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液面观测的消毒喷雾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43924发布日期:2020-11-25 14:56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液面观测的消毒喷雾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毒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液面观测的消毒喷雾机。



背景技术:

消毒喷雾机是一种通过机械原理的运作,从而产生物理或化学消毒元素作用于有毒物进而达到消毒目的的机器,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和日常生活领域。

消毒喷雾机一般在封闭空间内使用,但目前的消毒喷雾机无法对其液面进行观测,容易造成消毒喷雾机耗尽消毒液并空转的情况,进而浪费能源,且缩短设备寿命,因此提供一种便于液面观测的消毒喷雾机。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便于液面观测的消毒喷雾机。

一种便于液面观测的消毒喷雾机,包括箱体、消毒液瓶、加热器、抽水泵、进液管、雾化管和空心浮球;所述消毒液瓶、加热器和抽水泵设置在箱体内;所述进液管的输入端穿过所述消毒液瓶的顶部插设到其底部,进液管的输出端与所述抽水泵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雾化管的输入端与所述抽水泵的输出端连接,雾化管的输出端依次穿过加热器的内部和箱体的一端面;所述空心浮球设置在所述消毒液瓶内;所述箱体的另一端面上垂直设有导轨,导轨上滑动设置有指针,导轨表面上设有对应指针的刻度标记;所述空心浮球与指针通过细绳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便于液面观测的消毒喷雾机,通过启动所述抽水泵将消毒液瓶内的消毒液抽到雾化管内,进而加热器将雾化管内的消毒液加热雾化,进而消毒液通过雾化管的输出端往外喷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容易实现,成本较低,且可对空间进行有效消毒;通过指针和空心浮球可间接观测消毒液瓶的液面情况,可提前预测消毒喷雾机的消毒液存量,进而可及时添加消毒液。

进一步地,所述细绳穿过消毒液瓶和箱体,并连接指针和空心浮球;所述箱体上对应细绳的位置设有定滑轮,细绳滑动设置在定滑轮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定滑轮,可有效减少细绳受到的摩擦力,进而使空心浮球和指针的运动更顺畅,使指针指示更精确。

进一步地,还包括过滤嘴;所述过滤嘴一端与进液管的输入端连接,过滤嘴的另一端表面设有凹凸不平的电镀层,且过滤嘴的另一端表面上设有若干细孔。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过滤嘴设置细孔的表面设置凹凸不平的电镀层,可对消毒液进行过滤,避免消毒液里面的溶质塞到细孔内,且便于清洗。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底部对应消毒液瓶的位置设有第一倒扣;所述消毒液瓶的外侧壁上设有对应的第二倒扣;消毒液瓶通过倒扣与箱体底部可拆卸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倒扣,可实现消毒液瓶的快速拆装。

进一步地,所述进液管与消毒液瓶的顶部之间设有密封圈。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密封圈,可避免在移动消毒喷雾机的过程中,消毒液瓶内的消毒液摇晃并溢出到消毒液瓶外,破坏消毒喷雾机的电路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消毒液瓶的顶部设有开盖;所述开盖穿过箱体的顶部并外露在箱体外。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开盖外露到箱体外,无需拆开箱体即可直接打开开盖,并对消毒液瓶进行消毒液添加,方便快捷。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器包括铸铝层和u型发热管;所述铸铝层包裹在所述u型发热管外;所述雾化管穿过铸铝层,且雾化管在铸铝层内部的部分弯曲成波浪形。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u型发热管进行发热,并通过铸铝层传递热量给雾化管,使雾化管内的消毒液温度升高,进而在抽水泵的压力推动下,实现雾化。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器还包括保温外壳;所述保温外壳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铸铝层设置在所述保温外壳内,且保温外壳和铸铝层之间填充有隔热材料。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保温外壳,可避免加热器的热量流失,提高加热器的热量利用率。

进一步地,还包括温控器;所述温控器设置在所述铸铝层的外表面。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温控器,可对加热器的温度进行控制,当加热器温度过高时,可通过温控器检测,并控制加热器停止加热。

进一步地,还包括总开关、快速接头和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在箱体内;所述总开关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另一端面上,且总开关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总开关、温控器、u型发热管、抽水泵和定时器均通过电线与快速接头连接,并共同通过快速接头与电路板电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快速接头,可提高消毒喷雾机的组装速度,提高效益。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便于液面观测的消毒喷雾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a;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便于液面观测的消毒喷雾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便于液面观测的消毒喷雾机的的内部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b;

图6为加热器内部的u型发热管和雾化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箱体;11、导轨;12、定滑轮;13、第一倒扣;20、消毒液瓶;21、第二倒扣;22、密封圈;23、开盖;30、加热器;31、铸铝层;32、u型发热管;33、保温外壳;40、抽水泵;50、进液管;51、过滤嘴;511、电镀层;60、雾化管;71、空心浮球;72、细绳;73、指针;81、温控器;82、总开关;83、快速接头;84、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施例的一种便于液面观测的消毒喷雾机,包括箱体10、消毒液瓶20、加热器30、抽水泵40、进液管50、过滤嘴51、雾化管60、空心浮球71、温控器81、总开关82、快速接头83和电路板84;

所述消毒液瓶20、加热器30和抽水泵40设置在箱体10内;所述箱体10底部对应消毒液瓶20的位置设有第一倒扣13;所述消毒液瓶20的外侧壁上设有对应的第二倒扣21;消毒液瓶20通过倒扣与箱体10底部可拆卸连接;

所述进液管50的输入端穿过所述消毒液瓶20的顶部插设到其底部,进液管50的输出端与所述抽水泵4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雾化管60的输入端与所述抽水泵40的输出端连接,雾化管60的输出端依次穿过加热器30的内部和箱体10的一端面;所述过滤嘴51一端与进液管50的输入端连接,过滤嘴51的另一端表面设有凹凸不平的电镀层511,且过滤嘴51的另一端表面上设有若干细孔;所述进液管50与消毒液瓶20的顶部之间设有密封圈22;所述消毒液瓶20的顶部设有开盖23;所述开盖23穿过箱体10的顶部并外露在箱体10外;具体的,所述加热器30包括铸铝层31、u型发热管32和保温外壳33;所述保温外壳33设置在所述箱体10内;所述铸铝层31设置在所述保温外壳33内,且保温外壳33和铸铝层31之间填充有隔热材料(图未示),本实施例优选隔热材料为隔热棉;所述u型发热管32设置在铸铝层31内;所述雾化管60穿过铸铝层31,且雾化管60在铸铝层31内部的部分缠绕所述u型发热管32;所述温控器81设置在所述铸铝层31的外表面;

所述空心浮球71设置在所述消毒液瓶20内;所述箱体10的另一端面上垂直设有导轨11,导轨11上滑动设置有指针73,导轨11表面上设有对应指针73的刻度标记;所述空心浮球71与指针73通过细绳72连接;具体的,所述细绳72穿过消毒液瓶20和箱体10,并连接指针73和空心浮球71;所述箱体10上对应细绳72的位置设有定滑轮12,细绳72滑动设置在定滑轮12上;

所述总开关82设置在所述箱体10的另一端面上,且总开关82与所述电路板84电连接;所述总开关82、温控器81、u型发热管32、抽水泵40和定时器均通过电线与快速接头83连接,并共同通过快速接头83与电路板84电连接。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

用户可将消毒喷雾机摆放到需要消毒的空间位置,进而打开总开关82,使消毒喷雾机的加热器30进行预热,一般预热两到三分钟即可;具体的,所述u型发热管32发热,进而通过铸铝层31传递热量到雾化管60上;温控器81可检测加热器30的温度,当温度过高时,可强制消毒喷雾机停止加热;

在消毒喷雾机预热后,抽水泵40将消毒液瓶20内的消毒液通过过滤嘴51和进液管50抽到雾化管60内,进而消毒液经过雾化管60并进行加热,最终从雾化管60的输出端喷出并形成喷雾;

由于空心浮球71与指针73通过细绳72相连,当空心浮球71随消毒液的液面下降而下降时,指针73会随之而上升;用户可通过观测箱体10上的指针73和对应导轨11上的刻度,进而可观测到消毒液瓶20内的剩余量,进而可及时打开消毒液瓶20的开盖23,并补充消毒液。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启动所述抽水泵将消毒液瓶内的消毒液抽到雾化管内,进而加热器将雾化管内的消毒液加热雾化,进而消毒液通过雾化管的输出端往外喷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容易实现,成本较低,且可对空间进行有效消毒;通过指针和空心浮球可间接观测消毒液瓶的液面情况,可提前预测消毒喷雾机的消毒液存量,进而可及时添加消毒液。

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定滑轮,可有效减少细绳受到的摩擦力,进而使空心浮球和指针的运动更顺畅,使指针指示更精确;通过将开盖外露到箱体外,无需拆开箱体即可直接打开开盖,并对消毒液瓶进行消毒液添加,方便快捷。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