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通式汽车快速清洗消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45666发布日期:2020-12-29 09:45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通式汽车快速清洗消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清洁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直通式汽车快速清洗消毒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车汽车保有量的日益增长,在汽车的日常行驶中,给城市造成严重的尘土污染,影响城市空气质量,且汽车长期行驶容易藏污纳垢从而滋生细菌或携带病毒,另外汽车白天或夜间开车如打开车灯时,灯光会吸引蚊子朝车灯飞来,自然撞死在车灯玻璃上,没有经过消毒处理,时间久了,也容易产生细菌病毒。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车辆,经过高速路、快速路、大件路时,没有时间经过清洗处理,也缺少清洗处理的场所,特别是在国际流行病毒较多的时候,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虽然可定期通过在洗车店或洗车场对汽车进行清洗,但是,传统的洗车店或洗车场洗车效率低,汽车往往要停留在相应场地相当长的时间,容易造成洗车店或洗车场附近道路拥堵。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通式汽车快速清洗消毒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直通式汽车快速清洗消毒装置,包括防滑路面、内嵌设于防滑路面的多个渗漏管、与多个渗漏管连接的冲洗供水系统、架设于防滑路面上方的多个喷淋架、分别铺设于喷淋架上的多个喷淋管以及与多个喷淋管连接的消毒供液系统;所述多个渗漏管沿防滑路面的长度方向等距分布,且各渗漏管分别沿防滑路面的宽度布置,所述渗漏管的一端封闭,所述渗漏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冲洗供水系统,所述渗漏管朝向防滑路面上方的侧壁上沿渗漏管的长度方向等距设有多渗漏孔;所述多个喷淋架沿防滑路面的长度方向等距分布,且各喷淋架分别沿防滑路面的宽度方向布置,所述喷淋管的一端封闭,所述喷淋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消毒供液系统,所述喷淋管朝向防滑路面方向的侧壁上沿喷淋管的长度方向等距设有多个喷淋头;所述多个喷淋架靠近车辆驶来方向的一侧设有用于检测车辆的车辆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消毒供液系统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冲洗供液系统包括回流水槽、过滤网、循环水槽、水泵和冲洗主供水管,所述防滑路面的两侧分别设有回流水槽,所述回流水槽的底部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下方设有循环水槽,所述循环水槽倾斜设置,所述循环水槽的最低处经水泵连接冲洗主供水管,所述渗漏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冲洗主供水管。

优选的,所述消毒供液系统包括清水箱、消毒液箱、增压泵、空压机和消毒主供液管,所述清水箱的出液口和消毒液箱的出液口分别设有流量调节阀,两所述流量调节阀经三通与增压泵的进液口连接,所述增压泵的出液口经空压机与消毒主供液管连接,所述喷淋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消毒主供液管。

优选的,所述车辆传感器为红外传感器,所述消毒供液系统还包括控制器和用于检测车速的车速传感器,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红外传感器和车速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两所述流量调节阀和增压泵信号输入端。

优选的,所述喷淋管的另一端分别经电磁阀连接至消毒主供液管,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各电磁阀的信号输入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可提前在防滑路面渗漏一定量的清水,由汽车驶过时轮胎对路面上清水进行旋转挤压,将清水喷射至汽车的底盘和轮胎上进行冲洗;

2、可直接通过架设于防滑路面上方的喷淋头对从防滑路面驶过的汽车进行车身四周和车顶的冲洗清洁消毒;

3、汽车直接行驶通过即可完成底盘的清洗和车顶及四周的消毒,清洗效率高;

4、通过红外传感器检测来车,并通过车速传感器检测车速,根据车速依次控制各喷淋架上喷淋头按顺序喷淋,在确保具有足够冲洗清洁度和消毒效果的同时尽可能的节约水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冲洗供水系统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消毒供液系统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消毒供液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控制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防滑路面,200、渗漏管,201、渗漏孔,210、回流水槽,220、过滤网,230、循环水槽,240、水泵,250、冲洗主供水管,300、喷淋架,310、喷淋管,311、喷淋头,320、清水箱,330、消毒液箱,340、流量调节阀,350、增压泵,360、空压机,370、消毒主供液管,380、电磁阀,400、车辆传感器,500、车速传感器,600、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4所示,一种直通式汽车快速清洗消毒装置,包括防滑路面100、内嵌设于防滑路面100的多个渗漏管200、与多个渗漏管200连接的冲洗供水系统、架设于防滑路面100上方的多个喷淋架300、分别铺设于喷淋架300上的多个喷淋管310以及与多个喷淋管310连接的消毒供液系统;所述多个渗漏管200沿防滑路面100的长度方向等距分布,且各渗漏管200分别沿防滑路面100的宽度布置,所述渗漏管200的一端封闭,所述渗漏管20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冲洗供水系统,所述渗漏管200朝向防滑路面100上方的侧壁上沿渗漏管200的长度方向等距设有多渗漏孔201;所述多个喷淋架300沿防滑路面100的长度方向等距分布,且各喷淋架300分别沿防滑路面100的宽度方向布置,所述喷淋管310的一端封闭,所述喷淋管31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消毒供液系统,所述喷淋管310朝向防滑路面100方向的侧壁上沿喷淋管310的长度方向等距设有多个喷淋头311;所述多个喷淋架300靠近车辆驶来方向的一侧设有用于检测车辆的车辆传感器400,所述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消毒供液系统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使用时,通过冲洗供水系统向渗漏管200供水,通过渗漏管200上的渗漏孔201保持路面具有一定厚度的积水,如5毫米左右的积水。当汽车驶过防滑路面100时,一般车轮转速在2000转/分左右,车轮的高速旋转会对防滑路面100的积水施压并带动积水冲击汽车的底盘,即可对汽车的底盘进行冲洗。为了行驶安全,路面采用防滑材料。

同时,在防滑路面100前端设置的车辆传感器400会检测是否有来车,一旦检测到有来车,即启动消毒供液系统向喷淋管310输送消毒液,喷淋头311将消毒液喷向行驶中的汽车,对汽车的车顶及车身四周进行清洁和消毒杀菌。消毒液经喷淋头311喷射而出,具有较高的速度,同时汽车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车速,通过两者结合,使消毒液也可对汽车进行冲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冲洗供液系统包括回流水槽210、过滤网220、循环水槽230、水泵240和冲洗主供水管250,所述防滑路面100的两侧分别设有回流水槽210,所述回流水槽210的底部设有过滤网220,所述过滤网220下方设有循环水槽230,所述循环水槽230倾斜设置,所述循环水槽230的最低处经水泵240连接冲洗主供水管250,所述渗漏管20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冲洗主供水管250。

通过防滑路面100两侧的回流水槽210可对防滑路面100的积水进行回收,并由过滤网220过滤后经循环水槽230进行收集,再由水泵240通过渗漏管200重新送回路面。防滑路面100上的积水随着时间会有一定的消耗,可以通过喷淋管310喷射出的消毒液进行补充,也可通过外部水源直接补充进循环水槽230。通过冲洗供液系统的循环用水,可节约水资源,将低使用成本,更绿色环保。

在防滑路面100上的积水对汽车底盘进行清洗的同时也会对防滑路面100进行清洗,而防滑路面100上积水的循环回收过滤处理,也可确保防滑路面干净,确保防滑路面防滑的可靠性,安全性更有保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消毒供液系统包括清水箱320、消毒液箱330、增压泵350、空压机360和消毒主供液管370,所述清水箱320的出液口和消毒液箱330的出液口分别设有流量调节阀340,两所述流量调节阀340经三通与增压泵350的进液口连接,所述增压泵350的出液口经空压机360与消毒主供液管370连接,所述喷淋管31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消毒主供液管370。

消毒供液系统启动时,先打开流量调节阀340,清水箱320和消毒液箱330的流量调节阀340依据消毒液与清水的比例预设好相应的流量,清水和消毒液经过增压泵350的增压混合再通过空压机360进一步增压后进入消毒主供液管370,最后分别由喷淋管310进行喷射从而对驶过的汽车的车顶及车身四周进行消毒杀菌。通过增压泵350和空压机360的组合确保消毒液具有足够的压力。消毒液箱330可根据实际需要装载消毒液或洗车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辆传感器400为红外传感器,所述消毒供液系统还包括控制器600和用于检测车速的车速传感器500,所述控制器600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红外传感器和车速传感器500的信号输出端,所述控制器600的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两所述流量调节阀340和增压泵350信号输入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淋管310的另一端分别经电磁阀380连接至消毒主供液管370,所述控制器600的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各电磁阀380的信号输入端。

为进一步节约资源,可由车速传感器500对汽车进行测速,在由控制器600根据车速以及最前端的喷淋管310距车速传感器500检测车速位置的距离和相邻喷淋管310之间的距离计算好各喷淋管310启动时间,由控制器600依次根据计算好的启动时间启动流量调节阀340、增压泵350和相应的喷淋管310进行喷淋即可,而不必在汽车驶过防滑路面100的整个过程中保持所有喷淋管310进行喷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通式汽车快速清洗消毒装置,可在城区道路、旅游景点、快速路口等处安装,为避免影响效率,收费方式可采用接入现有的etc收费系统进行收费。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