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灸角度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24553发布日期:2021-04-27 15:37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灸角度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灸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针灸角度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关键,辨别性质,明确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疾病的目的。
3.针刺的原则和方法,包括针刺手法和针刺疗法两方面。所谓针刺手法是指在针刺过程中,进针后至出针前对针具和所刺腧穴施行的操作方法。包括针刺方向以及深浅,所谓针刺方向,既是指针体与皮肤的角度而言,常取的方向有三种:1、平刺,又称横刺、沿皮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刺入。适于皮肉浅薄处穴位,如头面部、胸部正中线穴多用横刺;也适用于施行透穴时。2、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角,倾斜刺入。适于肌肉较浅薄处及不宜深刺的穴位,如颈项部、咽喉部、侧胸部穴多用斜刺,在施行某种行气、调气手法时亦常用。3、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角,垂直方向刺入。适于全身肌肉丰厚处大多数穴,如四肢部、腹部、腰背部穴多用直刺。
4.针灸的入针角度需要达到一定的熟练度后才能入针快,无痛或微痛,对于初学者来说,往往对于其入针的角度无法进行判断,不能认识到其入针角度是否正确,会影响到初学者的操作手法,降低患者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可直观准确的判断入针角度,并引导初学者以正确角度入针的针灸角度辅助装置。
6.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针灸角度辅助装置,包括一罩体a,所述罩体a弧面最高处开一槽a,所述槽a侧面加工有刻度,一设置于罩体a内且与罩体a一体的罩体b,一与罩体b铰接的导针管,穿过槽a伸出罩体a,所述导针管可沿着槽a运动,通过刻度可判断导针管的倾斜角度,帮助初学者以正确的角度入针。
7.进一步的,所述罩体a呈半球状腔体,罩体b为一截面呈圆弧状的腔体,使罩体a、b贴于患者身体,便于入针,所述罩体a与罩体b之间中空,便于导针管相对于罩体a运动。
8.进一步的,所述罩体a与罩体b由透明软质材料制成,使装置更贴近患者皮肤,便于入针,且方便观察入针情况。
9.进一步的,所述导针管与罩体b连接处设置一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一端与罩体b铰接,另一端与导针管固定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罩体b弧面中心处设置一与罩体b一体的球形套,所述连接件近罩体b端呈球状,并嵌于球形套内,可相对于球形套转动。
11.进一步的,所述球形套下端弧面中心处开一槽b。
12.进一步的,所述槽b与槽a平行。
13.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与导针管螺纹连接,便于拆卸,更换。
14.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内开一孔,所述孔穿过连接件球状端的球心,与导针管内通孔a以及槽b连通,并呈一条直线,便于引导初学者入针。
15.进一步的,所述导针管内通孔a以及连接件内孔内孔径为0.5~0.6mm,所述槽b宽度为0.5~0.6mm,针的直径最大为0.4mm,便于将针或者装置取出。
16.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可直观准确的判断入针角度,并引导初学者以正确角度入针。通过合理的设计罩体a、b,所述罩体a呈半球状腔体,罩体b为一截面呈圆弧状的腔体,使罩体a、b贴于患者身体,便于入针,所述罩体a与罩体b之间中空,便于导针管相对于罩体a运动,所述罩体a与罩体b由透明软质材料制成,使装置更贴近患者皮肤,便于入针,且方便观察入针情况。
17.合理的设计导针管,一与罩体b铰接的导针管,穿过槽a伸出罩体a,所述导针管可沿着槽a运动,将针体插入导针管,导针管引导针体刺入患者皮肤。
18.通过合理的设计连接件,所述导针管与罩体b连接处设置一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一端与罩体b铰接,另一端与导针管固定连接,所述罩体b弧面中心处设置一与罩体b一体的球形套,所述连接件近罩体b端呈球状,并嵌于球形套内,可相对于球形套转动,所述球形套下端弧面中心处开一槽b,所述槽b与槽a平行,所述连接件与导针管螺纹连接,便于导针管相对连接件安装拆卸,更换。
19.所述导针管内通孔a以及连接件内孔内孔径为0.5~0.6mm,所述槽b宽度为0.5~0.6mm,针的直径最大为0.4mm,便于将针或者装置取出。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24.图5是图2中a

a剖视图;
25.图中:1、罩体a;1.1、槽a;2、导针管;3、连接件;3.1、孔;4、罩体b;5、球形套;5.1、槽b。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附图1

图5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构造一种针灸角度辅助装置,包括一罩体a1,所述罩体a1弧面最高处开一槽a1.1,所述槽a1.1侧面加工有刻度,一设置于罩体a1内且与罩体a1一体的罩体b4,一与罩体b4铰接的导针管2,穿过槽a1.1伸出罩体a1,所述导针管2可沿着
槽a1.1运动,通过刻度可判断导针管2的倾斜角度,帮助初学者以正确的角度入针。
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罩体a1呈半球状腔体,罩体b4为一截面呈圆弧状的腔体,使罩体a、b贴于患者身体,便于入针,所述罩体a1与罩体b4之间中空,便于导针管2相对于罩体a1运动。
2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罩体a1与罩体b4由透明软质材料制成,使装置更贴近患者皮肤,便于入针,且方便观察入针情况。
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针管2与罩体b4连接处设置一连接件3,所述连接件3一端与罩体b4铰接,另一端与导针管2固定连接。
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罩体b4弧面中心处设置一与罩体b4一体的球形套5,所述连接件3近罩体b4端呈球状,并嵌于球形套5内,可相对于球形套5转动。
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球形套5下端弧面中心处开一槽b5.1。
3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槽b5.1与槽a1.1平行。
3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3与导针管2螺纹连接,便于拆卸,更换。
3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3内开一孔3.1,所述孔3.1穿过连接件3球状端的球心,与导针管2内通孔a以及槽b5.1连通,并呈一条直线,便于引导初学者入针。
36.本实用新型实施时,将罩体a1贴附在患者穴位处,手持导针管2进行转动,转到需要的入针角度刻度处,将针体插入导针管2内,针体穿过孔3.1、槽b5.1,最终刺入患者皮肤。
37.合理的设计罩体a、b,所述罩体a呈半球状腔体,罩体b为一截面呈圆弧状的腔体,使罩体a、b贴于患者身体,便于入针,所述罩体a与罩体b之间中空,便于导针管相对于罩体a运动,所述罩体a与罩体b由透明软质材料制成,使装置更贴近患者皮肤,便于入针,且方便观察入针情况。
38.合理的设计导针管,一与罩体b铰接的导针管,穿过槽a伸出罩体a,所述导针管可沿着槽a运动,将针体插入导针管,导针管引导针体刺入患者皮肤。
39.通过合理的设计连接件,所述导针管与罩体b连接处设置一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一端与罩体b铰接,另一端与导针管固定连接,所述罩体b弧面中心处设置一与罩体b一体的球形套,所述连接件近罩体b端呈球状,并嵌于球形套内,可相对于球形套转动,所述球形套下端弧面中心处开一槽b,所述槽b与槽a平行,所述连接件与导针管螺纹连接,便于导针管相对连接件安装拆卸,更换。
40.所述导针管内通孔a以及连接件内孔内孔径为0.5~0.6mm,所述槽b宽度为0.5~0.6mm,针的直径最大为0.4mm,便于将针或者装置取出。
41.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