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棉织品真空消毒机及棉织品真空消毒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03433发布日期:2021-02-27 00:50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棉织品真空消毒机及棉织品真空消毒系统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消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对棉织品的真空消毒装置及棉织品真空消毒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医院对病床上的棉织品消毒基本上都采用床单位消毒机,可是床单位消毒机由于其内在抽真空零部件的限制,只能形成非常浅的大气压差,臭氧不能深入,根本不能对棉织品深层区域消毒,这样就有可能会造成交叉感染;同时采用现有的床单位消毒机消毒的时候,会造成大量的臭氧泄漏,影响被消毒房间的病人,病人亲属、护士、医生等人员,臭氧吸入过量,将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影响。
[0003]
此外,臭氧对棉织品进行消毒,除了需要一定的臭氧浓度外,还需要一定的湿度,有资料显示:在设定的臭氧浓度、时间、环境温度条件下,进行了不同湿度对消毒效果影响的试验,在室温25℃、相对湿度为40%和70%条件下,同样开机消毒2 h,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率分别从90.5%和92.4%提高到100%;对白色念珠菌的杀灭率从86.0%提高到99.93%。在相对湿度为40%时,开机消毒6 h不能破坏hbsag抗原性;相对湿度提高到70%,同样开机消毒6 h hbsag抗原性可完全被破坏(王东黎.不同湿度条件下臭氧消毒器对物体表面消毒效果观察[j].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2003,30(2):76-77.)。
[0004]
在室温为18~20℃条件下,在同一房间内臭氧发生装置产生臭氧,检测不同相对湿度下空气中臭氧浓度对空气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效果。结果,当臭氧发生装置工作时间相同时,空气中臭氧浓度随相对湿度增加而减小,但杀菌效果却在相对湿度﹤35%时较小(谈智,顾健.相对湿度对空气臭氧消毒效果影响的试验观察[j].中国消毒学杂志,1999,16(4):240-241.)。
[0005]
现有的床单位臭氧消毒机通常内部仅设有臭氧发生器,而没有设置加湿器,因此床单位臭氧消毒机能否对被子、被褥等物品消毒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消毒当时的环境,当环境湿度低于35%时,几乎没有消毒效果,而在我国幅员辽阔,广大的北方地区,空气大多数情况下是非常干燥的,根本达不到床单位臭氧消毒机所需要的消毒湿度。
[0006]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同于现有床单位消毒机结构的棉织品真空消毒机,其使用便捷,能够调节消毒湿度,并提供一种可避免棉织品交叉感染的棉织品真空消毒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0007]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棉织品真空消毒机及棉织品真空消毒系统,将高真空和臭氧结合,促成棉织品表面与内部同时达到消毒要求,实现彻底消毒,此外,本棉织品真空消毒系统大大缩短了对棉织品的消毒时间,将普通床单位臭氧消毒机消毒时间的2h缩短至仅需45min,大大提高了棉织品的消毒效率,同时采用污染区和洁净区的设置,有效分隔消毒前和消毒后的棉织品,避免消毒和未消毒的棉织品交叉感染,
保证消毒的有效进行。
[0008]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9]
一种棉织品真空消毒机,包括消毒装置,所述消毒装置包括真空管路、至少一个真空室、以及过氧化氢管路和/或臭氧管路,所述真空室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真空支管、过氧化氢支管和/或臭氧支管,所述真空管路包括真空主管和设置在真空主管上的真空泵,所述真空支管分别与真空主管连通,所述过氧化氢管路包括过氧化氢主管和过氧化氢储液罐,所述过氧化氢支管分别与过氧化氢主管的一端连通,过氧化氢主管的另一端与过氧化氢储液罐连通,过氧化氢主管上设置有加液器;所述臭氧管路包括臭氧主管和臭氧发生器,所述臭氧支管分别与臭氧主管的一端连通,臭氧主管的另一端与臭氧发生器连通。
[0010]
进一步地,所述真空室的侧壁上设置有传感器单元,所述传感器单元用于检测真空室内的压力、温度、湿度和臭氧浓度。
[0011]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单元为传感器组件,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压力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和臭氧浓度传感器。
[0012]
进一步地,所述真空支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过氧化氢支管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所述臭氧支管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通过在每个真空室的侧壁上分别设置真空支管、过氧化氢支管和臭氧支管,并在每个真空支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每个过氧化氢支管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每个臭氧支管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即可实现一个真空泵、一个臭氧发生器、一个过氧化器汽化器对多个独立的真空室的分别控制,让每一个真空室都能够处于不同进度独立运行,让消毒装置根据棉织品量选择合适容积的真空室进行消毒,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0013]
进一步地,所述真空室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在真空泵对某一个真空室进行抽真空时,关闭其他真空室对应真空支管上的第一控制阀,打开该真空室对应支管上的第一控制阀,同时控制该真空室对应进气管的第四控制阀关闭,即可启动真空泵,对该真空室进行抽真空处理。
[0014]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空气过滤器。通过在进气管上设置空气过滤器,利用空气过滤器过滤杂质,避免进入真空室的空气对棉织品造成污染。
[0015]
进一步地,所述真空主管上还设置有臭氧吸附催化器。在利用真空泵对真空室进行抽真空的过程中,为避免真空室内空气中的臭氧直接通过真空主管排入环境,在真空主管上设置臭氧吸附催化器,利用臭氧吸附催化器去除空气中的臭氧,有效避免臭氧排入环境中造成污染。
[0016]
进一步地,所述过氧化氢主管上还设置有过氧化氢汽化器,在过氧化氢汽化器和加液器之间设置有第五控制阀。
[0017]
进一步地,所述真空室外设置有保温层。
[0018]
进一步地,所述棉织品真空消毒机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第四控制阀、第五控制阀、真空泵、加液器、臭氧发生器分别与控制器连接。
[0019]
进一步地,所述棉织品真空消毒机还包括电源,所述电源与控制器连接。
[0020]
进一步地,所述棉织品真空消毒机还包括人机交互模块,所述人机交互模块与控制器连接,所述人机交互模块用于使用者输入操控指令或查看设备工作信息。
[0021]
进一步地,所述真空室的侧壁上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对真空室进行
加热,加热装置与控制器连接。
[0022]
一种棉织品真空消毒系统,包括消毒室,所述消毒室内设置有隔墙,所述隔墙将消毒室分隔为污染区和洁净区,所述隔墙内嵌设有至少一个上述棉织品真空消毒机,真空室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前舱门和后舱门,真空室通过前舱门与污染区连通,真空室通过后舱门与洁净区连通。
[002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棉织品真空消毒机及棉织品真空消毒系统,将高真空和臭氧结合,促成棉织品表面与内部同时达到消毒要求,实现彻底消毒,此外,本棉织品真空消毒系统大大缩短了对棉织品的消毒时间,将普通床单位臭氧消毒机的消毒时间的2h缩短至仅需45min,大大提高了棉织品的消毒效率,同时采用污染区和洁净区的设置,有效分隔消毒前和消毒后的棉织品,避免消毒和未消毒的棉织品交叉感染,保证消毒的有效进行,广泛适用于对医院住院病床、其他病床或居家用床上的绵织品进行消毒处理。
附图说明
[0024]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消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消毒装置的管路结构示意图;
[0026]
图3为本实用新型消毒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7]
图4为本实用新型棉织品真空消毒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中,1-隔墙,2-污染区,3-洁净区,4-消毒装置,5-真空室,6-真空支管,7-过氧化氢支管,8-臭氧支管,9-真空主管,10-真空泵,11-臭氧吸附催化器,12-过氧化氢主管,13-过氧化氢汽化器,14-加液器,15-过氧化氢储液罐,16-臭氧主管,17-臭氧发生器,18-第一控制阀,19-第二控制阀,20-第三控制阀,21-进气管,22-第四控制阀,23-空气过滤器,24-传感器单元,25-保温层,26-加热装置,27-人机交互模块,28-棉织品,29-第五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0030]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棉织品真空消毒机,包括消毒装置4,所述消毒装置4包括真空管路、过氧化氢管路和/或臭氧管路、至少一个真空室5,每个真空室5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真空支管6、过氧化氢支管7和/或臭氧支管8,所述真空管路包括真空主管9和设置在真空主管9上的真空泵10,每个真空支管6分别与真空主管9连通,所述过氧化氢管路包括过氧化氢主管12和过氧化氢储液罐15,每个过氧化氢支管7分别与过氧化氢主管12的一端连通,过氧化氢主管12的另一端与过氧化氢储液罐15连通,过氧化氢主管12上设置有加液器14;所述臭氧管路包括臭氧主管16和臭氧发生器17,每个臭氧支管8分别与臭氧主管16的一端连通,臭氧主管16的另一端与臭氧发生器17连通。
[0031]
具体地,所述真空室5的侧壁上设置有传感器单元24,所述传感器单元24用于检测真空室5内的压力、温度、湿度和臭氧浓度。
[0032]
具体地,所述传感器单元24为传感器组件,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压力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和臭氧浓度传感器。
[0033]
具体地,所述真空支管6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18,所述过氧化氢支管7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19,所述臭氧支管8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20。通过在每个真空室5的侧壁上分别设置真空支管6、过氧化氢支管7和臭氧支管8,并在每个真空支管6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18,每个过氧化氢支管7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19,每个臭氧支管8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20,即可实现一个真空泵10、一个臭氧发生器17、一个过氧化器汽化器13对多个独立的真空室5的分别控制,让每一个真空室5都能够处于不同进度的独立运行,让消毒装置4根据棉织品量选择合适容积的真空室5进行消毒,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0034]
具体地,所述消毒装置4为床单位消毒机,主要对医院住院病床、其他病床或居家用床上的绵织品进行消毒。
[0035]
具体地,所述真空室5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气管21,所述进气管21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22。在真空泵10对某一个真空室5进行抽真空时,关闭其他真空室5对应真空支管6上的第一控制阀18,打开该真空室5对应真空支管6上的第一控制阀18,同时控制该真空室5对应进气管21的第四控制阀22关闭,即可启动真空泵10(真空泵的工作状态可根据实际使用状态调整,即可以是持续运行,也可以是间歇运行),对该真空室5进行抽真空处理。
[0036]
具体地,所述进气管21上设置有空气过滤器23。通过在进气管21上设置空气过滤器23,利用空气过滤器23过滤杂质,避免进入真空室5的空气对棉织品28造成污染。
[0037]
具体地,所述真空主管9上还设置有臭氧吸附催化器11。在利用真空泵10对真空室5进行抽真空的过程中,为避免真空室5内空气中的臭氧直接通过真空主管9排入环境,在真空主管9上设置臭氧吸附催化器11,利用臭氧吸附催化器11去除空气中的臭氧,有效避免臭氧排入环境中造成污染。
[0038]
具体地,所述过氧化氢主管12上还设置有过氧化氢汽化器13,利用过氧化氢汽化器13将液态过氧化氢转化为汽态,具体的过氧化氢汽化器13为汽化过氧化氢的加热装置。
[0039]
具体地,所述加液器14设置在过氧化氢汽化器13和过氧化氢储液罐15之间。优选地,所述过氧化氢汽化器13和加液器14之间还设置有第五控制阀29。
[0040]
具体地,所述真空室5外设置有保温层25。
[0041]
具体地,所述棉织品真空消毒机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阀18、第二控制阀19、第三控制阀20、第四控制阀22、第五控制阀29、真空泵10、过氧化氢汽化器13、加液器14、臭氧发生器17分别与控制器连接。
[0042]
具体地,所述棉织品真空消毒机还包括电源,所述电源与控制器连接。
[0043]
具体地,所述棉织品真空消毒机还包括人机交互模块27,所述人机交互模块27与控制器连接,所述人机交互模块27用于使用者输入操控指令或查看设备工作信息。
[0044]
具体地,所述真空室5的侧壁上设有加热装置26,所述加热装置26用于对真空室5进行加热,加热装置26与控制器连接。
[0045]
如图3所示,优选地,所述消毒装置4包括多个真空室5,所述真空室5呈列阵设置,即真空室5可以是呈一层均匀排列设置,也可以是呈多层均匀排列设置。
[0046]
如图4所示,一种棉织品真空消毒系统,包括消毒室,所述消毒室内设置有隔墙1,所述隔墙1将消毒室分隔为污染区2和洁净区3,所述隔墙1内嵌设有至少一个上述棉织品真空消毒机,真空室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前舱门和后舱门,真空室5通过前舱门与污染区2连通,真空室5通过后舱门与洁净区3连通。
[0047]
使用时,将待消毒的棉织品28放置在污染区2,并打开空闲真空室5的前舱门,将待消毒的棉织品28通过前舱门放入消毒装置的真空室5内,对于该真空室5,在需要抽真空时,打开该真空室5对应真空支管6上的第一控制阀18,同时控制该真空室5对应进气管21的第四控制阀22关闭,即可启动真空泵10,即可对该真空室5进行抽真空处理;而在需要向该真空室5内注入过氧化氢时,打开对应过氧化氢支管7上的第二控制阀19,启动过氧化氢汽化器13和加液器14工作,即可将过氧化氢注入到该真空室5内;在需要向真空室5内注入臭氧时,打开对应臭氧支管7上的第三控制阀20,启动臭氧发生器17工作,即可将臭氧注入到该真空室5内;具体的消毒过程为,在放入待消毒的棉织品后,关闭真空室5,然后对真空室5进行抽真空处理,再向真空室5内注入过氧化氢,在真空状态下,真空室5中的过氧化氢消毒液为气浆状态;随后向真空室5内注入臭氧,再使真空室恢复大气压状态,密闭35分钟;随后再启动真空泵10,将真空室5抽负压至1000par,再打开第四控制阀22,让真空室5再度恢复大气压状态,然后打开后舱门,将棉织品28从洁净3区取出,完成棉织品28的消毒过程,通过将污染区2和洁净区3分隔,能有效分隔消毒前和消毒后的棉织品28,避免消毒和未消毒的棉织品28交叉感染,保证消毒的有效进行,且大大缩短了对棉织品28的消毒时间,本申请通过抽真空、通入过氧化氢消毒液、通入臭氧,能将普通床单位臭氧消毒机消毒时间的2h缩短至仅需45min,提高了棉织品28的消毒效率,对棉织品28的高效消毒具有重要意义。
[0048]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