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时出血监测报警机构及出血实时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66656发布日期:2021-03-05 18:19阅读:61来源:国知局
血液透析时出血监测报警机构及出血实时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护理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液透析时出血监测报警机构以及包含该装置的实时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2.血液透析(hd)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在现有的血液透析治疗中,需在患者手臂穿刺两根血透针,一根用于引出待透析的动脉血至血液透析机中,另外一根为静脉穿刺针,用于回输经过净化的血液。从体内引出的血液与含机体浓度相似的电解质溶液(透析液)在透析机的多根中空纤维内外,通过弥散、超滤、吸附和对流原理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而后通过静脉穿刺针输回经过净化的血液。
3.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出于保暖的目的,通常会用被子将患者的手臂以及针管覆盖。但动脉和静脉存在因长期穿刺导致针眼处容易渗血,或穿刺针从患者身体上松动甚至滑脱从而导致患者失血的可能性。由于上述情况常发生在被子里不易被察觉,存在导致患者长时间渗血或大量失血的风险。
4.为了避免透析过程中失血或渗血发生,现有技术中进行了多种探索:如专利号为cn201910265222.9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内瘘出血的报警贴,该报警贴底部凹槽设置有吸水带和湿度传感器,顶部设置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内设置有中央处理器和报警器。在监测过程中,通过感应渗血湿度的方式进行报警。但该装置的缺陷在于,只有在渗血达到一定程度时,湿度传感器才能感应到渗血信号,对于轻微渗血的情况无法实现报警处理。
5.此外,专利号为cn20770824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止血透置管脱落的报警装置,专用于血液透析长期患者使用,包括可调穿戴报警装置、血透置管与远程报警装置组成,血透置管安装在可调穿戴报警装置前部,远程报警装置与可调穿戴报警装置通过远程无线连接控制。通过设置透置管固定部,限制血透置管的活动,使血透置管与可调连接带固定为一整体,保证可调穿戴报警装置的准确度;通过设置感应报警器、固定带感应器与可调连接带感应器,实时感应血透置管是否脱落。但该装置对于针头轻微滑脱感应甚微,因此对于针头滑脱所造成的轻微渗血也很难实现报警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提供了一种能够对轻微渗血进行实时监测并报警的血液透析时出血监测报警机构以及包含该装置的实时监测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7.<结构一>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液透析时出血监测报警机构具有如下技术特征:包括出血监测组件,包括佩戴在患者肢体上的固定带、安装在固定带上的照明灯以及安装在照明灯上
的出血感应器,该出血感应器与穿刺针眼处之间的距离小于5cm;报警器,与出血监测组件通信连接,具有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微处理器、信号接收发射器、报警信号生成器以及电池。
9.本实用新型实现出血实时监测和报警的原理如下:采用照明灯为出血传感器提供足够的照明环境,采用出血感应器对针眼附近皮肤表面进行实时感应,如实时获取该处皮肤表面的彩色图像,并将图像信号传递给报警器中的微处理器;微处理器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对图像信号的色彩信息进行处理,若判定发生出血情况则控制报警信号生成器生成报警信号。
10.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液透析时出血监测报警机构中,报警器与照明灯通过电线连接,对照明灯和出血感应器进行供电。照明灯上设置有一个电线插孔,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插孔。
11.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插孔,目的是为了实现不同出血监测组件的连接。当静脉透针穿刺点和动脉透针穿刺点与出血感应器之间的间隔均小于5cm时,可以采用一个出血监测组件中的出血感应器同时获取两个穿刺点附近的皮肤表面图像;当静脉透针穿刺点和动脉透针穿刺点间隔较远时,则需采用两个出血监测组件,分别对两个穿刺点附近的皮肤表面进行监测,此时则需要两根电线,将报警器与两个出血监测组件同时实现连接。
12.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液透析时出血监测报警机构中,壳体上还设置有报警复位键以及工作指示灯。报警复位键用于在报警器发出报警后,将报警提示停止并恢复原来状态。
13.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液透析时出血监测报警机构中,固定带呈表带样式,照明灯为led灯,出血感应器为微型颜色传感器或微型摄像头,现有技术中均有相关产品,可通过购买途径获取,用于识别针眼附近皮肤的血迹。
14.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液透析时出血监测报警机构中,信号接收发射器为射频(rf)模块;报警信号生成器为语音提示信号生成器、光闪提示信号生成器或声音报警器。
15.<结构二>
1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血液透析用出血实时监测系统,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包括:出血监测报警机构,安装在患者肢体上,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对患者穿刺针处进行实时监测,并在发生出血时报警;远程报警终端,设置在护士站内,与出血监测报警机构通信连接,接收出血监测报警机构发出的报警信号,并提醒护理人员。该远程报警终端为控制面板,表面设置有与病床号一一对应的报警显示灯,报警信息显示屏以及语音提示器,内部设置有微处理器以及信号接收器。
17.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液透析用出血实时监测系统中,出血监测报警机构的报警器内还设置有定位模块。
18.本实用新型的监测系统将安装在患者身上的出血监测报警机构与护士站内的远程报警终端通信连接,一旦发生出血状况,控制面板上会立即显示发生异常的床号并语音提醒医护人员。
19.实用新型的作用与效果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液透析时出血监测报警机构和护理系统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21.首先,报警装置出血监测组件中的固定带实现了照明灯和出血感应器在不同肢体位置上的固定,出血感应器和照明灯用于采集患者皮肤上的颜色来判断血液透析穿刺针的针眼位置是否有出血现象发生,并通过报警器发出警报,提醒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出现异常情况,从而为血透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一道保障防线。
22.其次,本实用新型将体积与重量较大的报警装置与小巧的出血感应器分离,使得带有照明装置的传感器组件可以灵活快速地固定于患者的肢体上并随患者肢体移动,从而不会影响患者的肢体动作。
23.第三,本实用新型将位于患者身边的报警器与位于护士站内的远程报警终端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进行联动,一旦发生异常,可将报警信号及时发送到病房以外的家属或值班护理人员处,与出血监测报警机构实现双重配合,显著提高了报警的效率和速度,严格避免了患者得不到及时护理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血液透析用出血实时监测系统的结构框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血液透析时出血监测报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出血监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报警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28.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血液透析时出血监测报警机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29.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远程报警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下列实施例不应看作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
3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血液透析用出血实时监测系统的结构框图。
32.如图1所示,血液透析用出血实时监测系统100包括多个出血监测报警机构1以及同时与该多个出血监测报警机构1通信连接的远程报警终端2。
33.出血监测报警机构1安装在患者肢体,如手臂上,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对患者穿刺针眼处的皮肤进行实时监测,并在发生出血时报警;远程报警终端2设置在护士站内,同时与多个出血监测报警机构1通信连接,接收出血监测报警机构1发出的报警信号,并提醒护理人员。
34.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血液透析时出血监测报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出血监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血液透析时出血监测报警机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35.根据图2和图3,血液透析时出血监测报警机构1包括出血监测组件11以及与其通过电线13连接的报警器12。出血监测组件11包括佩戴在患者肢体上的固定带111、安装在固定带上的照明灯112以及安装在照明灯上的出血感应器113,该照明灯112与出血感应器113的对焦点为114。
36.固定带111呈表带样式,以满足在肢体不同部位上的快速固定或取下,并保持照明灯112和出血感应器113与针头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照明灯112为led灯,用于在黑暗环境
中为出血感应器113照明;出血感应器113为微型颜色传感器或微型摄像头,实时获取对针眼附近皮肤的表面图像。
37.根据图4,报警器12具有壳体121以及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微处理器122、信号接收发射器123、报警信号生成器124、电池125以及定位模块126。
38.壳体12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线插孔121a,还设置有工作指示灯121b以及报警复位键121c,该报警复位键121c用于在报警器发出报警后,将报警提示停止并恢复原来状态。
39.电线13一端接头插在壳体121上的线插孔内,另一端插头插在照明灯上的线插头内,连通报警器和照明灯,实现为照明灯和出血感应器供电。
40.本实施例中出血监测报警机构1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如图5所示,先将固定带111固定在手臂300针头附近的位置,而后通过电线13将出血监测组件11和报警器12连接;然后采用血液透析穿刺针200在出血感应器113的辐照范围内进行穿刺。
41.理想情况下,血透针的穿刺点应与对焦点114重合,但对焦点114为虚拟点,实际操作上困难很大。实际上,出血感应器113的辐照区间为一个范围,只要透针穿刺点位于该范围内均可实现监测,本实施例中限定出血感应器与穿刺针眼处之间的距离小于5cm。
42.本实施例中,壳体12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线插孔,目的是为了实现不同出血监测组件的连接。当静脉透针穿刺点和动脉透针穿刺点与出血感应器之间的间隔均小于5cm时,可以采用一个出血监测组件中的出血感应器同时获取两个穿刺点附近的皮肤表面图像;当静脉透针穿刺点和动脉透针穿刺点间隔较远时,则需采用两个出血监测组件,分别对两个穿刺点附近的皮肤表面进行监测,此时则需要两根电线,将报警器与两个出血监测组件同时实现连接。
43.本实施例实现出血实时监测和报警的原理如下:采用照明灯112为出血传感器113提供足够的照明环境,以满足覆盖物里的黑暗环境下出血传感器113的正常工作需求;采用出血感应器113对针眼附近皮肤表面进行实时感应,实时获取该处皮肤表面的图像,并将图像信号通过信号接收发射器递给报警器中的微处理器122;微处理器122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对图像信号进行处理,若判定发生出血情况则控制报警信号生成器124生成报警信号。
44.本实施例中,信号接收发射器为射频(rf)模块;报警信号生成器为语音提示信号生成器或光闪提示信号生成器;电池为可充电电池。
45.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远程报警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46.如图6所示,远程报警终端2设置在每层病房的护士站,为控制面板,表面左侧部分设置有与病床号一一对应的报警显示灯21,右侧部分设置有报警信息显示屏22、日期显示屏23以及扬声器24,内部设置有微处理器以及信号接收器。
47.当出血监测报警机构1处于工作状态时,微处理器通过信号接收发射器将患者的床号信息发送给控制面板中的微处理器,此时与该床号对应的报警显示灯21亮起,提示医护人员该床患者正在进行血液透析,在巡视时可主动对其透析情况进行查看。
48.当出现出血或渗血等特殊情况时,出血监测报警机构1中报警器在发出报警的同时,也会将报警信号和床号信息通过信号接收发射器传输给控制面板2。控制面板2中的微处理器控制与相应病床号相对应的报警信号灯21闪烁,同时在报警信息显示屏22上以文字形式显示病床号,并通过扬声器24提醒护理人员,以使护理人员准确获知患者具体位置,能够让患者家属和护理人员同时警觉异常,并进行及时处理,严格避免了患者得不到及时护
理的情况发生,也避免了需要专人对渗血或出血进行监视的麻烦。
4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