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升降脊柱按摩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02214发布日期:2021-04-23 16:11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按摩床,具体涉及一种电动升降脊柱按摩床。


背景技术:

2.脊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长时间以同一姿势工作、低头看手机等都会引发脊椎的骨质、椎间盘、韧带、肌肉发生病变,进而压迫、牵引刺激脊髓、脊神经、血管、植物神经,出现复杂多样的症状,如常见的颈椎病、腰椎病等。一般表现为颈部、胸背部、腰部疼痛、下肢疼痛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瘫痪。目前,治疗脊椎病疗效比较显著的治疗手段是采用中医的整脊、正骨、推拿、按摩,帮助脊柱各个关节复位,恢复脊柱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治疗脊椎病时离不开按摩床,现有的按摩床种类繁多,但大多数不适合用于脊椎病的治疗,常见的按摩床的床板下方连接有液压升降装置,采用手动操作连续压动液压升降装置使床板升起,床板落下时打开液压升降装置上的阀门,向下压床板使床板下落。床板的升降很不方便,而且很难精确控制床板的高度。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的按摩床的床板升降很不方便、很难精确控制床板的高度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升降脊柱按摩床,该电动升降脊柱按摩床采用两个同步电动缸控制床板升降,床板升降省时省力,而且能够精确控制床板的高度,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及使用方便的特点。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升降脊柱按摩床,包括床板及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有四个上下垂直的导向管,所述床板的下端面固定有四个导向杆,四个导向杆分别插在四个导向管内,导向杆与导向管之间设有直线轴承,导向杆能够相对导向管上下滑动;所述底座与床板之间设有两个同步运动的电动缸,电动缸的上端与床板连接,电动缸的下端与底座连接。
5.所述电动缸与电控盒连接,电控盒又与升降开关连接。
6.所述电动缸为直流供电电动缸,电控盒内设有蓄电池。
7.所述导向管的中心连线呈长方形,两个电动缸分别位于长方形的短边中心处。
8.所述底座上设有两个防护壳体,两个防护壳体分别位于两个长方形的短边处,每个防护壳体内容纳两个导向管和一个电动缸。
9.所述床板的一端设有头孔。
10.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两个同步电动缸控制床板升降,床板升降省时省力,而且能够精确控制床板的高度,直线轴承能够减小导向杆与导向管之间的摩擦阻力,使床板升降更加省力。本实用新型中床板只能垂直升降,以方便医生对患者不同部位的脊柱进行整脊、正骨、推拿、按摩等操作。
附图说明
11.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2.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导向管3和导向杆4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13.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14.图中1床板,2

底座,3

导向管,4

导向杆,5

直线轴承,6

电动缸,7

电控盒,8

升降开关,9

蓄电池,10

防护壳体,11

头孔。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6.由图1~图3所示,一种电动升降脊柱按摩床包括床板1及底座2,所述底座2上固定有四个上下垂直的导向管3,所述床板1的下端面固定有四个导向杆4,四个导向杆4分别插在四个导向管3内,导向杆4与导向管3之间设有直线轴承5,导向杆4能够相对导向管3上下滑动;所述底座2与床板1之间设有两个同步运动的电动缸6,电动缸6的上端与床板1连接,电动缸6的上端(即伸出端)与床板1之间铰接,电动缸6升降时床板1能相对电动缸的伸出端转动,避免卡死,电动缸6的下端与底座2连接。由于采取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两个同步电动缸6控制床板1升降,床板1升降省时省力,而且能够精确控制床板1的高度,直线轴承5能够减小导向杆4与导向管3之间的摩擦阻力,使床板1升降更加省力。本实用新型中床板1只能垂直升降,以方便医生对患者不同部位的脊柱进行整脊、正骨、推拿、按摩等操作。
17.所述电动缸6与电控盒7连接,电控盒7又与升降开关8连接。通过升降开关8和电控盒7可以控制电动缸6伸缩,进而实现床板1升降,使医生能够快速、精确地控制床板1高度。
18.所述电动缸6为直流供电电动缸,电控盒7内设有蓄电池9。采用蓄电池9供电能够避免地面上牵拉电线,医生来回走动时更加方便。
19.所述导向管3的中心连线呈长方形,两个电动缸6分别位于长方形的短边中心处。床板1升降时两个电动缸6承受床板1及患者的重量均衡。
20.所述底座2上设有两个防护壳体10,两个防护壳体10分别位于两个长方形的短边处,每个防护壳体10内容纳两个导向管3和一个电动缸6。防护壳体10起到防护作用,避免杂物、灰尘等落入到导向管3。另外,在外观上也比较整洁。
21.所述床板1的一端设有头孔11。患者俯卧时,脸部对应在头孔11处,便于呼吸。
22.上述所列举的实施方式不能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任何结构形式的浮子式控水阀都可以使用本实用新型中的改进,任何与本实用新型精神和实质相同的产品均应视为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