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物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77390发布日期:2020-12-22 11:35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取物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物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取物钳装置。



背景技术:

微创外科中对空腔器官内异物进行抓取是一个常见操作。内窥镜辅助下抓取异物的实施过程中,会因为部位和目的不同,在抓取器械上存在不同点,但其核心是内窥镜辅助及抓取行为。抓钳一般有全金属的,或高分子(套管、手柄等结构)加金属(中心杆、钳头等结构)材质的,但无论哪种材质,抓钳都是细软的,需要通过内窥镜的器械工作通道进入体内,并通过内窥镜的操作来带动抓钳的运动,医生此时通过内窥镜的显示器来观察和实施抓取。

在上述取物的手术中面临一些需要改变、改善的情况。例如膀胱取输尿管导管手术。该手术是在膀胱内对之前置入体内的输尿管导管进行寻找、抓持及拖出体外的操作。因为需要提供灭菌后的内窥镜(如膀胱取输尿管导管术中需要的膀胱镜),所以往往患者需要预约,导致患者需要多次往返医院;因为需要灭菌的内窥镜,导致需要有专门的流程去管理和控制;反复使用的内窥镜也会导致院内交叉感染的风险;过粗的内窥镜的应用也会导致患者痛苦不堪及潜在的尿道损伤。

现有技术中术者可以在b超引导下,将取物器械(取物钳)直接置入体内空腔内,然后寻找到目标物,并抓持后拖出体外。因为b超的普及性和无灭菌要求的特性,内窥镜辅助下取物的上述不足就会迎刃而解。但传统器械因为存在光滑有圆形表面,导致b超探头发出的超声信号大部分被反射到侧方。超声有效反射面积小,回声信号弱,且金属材料与人体组织间介质密度差较大,超声波不易穿管壁而形成二次界面反射信号,所以现有抓取器械在b超下成像不是很清晰,要准确快速识别它还比较困难,对器械的方向、角度难以判断。实际操作中将主要依赖于操作者的经验做出大致的判断,即便是有经验的医生有时也很难准确把抓取器械外管远端的位置、方向与深度,“误操作”会比较常见,而“误操作”有可能增加意外损伤、出血甚至手术失败等风险。因此器械操作的准确、顺利与否将是整个手术的重点、难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取物钳装置,提高了取物操作的准确性、安全性,降低了操作难度与风险,增加了一次性抓取的成功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取物钳装置,包括外管和取物钳,所述外管包括管部和与其一体成型的头部,所述管部呈直线状,且径向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管部的外周均匀设置有刻度线,所述管部的外周设有探测部;所述取物钳可滑动连接在所述外管的中空槽内;

所述取物钳包括手柄、连接部和钳嘴,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和所述钳嘴相连接,另一端和所述手柄相连接,所述手柄位于所述外管的近端,所述钳嘴位于所述外管的远端,所述钳嘴上设有显示部,所述手柄用于控制所述钳嘴张开及闭合。

进一步地,所述探测部包括多个凹槽,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刻度线上,距离所述外管的远端最近的所述刻度线和所述外管的远端之间设置有2-4个凹槽;多个所述凹槽在同一条直线上。

进一步地,相邻所述刻度线的距离为5-10mm,且距离所述外管的远端最近的一个所述刻度线和所述外管的远端之间的距离为10mm。

进一步地,距离所述外管的远端最近的所述刻度线和所述外管的远端之间设置的凹槽的数量为两个,距离所述外管的远端最近的所述凹槽和所述外管的远端的距离为2.5mm,距离所述外管的远端第二近的所述凹槽和所述外管的远端的距离为7.5mm。

进一步地,靠近所述外管的远端1/2范围内的所述刻度线上设置有所述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外管的近端设有指示部,所述指示部和所述凹槽在同一条直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探测部包括多个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设置在所述刻度线上,且距离所述外管的远端最近的所述刻度线和所述外管的远端之间设置有2-4个弧形凸起;多个所述弧形凸起在同一条直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头部的形状为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钳嘴在闭合后,所述钳嘴的外边缘呈圆弧形。在使用时,保证了钳嘴对人体的损伤足够小。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部设置在所述钳嘴外侧面的中间处。显示部可采用凹槽或退火磨砂处理,能够便于b超设备观测到钳嘴的位置。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效果:

1、本装置在使用时配合b超设备,能够有效的获取管部远端进入人体的深度、管部远端在人体内的位置以及管部在人体内的方向,提高了进出取物操作的准确性、安全性,降低了操作难度与风险,增加了一次性抓取的成功率;

2、本装置在管部远端1/2范围内的刻度线上设置凹槽,在保证成像效果的前提下,减少了凹槽的设置数量,节省了制造成本;

3、在管部远端和距离管部远端最近的刻度线之间设置两个凹槽,能够更加清晰的获取管部远端的图像,即能够清楚的获取管部远端在人体内的位置,为取物操作提高了准确性和安全性;

4、本装置在使用时配合b超设备,能够有效的获取钳嘴进人体的深度和位置,与管部的显影配合后,明显提高进出取物操作的准确性、安全性,降低了操作难度与风险,增加了一次性抓取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超声反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取物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外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凹槽的布置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取物钳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2中外管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外管;2、取物钳;11、管部;12、刻度线;13、凹槽;14、指示部;15、弧形凸起;21、连接杆;22、连接头;23、钳嘴;25、手柄;26、中心杆;27、连接块;28、弹簧;29、含水封磁铁;20、水封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中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描述中使用的术语“前”、“后”、“左”、“右”、“上”、“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术语“内”、“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将b超技术与取物钳结合后的新型取物钳装置。该装置由细软的取物钳及具有长度可探测的硬外管构成。医生通过这样的装置,可以摆脱对灭菌膀胱镜的需要,也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本装置化繁为简,节约成本,节约时间,取物操作甚至可在配有b超机的一般换药室进行,无需进手术室。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一种取物钳装置,包括外管1和取物钳2,外管1包括管部11和与其一体成型的头部,管部11呈直线状,且径向横截面为圆形;管部11的外周均匀设置有刻度线12,管部11的外周设有探测部;取物钳2可滑动连接在外管1的中空槽内;取物钳2包括手柄25、连接部和钳嘴23,连接部的一端和钳嘴23相连接,另一端和手柄25相连接,手柄25位于外管1的近端,钳嘴23位于外管1的远端,钳嘴23上设有显示部,手柄25用于控制钳嘴张开及闭合。

如图2和图3所示,外管1的右端为远端,左端为近端,外管1的头部则设置在外管1的远端,外管1的头部呈弧形,具体可以为鸟嘴状弧形,此种结构使外管1进入人体时,对人体的损伤足够小。

在本实施例中,钳嘴23在使用时具有闭合状态,在闭合状态时,钳嘴23的右端的外边缘呈光滑的圆弧形,弧形的设计主要减少钳嘴23对人体的损伤。钳嘴的外侧面(夹持面为内侧面,非夹持面为外侧面)的中间1/2区域采用退火磨砂处理,或在外侧面的中间1/2区域设置凹槽。此种设计能够增加b超设备探测到钳嘴23的几率,能够有效的获取到钳嘴23的位置。

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探测部采用凹槽13,凹槽13便于加工制作,且具有较好的反射效果。

具体的,管部11的长度优选为150-300mm,本实施例中以管部11的长度为300mm具体说明,刻度线12均布在管部11的外周,相邻刻度线8之间的距离为10mm,即管部1上共设置30个刻度线12。刻度线12的设置能够便于使用者观察外管1进入人体的深度,为使用者提供了方便。在本实施例中,靠近管部远端的15个刻度线12上均设有一个凹槽13,最右侧靠近管部远端的刻度线12和管部远端(图中2和图3中为管部11的最右端)之间设置两个凹槽13。最右侧的一个凹槽13距离管部远端的距离为2.5mm,从右向左第二凹槽13距离管部远端的距离为7.5mm。

使用时,外管1进入人体内后,使用者通过超声设备探测外管1,凹槽13的设置,能够有效的使使用者清晰地观测出管部11。为了使穿刺套管的成像效果较好,本实施例中的凹槽5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由于外管1进入体内后,使用者不知道凹槽13处在管部11的哪个位置,需转动管部11使凹槽13处在超声设备探测的工作范围内才能获取清晰的图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管部11的近端设置指示部14,指示部14可为标记线,标记线和凹槽13在同一直线上。标记线能够帮助使用者准确的知道凹槽13所在直线的位置,帮助使用者能够快速调整b超探头或外管1的方向,以获取清晰的图像。本实施例中,最右侧的一个凹槽13距离管部远端的距离为2.5mm,从右向左第二凹槽13距离管部远端的距离为7.5mm。此种设计能够使靠近管部远端的图像更清晰,便于使用者准确获取管部远端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探测部采用凹槽13形式,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加工时直接在原有的外管1上切割出凹槽13即可,当超声信号照射到凹槽13时,凹槽13会减少信号的无效反射,能够使超声波设备接收更多的反射信号,增加了成像的清晰度。

管部11的远端(靠近取物钳的手柄25的一端为近端,远离取物钳的手柄25的一端为远端)为平齐状的开口,开口处并打磨去毛刺,能够保证管部11的远端进入人体组织时,能够减少对患者的损伤。管部11可选用钛钢材质,钛钢材质在消毒液浸泡和高温消毒环境下,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或腐蚀,提高了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取物钳2的具体结构如图5所示,取物钳2包括手柄25、连接部和钳嘴23,连接部的一端和钳嘴23相连接,另一端和手柄25相连接,手柄25位于外管1的近端,钳嘴23位于外管1的远端,手柄25能够控制钳嘴23张开及闭合。

具体的,连接部包括连接杆21和连接头22,连接头22螺纹连接在连接杆21的右端,手柄25连接在连接杆21的左端,连接杆21和连接头22均为中空结构。连接头22的中空部内连接有一连接块27,连接块27可在连接头22的中空结构内左右滑动,连接块27的左端设有弹簧28,连接块27的左端连接有中心杆26。中心杆26的左端贯穿连接杆21和最左端的手柄25相连接。对中心杆26施加向左的力控制连接块27向左移动,取消对中心杆26施加的外力,在弹簧28的作用下,连接块27向右移动,回复至原位置。

连接头22的右端对称设有上下两个钳嘴23,两个钳嘴23的右端均插入至连接头22内,并和连接块27相连接,且钳嘴23和连接头22相铰接。连接块27向左移动带动两钳嘴23绕着和连接头22铰接点转动,实现钳嘴23的张开及闭合。使用时,通过手柄25控制中心杆26移动,及实现了钳嘴23张开及闭合。本装置在使用时配合b超设备,能够有效的获取管部11远端进入人体的深度、管部11在人体内的位置以及管部11在人体内的方向,为取物钳在取物时提供了准确性,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取物钳2的连接杆21的外周连接有含水封磁铁29,含水封磁铁29靠近手柄25的一端,含水封磁铁29的设置能够吸合外管1,有效的将外管1和取物钳2连接,同时保证外管1内部的液体不易流出。由于两者的连接位置是一定的,使用者在使用时,能够准确的获取钳嘴23伸出外管1的长度,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且将外管1和取物钳2连接能够为使用者提供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杆21的左端还连接有水封帽20,水封帽20的设置为了保证连接杆21内的液体不易流出。具体的,水封帽20的右端密封插接在连接杆21的孔内,水封帽20并和中心杆26滑动连接,并能够保证中心杆26顺利的左右移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和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探测部具体设计不同,其余部分和实施例1相同。

具体的,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探测部的设计采用弧形凸起15。弧弧形凸起15布置在管部11的外周。弧形凸起15的高度约为1mm。弧形凸起15的设置形式为直接设置在管部11的表面,相邻的两个弧形凸起15的间距相同,约为10mm。最右侧靠近管部远端的刻度线12和管部远端之间设置两个弧形凸起15,距离管部远端最近的一个弧形凸起15距离管部远端的距离为2.5mm,从右向左第二弧形凸起15距离管部远端的距离为7.5mm。这样设计能够让使用者准确的观测处管部远端的具体位置。由于弧形凸起15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弧形凸起15形成的影像也在同一条直线上,能够使操作者准确的判断出穿刺针套管的插入方向和角度。

综上,本实用新型在管部上设有弧形凸起15,弧形凸起15的设置增加了超声反射信号的强度,改善了取物钳在b超影像中的清晰度,提高了取物操作的准确性、安全性,降低了操作难度与风险,增加了一次性抓取的成功率。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含。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