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外膜肺氧合压力传感器固定支架

文档序号:25003024发布日期:2021-05-11 14:53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体外膜肺氧合压力传感器固定支架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体外膜肺氧合压力传感器固定支架。



背景技术:

体外膜肺氧合主要是用于对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续的体外呼吸与循环,以维持患者生命,它可以对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进行长时间心肺支持,为危重症的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在体外膜肺氧合中常会利用专门的压力传感器进行压力监控,从而能提供给医护人员实时的生命体征,现阶段在使用时压力传感器时,常会将其安装在固定支架上,然后将整个固定支架安装在指定的使用位置,从而方便其正常的使用。

但是,目前的固定支架在使用时,由于其上并未设置有一定的防护措施,在医务人员不断的拿取工具或者药物中,若不小心使工具或药物掉落,很可能会直接砸在压力传感器上,致使传感器损坏,降低了其使用寿命,更重要的是不能实时对患者进行压力检测,给医治过程带来不良影响,并且由于压力传感器上有一段较长且随意摆放的管线,在医务人员的不断走动中,很可能会挂着管线,致使整个压力传感器被拽动,从而影响其正常的工作。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体外膜肺氧合压力传感器固定支架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护性能好、提高压力传感器使用寿命、能将管线有效收卷的体外膜肺氧合压力传感器固定支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体外膜肺氧合压力传感器固定支架包括:两个架板;基板,所述基板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架板的顶部;弧板,所述弧板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上方,所述弧板的一侧延伸至所述基板的下方,所述弧板与所述基板活动连接;多个齿牙,多个所述齿牙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弧板的内壁上;两个第一侧板,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基板的底部;中心轴,所述中心轴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一侧板相互靠近的一侧;两个第二侧板,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基板的底部;联动轴,所述联动轴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二侧板相互靠近的一侧;齿轮,所述齿轮固定套设在所述联动轴上,所述齿轮与所述齿牙相啮合;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基板的底部,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联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同步带轮,两个所述同步带轮分别固定套设在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和所述联动轴上;同步带,所述同步带套设在两个所述同步带轮上;两个衔接板,两个所述衔接板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中心轴的两端,所述衔接板与所述弧板固定连接,所述衔接板贯穿所述基板并与所述基板活动连接。

优选的,两个所述架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同一个衔接曲板。

优选的,所述架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钣金连接件,所述弧板位于所述基板上方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底部与所述基板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基板的顶部开设有弧口,所述弧板贯穿所述弧口并与所述弧口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弧口相适配。

优选的,任意一个所述架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线盘,所述线盘上开设有环形线槽,所述线盘远离所述架板的一侧开设有螺纹盲孔,所述线盘远离所述架板的一侧设有面板,所述面板靠近所述架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螺栓,所述螺栓远离所述面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螺纹盲孔内并与所述螺纹盲孔的内壁旋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面板远离所述架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防滑转柄。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体外膜肺氧合压力传感器固定支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体外膜肺氧合压力传感器固定支架,使用时,正向启动减速电机,在同步带的衔接下,联动轴开始转动,继而使齿轮转动,再通过齿轮与齿牙之间的啮合传动,弧板便以中心轴的轴心为圆心做圆周运动,直至弧板位于基板上方的部分变的很少后,关闭减速电机,将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基板的顶部,随后反向启动减速电机,直至限位板再次接触到原位置后,关闭减速电机,此时便可对压力传感器形成良好防护,有效避免了上方坠落物对其造成砸伤,提高了其使用寿命,且在压力传感器使用前,逆时针旋动防滑转柄,将螺栓旋出螺纹盲孔,然后将多余较长的管线缠绕在线盘上的,缠绕完毕后,将螺栓旋进螺纹盲孔内,全部旋进后,对面板已形成良好固定,进而对环形线槽内的管线形成限位固定,通过对管线的良好收卷,有效防止管线受外界因素被挂住,方便了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体外膜肺氧合压力传感器固定支架第一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体外膜肺氧合压力传感器固定支架第一实施例中基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体外膜肺氧合压力传感器固定支架第一实施例中联动轴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体外膜肺氧合压力传感器固定支架第二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体外膜肺氧合压力传感器固定支架第二实施例中线盘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架板;2、基板;3、弧板;4、齿牙;5、第一侧板;6、中心轴;7、第二侧板;8、联动轴;9、齿轮;10、减速电机;11、同步带轮;12、同步带;13、衔接板;14、衔接曲板;15、线盘;16、环形线槽;17、螺纹盲孔;18、面板;19、螺栓;20、防滑转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1-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体外膜肺氧合压力传感器固定支架包括:两个架板1;基板2,所述基板2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架板1的顶部;弧板3,所述弧板3设置在所述基板2的上方,所述弧板3的一侧延伸至所述基板2的下方,所述弧板3与所述基板2活动连接;多个齿牙4,多个所述齿牙4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弧板3的内壁上;两个第一侧板5,两个所述第一侧板5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基板2的底部;中心轴6,所述中心轴6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一侧板5相互靠近的一侧;两个第二侧板7,两个所述第二侧板7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基板2的底部;联动轴8,所述联动轴8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二侧板7相互靠近的一侧;齿轮9,所述齿轮9固定套设在所述联动轴8上,所述齿轮9与所述齿牙4相啮合;减速电机10,所述减速电机10固定安装在所述基板2的底部,所述减速电机10的输出轴与所述联动轴8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同步带轮11,两个所述同步带轮11分别固定套设在所述减速电机10的输出轴和所述联动轴8上;同步带12,所述同步带12套设在两个所述同步带轮11上;两个衔接板13,两个所述衔接板13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中心轴6的两端,所述衔接板13与所述弧板3固定连接,所述衔接板13贯穿所述基板2并与所述基板2活动连接。

两个所述架板1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同一个衔接曲板14。

所述架板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钣金连接件,所述弧板3位于所述基板2上方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底部与所述基板2相接触。

所述基板2的顶部开设有弧口,所述弧板3贯穿所述弧口并与所述弧口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弧口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体外膜肺氧合压力传感器固定支架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使用时,正向启动减速电机10,减速电机10的输出轴便会带动与其对应的同步带轮11转动,并在同步带12的衔接下,联动轴8便会转动,这样便可带动齿轮9转动,通过齿轮9与齿牙4之间的啮合传动,便会使弧板3以中心轴6的轴心为圆心做圆周运动,使得弧板3位于基板2下方的部分逐渐变多,直至限位板快要接触到基板2后,关闭减速电机10,然后将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基板2的顶部,随后反向启动减速电机10,便会带动联动轴8反转,继而使弧板3逐渐运动至原位,直至限位板再次接触到原位置后,关闭减速电机10,此时便可对压力传感器形成良好防护。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体外膜肺氧合压力传感器固定支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使用时,正向启动减速电机10,在同步带12的衔接下,联动轴8开始转动,继而使齿轮9转动,再通过齿轮9与齿牙4之间的啮合传动,弧板3便以中心轴6的轴心为圆心做圆周运动,直至弧板3位于基板2上方的部分变的很少后,关闭减速电机10,将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基板2的顶部,随后反向启动减速电机10,直至限位板再次接触到原位置后,关闭减速电机10,此时便可对压力传感器形成良好防护,有效避免了上方坠落物对其造成砸伤,提高了其使用寿命。

第二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体外膜肺氧合压力传感器固定支架,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体外膜肺氧合压力传感器固定支架,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的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4-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体外膜肺氧合压力传感器固定支架还包括线盘15,所述线盘15固定安装在任意一个所述架板1的一侧,所述线盘15上开设有环形线槽16,所述线盘15远离所述架板1的一侧开设有螺纹盲孔17,所述线盘15远离所述架板1的一侧设有面板18,所述面板18靠近所述架板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螺栓19,所述螺栓19远离所述面板18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螺纹盲孔17内并与所述螺纹盲孔17的内壁旋合连接。

所述面板18远离所述架板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防滑转柄20。

在压力传感器使用前,逆时针旋动防滑转柄20,将螺栓19旋出螺纹盲孔17,然后将多余较长的管线,逐步的缠绕在线盘15上的,缠绕完毕后,再拿着防滑转柄20将螺栓19旋进螺纹盲孔17内,全部旋进后,对面板18已形成良好固定,进而对环形线槽16内的管线形成限位固定,通过对管线的良好收卷,有效防止管线受外界因素被挂住,方便了正常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结构和附图主要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描述,在该设计原理的技术上,装置的动力机构及控制系统等的设置并没有完全描述清楚,而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上述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可清楚获知其动力机构及控制系统的具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