优化,应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