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非机械性通气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围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15099发布日期:2021-04-27 13:43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非机械性通气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围脖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非机械性通气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围脖。


背景技术:

2.气管切开是指对临床上由于各种原因所致无法建立自主呼吸或重症患者,所采取的一种重新建立通气的治疗手段,临床上又称为气管造口术,其目的是为了重建呼吸通道,保持气流通畅,改善呼吸。主要方法是在2

4气管环之间切开气管前壁,置入喉套管。人工气道建立后痰液能从非机械性通气喉套管咳出,咳出的痰液易污染气切敷料、患者衣物,增加气切口的感染风险,给患者带来自尊的伤害,频繁更换敷料、衣物增加了护理工作量。除了吸痰,目前尚无一种既经济又方便,简单易行,可操作的气管切开自主排除痰液的护理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非机械性通气气管切开患者排除痰液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非机械性通气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围脖,价格低廉、使用方便。
4.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适用于非机械性通气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围脖,包括袋体和两片片状的连接翼,所述袋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片所述连接翼;所述袋体由底面、内侧面和外侧面组成,所述内侧面和外侧面的两侧相连接,且内侧面和外侧面的底端均连接所述底面,所述内侧面的顶端高于外侧面,内侧面上开设有供喉套管穿入的套孔。
6.本实用新型所述袋体和连接翼为透明eva材质,eva材质塑形效果好,且柔韧度好。
7.本实用新型两片所述连接翼末端通过魔术贴连接,方便根据需要调节长度,使袋体的内侧面紧贴前襟。
8.本实用新型所述套孔的边缘设置有橡胶圈,橡胶圈的弹性能使袋体稳定的套设于喉套管上。
9.本实用新型所述内侧面高10

20cm,能更好地保护前襟不粘上痰液。
10.本实用新型所述内侧面的顶端呈弧形,两顶角为平滑过渡的钝角。弧形契合颈上部下巴的位置,舒适度更佳。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用时,袋体内侧面的套孔穿入喉套管,使袋体固定在喉套管上,避免痰液污染气切敷料和衣物,减少气切敷料更换次数,痰液从喉套管流出,顺着内侧面流入到袋体中,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和推广。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护理围脖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实施例3和4 的护理围脖结构示意图。
14.图中标记为:1、内侧面,2、外侧面,3、底面,4、连接翼,5、套孔,6、橡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了更加清楚、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相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为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法,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6.实施例1
17.如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非机械性通气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围脖,包括袋体和两片连接翼4,所述袋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片所述连接翼4;所述袋体由底面3、内侧面1和外侧面2组成,所述内侧面1和外侧面2的两侧相连接,且内侧面1和外侧面2的底端均连接所述底面3,所述内侧面1的顶端高于外侧面2,内侧面1上开设有供喉套管穿入的套孔5。
18.实施例2
19.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
20.所述袋体和连接翼4为透明eva材质。
21.所述内侧面1高15cm。
22.两片所述连接翼4末端通过魔术贴连接。
23.实施例3
24.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
25.如图2所示,所述内侧面1的顶端呈弧形,两顶角为平滑过渡的钝角。
26.所述套孔5的边缘设置有橡胶圈6。
27.所述内侧面1高10cm。
28.实施例4
29.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
30.如图2所示,所述内侧面1的顶端呈弧形,两顶角为钝角。
31.所述袋体和连接翼4为透明eva材质。
32.所述套孔5的边缘设置有橡胶圈6。
33.所述内侧面1高20cm。
34.本实用新型中未提及的连接方式为粘接。
3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