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智能配送机器人的消毒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45677发布日期:2020-12-29 09:45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智能配送机器人的消毒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智能配送机器人的消毒站。



背景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配送机器人越来越多地在各种场所应用,如在医院各科室间配送物品,而医院的工作环境各不相同,有些是无菌环境,如手术室、icu病房等,而有些则存在致病菌甚至是传染性较强的病菌,因此智能配送机器人在各科室间活动时,对其进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智能配送机器人在进入手术室或者无菌环境前,需要对其进行全面消毒,以确保机器人不会将病菌带入手术室或者无菌的工作环境,从而保证配送机器人在无菌工作环境完成配送任务过程中的安全可靠。而配送机器人在存在高传染性致病菌的隔离病房完成配送任务后,也需要对其进行消毒,避免机器人将致病菌带出,提高机器人的安全可靠性。

现在运输器械或者工作材料的手推车类设备进入手术室或者无菌工作环境前,或者从隔离病房等高风险区域出来时,一般是采用人工先穿戴无菌服、再人工给推车消毒的方式。目前配送机器人仍主要沿用上述传统人工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后再进入无菌工作环境或离开高风险区域。上述人工消毒的方式主要存在以下缺点:一是推车或者配送机器人每完成一次配送任务,均需要至少一个工作人员给推车或配送机器人进行消毒工作,浪费人力;二是整个过程需要操作人员先穿戴好无菌服后,再手动给推车或者配送机器人消毒,过程繁琐,耗时过长;三是如果工作人员因不及时、不在岗或操作失误导致没有给推车或配送机器人消毒、或消毒不全面,将会将病菌带入无菌环境或者将病菌带出高风险区域,带来潜在的感染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无需人力操控、自动感知并消毒的基于智能配送机器人的消毒站,用于对进入其内的配送机器人进行消毒。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基于智能配送机器人的消毒站,包括箱体、感应装置、消毒装置、通讯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箱体上设置有两个自动门,分别位于所述箱体的不同方位上,分别用于机器人进入和出去,两个自动门其中一个供机器人进入消毒,另一个供机器人消毒完后出去,消毒时两个自动门同时关闭,箱体为机器人提供消毒的空间,机器人进入箱体内并完成消毒。当配送机器人进入无菌环境前,两个自动门其中一个与外界连通,另一个与进行配送工作的无菌环境场所相连通,如手术室等无菌场所,载有运送材料的机器人消毒完后直接进入无菌室运送物资。当配送机器人离开高风险区域时,两个自动门其中一个与高风险区域相连通,另一个与外界连通,在高风险区域完成配送任务的机器人在消毒站消毒完后再进入正常工作环境。箱体的空间大小与配送机器人的大小相匹配,空间太小,机器人行动困难且不能匹配不同尺寸的配送机器人;太大,消毒效果不理想,且浪费能源。自动门与箱体间密封,避免消毒组分(如紫外线、消毒剂、臭氧等)外泄,污染环境,也避免病菌外泄,带来安全风险。

所述感应装置和消毒装置均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感应装置用于感应机器人是否到位,所述消毒装置用于对到位的机器人进行消毒,感应装置和消毒装置的安装位置与机器人的高度等相匹配;所述通讯模块设置于所述箱体上,用于所述控制模块与机器人之间的通讯;所述控制模块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外侧面,其分别与所述箱体上的自动门、感应装置、消毒装置和通讯模块电连接,用于接收感应装置的信号、控制自动门和消毒装置的启闭、以及通过所述通讯模块与机器人通讯。

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是,上述基于智能配送机器人的消毒站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外侧面,用于信息显示(如消毒工作状态信息等)和参数设置。

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消毒装置为紫外线消毒装置、臭氧消毒装置、消毒剂消毒装置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可根据需要选择安装不同类型的消毒模式,或者同时安装不同类型的消毒模块,使用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紫外线消毒装置包括若干紫外线灯,若干个所述紫外线灯分别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的四个角和顶部。若干个紫外线分别安装在不同方位,以确保从各个方位进行辐照,避免出现死角,对机器人全身进行全面消毒。

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臭氧消毒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臭氧发生器和空气循环扇。臭氧发生器可根据箱体的空间大小安装一个或多个,空气循环扇使箱体内的空气循环,能使产生的臭氧在空间中均匀分布,提高消毒效果。臭氧发生器可为现有的高压放电式、紫外线照射式或电解式。

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消毒剂消毒装置包括通过管道连接的若干消毒剂喷洒头,若干个所述的消毒剂喷洒头分别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的四个角和顶部。消毒剂存贮在箱体内或箱体外,通过管道与消毒剂喷洒头相连,消毒剂喷洒头均匀分散,确保能对机器人的所有部位进行喷洒。

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消毒剂喷洒头上设置有若干喷洒方向不同的喷嘴。喷嘴可为喷洒模式或喷雾模式,多方位多方向的喷嘴使消毒剂能对机器人全身全覆盖。

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感应装置分别安装在所述箱体的两个自动门上和箱体内部的顶面、底面或两侧面上。自动门上的感应装置用于感应机器人靠近,从而自动开启和关闭自动门;箱体内部的感应装置用于感应机器人是否到达消毒位置,到位时自动给机器人消毒。箱体内部的感应装置一般设置在箱体顶面、底面或两侧面的正中心,使周围的消毒装置对机器人全身消毒,提高消毒效果。

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感应装置为若干超声波感应器或红外感应器。也可为其它如摄像头等感应装置。

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自动门包括自动推门器和推拉门,所述推拉门安装在所述箱体上,所述自动推门器安装在所述箱体上并与所述推拉门相连,所述自动推门器同时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以接收控制模块的指令启闭推拉门。自动推门器可为现有的应用于自动门的推门器,也可根据空间需要,将自动推门器安装在箱体门上。推拉门可为现有旋转式的推拉门,也根据空间布局需要,设计为平推式的推拉门。

上述基于智能配送机器人的消毒站,其给配送机器人进行消毒的方法为:机器人发送信号给控制模块,或感应装置感应到机器人靠近并发送信号给控制模块,打开入口的自动门;机器人通过自动门进入消毒站,自动门关闭;感应装置识别机器人到位,根据预先设置启动消毒装置对机器人表面进行消毒;消毒完成后关闭消毒装置,控制模块控制出口的自动门打开,机器人行驶出消毒站,出口的自动门关闭。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箱体式消毒站,机器人在执行任务前和执行任务后进入消毒站进行消毒,消毒方便,成本低,适用性广,可广泛应用于各个场所,如无菌环境和高风险致病菌存在的区域,避免各个场所之间的交叉感染,提高了配送机器人的安全可靠性;自动感应、自动控制消毒,并可与配送机器人对接,使机器人在各个工作安全节点达到及时消毒、全面彻底消毒的效果,工作效率和安全性两方面同时得到保障;克服了现有人工消毒方式的缺点,减少人力,全自动化代替人工消毒,提高了智能化程度,助力智慧医院的建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平面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平面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平面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平面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平面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1-箱体;2-自动门;3-感应装置;4-紫外线消毒装置;5-显示屏;6-控制模块;7-通讯模块;8-消毒剂消毒装置;9-臭氧消毒装置;10-机器人;21-推拉门;22-自动推门器;81-喷嘴;91-臭氧发生器;92-空气循环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基于智能配送机器人的消毒站,如图1,包括箱体1、感应装置3、消毒装置、显示屏5、通讯模块7和控制模块6。

所述箱体1的空间大小与配送机器人10的大小相匹配,本实施例中,为适应各种类型机器人10的消毒需要,箱体1的长、宽、高各2m。

如图1、图2,所述箱体1的前面和后面设置有两个自动门2,分别用于机器人10进入和出去,两个自动门2其中一个供机器人进入消毒,另一个供机器人消毒完后出去,消毒时两个自动门2同时关闭,箱体1为机器人提供消毒的空间,机器人进入箱体1内并完成消毒。当配送机器人10进入无菌环境前,两个自动门2其中一个与外界连通,另一个与进行配送工作的无菌环境场所相连通,如手术室等无菌场所,载有运送材料的机器人消毒完后直接进入无菌室运送物资。当配送机器人离开高风险区域时,两个自动门2其中一个与高风险区域相连通,另一个与外界连通,在高风险区域完成配送任务的机器人在消毒站消毒完后再进入正常工作环境。

所述自动门2包括自动推门器22和推拉门21,所述推拉门21安装在所述箱体1上,所述自动推门器22安装在所述箱体1上并与所述推拉门21相连,所述自动推门器22同时与所述控制模块6电连接以接收控制模块6的指令启闭推拉门21。自动推门器可为现有的应用于自动门的推门器,也可根据空间需要,将自动推门器22安装在箱体1门上。推拉门21可为现有旋转式的推拉门,也根据空间布局需要,设计为平推式的推拉门。

所述感应装置3和消毒装置均设置于所述箱体1内。所述感应装置3分别安装在所述箱体1的两个自动门2上和箱体1内部顶面的正中央。自动门2上的感应装置3用于感应机器人10靠近,从而自动开启和关闭自动门2;箱体1内部的感应装置3用于感应机器人10是否到达消毒位置,到位时自动给机器人10消毒。

所述消毒装置用于对到位的机器人10进行消毒,本实施例中,所述消毒装置为紫外线消毒装置4,所述紫外线消毒装置4包括若干紫外线灯,若干个所述紫外线灯分别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部的四个角和顶部,顶部上均匀设置有四个紫外线灯。若干个紫外线分别安装在不同方位,以确保从各个方位进行辐照,避免出现死角,对机器人10全身进行全面消毒。

所述显示屏5设置在所述箱体1的外侧面上,用于信息显示(如消毒工作状态信息等)和参数设置。

所述通讯模块7设置于所述箱体1的外侧面上,用于所述控制模块6与机器人10之间的通讯;所述控制模块6设置于所述箱体1的外侧面,其分别与所述箱体1上的自动门2、感应装置3、消毒装置和通讯模块7电连接,用于接收感应装置3的信号、控制自动门2的启闭、消毒装置的消毒、以及通过所述通讯模块7与机器人10通讯。所述感应装置3为若干超声波感应器或红外感应器,也可为其它如摄像头等感应装置3。

上述基于智能配送机器人10的消毒站,其给配送机器人10进行消毒的方法为:机器人10发送信号给控制模块6,或感应装置3感应到机器人10靠近并发送信号给控制模块6,打开入口的自动门2;机器人10通过自动门2进入消毒站,自动门2关闭;感应装置3识别机器人10到位,根据预先设置启动消毒装置对机器人10表面进行消毒;消毒完成后关闭消毒装置,控制模块6控制出口的自动门2打开,机器人10行驶出消毒站,出口的自动门2关闭。

实施例2

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所述感应装置3分别安装在所述箱体1的两个自动门2上和箱体1内部底面的正中央。所述消毒装置为紫外线消毒装置4与消毒剂消毒装置8的组合。所述紫外线消毒装置4包括若干紫外线灯,若干个所述紫外线灯分别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部的四个角和顶部,顶部上均匀设置有四个紫外线灯。若干个紫外线分别安装在不同方位,以确保从各个方位进行辐照,避免出现死角,对机器人10全身进行全面消毒。

所述消毒剂消毒装置8包括通过管道连接的若干消毒剂喷洒头,若干个所述的消毒剂喷洒头分别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部的四个角和顶部。消毒剂存贮在箱体1内或箱体1外,通过管道与消毒剂喷洒头相连,消毒剂喷洒头均匀分散,确保能对机器人10的所有部位进行喷洒。所述消毒剂喷洒头上设置有若干喷嘴81,喷嘴81的喷射方向各不相同。喷嘴81可为喷洒模式或喷雾模式,多方位多方向的喷嘴81能确保喷射的消毒剂能覆盖机器人10全身。

实施例3

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所述消毒装置为紫外线消毒装置4与臭氧消毒装置9的组合。所述紫外线消毒装置4包括若干紫外线灯,若干个所述紫外线灯分别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部的四个角和顶部,顶部上均匀设置有四个紫外线灯。若干个紫外线分别安装在不同方位,以确保从各个方位进行辐照,避免出现死角,对机器人10全身进行全面消毒。

所述臭氧消毒装置9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的臭氧发生器91和空气循环扇92。臭氧发生器91安装在箱体1的侧面,空气循环扇92安装于所述箱体1内部的顶面,其作用是循环箱体1内的空气,使产生的臭氧在空间中均匀分布,提高消毒效果。臭氧发生器91可为现有的高压放电式、紫外线照射式或电解式。

实施例4

其余与实施例3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两个所述的自动门2设置在所述箱体1的前面和侧面,所述显示屏5、通讯模块7和控制模块6分别设置在所述箱体1的另两个外侧面上。

实施例5

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6,所述显示屏5、通讯模块7和控制模块6分别设置在所述箱体1的前外侧面上,与前面的自动门2并行而列。所述感应装置3分别安装在所述箱体1的两个自动门2上和箱体1内部侧面的正中央。所述消毒装置为臭氧消毒装置9,所述臭氧消毒装置9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的两个臭氧发生器91和两个空气循环扇92。臭氧发生器91安装在箱体1的侧面,空气循环扇92安装于所述箱体1内部的顶面。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