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612630发布日期:2021-06-25 15:21阅读:7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中药组合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是临床常见病症;西药治疗有一定疗效,但也有明显毒副作用,且患者不易接受(尤其是发病初期,或轻中度患者);中医药治疗psd具有用药安全,疗效确切,患者易接受等优势,但目前尚无治疗psd明确的中药新药。psd属于中医学“中风”与“郁证”之合病,是在脑卒中的基础上,由于风、瘀、痰、火等郁结致使气血郁滞不畅,肝气失其条达,神明失其清展而情绪低落,出现抑郁。
3.psd是在脑血管疾病发生后除脑卒中各种躯体症状外,并出现以情绪低落、活动能力减退、思维功能迟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情感障碍,是一种继发性抑郁,是脑卒中后最常见和最重要并发症。该病的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自责自罪、兴趣减低,对疾病的恢复失去信心。
4.我国中风发病率较高,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中风患者逐年增高,中风后会遗留多种并发症,其中中风后抑郁为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康复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病主要是神经功能缺损,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不能适应社会角色及家庭地位发生改变,严重者中风后抑郁会有绝望倾向,轻者影响康复结果,严重者会导致自杀,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5.临床流行病资料显示:psd是指脑卒中发生后患者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精神障碍症,是脑血管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抑郁症状态约占中风的30%

50%,其中重度抑郁大约占10%。psd 发生率为20%~79%,多在40%~50%;至少1/3脑卒中幸存者在卒中后或早或晚地都有抑郁的表现,且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均有不利影响,并增加病死率。也有报道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时常伴发情感障碍,其中psd最常见,发病率为22%~60%,中风的病情越重,psd的发生率越高,而且psd也能明显阻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故治疗psd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6.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抗psd药物为选择性5

ht再摄取抑制剂,多项临床试验肯定了此类药物的疗效,但选择性5

ht再摄取抑制起效缓慢,通常需2周才能充分起效,且有明显的毒副作用,价格昂贵,患者难以承受。
7.由于西药治疗psd具有一定疗效,但副作用较大,且药物价格昂贵。近年来,随着卒中后抑郁发病率的不断升高,中医在治疗该病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疗效也逐渐得到显现。
8.中医药治疗卒中后抑郁,采用辨病辨证用药,效果较佳,且副作用较小;尤其是psd发病初期,或轻中度的患者多不易接受西药治疗,而对中药治疗的依从性好,易接受中药治疗。因此,中药治疗psd具有明显优势,也急需研发治疗psd的中药新药。


技术实现要素:

9.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设计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减轻负面情绪,稳定病情及提高生存质量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10.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
11.所述的一种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生黄芪10

25份、川芎7

9份、生柴胡4

6份、桃仁7

9份、石菖蒲4

8份、生白芍13

17份、郁金 9

11份。
12.所述的一种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生黄芪18份、川芎9份、生柴胡 6份、桃仁9份、石菖蒲6份、生白芍15份、郁金9份。
13.所述的一种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剂型为颗粒剂。
14.所述的一种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5.1)取配方量的石菖蒲、郁金和川芎用8倍量水作为溶剂,浸渍后水蒸气蒸馏,获得挥发油及提取药液,挥发油以β

环糊精包裹,另置备用;提取药液离心分离除杂后,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0
±
0.02 的清膏,备用;
16.2)取步骤1)中石菖蒲、郁金和川芎挥发油提取后的药渣,加入配方量的生黄芪、生柴胡、桃仁和生白芍,用8

10倍量70%的乙醇作溶剂,回流提取2次,每次1h,提取液离心分离除杂后,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1.10
±
0.02的清膏,备用;
17.3)步骤2)醇提后的药渣再用10倍量水作溶剂,沸腾提取2次,每次1h,提取液离心分离除杂后,浓缩成相对密度1.10
±
0.02的清膏,备用;
18.4)将步骤1)、步骤2)、步骤3)制得的清膏合并,并将β

环糊精包裹的挥发油加入混合清膏中,喷雾干燥,得干燥粉末,往干燥粉末中加辅料后采用干法制成颗粒剂。
19.所述的一种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浸渍时间为1h,水蒸气蒸馏时间为6h。
20.所述的一种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步骤2)及步骤3)中浓缩的条件为,常规减压浓缩,压力≤0.09mpa,浓缩温度不大于70℃。
21.所述的一种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浓缩温度为50

60℃。
22.所述的一种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的喷雾干燥的条件为:喷雾时进液速度为 6000ml/min,进风温度140℃,药液相对密度1.10。
23.所述的一种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辅料选用糊精、乳糖及硬脂酸镁,各辅料的添加量占颗粒剂总重量的百分比分别为:糊精5%、乳糖10%及硬脂酸镁0.5%。
24.所述的一种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干法制粒的环境相对湿度为40%,主压力4mpa。
25.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配方采用益气活血解郁方治疗气虚、气血瘀滞型中风后抑郁症,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有效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试验表明中医药治疗中风后抑郁具有可行性,本申请提供的治疗方药及制备方法切实可行,便于临床推广和中药研发。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发明mcao模型示意图;
27.图2为阿魏酸对照品溶液hplc色谱图;
28.图3为供试品溶液中阿魏酸hplc色谱图;
29.图4为芍药苷对照品溶液hplc色谱图;
30.图5为供试品溶液中芍药苷hplc色谱图;
31.图6为苦杏仁苷对照品溶液hplc色谱图;
32.图7为供试品溶液中苦杏仁苷hplc色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发明。
34.本发明一种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生黄芪10

25份、川芎7

9份、生柴胡4

6份、桃仁7

9份、石菖蒲4

8份、生白芍13

17份、郁金 9

11份;优选生黄芪18份、川芎9份、生柴胡6份、桃仁9份、石菖蒲6份、生白芍15份、郁金9份。
35.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具体的制备方法为:1)取配方量的石菖蒲、郁金和川芎用8倍量水作为溶剂,浸渍1h后水蒸气蒸馏6h,获得挥发油及提取药液,挥发油以β

环糊精包裹,另置备用;提取药液离心分离除杂后,50

60℃的条件下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0
±
0.02 的清膏,备用;2)取步骤1)中石菖蒲、郁金和川芎挥发油提取后的药渣,加入配方量的生黄芪、生柴胡、桃仁和生白芍,用8

10倍量70%的乙醇作溶剂,回流提取2次,每次1h,提取液离心分离除杂后,减压回收乙醇,并于50

60℃的条件下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1.10
ꢀ±
0.02的清膏,备用;3)步骤2)醇提后的药渣再用10倍量水作溶剂,沸腾提取2次,每次1h,提取液离心分离除杂后,50

60℃的条件下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1.10
±
0.02的清膏,备用;4)将步骤1)、步骤2)、步骤3)制得的清膏合并,并将β

环糊精包裹的挥发油加入混合清膏中,喷雾干燥,得干燥粉末,喷雾干燥的条件为:喷雾时进液速度为6000ml/min,进风温度140℃,药液相对密度1.10;往干燥粉末中加入5%糊精、10%乳糖及0.5%硬脂酸镁的辅料后采用干法制成颗粒剂,干法制粒的环境相对湿度为40%,主压力4mpa。
36.试验例
37.剂型选择依据:
38.本发明具有减少用药体积,增加药物稳定性,便于贮存,运输,携带等优点,不仅保持了汤剂药效发挥迅速的特点,又克服了汤剂服用体积大,易变质霉败的缺点。
39.在新药研制过程中,根据中医用药特点及方中各药所含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由于本处方量较大,每日服用生药量为72g,每日3次,首先选择了与汤剂相近的口服液剂型,按口服液制备工艺制成的制剂,但因含挥发油,需要制备成醇类口服液,使用保存受限,同时水提成分贮存一段时间后,逐渐有沉淀生成,因此本方不宜制成口服液制型。其次,本处
方浸膏得率高,制成全浸膏片或胶囊剂,则一次服用量过大,临床上患者难以接受,所以本方也不宜制成片剂或胶囊剂。在实验比较的基础上,选择颗粒剂较为适宜,颗粒剂的化学稳定性优于液体制剂,其制备工艺相对简单,生产技术也较液体制剂易于掌握,同时制品体积小,服用方便,经过研究,选择的工艺在生产上亦可行,药效学试验结果与原汤剂的作用一致,因此,最后决定选择颗粒剂。
40.工艺筛选
41.(1)全方提取工艺研究
42.1.1挥发油提取工艺的研究
43.1.1.1挥发油提取实验
44.对本方中各味药材进行挥发油的提取,确定进行提取挥发油的药材,最终提取结果见表1。
45.①
取石菖蒲30g,打成粗粉,加10倍量的水,浸渍2h,水蒸气蒸流提取2、4、6、8、10h,收集挥发油,精密量取,计算挥发油得率(v/w)。
46.②
取郁金100g,打成粗粉,加10倍量的水,浸泡2h,水蒸气蒸流提取2、4、6、8、10h,收集挥发油,精密量取,计算挥发油得率 (v/w)。
47.③
取川芎100g,打成粗粉,加10倍量的水,浸泡2h,水蒸气蒸流提取2、4、6、8、10h,收集挥发油,精密量取,计算挥发油得率 (v/w)。
48.④
取柴胡100g,打成粗粉,加10倍量的水,浸泡2h,水蒸气蒸流提取2、4、6、8、10h,收集挥发油,精密量取,计算挥发油得率 (v/w)。
49.⑤
取白芍100g,打成粗粉,加10倍量的水,浸泡2h,水蒸气蒸流提取2、4、6、8、10h,收集挥发油,精密量取,计算挥发油得率 (v/w)。
50.表1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含量
[0051][0052]
结果显示,白芍和柴胡挥发油含量均较少,仅为0.10%左右,而且很难提取出来。郁金挥发油含量为0.7%,川芎为0.30%,石菖蒲为 1.67%,最终选择对石菖蒲、郁金和川芎进行挥发油提取。
[0053]
1.1.2挥发油单独提取和混合提取实验考察,结果见表2。
[0054]
表2:按处方量投料,分别考察石菖蒲、郁金、川芎单独提取和三味药混合提取挥发油的含量比较。
[0055][0056][0057]
结果显示,从挥发油提取量来看,三味药混合提取量和分别单独提取量总和,无显著性差异,为方便工业化生产,选择石菖蒲、郁金和川芎三味药混合提取挥发油。
[0058]
1.1.3挥发油提取方法的确定
[0059]
本方对石菖蒲、郁金和川芎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目前主要用水蒸气蒸馏、超临界流体萃取等方法,因此需要比较这两种方法的提取效率。
[0060]
按处方量取三味药材饮片3份,分别用水蒸气蒸馏和co2超临界流体萃取。
[0061]
实验结果显示,co2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提取率比水蒸气蒸馏提取高,但是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从生产实际考虑,选用水蒸气蒸馏提取。
[0062]
1.1.4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三种药材饮片挥发油的最佳工艺研究
[0063]
选择提取时间(a)、料液比(b)、药材粒度(c)、浸渍时间(d) 4个因素,以挥发油得率为指标进行优化。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具体因素水平表见表:3。
[0064]
表3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
[0065][0066]
以挥发油提取率为指标进行工艺筛选,结果显示,影响石菖蒲、郁金和川芎三种药材饮片挥发油得率的影响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a> d>b>c。以挥发油得率为指标,最佳工艺为a2b2c3d2,即提取时间6h、料液比1:8,药材粒度为较粗粉、浸渍时间为1h。
[0067]
1.1.5挥发油β

环糊精(β

cd)包裹
[0068]
取2gβ

cd,于100ml锥形瓶中,加入蒸馏水40ml,水浴加热至溶解,制成饱和水溶液,室温放置冷却。转移至恒温磁力搅拌器中,按β

环糊精:挥发油(8:1)比例,在搅拌下逐滴加入0.25ml挥发油(用等量无水乙醇溶解),磁力搅拌转速为300r/min,温度为40℃,包合60min至混悬状态,冷却至室温后置冰箱中冷藏24h,然后抽滤。用石油醚洗涤3次,所得包合物在45℃低温烘干5h,得干燥包合物,即为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
[0069]
1.2非挥发性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研究
[0070]
以黄芪甲苷、阿魏酸、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a、苦杏仁苷、芍药苷和姜黄素等为指标,先进行醇提,按表4进行实验,试验因素、水平分别见表3.
[0071]
表4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
[0072][0073]
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的70%乙醇,提取2次,每次1h。
[0074]
以黄芪甲苷、阿魏酸、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a、苦杏仁苷、芍药苷和姜黄素等为指标,再进行水提,按表4进行实验,试验因素、水平分别见表5。
[0075]
表5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
[0076][0077]
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 1h。
[0078]
1.3最佳提取工艺参数确定
[0079]
取石菖蒲、郁金和川芎三味药材粉碎,加8倍量的水,提取6小时得挥发油,收集挥发油,以β

环糊精包裹挥发油,另置备用。药液过滤浓缩备用。药渣与黄芪、柴胡、桃仁和白芍一起,加8倍量的 70%乙醇,提取2次,每次1h,合并药液,浓缩备用。药渣再加10 倍量水,提取2次,提取1h,药液过滤浓缩。合并所有药液,浓缩成浸膏备用。
[0080]
分离除杂工艺:为了除去液体中固体微粒,工厂多用滤过的方法,由于本方中黄芪等含较多多糖,所得药液较粘,不易滤过。采用醇沉工艺,多糖有损失,不宜。经试验在将药液浓缩至1.1左右时用管式离心机离心,可得到较澄清药液。以黄芪甲苷和阿魏酸计算除杂前后损失率约6%,以苦杏仁苷和芍药苷计算除杂前后损失率约7%。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在生产时视药液和工厂设备条件可考虑选择管式离心机离心除杂。
[0081]
浓缩与干燥工艺:由于本工艺采用先乙醇提取再水提取工艺,采用常规减压(≤0.09mpa)低温(≤70℃)浓缩条件进行浓缩。
[0082]
本工艺采用喷雾干燥制备浸膏粉,再行制粒。浸膏粉的含水量对制粒影响较大。而浸膏粉的含水量与喷雾时药液的相对密度、进液速度、进风温度有较大关系,以浸膏粉的含水量为评价指标,按正交表进行试验筛选喷雾干燥工艺条件。结果见表6。
[0083]
表6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
[0084][0085]
因此得最佳喷雾条件为a1b1c2,即喷雾时进液速度为6000ml/min,进风温度140℃,药液相对密度1.10。经验证,结果与正交试验基本一致,说明此工艺可行。
[0086]
成型工艺:按上述工艺制得的喷雾干燥粉,吸湿性较强,经预试不宜使用湿法制粒。由于干法制粒无湿法制粒加湿和干燥等工序,且具有成本低、节约能源等优点,选择干法制粒工艺进行考察。
[0087]

辅料种类及用量的选择
[0088]
根据颗粒剂常用辅料,本实验选择了糊精和乳糖作为备选辅料,主要从颗粒得率进行考察。为防止黏轧辊添加0.5%硬脂酸镁。
[0089]
干法制粒后,将产物置10目和60目药筛中,精密称定10~60 目药筛之间的重量,计算得率。结果可知,使用单一辅料,颗粒得率较低,制粒较难,采用混合辅料制粒效果较好。根据以上试验结果,确定采用糊精5%和乳糖10%的混合物作为制粒辅料。
[0090]

干法制粒工艺参数
[0091]
选择干法制粒条件,对环境湿度、主压力、加入辅料量进行初步研究,经过预实验,环境相对湿度40%,主压力4mpa,15%辅料用量收率最高,颗粒得率52%。
[0092]
质量标准
[0093]
1.鉴别:对方中七味药黄芪、川芎、柴胡、石菖蒲、桃仁、郁金和白芍均作了薄层检查试验,结果黄芪、川芎、柴胡、桃仁、白芍和郁金的薄层鉴别专属性好,收入标准草案中。
[0094]
1.1黄芪鉴别
[0095]
取本品(过四号筛)约l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含4%浓氨试液的80%甲醇溶液(取浓氨试液4ml,加80%甲醇至 100ml,摇匀)50ml,密塞,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含4%浓氨试液的80%甲醇溶液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5ml,蒸干,残渣用80%甲醇溶解,转移至 5ml量瓶中,加80%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供试品溶液。取黄芪甲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80%甲醇制成每1ml 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的供试品溶液及对照品溶液各5~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

甲醇

水(13:7:2)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和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日光下显相同的棕褐色斑点;紫外光(365nm)下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
[0096]
1.2川芎鉴别
[0097]
取本品粉末lg,加乙醚2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乙酸乙酯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川芎对照药材l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欧当归内酯a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置棕色量瓶中),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
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正己烷

乙酸乙酯(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0098]
1.3北柴胡鉴别
[0099]
本品粉末0.5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北柴胡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柴胡皂苷a对照品、柴胡皂苷d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0.5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

乙醇

水(8: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40%硫酸溶液,在6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和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
[0100]
1.4桃仁鉴别
[0101]
取本品粗粉2g,加石油醚(60~90℃)5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弃去石油醚液,药渣再用石油醚25ml洗涤,弃去石油醚液,药渣挥干,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苦杏仁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

乙酸乙酯

甲醇

水(15:40:22:10)5~10℃放置12小时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立即喷以磷钼酸硫酸溶液(磷钼酸2g,加水 20ml使溶解,再缓缓加入硫酸30ml,混匀),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0102]
1.5郁金鉴别
[0103]
取本品粉末2g,加无水乙醇25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郁金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

乙酸乙酯(17:3)为展开剂,预饱和30分钟,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日光和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或荧光斑点。
[0104]
1.6白芍鉴别
[0105]
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10ml,振摇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芍药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 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

乙酸乙酯

甲醇

甲酸(40:5:10: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紫色斑点。
[0106]
2.质量检查
[0107]
2.1按《中国药典》2020版四部的要求,对本品进行了粒度、水分、溶化性、装量差异的检查。前期预试检查结果均符合规定。结果见表7

10。
[0108]
表7粒度检查结果
[0109][0110]
表8水分检查结果
[0111][0112]
表9溶化性检查结果
[0113][0114][0115]
表10装量差异结果
[0116][0117]
2.2重金属和砷盐检查
[0118]
按照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进行重金属和砷盐检查,结果三批颗粒的重金属含量均小于7ppm,砷盐含量均小于1.8ppm,因此未列入质量标准中。
[0119]
前期预试,检查结果三批样品均符合规定。
[0120]
2.3微生物限度
[0121]
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检查,经过方法学验证,采用培养基稀释法对本品进行预试验,结果微生物限度符合规定。
[0122]
3含量:含量测定以黄芩甲苷、阿魏酸、芍药苷和苦杏仁苷为指标建立了hplc测定法,经过方法学考察和验证建立方法如下:
[0123]
3.1黄芪甲苷
[0124]
按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测定。
[0125]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

水(32:68)为流动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理论板数按黄芪甲苷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0126]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黄芪甲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80%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即得。
[0127]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内容物,研细,取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含4%浓氨试液的80%甲醇溶液(取浓氨试液4ml,加80%甲醇至100ml,摇匀)50ml,密塞,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含4%浓氨试液的80%甲醇溶液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5ml,蒸干,残渣用80%甲醇溶解,转移至5ml量瓶中,加80%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0128]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2μl、10μl,供试品溶液 10

20μl,注人液相色谱仪,测定,用外标两点法对数方程计算。
[0129]
3.2阿魏酸
[0130]
按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测定。
[013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

1%醋酸溶液(30: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1nm。理论板数按阿魏酸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013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阿魏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置棕色量瓶中,加70%甲醇制成每1ml含20μg的溶液,即得。
[013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内容物,研细,取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0%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静置,取上清液,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0134]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1,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液相色谱图见图2

3。
[0135]
3.3芍药苷
[0136]
按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测定。
[0137]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

0.1%磷酸溶液(14:86)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nm。理论板数按芍药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0138]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芍药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60μg的溶液,即得。
[0139]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内容物,研细,取约0.5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稀乙醇35ml,超声处理(功率240w,频率 45khz)30分钟,放冷,加稀乙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0140]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液相色谱图见图4

5。
[0141]
3.4苦杏仁苷
[0142]
按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测定。
[0143]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

水(20: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理论板数按苦杏仁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0144]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苦杏仁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70%甲醇制成每1ml含80
μg的溶液,即得。
[0145]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内容物,研细,取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石油醚(60~90℃)50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弃去石油醚液,药渣及滤纸挥干溶剂,放入原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0%甲醇50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0%的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 5ml,至10ml量瓶中,加50%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0146]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液相色谱图见图6

7。
[0147]
动物试验
[0148]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
[0149]
参照longa ez线栓法,改良制作动物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用3%戊巴比妥钠(0.15ml/100g)麻醉,气管插管后连接呼吸机,将其仰卧姿势固定于手术台上,用剃毛器和手术剪暴露大鼠颈部皮肤、消毒,取颈正中切口,钝性分离暴露右侧颈总动脉(cca)、颈外动脉 (eca)和颈内动脉(ica),结扎cca近心端和eca远心端,ica远心端近分叉处打活结,动脉夹夹闭ica近分叉处,在距cca分叉10mm 处剪一小口,将拴线用镊子推入ica,松开ica上的动脉夹,将拴线距头端20mm标记推入至分叉处,60min后缓慢抽出拴线进行再灌注,缝合切口并消毒。假手术组:假手术组12只大鼠除不插入线栓外,其余操作与模型组相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成功标志:动物苏醒后呈同侧horner征与对侧前肢偏瘫,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大脑中动脉血液被阻断时血流下降40%以上。见图1。
[0150]
缺血性脑中风后抑郁模型制备
[0151]
筛出mcao模型制备成功的基础上,于mcao模型大鼠造模后第4 天,将予以抑郁造模的大鼠均放入单独鼠笼内孤养,并结合cums法,每天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以下9种方法中的2种方法进行应激处理,连续处理21天,其详细操作的方法改良willner p的方法并略加以修改。见表11。应激方法安排顺序见表12。
[0152]
表11:cums法
[0153]
[0154]
表12
[0155][0156][0157]
分组,给药:大鼠上述实验后,进行旷场实验,筛选出旷场实验中水平运动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的大鼠作为模型成功大鼠。按大鼠水平运动格子数随机分为29组,29组再分别处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以下给药组。
[0158]
1.对照1组盐酸氟西汀组(0.01g/kg/d)。
[0159]
2.对照2组化痰活血解郁方:柴胡、当归、枳壳各10g,郁金12g,石菖蒲,茯苓,合欢皮各15g,香附,川芎,制半夏,白芍,酸枣仁各9g,陈皮,桃仁,红花各6g,甘草3g。
[0160]
3.对照3组醒脑解郁胶囊:石菖蒲12g、远志12g、丹参30g、郁金10g、柴胡12g、合欢皮15g、巴戟天10g。
[0161]
4.对照4组活血疏肝解郁汤:紫丹参30g,桃仁10g,广郁金 10g,石菖蒲30g,柴胡10g,川芎15g,白芍15g,红花10g,制香附12g,枳壳10g,炙远志15g,青皮6g。
[0162]
5.对照5组通脑清心汤方:黄芪30g、丹参15g、川芎10g、当归10g、柴胡10g、白芍10g、石菖蒲15g、远志15g、茯苓15g、地龙10g、炒枣仁30g、柏子仁15g、郁金10g、香附10g、枳壳 10g、炙甘草6g。
[0163]
6.对照6组疏肝解郁方:陈皮12g,柴胡9g,川芎6g,枳壳6g,青皮15g,赤芍12g,丹参10g,香附6g,郁金9g,石菖蒲10g,炙甘草3g,黄芪20g,桃仁9g。
[0164]
7.对照7组舒肝解郁汤:柴胡10g,制香附15g,白芍15g,郁金15g,川芎20g,地龙10g,枳壳10g,百合20g,合欢皮 15g,石菖蒲15g,远志10g,黄芪30g,桃仁15g。
[0165]
8.对照8组逐瘀开郁汤:柴胡10g、白芍10g、白术15g、茯苓10g、茯神20g、当归12g、川芎10g、薄荷6g、生姜3g、甘草6g、黄芪30g、赤芍12g、桃仁10g、红花10g、地龙10g、石菖蒲10g、法半夏10g。
[0166]
9.对照9组补阳还五解郁汤:黄芪60克、人参20克、合欢花 30克、夜交藤15克,淫羊藿、山萸肉、鸡血藤、当归尾、地龙、川芎、赤芍、栀子、珍珠母、石菖蒲各10克。
[0167]
10.对照10组颐脑解郁方:刺五加20g,郁金10g,白芍10g,栀子10g。
[0168]
11.对照11组中风解郁汤:醋柴胡9g、制香附12g、炒白芍12g、广郁金12g、合欢花12g、绿梅花10g、天麻15g、川芎9g、石菖蒲 15g、红花15g、炙全蝎5g、制首乌12g。
[0169]
12.对照12组卒中解郁汤:醋柴胡12g、当归12g、焦白术20g、白芍15g、郁金12g、石菖蒲15g、肉苁蓉20g、水蛭6g、茯神15g,白芥子12g、五味子12g、炒麦芽30g、山茱萸30g、炙甘草6g。
[0170]
13.对照13组解郁通络汤:香附15g,柴胡15g,枳壳12g,郁金15g,夜交藤30g,陈皮12g,炒枣仁15g,石菖蒲15g,远志6g,川芎10g,地龙5g,鸡血藤30g,黄芪15g。
[0171]
14.对照14组活血化瘀方:桃仁10g、川芎10g、石菖蒲10g、当归、赤芍10g、熟地黄18g、柴胡12g、远志10g。
[0172]
15.对照15组温胆安神汤:半夏10g、陈皮10g、苏梗10g、厚朴10g、桃仁10g、石菖蒲10g、郁金10g、远志10g、甘草10g、茯苓18g、柴胡12g、竹茹12g,枳壳12g、炒白芍10g、炒枣仁15g、丹参15g。
[0173]
16.对照16组通窍活血汤合涤痰汤:桃仁12g、赤芍药10g、川芎10g、红花12g、老葱10g、生姜10g、陈皮10g、半夏10g、胆南星12g、竹茹10g、枳实12g、茯苓10g、石菖蒲10g、藿香10g、郁金12g。
[0174]
17.对照17组逍遥散:甘草(炙微赤)15克,当归(去苗,锉,微炒)、茯苓(去皮,白者)、芍药(白)、白术、柴胡(去苗)各30 克。
[0175]
18.对照18组补阳还五汤:黄芪120g、归尾6g、赤芍4.5g、地龙3g、川芎3g、桃仁3g、红花3g。
[0176]
19.对照19组柴胡舒肝散:陈皮(醋炒)柴胡各6克,川芎、枳壳(麸炒)、芍药各4.5克;甘草(炙)1.5克,香附4.5克。
[0177]
20.对照20组:申请号cn201110280954.9一种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中药:益母草18g、香附12g、白芍10g、郁金18g、泽泻10g、白术18g、藿香10g、枸杞子18g、决明子12g、黄芪15g、熟地黄18g。
[0178]
21.对照21组:申请号cn201710596370.x一种治疗中风后抑郁症后遗症的中药组合物:醋柴胡30g,石菖蒲30g,香附30g,白芍 30g,郁金30g,茯苓40g,法半夏25g,丹参40g,牡蛎60g,酸枣仁 40g。
[0179]
22.本发明组1:生黄芪18g,川芎9g,生柴胡6g,桃仁9g,石菖蒲8g,生白芍17g,郁金11g。
[0180]
23.本发明组2:生黄芪20g,川芎9g,生柴胡6g,桃仁9g,石菖蒲6g,生白芍15g,郁金9g。
[0181]
24.本发明组3:生黄芪18g,川芎7g,生柴胡4g,桃仁9g,石菖蒲6g,生白芍15g,郁金9g。
[0182]
25.本发明组4:生黄芪18g,川芎9g,生柴胡6g,桃仁7g,石菖蒲4g,生白芍13g,郁金7g。
[0183]
26.本发明组5:生黄芪16g,川芎9g,生柴胡6g,桃仁9g,石菖蒲6g,生白芍15g,郁金9g。
[0184]
27.本发明组6:生黄芪10g,川芎9g,生柴胡6g,桃仁9g,石菖蒲6g,生白芍15g,郁金
9g。
[0185]
28.本发明组7:生黄芪25g,川芎9g,生柴胡6g,桃仁9g,石菖蒲6g,生白芍15g,郁金9g。
[0186]
29.本发明组8:生黄芪18g,川芎9g,生柴胡6g,桃仁9g,石菖蒲6g,生白芍15g,郁金9g。
[0187]
分组后各组动物连续灌胃给药28d,模型组、假手术组分别给予等体积蒸馏水。测量大鼠体质量,计算平均体质量增长率=[(给药后平均体质量-给药前平均体质量)/给药前平均体质量]
×
100%。
[0188]
行为学实验
[0189]

旷场实验:将大鼠放在自制敞箱中心位置,适应2min后,记录大鼠后4min内水平运动爬行跨越的格子数,以大鼠两只后腿进入另一格记为行走一格。于给药第28天进行测试。
[0190]

糖水偏好实验:大鼠单只放置于鼠盒内,每个鼠盒上放两个已称重的水瓶(分别为1%的糖水和纯净水),大鼠禁食禁水24h后进行测定,以大鼠6h内糖水偏好百分比[(糖水消耗量/总液体消耗量)
×
100%]作为评价指标。于给药后第28天进行糖水偏好测试。
[0191]

飞溅测试:将10%蔗糖水喷洒于大鼠背部,连续喷洒3次,2ml/ 次。然后将大鼠放回饲养鼠笼中累积记录5min内大鼠的梳洗时间,即大鼠梳洗背部被喷洒糖水部位的行为时间。于给药后第28天进行飞溅测试。
[0192]

新颖性抑制喂养试验:测试前大鼠禁食48h,在自制敞箱 (1m
×
1m
×
0.5m)底部覆盖一层垫料,敞箱中央放置一白纸平台,平台上放置颗粒状鼠料并用垂直光源进行照射凸显。实验时,大鼠被放置在敞箱角落,并立即开始记时,记录大鼠开始进食的时间(摄食潜伏期),观察时间为5min(未进食者按5min记录)。于给药后第28 天进行该试验。
[0193]

大鼠血清神经递质等相关指标检测:于给药后第28天行为学测试24h后,所有大鼠麻醉,腹主动脉取血,静置30min,3500r/min 离心15min分离血清,于

80℃低温保存备用。按试剂盒说明5

羟色胺(5

ht)和去甲肾上腺素(n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
[0194]
测试情况和结果
[0195]
本发明对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0196]

本发明对大鼠体质量的影响:本实施例给药后可改善中风后抑郁引起的大鼠体质量下降的状态,其中本发明组给药28d均能显著增加中风后抑郁模型大鼠体质量(p<0.05)。见表13。
[0197]
表13本发明对大鼠体质量的影响
[0198]
[0199][0200]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0201]

本发明对大鼠水平运动格子数的影响:给药28d,与模型组比较,本发明组能显著降低大鼠的水平运动格子数(p<0.05,p<0.01)。见表14。
[0202]
表14本发明对大鼠水平运动格子数的影响
[0203]
[0204][0205]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0206]

本发明对大鼠糖水偏好的影响给药28d,与模型组比较,本发明对模型大鼠糖水偏好率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发明组给药28d能明显增加大鼠糖水偏好率(p<0.05)。见表15。
[0207]
表15本发明对大鼠糖水偏好率的影响
[0208]
[0209][0210]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
[0211]

本发明对大鼠梳洗时间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本发明组给药 28d显著延长大
鼠的梳洗时间(p<0.05,p<0.01)。见表16。
[0212]
表16本发明对大鼠梳洗时间的影响
[0213]
[0214][0215]
注:与模型组比较,
*
p<0.05,
**
p<0.01。本发明对大鼠摄食行为的影响:模型组较假手术组表现出更长的 摄食潜伏期(p<0.05)。与模型组比较,本发明各剂量组在给药28d 能显著缩短大鼠的摄食潜伏期(p<0.05)见表17。
[0216]
表17本发明对大鼠摄食行为的影响
[0217]
[0218][0219]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
[0220]

本发明对大鼠5

ht和na水平单胺神经递质的影响:第28天,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5

ht和na含量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本发明各剂量组大鼠血清5

ht和na含量明显增加(p <0.05、0.01),见表18,可见本发明提高了神经递质的含量。
[0221]
表18本发明对大鼠血清单胺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0222]
[0223][0224]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0225]
由此通过上述实施可见,本发明对抑郁相关指标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具有积极作用。相比盐酸氟西汀和现有抗抑郁中药药物还具有更好的效果和优势。本发明组方合理,配比科学。
[0226]
临床试验
[0227]
1.资料与方法
[0228]
1.1一般资料
[0229]
选取2015年3月

2017年2月在浙江省新华医院神经内科和中医门诊就诊的156例气虚血瘀,肝郁气滞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对照组、中药治疗组和中西药联合治疗组共3组,每组各52例。
[0230]
西药对照组52例:男33例,女19例,年龄最小46岁,最大 80岁,平均(63.2
±
12.5)岁。基础疾病:糖尿病33例,高血压44 例,冠心病19例。中药治疗组52例:男29例,女23例,年龄最小 45岁,最大80岁,平均(61.6
±
11.8)岁。基础疾病:糖尿病36例,高血压42例,冠心病21例。中西药联合治疗组52例:男31例,女 21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80岁,平均(63.9
±
13.2)岁。基础疾病:糖尿病39例,高血压40例,冠心病25例。
[0231]
3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0232]
1.2诊断标准
[0233]
西医中风临床诊断: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2]
。所有患者以ct或mri检查验证。患者均有清醒的意识,判断和语言功能正常。
[0234]
西医抑郁临床诊断:参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治疗前hamd评分大于17 分。
[0235]
参照中医中风病和中医肝郁标准,症见中风后出现精神不振,忧郁不畅,胸闷胁胀,善太息,或不思饮食,失眠多梦,或易怒善哭,或少言寡语,或咽中异物感;或仍有半身不遂,口眼歪钭,乏力,舌质瘀暗等中风症状。
[0236]
1.3纳入标准
[0237]
(1)符合西医的中风后抑郁症诊断标准;
[0238]
(2)符合中医的中风后抑郁症(肝郁)诊断标准;
[0239]
(3)年龄45

80岁。
[0240]
1.4排除标准
[0241]
(1)不符合中医、西医中风后抑郁症诊断标准;
[0242]
(2)有意识障碍,既往抑郁病史,混合性脑卒中、痴呆;
[0243]
(3)具有哮喘、慢性病病史,具有严重心、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严重心肺功能病患及神经衰弱患者;
[0244]
(4)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的患者;
[0245]
(5)不愿意参加的患者。
[0246]
1.5治疗方法
[0247]
(1)西医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抗抑郁药和中风病治疗。其中抗抑郁药选用盐酸氟西汀胶囊(百优解),20mg/次(必要时在医师指导下可加至每天40mg),每日早上口服一次,礼来苏州制药有限公司。
[0248]
(2)中药(本发明)组:益气活血解郁协定方治疗,方药组成:生黄芪18g,川芎9g,生柴胡6g,石菖蒲6g,郁金9g,桃仁9g,生白芍15g。浸泡2小时,水煎2次,首煎沸30分钟,二煎沸45分钟,合并药液。温服,每次200ml,每日2次,口服。2组患者疗程均为1个月。
[0249]
(3)中西医联用组:联用与上述西医对照组与中药组同样的治疗方法。
[0250]
1.6疗效标准
[0251]
(1)参照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法作为疗效评定标准。
[0252]
治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患者情绪较为稳定,能够进行日常生活、工作学习,hamd评分小于7分;
[0253]
显效:主要症状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hamd评分减分率超过 50%;
[0254]
有效:主要症状有所改善,治疗前后hamd评分减分率在25%

50%;
[0255]
无效:主要症状无改善,治疗前后hamd评分无减少或者减分率小于25%。
[0256]
疗效评定:减分率计算方法:(治疗前hamd评分

治疗后hamd 评分)/治疗前hamd评分
×
100%。
[0257]
(2)参照中医肝郁标准,作为中医抑郁症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0258]
证候积分:忧郁不畅、精神不振:偶尔积2分,经常出现积4 分,总是出现积6分;
[0259]
胸闷胁胀:偶尔积2分,经常出现积4分,动则尤甚积6分;
[0260]
善太息,或不饮思食:偶尔积2分,总是积4分,经常积6 分;
[0261]
易怒善哭:偶尔积2分,经常出现积4分,总是积6分;
[0262]
咽中异物感:偶尔积2分,经常出现积4分,动则尤甚积6 分;
[0263]
舌脉不计入评分。
[0264]
尼莫地平法判定中医证候疗效:证候总评分=主症评分+次症评分。疗效指数(n)=(用药前证候总积分

用药后证候总积分)/用药前证候总积分*100%。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明显,疗效指数n≥70%;有效(n≥30%,<70%);无效n<30%;加重n<0。
[0265]
1.7统计学方法
[0266]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计数以(%) 表示,进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进行t检验。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267]
2.结果
[0268]
2.1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
[0269]
三组组内治疗前后对比,均可显著降低hamd评分(p<0.05)。三组组间治疗后对比,中药治疗组与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药联用组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西药联用组患者hamd评分优于对照组。见表19。
[0270]
表19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
[0271][027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

p<0.05
[0273]
2.2三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
[0274]
西药对照组、中药治疗组、中西药联用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相比,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愈显率(治愈和显效)分别为对照组为48.08%,中药治疗组为51.92%,中西药联用组为73.08%。中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药联用组与西药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药联用组愈显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见表20。
[0275]
表20两组临床疗效比例[n(%)]
[0276][0277]
注:与西药对照组比较,
*
p<0.05
[0278]
2.3三组患者中医证侯临床疗效比较
[0279]
西药对照组、中药治疗组、中西药联用组患者的中医证候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显效率分别为西药对照组为38.45%,中药治疗组为34.62%,中西药联用组为 59.62%。与西药对照组相比,中药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药联用组愈显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1。
[0280]
表21两组中医证候临床疗效比较[n(%)]
[0281][0282]
注:与西药对照组比较,
*
p<0.05
[0283]
3.结论
[0284]
本临床试验表明,中西药联用组患者hamd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三组愈显率(治愈和显效)分别为西药对照组为48.08%,中药治疗组为51.92%,中西药联用组为73.08%,中西药联用组愈显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三组中医证候显效率分别为西药对照组为38.46%,中药治疗组为34.62%,中西药联用组为59.62%,中西药联用组显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综上所述,采取本发明益气活血解郁方治疗气虚、气血瘀滞型中风后抑郁症,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有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项临床试验表明本发明治疗中风后抑郁的可行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和中药研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