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生鼻假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01844发布日期:2020-09-04 13:04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仿生鼻假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仿生鼻假体。



背景技术:

对人体鼻器官进行美容通常需要使用到鼻假体。通常,鼻假体包括鼻背、鼻尖和鼻小柱三部分结构。通过美容手术,将鼻假体设置在受术者的鼻背、鼻尖、鼻小柱的肌肉组织与皮肤组织之间,通过鼻假体对受术者鼻子的外形进行塑形,达到改变其鼻子形状的美容效果。

现目前市面上常用的鼻假体是根据人体鼻部长度尺寸分成几个型号进行大批量生产,同一型号鼻假体材料件外部形状和尺寸相同。

由于整形者的个体差异,当将这种现有鼻假体用于整形者时,总会存在过长或者过短的情形,需要由术者根据受术者鼻部的尺寸,手工对鼻假体长度件进行切削修正,由于鼻假体为一体压制生成,切削尺寸只能从鼻背上端进行修正,受美容术者的技术水平、手术经验等因素影响,手工修正的鼻背上端后鼻假体会有整体外形改变,影响美容鼻假体与鼻部组织的贴合,手术质量难以保证。特别是针对鼻假体过短时,无法修正,整形后从侧面观察鼻子就会显得笔直而生硬,整形效果欠佳。

为解决这一问题,出现了利用激光三维雕刻技术对鼻假体进行雕刻加工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获取受术者鼻背的形状和尺寸数据,采用激光设备根据获取数据对鼻假体材料件进行雕刻加工,得到形状和尺寸与受术者鼻背形状和尺寸高度吻合的鼻假体,提高了鼻假体与受术者鼻背的吻合度,但是价格十分高昂。

现有技术中使用的鼻假体仍存在如下缺陷:传统鼻假体鼻尖部比较窄容易造成鼻尖鸟嘴畸形或者假体偏斜及鼻尖不够饱满易显形的形态;传统鼻假体鼻尖和鼻背连接处为水平连接,基本在同一高度,鼻尖部皮肤张力大导致鼻尖部高度低于鼻背部,呈现驼峰鼻状态,并且鼻尖上小叶表现点缺失;传统鼻假体鼻尖底面和鼻小柱平滑连接,位于同一水平面,导致鼻尖下小叶表现点缺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的一种可伸缩调节长度、不产生移位、具有鼻尖上小叶和下小叶表现点、拥有更佳整形效果的仿生鼻假体。

本实用新型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仿生鼻假体,包括鼻背、鼻尖、鼻小柱,其中:所述的鼻背呈船形,两头窄中间宽,两头薄中间厚,所述的鼻背由断线通孔将鼻背分隔成鼻背上部和鼻背下部,所述的断线通孔位于鼻背中部沿宽度方向,呈“凹”字型排列的断线通孔;

所述的鼻尖包括鼻尖一区、鼻尖二区和鼻尖三区,所述的鼻尖一区和鼻尖三区对称分布于鼻尖二区的两侧,鼻尖整体呈蘑菇头形态;所述的鼻尖二区的正中最高点比鼻背高出1.5-2.5mm,鼻尖二区与鼻背的连接处形成鼻尖上小叶的表现点;鼻尖蘑菇头的两侧为鼻尖一区和鼻尖三区,鼻尖一区和鼻尖三区处的最高点形成鼻尖表现点,鼻尖二区底边与鼻小柱连接处形成鼻尖下小叶的表现点,两个鼻尖表现点的连线的中点与鼻尖下小叶表现点的连线与鼻小柱的底边成135°-150°。

上述一种仿生鼻假体,其中:所述的鼻背长度为53-59mm。

上述一种仿生鼻假体,其中:所述的鼻小柱长度为25-30mm。

上述一种仿生鼻假体,其中:所述的断线通孔之间间隔1-3mm,所述的呈“凹”字型排列的断线通孔的凹陷长度为5-8mm。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仿生鼻假体中,鼻背呈船形,两头窄中间宽,两头薄中间厚,这样设计可以很好抬高低鼻的鼻背及山根高度;鼻背上有呈“凹”字型排列的断线通孔,可以根据术者鼻子的尺寸,调整鼻假体的长度;鼻尖整体呈蘑菇头形态使鼻尖形态饱满,避免鼻尖过窄造成的鼻尖畸形、避免鼻尖假体移位可能;鼻尖与鼻背的连接不在同一高度,鼻尖处比鼻背处高1.5-2.5mm,使得鼻尖与鼻背的连接处形成鼻尖上小叶的表现点;鼻尖蘑菇头的两端最高点形成鼻尖表现点,两个鼻尖表现点的连线的中点与鼻尖底边与鼻小柱连接处端点的连线与鼻小柱成135-150度角,使得鼻尖底边与鼻小柱连接处端点为凸起,形成鼻尖下小叶的表现点,使术者拥有更佳整形效果。总之,本实用新型可伸缩调节长度,不易产生鼻假体移位,具有鼻尖上小叶和下小叶表现点,拥有更佳整形效果的一种仿生鼻假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中标识:

1、鼻背;2、鼻小柱;3、鼻尖一区;4、鼻尖二区;5、鼻尖三区;6、断线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仿生鼻假体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参见图1-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仿生鼻假体,包括鼻背1、鼻尖、鼻小柱2,其中:所述的鼻背1呈船形,两头窄中间宽,两头薄中间厚,所述的鼻背1由断线通孔6将鼻背1分隔成鼻背上部和鼻背下部,所述的断线通孔6位于鼻背1中部沿宽度方向,呈“凹”字型排列的断线通孔6;所述的鼻尖包括鼻尖一区3、鼻尖二区4和鼻尖三区5,所述的鼻尖一区3和鼻尖三区5对称分布于鼻尖二区4的两侧,鼻尖整体呈蘑菇头形态;所述的鼻尖二区4的正中最高点比鼻背高出1.5-2.5mm,鼻尖二区4与鼻背1的连接处形成鼻尖上小叶的表现点;鼻尖蘑菇头的两侧为鼻尖一区3和鼻尖三区5,鼻尖一区3和鼻尖三区5处的最高点形成鼻尖表现点,鼻尖二区4底边与鼻小柱2连接处形成鼻尖下小叶的表现点,两个鼻尖表现点的连线的中点与鼻尖下小叶表现点的连线与鼻小柱2的底边成135°-150°。其中,所述的鼻背1长度为53-59mm。所述的鼻小柱2长度为25-30mm。所述的断线通孔之间间隔1-3mm,所述的呈“凹”字型排列的断线通孔6的凹陷长度为5-8mm。

使用时,根据术者鼻子的长度,若术者鼻子长度过短,鼻假体过长,沿鼻背1上的断线通孔6折断,将鼻假体折断成两半,鼻背上部的折断处将呈“凸”形,将“凸”的中间凸出部分切割过长的长度,鼻背下部的折断处将呈“凹”形,将“凹”的两侧凸出部分切割与鼻背上部切割的同样长度,切割后,将鼻背上部和鼻背下部再拼合,即完成了鼻假体长度的调节,并且没有影响整个鼻假体的形状。

若术者鼻子长度过长,鼻假体过短,沿鼻背1上的断线通孔6折断,将鼻假体折断成两半,将鼻背上部上移,鼻背上部的折断处的“凸”形与鼻背下部的折断处的“凹”形之间将形成三处空缺,用其他材料进行填充,即完成了鼻假体长度的调节,也不影响整个鼻假体的形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仿生鼻假体,包括鼻背(1)、鼻尖、鼻小柱(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鼻背(1)呈船形,两头窄中间宽,两头薄中间厚,所述的鼻背(1)由断线通孔(6)将鼻背(1)分隔成鼻背上部和鼻背下部,所述的断线通孔(6)位于鼻背(1)中部沿宽度方向,呈“凹”字型排列的断线通孔(6);所述的鼻尖包括鼻尖一区(3)、鼻尖二区(4)和鼻尖三区(5),所述的鼻尖一区(3)和鼻尖三区(5)对称分布于鼻尖二区(4)的两侧,鼻尖整体呈蘑菇头形态;所述的鼻尖二区(4)的正中最高点比鼻背(1)高出1.5-2.5mm,鼻尖二区(4)与鼻背(1)的连接处形成鼻尖上小叶的表现点;鼻尖蘑菇头的两侧为鼻尖一区(3)和鼻尖三区(5),鼻尖一区(3)和鼻尖三区(5)处的最高点形成鼻尖表现点,鼻尖二区(4)底边与鼻小柱(2)连接处形成鼻尖下小叶的表现点,两个鼻尖表现点的连线的中点与鼻尖下小叶表现点的连线与鼻小柱(2)的底边成135°-15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生鼻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鼻背(1)长度为53-59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生鼻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鼻小柱(2)长度为25-3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生鼻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断线通孔(6)之间间隔1-3mm,所述的呈“凹”字型排列的断线通孔(6)的凹陷长度为5-8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仿生鼻假体,包括鼻背、鼻尖、鼻小柱,其中:所述的鼻背呈船形,两头窄中间宽,两头薄中间厚,所述的鼻背由断线通孔将鼻背分隔成鼻背上部和鼻背下部,所述的断线通孔位于鼻背中部沿宽度方向,呈“凹”字型排列的断线通孔;所述的鼻尖包括鼻尖一区、鼻尖二区和鼻尖三区,所述的鼻尖一区和鼻尖三区对称分布于鼻尖二区的两侧,鼻尖整体呈蘑菇头形态。本实用新型可伸缩调节长度,不易产生鼻假体移位,具有鼻尖上小叶和下小叶表现点,拥有更佳整形效果的一种仿生鼻假体。

技术研发人员:邰洪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邰洪武
技术研发日:2020.01.16
技术公布日:2020.09.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