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肿瘤介入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22514发布日期:2021-04-09 20:28阅读:38来源:国知局
用于肿瘤介入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肿瘤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肿瘤介入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肿瘤介入治疗属于内科微创介入治疗方法,包括血管介入治疗和非血管介入治疗。肿瘤介入治疗是指在x线透视、数字减影下,将导管插入肿瘤血管,向肿瘤内注入化疗药物,同时将肿瘤的血管堵塞。肿瘤介入治疗可用于治疗肺癌、肝癌,也可用于治疗头颈部肿瘤、肾癌、胃癌、乳癌、胰腺癌、食管癌、胆管肿瘤、盆腔恶性肿瘤、四肢软组织或骨恶性肿瘤等。

现有技术如授权公告号cn106037891b,公开的一种肿瘤介入治疗装置,包括引导管、穿刺管和针头、外套管和推杆。在使用时,可以清楚的观察到周围组织,可准确控制穿刺深度,使用方便,穿刺成功率高,自动化程度高。但是该方案在使用时还存在以下不足:引导管在穿刺时肿瘤内的血液容大量易注入到引导管内,引导管内壁沾满的血渍,从而导致在超声波检测时产生反射,无法形成很好的透声窗,不容易观察到周围组织;消毒腔内的消毒介质是消毒棉,消毒棉上的消毒物质一般涂的是酒精、碘伏等,容易在穿刺管穿入后泄露(或渗入到穿刺管),造成污染,还有就是当需要使用导丝时,无法将导丝从装置直接介入到达肿瘤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肿瘤介入治疗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肿瘤介入治疗装置,包括外套管、引导管、推塞以及穿刺管,所述外套管与引导管相连接,所述推塞安装在外套管内,可在外套管内滑动,所述推塞的一面安装有推杆,另一端安装有穿刺管,该推杆的近端外露于外套管,且端部具有手柄,所述外套管内的远端设置有可对所述穿刺管进行循环消毒的消毒室,所述外套管的外壁安装有支管,所述支管与消毒室连通,所述引导管上具有缓冲结构,该缓冲结构设置在靠近引导管的近端处,所述引导管内还安装有阻血结构,所述阻血结构设置在靠近引导管的远端处,所述阻血结构将其与外套管之间的引导管隔成具有长距离透声窗的区域。

优选的,所述阻血结构包括隔板、具有弹性的可闭合部以及封堵部,其中所述隔板安装在引导管内,所述封堵部嵌装在隔板的中心处,所述可闭合部位于引导管远端的一侧,且顶部与隔板的外缘连接,且底部向远端倾斜,所述隔板上具有通孔。

优选的,所述封堵部上具有用于穿刺管穿过的穿孔,所述可闭合部的底部与穿刺管之间不接触,具有间隙,且所述可闭合部的底部具有一体化的密封部。

优选的,所述隔板的外缘具有塞块,所述引导管的内壁开设有用于安装塞块的槽体,所述通孔位于封堵部周边的隔板上。

优选的,所述引导管上设置有缺口,该缺口设置在靠近引导管的近端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弹性的囊膜,所述囊膜安装在缺口内。

所述引导管的管壁内还埋设有排血管,所述排血管分别与阻血结构两侧的引导管连通,并且在所述引导管靠近近端处的外壁安装有阀门,所述排血管的端部与阀门连接。

优选的,所述消毒室通过分隔板分隔成主消毒室以及接漏室,主消毒室为循环室,接漏室为密闭室,所述外套管的外壁设置有消毒液雾化接口,所述支管和消毒液雾化接口均与主消毒室连通。通过外接超声波雾化器,将消毒液雾化后,由消毒液雾化接口喷入,由支管喷出,形成消毒循环。

优选的,所述穿刺管的近端处开设有介入口,当所述推塞与主消毒室接触时,所述介入口位于主消毒室内,导丝依次由支管、介入口插入到穿刺管内。

优选的,所述外套管的近端安装有螺纹套,所述推杆螺纹套接于螺纹套,并且端部具有手柄,所述外套管的外壁安装有握柄。

优选的,所述推塞通过透气结构在外套管内滑动。

优选的,所述透气结构为设置在推塞上的透气小孔或者是沿外套管内壁轴向开设的透气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引导管的远端内安装了阻血结构,通过该阻血结构可以在引导管穿刺时,阻止血液进入到阻血结构与外套管之间的引导管隔成的具有长距离透声窗的区域内,这样在该区域内保持不会填充穿刺血液,引导管的内壁不会沾满的血渍,在超声波检测时避免产生(较多次)的反射,便于超射波的传播,在引导管内径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形成很好的透声窗,透声窗所占区域较大,而且该透声窗观察区域较长,进而可以清楚的观察到周围组织,便于医务人员准确掌握进针情况,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发明,通过在引导管穿刺肿瘤部位时,由于气压的作用,产生的气流被推向具有长距离透声窗的区域内,通过设置囊膜,在被气流吹鼓过程中,可以缓冲气流,实现降低了穿刺的阻力的目的。

本发明,通过设置排血管,在引导管穿刺肿瘤部位时,阻血结构左边的引导管会有注血(出血),通过将阀门外接抽吸泵,可以将出血吸走,由于排血管分别与阻血结构两侧的引导管连通,即与阻血结构左边的引导管连通,也与具有长距离透声窗的区域连通,这样可以保证两侧压力保持在一个平衡范围内,使得可闭合部可以保存闭合状态,以便阻血结构达到阻血的目的。

本发明,通过在消毒液雾化接口外接超声波雾化器,将消毒液雾化后,由消毒液雾化接口喷入,由支管喷出,形成消毒循环,这样对穿刺管消毒更全面,消毒效果更好,而且采用雾化消毒,雾化液可以通过支管喷出(可采取对雾化液吸收如吸水棉,也可直接排出),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液体消毒物质的泄露以及渗入到引导管内,通过设置接漏室,进一步阻止、避免雾化的消毒液进入到引导管内,不仅实现了循环消毒,且做到了防渗透。

本发明,考虑到穿刺后可能需要导丝介入,在穿刺管的近端处开设有介入口,在导丝介入时,导丝依次由支管、介入口插入到穿刺管内,这样可以在本装置穿刺后不用拔出即可进行导丝介入,可以在穿刺次数少的情况下,大幅度降低患者因穿刺带来的痛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引导管刺入(向)肿瘤中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3中的可闭合部闭合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可进行循环消毒的消毒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推塞的透气结构另一种示意图。

图中:1外套管、2引导管、20囊膜、21排血管、22阀门、23区域、3推塞、30推杆、31透气小孔、4手柄、5螺纹套、6分隔板、7主消毒室、70消毒液雾化接口、8接漏室、9穿刺管、90介入口、10阻血结构、100隔板、1000通孔、101可闭合部、1010密封部、102封堵部、103塞块、12支管、13导丝、14透气槽、15握柄、16刻度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肿瘤介入治疗装置,包括外套管1、引导管2、推塞3以及穿刺管9,所述外套管1与引导管2相连接,所述推塞3安装在外套管1内,可在外套管1内滑动,所述推塞3的一面安装有推杆30,另一端安装有穿刺管9,所述推杆30与推塞3之间为通动连接,如通过轴承转动,该推杆30的近端外露于外套管1,且端部具有手柄4,所述外套管1内的远端设置有可对所述穿刺管9进行循环消毒的消毒室口(远端是基于外部操作端为近端进行定义的),所述外套管1的外壁安装有支管12,所述支管12与消毒室连通,所述引导管2上具有缓冲结构,该缓冲结构设置在靠近引导管2的近端处,所述引导管2内还安装有阻血结构10,所述阻血结构10设置在靠近引导管2的远端处,所述阻血结构10将其与外套管1之间的引导管2隔成具有长距离透声窗的区域23。

具体的,所述阻血结构10包括隔板100、具有弹性的可闭合部101以及封堵部102,其中所述隔板100安装在引导管2内,所述封堵部102嵌装在隔板100的中心处,所述可闭合部101位于引导管2远端的一侧,且顶部与隔板100的外缘连接,且底部向远端倾斜,所述隔板100上具有通孔1000。所述封堵部102上具有用于穿刺管9穿过的穿孔,所述可闭合部101的底部与穿刺管9之间不接触,具有间隙,所述间隙的间距不小于通孔1000的直径,且所述可闭合部101的底部具有一体化的密封部1010。如图2所示,在引导管2的远端内安装了阻血结构10,通过该阻血结构10可以在引导管2穿刺时,阻止血液进入到阻血结构10与外套管1之间的引导管2隔成的具有长距离透声窗的区域23内,这样在该区域23内保持不会填充穿刺血液,引导管2的内壁不会沾满的血渍,在超声波检测时避免产生(较多次)的反射,便于超射波的传播,在引导管2内径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形成很好的透声窗,透声窗所占区域较大,而且该透声窗观察区域较长,进而可以清楚的观察到周围组织,便于医务人员准确掌握进针情况,提高了工作效率。如图3、4所示,在引导管2穿刺肿瘤部位时,血液由引导管2的远端进入,随着穿刺的深入由于气压的作用,气流通过依次通过可闭合部101的底部与穿刺管9之间的间隙和通孔1000,将原本张开的可闭合部101逐渐被推向封堵部102,直到密封部1010与封堵部102接触紧密的贴合,这样即可保证穿刺血液进入到具有长距离透声窗的区域23内。

具体的,所述隔板100的外缘具有塞块103,所述引导管2的内壁开设有用于安装塞块103的槽体,所述通孔1000位于封堵部102周边的隔板100上。如图3、4所示,设置塞块103的目的是可以将阻血结构10很好的固定在引导管2内,可闭合部101的底部与穿刺管9之间的间隙的间距不小于通孔1000的直径,这样可以保证在穿刺时,可闭合部101可以快速被推向封堵部102实现闭合,以达到阻血结构10阻血的目的。本实施例中,可闭合部101、密封部1010为弹性材料制成,如硅胶、无毒医用高分子材料等,隔板100、封堵部102以及塞块103为硬质材料,如医用级无毒塑料板等。

具体的,所述引导管2上设置有缺口,该缺口设置在靠近引导管2的近端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弹性的囊膜20,所述囊膜20安装在缺口内。如图1、2所示,在引导管2穿刺肿瘤部位时,由于气压的作用,产生的气流被推向具有长距离透声窗的区域23内,通过设置囊膜20,在被气流吹鼓过程中,可以缓冲气流,实现降低了穿刺的阻力的目的。

具体的,所述引导管2的管壁内还埋设有排血管21,所述排血管21分别与阻血结构10两侧的引导管2连通,并且在所述引导管2靠近近端处的外壁安装有阀门22,所述排血管21的端部与阀门22连接。如图1、3、4所示,通过设置排血管21,在引导管2穿刺肿瘤部位时,阻血结构10左边的引导管2会有注血(出血),通过将阀门22外接抽吸泵,可以将出血吸走,由于排血管21分别与阻血结构10两侧的引导管2连通,即与阻血结构10左边的引导管2连通,也与具有长距离透声窗的区域23连通,这样可以保证两侧压力保持在一个平衡范围内,使得可闭合部101可以保存闭合状态,以便阻血结构10达到阻血的目的。

具体的,所述消毒室通过分隔板6分隔成主消毒室7以及接漏室8,主消毒室为循环室,接漏室为密闭室,所述外套管1的外壁设置有消毒液雾化接口70,所述支管12和消毒液雾化接口70均与主消毒室7连通。如图5所示,通过在消毒液雾化接口70外接超声波雾化器,将消毒液雾化后,由消毒液雾化接口喷入,由支管12喷出,形成消毒循环,这样对穿刺管9消毒更全面,消毒效果更好,而且采用雾化消毒,雾化液可以通过支管12喷出(可采取对雾化液吸收如吸水棉,也可直接排出),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液体消毒物质的泄露以及渗入到引导管2内,通过设置接漏室8,进一步阻止、避免雾化的消毒液进入到引导管2内,不仅实现了循环消毒,且做到了防渗透。

具体的,所述穿刺管9的近端处开设有介入口90,当所述推塞3与主消毒室7接触时,所述介入口90位于主消毒室7内,导丝13依次由支管12、介入口90插入到穿刺管9内。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后,考虑到穿刺后可能需要导丝13介入,在穿刺管9的近端处开设有介入口90,在导丝13介入时,导丝13依次由支管12、介入口90插入到穿刺管9内,这样可以在本装置穿刺后不用拔出即可进行导丝13介入,可以在穿刺次数少的情况下,大幅度降低患者因穿刺带来的痛苦。

具体的,所述外套管1的近端安装有螺纹套5,所述推杆30螺纹套接于螺纹套5,并且端部具有手柄4,所述外套管1的外壁安装有握柄15,所述推塞3通过透气结构在外套管1内滑动。如图1、2所示,推杆30与螺纹套5之间螺纹联动,可以保证在穿刺时,穿刺管9更加平稳,且轻松,而且外套管1的外壁设置了刻度线16,这样可准确控制穿刺深度,使用方便。

具体的,所述透气结构为设置在推塞3上的透气小孔31或者是沿外套管1内壁轴向开设的透气槽14。如图2、6所示,通过透气结构及时对外套管1在推塞3挤压时泄压,避免了由于负压太强而影响穿刺管9的前进。

本发明,其他未叙述的地方可与现有技术相同,诸如引导管2、穿刺管9的外壁为涂有光滑和杀菌材料的光滑杀菌壁,其他部件的材料诸如外套管1、引导管2为透明材质等,在此不做详述。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为:

a.首先握住握柄15,将穿刺管9安装到推塞3上,然后将推塞3安装到外套管1内;

b.穿刺管9对准消毒室预留匹配的穿孔,旋转手柄4,进入到具有长距离透声窗的区域23内,同时在消毒液雾化接口70外接超声波雾化器,将消毒液雾化后,由消毒液雾化接口喷入,由支管12喷出,形成消毒循环,对穿刺管9消毒;

c.然后继续旋转手柄4,使得穿刺管9的端部穿过阻血结构10后停留在左边的引导管2内;

d.将引导管2穿刺进入肿瘤部位,到达指定深度后,通过将阀门22外接抽吸泵,可以将出血吸走;

e.通过继续旋转手柄4,驱动穿刺管9伸出到引导管2外,对肿瘤部位穿刺;

f.如需使用导丝13介入,导丝13依次由支管12、介入口90插入到穿刺管9内直至到达肿瘤部位指定的位置。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