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肱骨外科颈骨折专用固定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97546发布日期:2021-02-20 16:10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肱骨外科颈骨折专用固定板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肱骨外科颈骨折专用固定板。


背景技术:

[0002]
肱骨外科颈骨折多见于老年人摔倒、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等高能量损伤,骨折端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均不稳定,严重影响肩关节功能,治疗不善则致残率极高。除裂纹骨折外,都需要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由于肱骨外科颈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合并骨质疏松,原有的解剖锁定钢板,只应用螺丝钉经过钢板固定大结节和肱骨头,经常发生肱骨头向内翻转移位,大结节松动移位等导致固定失败,根本原因在于固定的螺丝钉在松质骨内,依靠单纯拉力不足以对抗肩袖向内侧的拉力,导致肱骨头向内翻转移位而致固定失败及手术失败。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固定不可靠、固定破坏大结节顶端骨质、损伤肩袖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肱骨外科颈骨折专用固定板。
[0004]
一种肱骨外科颈骨折专用固定板,包括固定板本体,该固定板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其中第一板面与肱骨外科颈侧面形状匹配,所述固定板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头部、中间异形部和尾部,所述头部的端部设有由第一钩爪和第二钩爪组成的双头分叉钩爪结构,并且所述第一钩爪和第二钩爪之间为用于避开肱骨大结节和肩袖韧带的圆弧形。
[0005]
定义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两两垂直,所述尾部的延伸方向沿着z轴方向,与所述尾部表面垂直的方向沿着y轴方向;所述第一钩爪和第二钩爪包括从所述头部的主体延伸出的第一钩部和与所述第一钩部固定连接的第二钩部,所述第二钩部位于所述第一板面的一侧并且向所述尾部倾斜;所述第二钩部与所述z轴方向的夹角为40
°
~50
°

[0006]
所述头部的主体上设有若干个固定孔,包括位于中间的垂直孔和位于垂直孔两侧的斜孔。
[0007]
定义与所述z轴方向垂直的平面为xy平面,位于靠近所述双头分叉钩爪结构一侧的斜孔的轴线与所述xz平面形成的夹角为40
°
~50
°
;定义与所述x轴方向垂直的平面为yz平面,位于靠近所述中间异形部一侧的斜孔与所述yz平面形成的夹角为40
°
~50
°

[0008]
优选地,位于靠近所述双头分叉钩爪结构一侧的斜孔的轴线与所述xz平面形成的夹角为45
°
;位于靠近所述中间异形部一侧的斜孔与所述yz平面形成的夹角为45
°

[0009]
所述的若干个固定孔之间孔间距为10mm~12mm;孔径为3.5mm。
[0010]
优选地,所述的若干个固定孔之间孔间距为10mm。
[0011]
所述中间异形部上设有椭圆形固定孔;所述尾部设有若干个垂直孔。
[0012]
所述固定板本体为钛合金板材质的固定板本体。
[0013]
所述固定板本体的厚度为1.5mm~2.0mm。
[001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0016]
(1)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专用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固定板,该固定板更适应肱骨外侧面的解剖型状,贴服性好,固定操作方便;
[0017]
(2)固定板的头部呈“钩状”双头钩子,双头钩子抓于大结节两侧,不容易向两侧滑动,固定可靠;双钩间呈圆弧形过度,不干扰肩袖,不破坏大结节顶点部骨质;避免了对于大结节和肩袖韧带的损伤;
[0018]
(3)固定板中间设置中间异形部以适应股骨外侧髁到股骨干部的外形变化,尾端长度可以根据骨折固定需要裁剪长度;
[0019]
(4)固定板头部的设置的固定孔有垂直孔和斜孔,形成立体交叉锁定螺丝钉固定,固定肱骨头松质骨较为牢固可靠;使用时,钩在大结节双侧进入肱骨头内,与螺丝钉呈交叉立体固定,钩子和螺丝配合增加固定强度,固定可靠。
[0020]
(5)固定板优选为弯折的钛合金板,易于预弯,以适应肱骨髁部的解剖变异。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3]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与肱骨外科颈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中,1为头部,101为第一钩爪,102为第二钩爪,103为圆弧形,104为夹角,105为头部的垂直孔,106a为上部斜孔,106b为下部斜孔,107为第一钩部,108为第二钩部,2为中间异形部,201为椭圆形固定孔,3为尾部,301为尾部的垂直孔,4为第一板面,5为第二板面,6为肩袖韧带,7为肱骨头,8为双头分叉钩爪结构,9为肱骨大结节,10为结节间沟,11为小结节,12为固定板,13为肱骨干,h1为第二钩爪的在z轴方向的长度,h2为第二钩部的尖端与圆弧形底部之间的长度,h3为头部主体的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6]
实施例1
[0027]
一种肱骨外科颈骨折专用固定板,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固定板本体,该固定板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板面4和第二板面5,其中第一板面4与肱骨外科颈侧面形状匹配;固定板本体为钛合金板材质的固定板本体,厚度为1.5mm。
[0028]
定义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两两垂直,其中,z轴方向如图2中箭头所示,从上到下,固定板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头部1、中间异形部2和尾部3,其中,如图1所示,头部1的端部设有由第一钩爪101和第二钩爪102组成的双头分叉钩爪结构,并且第一钩爪101和第二钩爪102之间为用于避开肱骨大结节9和肩袖韧带6的圆弧形103,如图2所示。
[0029]
按照如下方式放置固定板本体,如图2所示,尾部3的延伸方向沿着z轴方向,与尾部3表面垂直的方向沿着y轴方向;第一钩爪101和第二钩爪102包括从头部1的主体延伸出的第一钩部107和与第一钩部107连接的第二钩部108,第二钩部108位于第一板面4的一侧并且向尾部3倾斜;第二钩部108与z轴方向的夹角104为40
°
。第二钩爪的在z轴方向的长度h1为12mm,第二钩部的尖端与圆弧形底部之间的长度h2为5mm,头部主体的长度h3为25mm。
[0030]
头部1的主体上设有若干个固定孔,包括位于中间的垂直孔和位于垂直孔两侧的斜孔,如图1所示,头部的垂直孔105设于头部本体的中间,两侧对称设有上部斜孔106a和下部斜孔106b;其中,定义与z轴方向垂直的平面为xy平面,位于靠近双头分叉钩爪结构一侧的斜孔的轴线与xz平面形成的夹角为45
°
,并且位于第一板面上的斜孔端部朝下;定义与x轴方向垂直的平面为yz平面,位于靠近中间异形部2一侧的斜孔与yz平面形成的夹角为45
°
,并且位于第一板面上的斜孔端部靠近头部本体的中间。
[0031]
中间异形部2上设有椭圆形固定孔201,椭圆形固定孔201沿z轴方向的长度为12mm,沿x轴方向的长度为3mm。尾部3设有若干个垂直孔,即尾部的垂直孔301,尾部3沿z轴方向的长度为50mm~100mm(根据需要具体设定),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延长。头部和尾部的固定孔之间孔间距均为10mm;孔径均为3.5mm。
[003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固定板12用于固定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外科颈包括肱骨头7、肱骨干13、小结节11和结节间沟10,使用时固定板12的双头分叉钩爪结构伸入肱骨头7,并且中间的圆弧形103避开了肱骨大结节9和肩袖韧带6,固定板12的第一板面与肱骨干13表面贴合,采用螺丝穿过头部和尾部的固定孔与肱骨干13固定。
[0033]
由于固定板的头部呈“钩状”双头钩子,双头钩子抓于大结节两侧,不向两侧滑动,双钩间呈圆弧形过度,不干扰肩袖,不破坏大结节顶点部骨质;避免了对于大结节和肩袖韧带的损伤;双钩进入大结节部肱骨头,与位于头部的螺丝钉形成对肱骨大结节和肱骨头的交叉固定,固定板为可弯折的厚度1.5mm钛合金板,强度、组织相容性可靠,可以任意剪切、折弯塑形,可根据病患的体型以及受损伤位置按照实际需要剪切适合的长度和位置,固定板预制的弧形能够很好的适应肱骨外侧髁的形态,可以有效维持肱骨近端外科颈的骨折复位;本实用新型具有防治肱骨头内翻移位的作用,更加安全有效、操作方便等优点。
[0034]
实施例2
[0035]
一种肱骨外科颈骨折专用固定板,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固定板本体,该固定板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板面4和第二板面5,其中第一板面4与肱骨外科颈侧面形状匹配;固定板本体为钛合金板材质的固定板本体,厚度为1.5mm。
[0036]
定义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两两垂直,其中,z轴方向如图2中箭头所示,从上到下,固定板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头部1、中间异形部2和尾部3,其中,如图1所示,头部1的端部设有由第一钩爪101和第二钩爪102组成的双头分叉钩爪结构,并且第一钩爪101和第二钩爪102之间为用于避开肱骨大结节9和肩袖韧带6的圆弧形103,如图2所示。
[0037]
按照如下方式放置固定板本体,如图2所示,尾部3的延伸方向沿着z轴方向,与尾部3表面垂直的方向沿着y轴方向;第一钩爪101和第二钩爪102包括从头部1的主体延伸出的第一钩部107和与第一钩部107连接的第二钩部108,第二钩部108位于第一板面4的一侧并且向尾部3倾斜;第二钩部108与z轴方向的夹角104为50
°
。第二钩爪的在z轴方向的长度h1为12mm,第二钩部的尖端与圆弧形底部之间的长度h2为5mm,头部主体的长度h3为25mm。
[0038]
头部1的主体上设有若干个固定孔,包括位于中间的垂直孔和位于垂直孔两侧的斜孔,如图1所示,头部的垂直孔105设于头部本体的中间,两侧对称设有上部斜孔106a和下部斜孔106b;其中,定义与z轴方向垂直的平面为xy平面,位于靠近双头分叉钩爪结构一侧的斜孔的轴线与xz平面形成的夹角为40
°
,并且位于第一板面上的斜孔端部朝下;定义与x轴方向垂直的平面为yz平面,位于靠近中间异形部2一侧的斜孔与yz平面形成的夹角为40
°
,并且位于第一板面上的斜孔端部靠近头部本体的中间。
[0039]
中间异形部2上设有椭圆形固定孔201,椭圆形固定孔201沿z轴方向的长度为12mm,沿x轴方向的长度为3mm。尾部3设有若干个垂直孔,即尾部的垂直孔301,尾部3沿z轴方向的长度为50mm~100mm(根据需要具体设定),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延长。头部和尾部的固定孔之间孔间距均为12mm;孔径均为3.5mm。
[0040]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固定板12用于固定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外科颈包括肱骨头7、肱骨干13、小结节11和结节间沟10,使用时固定板12的双头分叉钩爪结构伸入肱骨头7,并且中间的圆弧形103避开了肱骨大结节9和肩袖韧带6,固定板12的第一板面与肱骨干13表面贴合,采用螺丝穿过头部和尾部的固定孔与肱骨干13固定。
[0041]
实施例3
[0042]
一种肱骨外科颈骨折专用固定板,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固定板本体,该固定板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板面4和第二板面5,其中第一板面4与肱骨外科颈侧面形状匹配;固定板本体为钛合金板材质的固定板本体,厚度为2.0mm。
[0043]
定义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两两垂直,其中,z轴方向如图2中箭头所示,从上到下,固定板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头部1、中间异形部2和尾部3,其中,如图1所示,头部1的端部设有由第一钩爪101和第二钩爪102组成的双头分叉钩爪结构,并且第一钩爪101和第二钩爪102之间为用于避开肱骨大结节9和肩袖韧带6的圆弧形103,如图2所示。
[0044]
按照如下方式放置固定板本体,如图2所示,尾部3的延伸方向沿着z轴方向,与尾部3表面垂直的方向沿着y轴方向;第一钩爪101和第二钩爪102包括从头部1的主体延伸出的第一钩部107和与第一钩部107连接的第二钩部108,第二钩部108位于第一板面4的一侧并且向尾部3倾斜;第二钩部108与z轴方向的夹角104为50
°
。第二钩爪的在z轴方向的长度h1为12mm,第二钩部的尖端与圆弧形底部之间的长度h2为5mm,头部主体的长度h3为25mm。
[0045]
头部1的主体上设有若干个固定孔,包括位于中间的垂直孔和位于垂直孔两侧的斜孔,如图1所示,头部的垂直孔105设于头部本体的中间,两侧对称设有上部斜孔106a和下部斜孔106b;其中,定义与z轴方向垂直的平面为xy平面,位于靠近双头分叉钩爪结构一侧的斜孔的轴线与xz平面形成的夹角为50
°
,并且位于第一板面上的斜孔端部朝下;定义与x轴方向垂直的平面为yz平面,位于靠近中间异形部2一侧的斜孔与yz平面形成的夹角为50
°
,并且位于第一板面上的斜孔端部靠近头部本体的中间。
[0046]
中间异形部2上设有椭圆形固定孔201,椭圆形固定孔201沿z轴方向的长度为12mm,沿x轴方向的长度为3mm。尾部3设有若干个垂直孔,即尾部的垂直孔301,尾部3沿z轴方向的长度为50~100mm(根据需要具体设定),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延长。头部和尾部的固定孔之间孔间距均为12mm;孔径均为3.5mm。
[0047]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固定板12用于固定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外科颈包括肱骨头7、肱骨干13、小结节11和结节间沟10,使用时固定板12的双头分叉钩爪结构伸入肱骨头
7,并且中间的圆弧形103避开了肱骨大结节9和肩袖韧带6,固定板12的第一板面与肱骨干13表面贴合,采用螺丝穿过头部和尾部的固定孔与肱骨干13固定。
[0048]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