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液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11244发布日期:2021-07-02 19:29阅读:57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药液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药液包装袋。



背景技术:

中药汤剂作为中药用药方式的一种,具有很多优势:汤剂多为复方,可按照中药配伍原则,使药物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从而达到增强疗效、缓和药性的目的;汤剂多为液体制剂,内服后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所以对人体急、慢性病均适宜医学;汤剂一般以水为溶媒,对人体刺激性和副作用相对较小;汤剂溶媒来源广,制备简单易行。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越来越好的形势下,中药汤剂的使用也会越来越多,中药汤剂包装的优化对服药人群有很大意义。

市场上的同类产品有传统中药液包装袋、经改造后包装袋和带有吸嘴的中药液包装袋。传统中药液包装袋内部压力大,剪开时易发生药液喷溅、造成药液损失、衣物清理不便、烫伤等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经过改进的中药液包装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中药液包装袋,包括由前塑料薄片、后塑料薄片热塑形成的袋体,其中,前塑料薄片、后塑料薄片的上端封口处设置有第一水平热塑封条,第一水平热塑封条向上延伸有第一竖直热塑封条,第一竖直热塑封条向左延伸有第二水平热塑封条,第二水平热塑封条与袋体的左封条相互密封连接;第一竖直热塑封条、第二水平热塑封条、左封条的上部分以及与前塑料薄片、后塑料薄片之间形成向上凸出的外延小袋体;

前塑料薄片、后塑料薄片的下端封口处设置有第三水平热塑封条,第三水平热塑封条向上延伸有第二竖直热塑封条,第二竖直热塑封条向左延伸有第四水平热塑封条,第四水平热塑封条与袋体的左封条相互密封连接;第二竖直热塑封条、第四水平热塑封条将袋体的一角形成向上内凹的缺口;所述外延小袋体的尺寸与所述缺口的尺寸相匹配。

进一步,所述外延小袋体的侧部封边上,置有易于撕开的预设开口。

进一步,所述外延小袋体上设置有夹持部位。

进一步,若干个所述外延小袋体采用连续塑封包装,相邻的上一个袋体的下边沿与下一个袋体的上边沿相互连接,其中,上一个袋体的所述缺口的尺寸与下一个袋体的所述外延小袋体相互匹配连接。

进一步,上一个所述袋体的下边沿与下一个所述袋体上边沿之间设置有易撕线。

进一步,所述后塑料薄片上设置有药品的提示标签部。

进一步,所述前塑料薄片上设置有服药指示部及标签粘贴处。

进一步,所述前塑料薄片、后塑料薄片的边沿用于密封的热塑条均设置有加厚层。

本实用新型中药液包装袋,通过结构的改进有效的避免药液飞溅和不必要的浪费。多个包装袋可采用连续性设计,可以呈卷装进行储存以及连续使用,极大的方便了存储、运输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中药液包装袋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中药液包装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中药液包装袋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多个中药液包装袋相互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两个袋体相互连接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说明,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实用新型可以体现为多种不同形式,并不应理解为局限于这里叙述的示例性实施例。而是,提供这些实施例,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全面和完整,并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全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为了易于说明,在这里可以使用诸如“上”、“下”“左”“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这里所用的空间相对说明可相应地解释。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中药液包装袋,包括由前塑料薄片2、后塑料薄片3热塑形成的袋体1,其中,前塑料薄片2、后塑料薄片3的上端封口4处设置有第一水平热塑封条5,第一水平热塑封条5向上延伸有第一竖直热塑封条6,第一竖直热塑封条6向左延伸有第二水平热塑封条7,第二水平热塑封条7与袋体1的左封条8相互密封连接;第一竖直热塑封条6、第二水平热塑封条7、左封条8的上部分以及与前塑料薄片2、后塑料薄片3之间形成向上凸出的外延小袋体9。

前塑料薄片2、后塑料薄片3的下端封口10处设置有第三水平热塑封条11,第三水平热塑封条11向上延伸有第二竖直热塑封条12,第二竖直热塑封条12向左延伸有第四水平热塑封条13,第四水平热塑封条13与袋体1的左封条8相互密封连接;第二竖直热塑封条12、第四水平热塑封条13将袋体1的一角形成向上内凹的缺口14;外延小袋体9的尺寸与缺口14的尺寸相匹配。

外延小袋体9的侧部封边上,至有易于撕开的预设开口15。外延小袋体9上设置有夹持部位16。在打开包装时,可用手指或夹子夹住夹持部位16,沿预设开口15撕开或剪开,可直接饮用或倒入容器中再进行服用,有效的避免药液飞溅和不必要的浪费。

外延小袋体9内部为1cm*2cm的矩形设计,在打开包装时,可用手指或夹子夹住该处,沿预设开口15撕开或剪开,方便患者直接饮用,或倒入容器中再进行服用,有效的避免药液飞溅和不必要的浪费。

产品的总宽度适配现有中药煎药机,在使用时调整中药煎药机的药液注入速度参数以及注入时的流量横截面参数。调整封口机封口压条的形状,使压条带有两个直角,与包装上下边形状相同。

若干个外延小袋体9可采用连续塑封包装,相邻的上一个袋体的下边沿与下一个袋体的上边沿相互连接,其中,上一个袋体的缺口14的尺寸与下一个袋体的外延小袋体9相互匹配连接。包装采用连续性设计,可以呈卷装进行储存以及连续使用,多个包装袋的连接图如图4所示。如图5所示,上一个袋体的下边沿与下一个袋体上边沿之间设置有易撕线17,单独使用时一袋药液时,可沿着易撕线17开,来将两个相邻的中药液包装袋相互分离。

本实用新型中药液包装袋采用耐高温的环保材料制成,卫生健康;可在120℃沸水中蒸煮或-40℃下冷冻,不会影响包装质量;产品不易破损、携带方便、方便加热;密闭性良好、检验合格、品质保证。

前塑料薄片2上设置有服药指示部19,可勾选的服药时间以及服药温度,简化医生护士对患者进行的用药指导,患者也更为清晰明白,一定程度上可提升其就医依从性。标签粘贴处20可用于患者的个人信息粘贴,护士在进行发药时可以用pda扫描二维码或者直接用笔书写即可。

后塑料薄片3上设置有药品的提示标签部18和前塑料薄片2上设置有服药指示部19,其内容为中药用药知识,可以包括:

1.中药液应常温避光或冷藏保存

2.服用前可用热水浸泡加热,禁止用微波炉加热,以免造成包装胀裂或影响药效。

3.喝中药前后一小时左右最好不要喝茶,咖啡,牛奶或豆浆,以免影响疗效。

4.餐前服一般为饭前30~60min服用;餐后服一般在饭后15~30min服用;空腹服应在停止进食30分钟后服用,服药后30分钟后再进食;睡前服应于睡前15~30分钟服药。

5.冷服应待药液稍凉后服用;温服应以接近人体内环境温度为宜,约35℃左右;热服应在药液温度较热时服用。

6.服用期间应避免服用辛辣刺激、肥甘厚腻之品,宜清淡饮食。具体服用方法、禁忌应遵医嘱。

前塑料薄片2、后塑料薄片3的边沿用于密封的热塑条均设置有加厚层,便于密封紧密并增强袋体的整体结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