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钝头射频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83250发布日期:2020-11-03 23:45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多孔钝头射频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孔钝头射频针。



背景技术:

射频热凝技术是疼痛科常规治疗技术之一,临床应用范围广泛,效果确切。射频靶点热凝术是根据射频高能加热的原理,将外套管针穿刺到靶点位置,使病变神经或责任神经组织凝固、变性,从而灭活感觉神经,减轻神经对异常神经冲动的传导,从而改善症状,达到治疗的目的。热凝时一般采用局部麻醉的方法,即通过外套管注入局麻药,待麻醉药起效后再进行射频治疗。此种方法对大多数患者有效,患者能够在轻度疼痛或者无痛下进行射频热凝术,而仍有部分患者在射频热凝过程中发生较严重的疼痛,特别是高温热凝时更是疼痛难忍。强烈的疼痛刺激,明显增加患者术中心脑血管意外并发症,尤其是对于合并高血压和冠心病的老年患者,更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增加手术的风险性。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神经射频针均为开口向前的尖锐斜面切割型或钝头的穿刺针。通过射频针注射局麻药时,药物在穿刺针前端向前及斜面开口侧分布较多,而对射频针裸露端侧面及背面的分布不够理想。射频热凝时,热凝的面积一般为围绕射频针裸露端3毫米的椭圆形区域。患者疼痛剧烈的原因便是注入的局麻药不能够完全覆盖热凝区域。许云龙等人尝试三叉神经射频消融术时采用针尖抵达卵圆孔前,预先给予麻醉药物,这种方法可能会出现定位不准确,最终导致术后效果不佳或者出现毁损过度而导致失明等严重并发症。并且此方法意图通过提前给予局部麻醉药来减轻射频过程中患者的疼痛,没有对射频针本身进行改进。

随着临床技术的发展,也有人对射频针不断改进。姚尚龙等人利用弯针技术来增加穿刺的成功率及减少反复穿刺。弯针技术是按照手术需要及个人对弯针技术的掌握程度在射频针的不同部位进行不同角度(一般为10°-15°)的弯曲,操作过程中通过旋转针尾来调整穿刺方向,缓慢分阶段进针,直到达到理想靶点。黄冰等人也是利用射频针塑性折弯器打造个体化的弯射频针进行穿刺,这样操作时更易于调节穿刺方向。电极针裸露端长短、电极针直径等对射频热凝效果存在一定影响,一般裸露端越长,针的直径越大射频效果越佳。2010年,林建等人证实当电极针标号相同时,增加工作端长度可增大形成带状热凝物的两电极的最大间距并增大热凝物面积。当然为了减少对组织、血管等的破坏性损伤,有学者认为钝头针穿刺更加安全。但是上述发明没能从减轻病人穿刺和射频时痛苦出发,没能解决局部麻醉药分布不全造成的局麻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孔钝头射频针,将外套管尖端封闭,在前端及侧壁设置多个微小孔,进行治疗前的局部麻醉时,使局部麻醉药通过前端及侧壁的微孔均匀弥散,对于增强局部麻醉效果,减轻患者治疗时的疼痛具有很好的效果。同时使用钝头针穿刺,对穿刺路径中组织是钝性分离,可以最大程度保护路径中的血管和神经组织损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孔钝头射频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射频针底座、射频针芯及射频针外套管,所述射频针芯呈实心状,所述射频针外套管的尾端插入所述射频针底座内,所述射频针芯插入所述射频针外套管内,所述射频针外套管的前端呈钝头状,所述射频针外套管的前端外壁设置若干个微小孔,供麻醉药液均匀环绕流出。

所述多孔钝头射频针,其中:所述射频针底座的外壁上设置防滑凸起物,所述防滑凸起物供增加摩擦力。

所述多孔钝头射频针,其中:所述射频针芯及所述射频针外套管的前端设置折弯,供调整穿刺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的射频针局部麻醉效果不佳的弊端,提供一种局部麻醉效果更确切的射频装置。该装置温度可控,可以产生准确定量的热凝能量,可以根据阻抗判断组织类别,可以应用神经刺激针判断定位穿刺是否到位,穿刺针极细且为钝头,组织损伤小,微创,安全,简单,易于掌握,无手术瘢痕,可重复治疗,能够明显提高麻醉效果,减轻患者疼痛,减少相邻血管、组织的损伤,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多孔钝头射频针的结构图。

图2为多孔钝头射频针的前端折弯状态的结构图。

图3为常用射频针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1-射频针底座;2-射频针芯;3-射频针外套管;4-微小孔;5-防滑凸起物。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1.一种多孔钝头射频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射频针底座1、射频针芯2及射频针外套管3,所述射频针芯2呈实心状,所述射频针外套管3的尾端插入所述射频针底座1内,所述射频针芯2插入所述射频针外套管3内,所述射频针外套管3的前端呈钝头状,所述射频针外套管3的前端外壁设置若干个微小孔4,供麻醉药液均匀环绕流出。

所述射频针底座1的外壁上设置防滑凸起物5,所述防滑凸起物5供增加摩擦力。

所述射频针芯2及所述射频针外套管3的前端设置折弯,供调整穿刺方向。

实施例中临床上进行射频热凝技术时,一般采用局部麻醉的方法,通过所述射频针芯2及所述射频针外套管3穿刺到靶点位置,把所述射频针芯2拔出,并注入麻药,待麻药起效后,把射频电极插入所述射频针外套管3内,进行射频热凝技术,通过射频高能加热的原理,使病变神经或责任神经组织凝固、变性,从而灭活感觉神经,减轻神经对异常神经冲动的传导,从而改善病症,达到治疗的目的,常用射频针的前端是尖锐斜面切割型,注入的麻药分布不够理想,无法达到热凝面积,使患者进行射频热凝技术时产生较严重的疼痛,使用所述射频针外套管3,其外壁设置若干个所述微小孔4,供麻醉药液均匀环绕流出,使麻药分别均匀,达到热凝面积,热凝面积为所述射频针外套管3的前端3毫米的椭圆形区域,使用所述射频针外套管3,能够将麻药均匀分别在椭圆形区域,提高麻醉效果,减轻患者的病痛,所述射频针外套管3呈钝头状,可最大程度保护穿刺路径中的血管及神经组织的损伤,所述射频针芯2及所述射频针外套管3的前端设置折弯,折弯角度按照手术需要对不同部位进行不同角度的折弯,操作过程中通过旋转所述射频针底座1来调整穿刺方向,所述射频针底座1的外壁上设置防滑凸起物5,所述防滑凸起物5供增加摩擦力,旋转时起到防滑的目的,缓慢分阶段进针,直到达到理想的靶点位置,进而可进行麻醉及射频热凝。

本实用新型优点: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的射频针局部麻醉效果不佳的弊端,提供一种局部麻醉效果更确切的射频装置。该装置温度可控,可以产生准确定量的热凝能量,可以根据阻抗判断组织类别,可以应用神经刺激针判断定位穿刺是否到位,穿刺针极细且为钝头,组织损伤小,微创,安全,简单,易于掌握,无手术瘢痕,可重复治疗,能够明显提高麻醉效果,减轻患者疼痛,减少相邻血管、组织的损伤,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孔钝头射频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射频针底座(1)、射频针芯(2)及射频针外套管(3),所述射频针芯(2)呈实心状,所述射频针外套管(3)的尾端插入所述射频针底座(1)内,所述射频针芯(2)插入所述射频针外套管(3)内,所述射频针外套管(3)的前端呈钝头状,所述射频针外套管(3)的前端外壁设置若干个微小孔(4),供麻醉药液均匀环绕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孔钝头射频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针底座(1)的外壁上设置防滑凸起物(5),所述防滑凸起物(5)供增加摩擦力。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孔钝头射频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针芯(2)及所述射频针外套管(3)的前端设置折弯,供调整穿刺方向。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是1.一种多孔钝头射频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射频针底座、射频针芯及射频针外套管,所述射频针芯呈实心状,所述射频针外套管的尾端插入所述射频针底座内,所述射频针芯插入所述射频针外套管内,所述射频针外套管的前端呈钝头状,所述射频针外套管的前端外壁设置若干个微小孔,供麻醉药液均匀环绕流出,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的射频针局部麻醉效果不佳的弊端,提供一种局部麻醉效果更确切的射频装置,可以应用神经刺激针判断定位穿刺是否到位,穿刺针极细且为顿头,组织损伤小,微创,安全,简单,易于掌握,无手术瘢痕,可重复治疗,能够明显提高麻醉效果,减轻患者疼痛,减少相邻血管、组织的损伤,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周华成;蔡振华;康继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哈尔滨医科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01.06
技术公布日:2020.11.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