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吸引式娩核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02747发布日期:2021-03-09 19:21阅读:85来源:国知局
负压吸引式娩核器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一种白内障手术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负压吸引式娩核器。


背景技术:

2.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是把晶状体前囊撕开或者截开并将中央部分前囊膜撕(截)除,然后摘除混浊的晶状体核及皮质,保留完整的晶状体后囊膜,再植入人工晶状体的手术方式。手术中需将晶状体娩核器伸至晶状体核下方,将核向上稍托起后从切口拉出前房外。
3.目前临床使用的晶状体娩核器如图1

2所示,其包括接头10、长管20;长管20对折地形成,前端形成套圈21,套圈21形成为向下弯曲的,以方便插入晶状体核的下侧,套圈21上还形成有多个向下的凹陷部22,以增大套圈与晶状体核的结合力,每个凹陷部内形成有孔23,孔23与长管20连通;接头10可以插入注射器的乳头,在需要时可以通过孔23向外喷射水或药液。现有的娩核器在娩出晶状体核的过程中容易滑脱,往往不能一次性娩核成功,需要借助其他器械反复操作,此操作中器械反复进出切口机械摩擦容易对角膜内皮造成损伤,增加了术后角膜内皮失代偿、角膜水肿、术源性角膜散光的风险,也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旨在提出一种容易娩出白内障的晶体核的负压吸引式娩核器。
5.本申请的负压吸引式娩核器,其包括娩核器本体,娩核器本体包括:接头、长管;长管对折地形成,前端形成套圈;套圈形成为向下弯曲的形状,以方便插入晶状体核的下侧;套圈上还形成有多个向下的凹陷部,以增大套圈与晶状体核的结合力;每个凹陷部内形成有孔,孔与长管连通;其还包括:负压吸引器;
6.负压吸引器包括管体、活塞机构、盖体;管体的第一端形成有插头,用于插入娩核器本体的接头中;管体的第二端的端板上形成有第一开口;管体的第二端的外周上形成有外螺纹;盖体包括端壁和周壁;盖体的端壁的中部形成有第二开口,盖体的周壁的内周形成有内螺纹,由此将盖体能够拆卸地结合在管体的第二端的外螺纹上;
7.活塞结构包括活塞杆、活塞头、弹簧;活塞头形成在活塞杆的第一端;活塞头容纳在管体中,其四周与管体的内壁气密性地接触;活塞杆的第二端能够转动地结合在盖体的第二开口中;弹簧围绕活塞杆的第二端设置在盖体的端壁与筒体的第二端的端板之间;盖体自筒体拧下时,弹簧推动盖体远离筒体;盖体带着活塞杆运动,使得活塞在筒体内移动,筒体内形成负压;该负压经由管体以及套圈上的孔,将晶状体核的一部分吸入套圈上的孔中,由此将晶状体核牢固地固定在套圈上。
8.优选地,所述活塞杆的第二端形成有环形的凹槽,盖体经由所述第二开口能够转动地安装在该环形的凹槽中。
9.本申请通过在现有的娩核器的基础上增加负压吸引器,通过娩核器本体的孔将会
一部分晶状体核吸入套圈的孔中,由此紧紧地结合晶状体核,从而使得晶状体核易于被娩出。
附图说明
10.图1为现有技术的娩核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现有技术的娩核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2.图3为本申请的负压吸引式娩核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3.图4为本申请的负压吸引式娩核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负压吸引式娩核器进行详细说明。
15.本申请的负压吸引式娩核器,其包括娩核器本体和负压吸引器。
16.娩核器本体与现有技术的娩核器基本相同,包括:接头10、长管20;长管20对折地形成,前端形成套圈21;套圈21形成为向下弯曲的形状,以方便插入晶状体核的下侧;套圈21上还形成有多个向下的凹陷部22,以增大套圈与晶状体核的结合力;每个凹陷部22内形成有孔23,孔与长管20连通。
17.负压吸引器包括管体30、活塞机构、盖体40;管体30的第一端形成有插头32,用于插入娩核器本体的接头10中;管体30的第二端的端板上形成有第一开口31;管体30的第二端的外周上形成有外螺纹;盖体40包括端壁和周壁;盖体40的端壁的中部形成有第二开口41,盖体40的周壁的内周形成有内螺纹,由此将盖体40能够拆卸地结合在管体30的第二端的外螺纹上;
18.活塞结构包括活塞杆50、活塞头51、弹簧53;活塞头51形成在活塞杆50的第一端;活塞头51容纳在管体30中,其四周与管体30的内壁气密性地接触;活塞杆50的第二端能够转动地结合在盖体40的第二开口41中;弹簧53围绕活塞杆50的第二端设置在盖体40的端壁与筒体30的第二端的端板之间。
19.盖体40自筒体30拧下时,弹簧53推动盖体40远离筒体30;盖体40带着活塞杆50运动,使得活塞51在筒体30内移动,筒体30内形成负压;该负压经由管体20以及套圈21上的孔23,将晶状体核的一部分吸入套圈21上的孔23中,由此将晶状体核牢固地固定在套圈21上。
20.活塞杆50的第二端形成有环形的凹槽52,盖体40经由其第二开口41能够转动地安装在该环形的凹槽中52。
21.使用时,将套圈插入晶状体核的下侧,然后将盖体自筒体拧下,在弹簧的推动力下,盖体带动活塞杆,活塞杆带动活塞头向筒体的第二端移动,由此在筒体内形成负压,该负压经由长管和套圈的孔而作用到与套圈的孔所接触的晶状体核上,将晶状体核的一部分吸入套圈的孔中,由此,晶状体核被牢牢地结合在套圈上,很容易就能被娩出。
22.在备用状态,活塞位于管体的中部。靠近管体第一端的空间为第一空间,第一空间中可以容纳有液体,这样,在需要自套圈的孔中喷出液体时,通过进一步旋紧盖体,使其向筒体的第一端移动,就可以将管体中的液体自套圈的孔中喷出,这时,其完全与现有技术的娩核器的作用相同;由于本申请的盖体与筒体的独特结构,盖体还可以是向管体的第二端方向移动,这时,就会在靠近管体的第一端的空间中形成负压,即上面所述的将晶状体核吸
入套圈的孔中的过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