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药物推送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1000010阅读:8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药物推送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器具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多功能药物推送器。
【背景技术】
[0002]在妇科疾病治疗过程中,阴道给药是最直接有效地治疗方法,例如现有技术中有通过内推管将外管中的带有药物的棉栓推到阴道深处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并且市面上还公开了一种深度药用阴道栓,其包括外套管和内套管,当内套管完全推进外套管内,药栓及棉棒便会滑入适当位置。
[0003]现有技术中,因为内外套管均为光滑表面,因此有容易脱落的缺陷。有的药剂为液体,放置时药剂液体和棉棒接触一同放入,但药用棉棒遇液体膨胀,内套管推送的力度则不好把握,难以推动药剂及棉棒前进,给给药带来难度。并且,现有的阴道栓中的给药部分与送药部分为一个整体,即成为一次性用品,为防止病菌的二次传播感染,要求使用者在每次使用后不能再次使用,既增加了生产厂商的生产成本,又增加了使用者的使用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药物推送器,避免每次治疗时对推动器的一次性浪费,提高推送器部件的重复使用率。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6]—种多功能药物推送器,包括内部中空的手持部、与手持部连接的套筒、送药弹壳,在所述手持部内安装有马达,马达输出端上连接有螺纹杆,所述送药弹壳转动设置在套筒的开放端内壁,所述螺纹杆的末端穿过套筒延伸至与送药弹壳内,在螺纹杆的末端安装有震子,且震子与送药弹壳内壁螺纹连接。
[0007]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来实现药剂推送时手持部与送药弹壳的灵活连接,使得在患者使用过程中,只需单独针对出药部分的更换,即可实现动力驱动部件的二次使用,避免患者在治疗期间使用大量的一次性给药器,造成大量的浪费;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与手持部连接的套筒端部和送药弹壳通过拼装快速连为一体,而震子与送药弹壳内壁螺纹连接,启动马达使得螺纹杆开始转动,进而带动震子以及送药弹壳壁开始转动,且马达可实现正反向转动,药剂由送药弹壳喷射至患处,药剂在经过旋转后可提高在患处的均匀分布程度,同时增加与患处的接触面积,而装在螺纹杆末端的震子可在螺纹杆的推进过程中实现送药弹壳轻微的振动,使得药剂在推送至患处时,轻微的振动能提高药剂与患处的接触效率,进而增大治疗效果,以实现最佳的治疗目的。使用完成后,马达停止转动,将送药弹壳与震子分离,即实现送药弹壳与手持部快速拆卸,将与患处直接接触后的送药弹壳处理后,手持部与套筒在经过一定的清洗后又可重新继续使用,避免每次治疗时对药物推送器的一次性浪费,提高手持部的重复使用率。
[0008]还包括推杆以及套设在推杆一端的调节筒,在套筒内壁上开有两个滑槽,调节筒外壁上设有两个与滑槽配合的突起,在调节筒内部固定有丝母,所述螺纹杆末端依次贯穿调节筒、推杆且与丝母螺纹连接配合,推杆另一端与震子连接;在所述调节筒内壁上安装有外轴承,推杆的端部转动设置在外轴承内,且在推杆正对丝母一侧的端面上滑动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顶部通过弹簧与调节筒内壁连接,且所述螺纹杆的末端开有与限位块底部配合的凹槽。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即病灶的位置有所差异,需要对送药弹壳的药剂喷射点进行微调,具体操作如下:调节筒与推杆之间通过外轴承连接,使得推杆在丝母转动时,只进行一段距离的水平方向上的直线运动,即实现单独推杆的推进,此时推杆推动送药弹壳在其轴向进行一定量的位移,使得送药弹头的药剂喷射点能够与阴道深处的病灶接触;当推杆的端部达到送药弹壳内的极限位置时,此时螺纹杆的末端移动至外轴承靠近丝母的一侧外沿,而在此动作发生之前,限位块位于推杆的端面上,且限位块的底部与螺纹杆的外壁接触,弹簧始终保持压缩状态,当凹槽与限位块的底部接触后,限位块本身的高度在弹簧的弹力作用开始下降,即实现螺纹杆通过限位块与推杆联合在一起,马达继续转动时则带动螺纹杆、推杆一起转动,进而重新实现推杆以及送药弹壳的旋转状态,通过旋转推进给药可增加药剂在喷射后的分布范围,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在药剂推送结束后,马达反向转动,使得丝母与螺纹杆重新配合,即限位块底部快速与凹槽发生脱离,螺纹杆继续转动,使得调节筒以及推杆重新回到套筒内。
[0009]在所述手持部内安装有电池舱,所述震子以及马达与所述电池舱电连接。震子以及马达均通过电池舱内的电池进行统一供电,并且电池舱开设在手持部内可方便电池的快速更换,方便患者的使用。
[0010]所述送药弹壳包括一端开放的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壁中的输药管,壳体内壁上开设送药腔体,输药管与送药腔体连通且向壳体的开放端延伸,壳体的开放端与套筒转动连接,在壳体的封闭端开有多个与送药腔体连通的出药孔;在所述手持部内设有相互连接的药舱、空气栗,在套筒内壁设置环形槽,药舱与输料软管的一端连接,输料软管的另一端与环形槽连通,且所述环形槽用于与输药管对接。给药时,送药弹壳与手持部配合使用,即在调节筒以及推杆在伸缩的同时,空气栗将药舱内的药剂依次通过输药管、环形槽以及输料软管输入到送药腔体中,透过出药孔后,药剂最终直接外排至受药部位;由于空气栗的栗送效率可控,即在药剂的送药过程中,位于送药腔体内的药剂剂量随栗送空气量的多少而发生变化,然后通过多个不同位置的出药孔喷射至受药部位,并且多个出药孔可增大药剂在受药部位的覆盖面积,最终实现降低患者药剂推送的次数,达到缩短治疗周期的目的。
[0011]所述壳体的密封端为圆弧形,且多个所述出药孔均匀分布在所述壳体的端部上。作为优选,壳体的密封端设置为圆弧形可直接降低其在推送过程中的阻力以及减小使用者的不适感,并且多个出药孔均匀分布不仅能够保证患处的给药剂量,同时还能进一步增加药剂的均匀分布程度,进而提高每次药剂推送的治疗效果。
[0012]在所述壳体开放端的端面上设有均为环形的内突出部和外突出部,所述套筒的端面上设置有与内突出部配合的矩形槽,所述外突出部与所述环形槽的内壁接触。为进一步加强送药弹壳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能,在送药壳体的开放端面上设置有环形的内突出部和外突出部,使用时,内突出部在矩形槽内自由移动,而外突出部与环形槽的内壁接触,即使送药弹壳在震动以及旋转状态下,也能保证送药弹壳与套筒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同时降低送输药管与输药软管之间对接时的密封性,避免药剂发生泄漏,还能防止在使用时送药弹壳与套筒之间出现大小可随时变化的缝隙,避免患者在使用时受到夹伤。
[00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4]1、本实用新型使用完成后,马达停止转动,将送药弹壳与震子分离,即实现送药弹壳与手持部快速拆卸,将与患处直接接触后的送药弹壳处理后,手持部与套筒在经过一定的清洗后又可重新继续使用,避免每次治疗时对药物推送器的一次性浪费,提高手持部的重复使用率;
[0015]2、本实用新型由于空气栗的栗送效率可控,即在药剂的送药过程中,位于送药腔体内的药剂剂量随栗送空气量的多少而发生变化,然后通过多个不同位置的出药孔喷射至受药部位,并且多个出药孔可增大药剂在受药部位的覆盖面积,最终实现降低患者药剂推送的次数,达到缩短治疗周期的目的;
[0016]3、本实用新型当凹槽与限位块的底部接触后,限位块本身的高度在弹簧的弹力作用开始下降,即实现螺纹杆通过限位块与推杆联合在一起,马达继续转动时则带动螺纹杆、推杆一起转动,进而实现推杆以及送药弹壳的推进给药,增加药剂在喷射后的分布范围,以达到提尚治疗效果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初始位置不意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极限位置示意图;
[0020]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0021 ] 1-螺纹杆、2-输料软管、3-送药腔体、4-壳体、5-出药孔、6_突起、7_震子、8_限位块、9-套筒、I O-手持部、11-电池舱、12-马达、13-调节筒、14-丝母、15-推杆、16-凹槽、17-弹簧、18-外轴承、19-空气栗、20-药舱、21 -输药管、22-滑槽、23-环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内部中空的手持部10、与手持部10连接的套筒9、送药弹壳,在所述手持部10内安装有马达12,马达12输出端上连接有螺纹杆I,所述送药弹壳转动设置在套筒9的开放端内壁,所述螺纹杆I的末端穿过套筒9延伸至与送药弹壳内,在螺纹杆I的末端安装有震子7,且震子7与送药弹壳内壁螺纹连接;所述送药弹壳包括一端开放的壳体4和设置在壳体4内壁中的输药管2,壳体4内壁上开设送药腔体3,输药管2与送药腔体3连通且向壳体4的开放端延伸,壳体4的开放端与套筒9转动连接,在壳体4的封闭端开有多个与送药腔体3连通的出药孔5;在所述手持部10内设有相互连接的药舱20、空气栗19,在套筒9内壁设置环形槽,药舱20与输料软管2的一端连接,输料软管2的另一端与环形槽连通,且所述环形槽用于与输药管2对接。
[0025]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来实现药剂推送时手持部10与送药弹壳的灵活连接,使得在患者使用过程中,只需单独针对出药部分的更换,即可实现动力驱动部件的二次使用,避免患者在治疗期间使用大量的一次性给药器,造成大量的浪费;工作时,将与手持部10连接的套9筒端部和送药弹壳通过拼装快速连为一体,而震子7与送药弹壳内壁螺纹连接,启动马达12使得螺纹杆I开始转动,进而带动震子7以及送药弹壳壁开始转动,且马达12可实现正反向转动,药剂由送药弹壳喷射至患处,药剂在经过旋转后可提高在患处的均匀分布程度,同时增加与患处的接触面积,而装在螺纹杆I末端的震子7可在螺纹杆I的推进过程中实现送药弹壳轻微的振动,使得药剂在推送至患处时,轻微的振动能提高药剂与患处的接触效率,进而增大治疗效果,以实现最佳的治疗目的。使用完成后,马达12停止转动,将送药弹壳与震子7分离,即实现送药弹壳与手持部10快速拆卸,将与患处直接接触后的送药弹壳处理后,手持部10与套筒9在经过一定的清洗后又可重新继续使用,避免每次治疗时对药物推送器的一次性浪费,提高手持部10的重复使用率。
[0026]使用时,手持部的操作方式如下,第一种操作方式:先将与手持部10连接的套筒9端部和送药弹壳通过转动快速连接,即输药管21与环形槽23快速对接,药剂在空气栗19的栗送作用下由药舱20依次经过输药管21、环形槽23、输药软管2进入送药腔体3内后,经过出药孔5喷射至患处,以实现治疗病灶深度较浅的病情;第二种操作方式:启动马达12使得螺纹杆I开始转动,带动送药弹壳进行转动,同时药剂被推送至送药腔体中,震子7开始振动,最终药剂被直接外排至受药部位,其中震子7可在送药弹壳的旋转过程中实现送药壳体的轻微振动,使得药剂在推送至患处时,轻微的振动能提高药剂与患处的接触效率,进而增大治疗效果。
[0027]作为优选,为减小震子7震动时对螺纹的直接影响,本实施例在震子7的外壁上设置有突起6,突起6与送药弹壳内壁螺纹连接,进而降低震子7外壁以及螺纹之间的相互磨损,提高震子7的使用寿命。
[0028]实施例2
[0029]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使用时还能实现第三种操作方式:调节筒13与推杆15之间通过外轴承18连接,使得推杆15在丝母14转动时,只进行一段距离的水平方向上的直线运动,即实现单独推动推杆15的推动同时完成药剂的推送;当推杆15的端部达到送药弹壳内的极限位置时,此时螺纹杆I的末端移动至外轴承18靠近丝母14的一侧外沿,而在此动作发生之前,限位块8位于推杆15的端面上,且限位块8的底部与螺纹杆I的外壁接触,弹簧17始终保持压缩状态,当凹槽16与限位块8的底部接触后,限位块8本身的高度在弹簧17的弹力作用开始下降,即实现螺纹杆I通过限位块8与推杆15联合在一起,马达12继续转动时则带动螺纹杆1、推杆15—起转动,进而实现推杆15的旋转推进同时实现给药,增加药剂在喷射后的分布范围,以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0030]使用完成后,马达12反向转动,使得丝母14与螺纹杆I重新配合,进而使得推杆15与调节筒13重新回复到套筒9内,将送药弹壳快速拆卸后,使得手持部10与套筒9又可重新继续使用,避免每次治疗时对推动器的一次性浪费,提高手持部10的重复使用率。
[0031]作为优选,还可在所述套筒9内部设置T型腔体,T型腔体由相互连通的水平段和竖直段构成,且所述水平段垂直于竖直段的中部,所述调节筒13滑动设置在水平段内,所述推杆15的末端滑动设置在竖直段内。在使用前,套筒9的自由端通过保护膜将其密封,且调节筒13以及推杆15被容纳在T型腔体的竖直段内,调节筒13被容纳在T型腔体的水平段内,进而合理利用套筒9以及手持部10内的空间,并且通过密封包装可以有效防止输药管21在使用前被污染。
[0032]特别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安装在手持部10外壁上的控制开关,该控制开关与马达12、震子7电连接,可控制马达12的正常启动和正反向转动以及震子7的振动,进而实现送药过程中的有效调节。
[0033]实施例3
[0034]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给药时,送药弹壳与手持部10配合使用,即在调节筒13以及推杆15在伸缩的同时,空气栗19将药舱20内的药剂依次通过输药管21、环形槽23以及输料软管2输入到送药腔体3中,透过出药孔5后,药剂最终直接外排至受药部位;由于空气栗19的栗送效率可控,即在药剂的送药过程中,位于送药腔体3内的药剂剂量随栗送空气量的多少而发生变化,然后通过多个不同位置的出药孔5喷射至受药部位,并且多个出药孔5可增大药剂在受药部位的覆盖面积,最终实现降低患者药剂推送的次数,达到缩短治疗周期的目的。
[0035]在安装使用时,在所述壳体4开放端的端面上设有均为环形的内突出部和外突出部,所述套筒的端面上设置有与内突出部配合的矩形槽,所述外突出部与所述环形槽23的内壁接触。为进一步加强送药弹壳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能,在送药壳体的开放端面上设置有环形的内突出部和外突出部,使用时,内突出部在矩形槽内自由移动,而外突出部与环形槽23的内壁接触,即使送药弹壳在震动以及旋转状态下,也能保证送药弹壳与套筒9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同时降低送输药管21与输药软管2之间对接时的密封性,避免药剂发生泄漏,还能防止在使用时送药弹壳与套筒9之间出现大小可随时变化的缝隙,避免患者在使用时受到夹伤。
[0036]作为优选,壳体4的密封端设置为圆弧形可直接降低其在推送过程中的阻力以及减小使用者的不适感,并且多个出药孔5均匀分布不仅能够保证患处的给药剂量,同时还能进一步增加药剂的均匀分布程度,进而提高每次药剂推送的治疗效果。
[0037]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多功能药物推送器,包括内部中空的手持部(10)、与手持部(10)连接的套筒(9)、送药弹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手持部(10)内安装有马达(12),马达(12)输出端上连接有螺纹杆(1),所述送药弹壳转动设置在套筒(9)的开放端内壁,所述螺纹杆(I)的末端穿过套筒(9)延伸至与送药弹壳内,在螺纹杆(I)的末端安装有震子(7),且震子(7)与送药弹壳内壁螺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药物推送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推杆(15)以及套设在推杆(15)—端的调节筒(13),在套筒(9)内壁上开有两个滑槽(22),调节筒(13)外壁上设有两个与滑槽(22)配合的突起,在调节筒(13)内部固定有丝母(14),所述螺纹杆(I)末端依次贯穿调节筒(13)、推杆(15)且与丝母(14)螺纹连接配合,推杆(15)另一端与震子(7)连接;在所述调节筒(13)内壁上安装有外轴承(18),推杆(15)的端部转动设置在外轴承(18)内,且在推杆(15)正对丝母(14)一侧的端面上滑动设置有限位块(8),所述限位块(8)的顶部通过弹簧(17)与调节筒(13)内壁连接,且所述螺纹杆(I)的末端开有与限位块(8)底部配合的凹槽(1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药物推送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手持部(10)内安装有电池舱(11),所述震子(7)以及马达(12)与所述电池舱(11)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药物推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送药弹壳包括一端开放的壳体(4)和设置在壳体(4)内壁中的输药管(2),壳体(4)内壁上开设送药腔体(3),输药管(2)与送药腔体(3)连通且向壳体(4)的开放端延伸,壳体(4)的开放端与套筒(9)转动连接,在壳体(4)的封闭端开有多个与送药腔体连通的出药孔(5);在所述手持部(10)内设有相互连接的药舱(20)、空气栗(19),在套筒(9)内壁设置环形槽(23),药舱(20)与输料软管(21)的一端连接,输料软管(21)的另一端与环形槽(23)连通,且所述环形槽(23)用于与输药管(2)对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药物推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的密封端为圆弧形,且多个所述出药孔(5)均匀分布在所述壳体(4)的端部上。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药物推送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4)开放端的端面上设有均为环形的内突出部和外突出部,所述套筒(9)的端面上设置有与内突出部配合的矩形槽,所述外突出部与所述环形槽(23)的内壁接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药物推送器,包括内部中空的手持部、与手持部连接的套筒、送药弹壳,在所述手持部内安装有马达,马达输出端上连接有螺纹杆,所述送药弹壳转动设置在套筒的开放端内壁,所述螺纹杆的末端穿过套筒延伸至与送药弹壳内,在螺纹杆的末端安装有震子,且震子与送药弹壳内壁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使用完成后,马达停止转动,将送药弹壳与震子分离,即实现送药弹壳与手持部快速拆卸,将与患处直接接触后的送药弹壳处理后,手持部与套筒在经过一定的清洗后又可重新继续使用,避免每次治疗时对药物推送器的一次性浪费,提高手持部的重复使用率。
【IPC分类】A61M31/00
【公开号】CN205386281
【申请号】CN201620105843
【发明人】付肖
【申请人】西安金六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7月20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