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

文档序号:25837937发布日期:2021-07-13 15:19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气管导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



背景技术:

双腔支气管导管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肺隔离的手术,如单肺切除术、大咯血、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痰量过多或肺大泡有明显液面的湿肺病人,可避免大量血液、脓汁或分泌物污染健侧肺。

目前,确认确保管位置是否良好主要依靠纤维支气管镜定位,首先支气管镜下确定支气管导管进入右肺,调节管腔位置确保蓝色套囊在气管隆突稍下方,进而调节导管位置以确保侧孔正对右上肺开口。

临床上蓝色套囊在气管隆突下的位置往往是粗略估计,且调节导管位置使侧孔正对右上肺开口后,蓝色套囊位置会移动至隆突位置或隆突上方,很难实现蓝色套囊与侧孔均处于较好位置,往往导致右上肺或右下肺通气不良,造成肺萎陷,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从而发生低氧血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也给手术造成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临床上蓝色套囊在气管隆突下的位置往往是粗略估计,且调节导管位置使侧孔正对右上肺开口后,蓝色套囊位置会移动至隆突位置或隆突上方,很难实现蓝色套囊与侧孔均处于较好位置,往往导致右上肺或右下肺通气不良,造成肺萎陷,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从而发生低氧血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也给手术造成困难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包括右侧管,右侧管的一侧设有左侧管,右侧管远离左侧管的一侧设有可移动软导管,可移动软导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白套囊充气囊,白套囊充气囊的内部设有白套囊进气孔,白套囊充气囊下方的可移动软导管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蓝套囊充气囊,蓝套囊充气囊的内部设有蓝套囊进气孔,右侧管与左侧管的中心位置处套装有白色套囊,右侧管的底端套装有蓝色套囊,右侧管底端的一侧设有侧孔。

优选的,右侧管的长度大于左侧管的长度。

优选的,密封圈的位置通过可移动软导管调节。

优选的,可移动软导管贯穿白色套囊的一侧延伸至蓝色套囊底端的一侧并与密封圈固定连接。

优选的,白套囊充气囊与蓝套囊充气囊不连通,且白套囊充气囊与蓝套囊充气囊都与可移动软导管连通。

优选的,蓝套囊充气囊下方的可移动软导管的外侧壁上夹持有夹子。

优选的,可移动软导管通过夹子进行夹紧。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黑色标记线的第一步定位,在通过密封圈的第二步定位与调节侧孔位置,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标线装置侧孔可调节的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一方面借助黑色标线装置首先确定导管位置,进而通过调整密封圈的位置可调侧孔的位置,以实现左右肺均有良好的通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主视图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右侧管;2、侧孔;3、蓝色套囊;4、可移动软导管;5、夹子;6、白套囊充气囊;7、蓝套囊充气囊;8、左侧管;9、白色套囊;10、黑色标记线;11、密封圈;12、白套囊进气孔;13、蓝套囊进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3,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包括右侧管1,右侧管1的一侧设有左侧管8,右侧管1远离左侧管8的一侧设有可移动软导管4,具体的,可移动软导管4用来调节密封圈11的位置,可移动软导管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白套囊充气囊6,白套囊充气囊6的内部设有白套囊进气孔12,白套囊充气囊6下方的可移动软导管4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蓝套囊充气囊7,蓝套囊充气囊7的内部设有蓝套囊进气孔13,具体的,通过白套囊充气囊6、蓝套囊充气囊7、白套囊进气孔12以及蓝套囊进气孔13来对白色套囊9与蓝色套囊3进行充气,检测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的使用情况,右侧管1与左侧管8的中心位置处套装有白色套囊9,右侧管1的底端套装有蓝色套囊3,蓝色套囊3上方右侧管1的表面涂抹有黑色标记线10,蓝色套囊3下方右侧管1的表面套装有密封圈11,具体的,黑色标记线10与密封圈11起到定位的作用,右侧管1底端的一侧设有侧孔2。

本方案具备以下工作过程:

在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使用时,首先对病人进行麻醉,在将可视喉镜通过病人嘴巴置入病人的喉咙位置,然后在将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通过喉镜置入病人体内,当白色套囊9到达病人声门后退出喉镜,然后将纤维支气管镜置入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的右侧管1的内部,并将导管在可视下送入右侧管1内并完成标线定位,使黑色标记线10平齐气管隆突,然后调节可移动软导管4的长度来调节密封圈11的位置,使密封圈11封闭多余侧孔2,使剩余侧孔2正对右上肺开口,并夹闭可移动软导管4以固定密封圈11并防止其漏气,在通过相向白套囊充气囊6与蓝套囊充气囊7充气,检测导管使用的情况,当完成这些步骤以后,即可对病人进行手术。

本实用新型中,可先通过黑色标记线10进行第一步定位,以确定导管位置,再通过密封圈11进行第二步定位,以与侧孔2位置,进而通过调整密封圈11的位置调节侧孔2的位置,以实现左右肺均有良好的通气。

进一步的,右侧管1的长度大于左侧管8的长度,以有利于右侧管1在右侧支气管的使用。

同时,可通过调节可移动软导管4的长度来调节密封圈11的位置,进而通过密封圈11调整侧孔2的位置;且可移动软导管4贯穿白色套囊9的一侧延伸至蓝色套囊3底端的一侧并与密封圈11固定连接,有利于其调节密封圈11的位置。

白套囊充气囊6与蓝套囊充气囊7不连通,且白套囊充气囊6与蓝套囊充气囊7都与可移动软导管4连通,由此可以分别对白色套囊9与蓝色套囊3充气。

进一步的,蓝套囊充气囊7下方的可移动软导管4的外侧壁上夹持有夹子5,具体的,夹子5通过夹紧可移动软导管4,避免可移动软导管4漏气,具体的,可保证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的顺利使用。

通过黑色标记线10实现侧孔2正对右上肺开口的第一步定位,具体的,黑色标记线10用于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的第一步定位,再通过调节密封圈11的位置以实现侧孔2正对右上肺开口的第二步定位,第二步定位避免了以往基本只能实现一侧肺良好通气的弊端。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标线装置侧孔2可调节的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一方面借助黑色标记线10装置首先确定导管位置,进而通过调整密封圈11的位置可调侧孔2的位置,以实现左右肺均有良好的通气,右侧管1的长度大于左侧管8的长度,有利于右侧管1在右侧支气管的使用,使侧孔2正对右上肺开口,实现左右肺均有良好的通气。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