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产科临床用放外流破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63369发布日期:2021-03-23 10:55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产科临床用放外流破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产科用外流破膜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产科临床用放外流破膜装置。



背景技术:

妇产科是临床医学四大主要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女性生殖器官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及防治,妊娠、分娩的生理和病理变化,高危妊娠及难产的预防和诊治,女性生殖内分分泌,计划生育及妇女保健等,妇产科中,产妇生产之前一般情况下羊水包膜会自然破裂从而将羊水释放,以便胎儿顺利生产,但是也有很多情况下尤其是剖腹产中一般羊水包膜还没有自然破裂,此时就需要医务人员对包膜进行穿刺将羊水引流,产科临床用放外流破膜装置就是一种对包膜进行穿刺进行羊水引流的装置。

目前产科使用的包膜穿刺进行羊水引流的装置在对包膜穿刺完成后缺少对穿刺针本体进行回收的措施,影响穿刺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产科临床用放外流破膜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产科临床用放外流破膜装置,包括:导流管、吸嘴罩和穿刺针组件;

所述吸嘴罩的尾端与导流管连通,且吸嘴罩为喇叭状结构,所述吸嘴罩中设有负压隔腔,且负压隔腔位于吸嘴罩的开口位置处具有环形开口;

所述吸嘴罩的外侧壳体上还通过连接软管连接有负压管,且连接软管与负压隔腔内部导通;

所述穿刺针组件固定设置在导流管的内侧,所述穿刺针组件由回收管和调节杆组成,且调节杆活动嵌入在回收管中,所述调节杆的顶端连接有穿刺针本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负压管由活塞管和连接杆组成,且连接杆嵌入在活塞管的内侧,所述连接杆位于活塞管的内侧一端连接有活塞。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回收管上垂直连接有连接管,且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回收管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连接管中转动嵌入设有调节转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调节转轴贯穿于导流管并延伸至导流管的外侧,且调节转轴位于导流管外侧的一端螺旋连接有调节旋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调节杆上等距开设有调节齿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调节转轴与调节杆对应位置处固定套接有调节齿轮,且调节齿轮与调节杆上的调节齿槽啮合连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产科临床用放外流破膜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产科临床用放外流破膜装置通过设置吸嘴罩,吸嘴罩中设置负压隔腔,在对羊水进行引流时,可以通过抽拉负压管中的连接杆,通过活塞使得负压隔腔产生负压与包膜吸附密封,从而实现对穿刺引流的羊水进行收集,防止羊水外流污染手术环境,为手术提供便利。

(2):该产科临床用放外流破膜装置通过回收管配合调节杆连接穿刺针本体,在通过穿刺针本体对包膜穿刺完成后,工作人员可以旋转调节转轴,调节转轴通过调节齿轮带动调节杆回缩,最终通过调节杆带动穿刺针本体回收至回收管的内侧进行保持,相比与传统的直接将穿刺针本体外置固定,提高对包膜进行穿刺进行羊水引流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产科临床用放外流破膜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吸嘴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负压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穿刺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调节杆的调节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导流管;2、吸嘴罩;21、负压隔腔;22、连接软管;3、穿刺针组件;31、回收管;32、调节杆;33、穿刺针本体;34、连接管;35、调节转轴;36、调节齿槽;37、调节齿轮;4、负压管;41、活塞管;42、连接杆;43、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5,一种产科临床用放外流破膜装置,包括:导流管1、吸嘴罩2和穿刺针组件3;

吸嘴罩2的尾端与导流管1连通,且吸嘴罩2为喇叭状结构,吸嘴罩2中设有负压隔腔21,且负压隔腔21位于吸嘴罩2的开口位置处具有环形开口;

吸嘴罩2的外侧壳体上还通过连接软管22连接有负压管4,且连接软管22与负压隔腔21内部导通;

穿刺针组件3固定设置在导流管1的内侧,穿刺针组件3由回收管31和调节杆32组成,且调节杆32活动嵌入在回收管31中,调节杆32的顶端连接有穿刺针本体33。

负压管4由活塞管41和连接杆42组成,且连接杆42嵌入在活塞管41的内侧,连接杆42位于活塞管41的内侧一端连接有活塞43。

通过在吸嘴罩2中设置负压隔腔21,在对羊水进行引流时,可以通过抽拉负压管4中的连接杆42,通过连接杆42带动活塞43进行移动使得负压隔腔21产生负压与包膜吸附密封,实现在对穿刺引流的羊水进行收集,防止羊水外流污染手术环境,为手术提供便利。

回收管31上垂直连接有连接管34,且连接管34的另一端与回收管31的内壁密封连接,连接管34中转动嵌入设有调节转轴35。

调节转轴35贯穿于导流管1并延伸至导流管1的外侧,且调节转轴35位于导流管1外侧的一端螺旋连接有调节旋钮。

调节旋钮便于工作人员对调节转轴35进行转动调节,调节时更加的方便。

调节杆32上等距开设有调节齿槽36。

调节转轴35与调节杆32对应位置处固定套接有调节齿轮37,且调节齿轮37与调节杆32上的调节齿槽36啮合连接。

在通过穿刺针本体33对包膜穿刺完成后,工作人员可以旋转调节转轴35,调节转轴35带动调节齿轮37进行转动,调节齿轮37通过调节杆32上的调节齿槽36带动调节杆32回缩,最终通过调节杆32带动穿刺针本体33回收至回收管31的内侧进行保持,相比与传统直接将穿刺针本体33外置固定,提高对包膜进行穿刺进行羊水引流时的安全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过着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产科临床用放外流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管(1)、吸嘴罩(2)和穿刺针组件(3);

所述吸嘴罩(2)的尾端与导流管(1)连通,且吸嘴罩(2)为喇叭状结构,所述吸嘴罩(2)中设有负压隔腔(21),且负压隔腔(21)位于吸嘴罩(2)的开口位置处具有环形开口;

所述吸嘴罩(2)的外侧壳体上还通过连接软管(22)连接有负压管(4),且连接软管(22)与负压隔腔(21)内部导通;

所述穿刺针组件(3)固定设置在导流管(1)的内侧,所述穿刺针组件(3)由回收管(31)和调节杆(32)组成,且调节杆(32)活动嵌入在回收管(31)中,所述调节杆(32)的顶端连接有穿刺针本体(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产科临床用放外流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管(4)由活塞管(41)和连接杆(42)组成,且连接杆(42)嵌入在活塞管(41)的内侧,所述连接杆(42)位于活塞管(41)的内侧一端连接有活塞(4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产科临床用放外流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管(31)上垂直连接有连接管(34),且连接管(34)的另一端与回收管(31)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连接管(34)中转动嵌入设有调节转轴(3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产科临床用放外流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转轴(35)贯穿于导流管(1)并延伸至导流管(1)的外侧,且调节转轴(35)位于导流管(1)外侧的一端螺旋连接有调节旋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产科临床用放外流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32)上等距开设有调节齿槽(36)。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产科临床用放外流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转轴(35)与调节杆(32)对应位置处固定套接有调节齿轮(37),且调节齿轮(37)与调节杆(32)上的调节齿槽(36)啮合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产科临床用放外流破膜装置,包括:导流管、吸嘴罩和穿刺针组件;所述吸嘴罩的尾端与导流管连通,且吸嘴罩为喇叭状结构,所述吸嘴罩中设有负压隔腔,且负压隔腔位于吸嘴罩的开口位置处具有环形开口;所述吸嘴罩的外侧壳体上还通过连接软管连接有负压管,且连接软管与负压隔腔内部导通。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吸嘴罩,吸嘴罩中设置负压隔腔,在对羊水进行引流时,可以通过抽拉负压管中的连接杆,通过活塞使得负压隔腔产生负压与包膜吸附密封,从而实现对穿刺引流的羊水进行收集,防止羊水外流污染手术环境,为手术提供便利。

技术研发人员:崔雪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03.20
技术公布日:2021.03.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