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鼻气管插管防压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04676发布日期:2020-06-30 20:08阅读:8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经鼻气管插管防压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经鼻气管插管防压疮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经鼻腔插管法是气管内插管术的一种,用于将气管导管通过鼻腔插入病人气管内。目前,在手术中常用胶带或压疮贴将经鼻气管插管严密粘贴固定于患者的鼻翼部。这种方式容易导致气管插管压迫鼻翼皮肤,发生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压疮(medicaldevicerelatedpressureulcers,mdrpu),对患者的术后护理带来了不利影响。有文献统计,经鼻气管插管所致鼻部压疮的发生率约为19%。

尤其在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流行期间,对于在icu中需要长期插管的清醒新冠患者,经鼻插管远比经口插管痛苦小,患者耐受度高。但是,长期的经鼻插管易形成鼻部压疮。为了避免压疮,医护人员需要经常做护理鼻部皮肤,定期更换气管插管固定敷料等工作,这样无疑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在手术或者带管转运病人的过程中,经常需要移动或转动患者头部,更增加了气管插管反折处对鼻翼皮肤的持续摩擦和压力。医护人员用胶带将气管插管固定在鼻孔时,势必要近距离面对患者口鼻部,手部容易接触到口鼻分泌物,面部可能接触患者口鼻呼出的气溶胶颗粒,尤其是在类似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流行期间,接触口鼻分泌物及气溶胶颗粒都属于新冠肺炎的传播方式,因此目前常用的方式可能增加医护人员感染的风险。

另一方面,现有经鼻气管插管的固定方式大多是针对插管管体本身的固定,但管路中通常还有与气管插管相连的呼吸通路过滤器。该过滤器通常相对插管管体而言具有较大的重量,如果只针对插管本身进行固定,则较重的过滤器可能对固定部位形成拉扯,从而进一步加重鼻翼固定部位的摩擦和压力。此外,手术中与气管插管相连的呼吸通路过滤器和呼吸回路延长管同样由于固定在患者前额部,容易导致前额皮肤压疮。

因此,改进经鼻气管插管的防压疮装置,防止患者鼻翼和前额部位压疮的发生,对于患者的术后护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经鼻气管插管防压疮装置,可以有效预防患者鼻翼和前额部压疮的发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经鼻气管插管防压疮装置,包括本体,其中,

所述本体开设有第一固定槽、第二固定槽、第三固定槽;其中,

所述第一固定槽和所述第三固定槽具有相同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固定槽位于第一固定槽、第三固定槽之间,其延伸方向与第一固定槽、第三固定槽的延伸方向垂直;

各固定槽均开设于所述本体一侧,从而在所述本体的另一侧形成防压垫;

所述防压垫的厚度为2~4cm。

其中较优地,所述第一固定槽的形状与经鼻气管插管中的鼻腔气管插管的形状匹配,所述鼻腔气管插管可被固定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槽内。

其中较优地,所述第二固定槽的形状与经鼻气管插管中的呼吸通路过滤器的外部形状匹配,所述呼吸通路过滤器可被固定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槽内。

其中较优地,所述第三固定槽的形状与经鼻气管插管中的呼吸通路延长管的形状匹配,所述呼吸通路延长管可放置于所述第三固定槽内。

其中较优地,所述本体的防压垫与人体接触面为平面结构。

其中较优地,所述本体的防压垫与人体接触面为弧形面。

其中较优地,所述本体的防压垫与人体接触面设有粘贴层或防滑层。

其中较优地,所述本体由具有缓冲性、防水性、隔热性和耐腐蚀性的软质材料制成。

其中较优地,所述软质材料为化学交联聚乙烯发泡材料。

本实用新型有效避开了患者相对柔软的鼻部,三个固定槽的设计不仅能将固定鼻腔气管插管固定于患者额头部,同时可以有效固定管路中重量较大的呼吸通路过滤器及呼吸通路延长管,三者同时固定防压疮更有效。固定于患者额头的同时,可提升鼻腔气管插管的高度,使其与患者鼻部不贴合,从根本解决鼻部压疮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采用柔软及弹性材质制成,即使固定于患者额头部也会缓冲鼻腔气管插管等部件对患者额头带来的压迫,从而避免额头部压疮的产生。采用本实用新型,医护人员站在患者头侧将气管插管固定在患者额头部,既无需直接面对患者口鼻,也不会直接接触到患者口鼻分泌物,有利于对医护人员的防护,上述特点,可专门用于确诊或疑似新冠肺炎感染患者需要经鼻气管插管时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制备便捷、成本低廉,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及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优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第一固定槽1、第二固定槽2、第三固定槽3、防压垫4、粘贴层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构思和技术手段,以及达成的技术效果便于理解,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

在手术中需要固定经鼻气管插管的管路时,除插管本身以外,管路中还包括用于过滤气体且与气管插管相连的呼吸通路过滤器。过滤器通常为扁圆柱体,两端分别连接鼻腔气管插管和呼吸通路延长管。相对于插管本身而言,过滤器通常重量较大,如果不能对过滤器进行有效固定,则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对经鼻部的鼻腔气管插管的固定部位形成拉扯,从而进一步加大固定部位的摩擦和压力,更容易在患者鼻部尤其是比较薄弱的鼻翼处形成压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路在于提高经鼻气管插管尾端固定处的高度,同时对管路进行有效固定,从而减小管路与皮肤之间的摩擦,降低管路与鼻翼接触部位的压力。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经鼻气管插管防压疮装置的本体采用长方体结构,在本体的一侧分别开设有用于固定鼻腔气管插管的第一固定槽1,用于固定呼吸通路延长管的第三固定槽3,以及用于固定呼吸通路过滤器的第二固定槽2。其中,第一固定槽1、第三固定槽3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二固定槽2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固定槽1、第三固定槽3的延伸方向,第二固定槽2位于第一固定槽1、第三固定槽3之间,从而与鼻腔气管插管、呼吸通路过滤器、呼吸通路延长管的连接关系相适应。

为了实现对鼻腔气管插管、呼吸通路过滤器、呼吸通路延长管更好的固定,第一固定槽1设计为与鼻腔气管插管外形匹配的形状,第二固定槽2设计为与呼吸通路过滤器形状匹配的形状,第三固定槽3设计为与呼吸通路延长管匹配的形状。当然,在实际制备中也可以制作成与上述三个设备最大宽度匹配的长方形凹槽,实现卡制效果即可。

同时,由于三个固定槽均设置于本体一侧,且均不贯通本体,从而在本体的另一侧形成防压垫4。防压垫4贴附患者额头皮肤,并且为了提高管路高度,减小管路对鼻翼的压迫,防压垫4的厚度一般不超过4厘米为宜。因为患者平卧时鼻孔的水平高度会高于额头,两者高度差在1~3厘米以内,气管插管从鼻孔穿出后,在鼻孔上方经过鼻背到额头部,管的尾端会高于额头2~4厘米左右,因此防压垫4的厚度不超过4厘米,就可以增加插管对鼻孔皮肤的压力。在本实施例中采用2cm。由于固定槽具有适应设备的特殊形状,因此此处的厚度一般指防压垫最薄处的厚度。

防压垫4的贴肤面设有粘贴层5。粘贴层5为临床可接受的医用粘贴层,如双面胶结构,一面粘贴与防压垫表面,另一面可粘贴固定于患者额头部。当然,该粘贴层的目的是防止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移位,本领域可实现该目的的结构均可应用于此,如防滑结构,如摩擦力较大的硅胶或橡胶层,或设计增加摩擦力的凸点或棱状结构等。

此外,为了能够使固定槽对相关管路部件形成有效的夹持固定,同时在管路和皮肤之间形成缓冲,该经鼻气管插管防压疮装置整体上由化学交联聚乙烯发泡材料(chemicalcross-linkedpolyethylene,简称xpe)等软质材料制成。此类软质材料具有良好的缓冲性,且具有防水、隔热、耐腐蚀功能,能够满足临床使用要求。

在手术中需要固定经鼻气管插管的管路时,将管路包含的气管插管尾端、呼吸通路过滤器和呼吸通路延长管分别固定在相应的固定槽中,将该经鼻气管插管防压疮装置利用粘贴层固定于患者前额部,管路可用医用手术贴膜共同固定在患者的前额部。防压垫4可以保护前额皮肤,同时可以提升管路的高度,使气管插管出鼻孔处与鼻孔皮肤之间的压力和摩擦降低。当需要转动患者头部时,固定槽等结构能确保管路稳定,避免脱出或移位。

上述实施例仅为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构思的基础上进行的不同改进和/或结合,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其他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所要求的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