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菲氏滴管挤压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92239发布日期:2021-04-23 14:39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莫菲氏滴管挤压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莫菲氏滴管挤压注射器。


背景技术:

2.目前,静脉输液是临床中最常见的治疗手段,使用的由输液针、输液管、莫菲氏滴管、调节器和注射针组成的一次性输液器,既方便又实用,一次性输液器中的外夹式调节器设在输液管的外侧,可调整输液流速,医护人员扎针后,通过调整外夹式调节器,得到一个满意的输液流速,然而,由于输液管的弹性,很快调节器就会发生回位,造成了输液流速的不稳定,不得已需要医护人员往返的检查输液速度,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繁重程度。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为莫菲氏滴管挤压注射器,其技术方案为:
4.包括莫菲氏滴管和连接莫菲氏滴管的输液管路,所述莫菲氏滴管由挤压装置夹住,输液管路由止液装置夹住,所述挤压装置由挤压夹、连接挤压夹的弹簧、凸轮和连接凸轮的凸轮轴组成,挤压夹的前端设有莫菲氏滴管安装槽,中部设有弹簧,后端设有凸轮,该凸轮轴贯穿凸轮中轴线;所述止液装置为两组,为上止液装置和下止液装置,分别由止液夹、连接止液夹的弹簧和凸轮组成,止液夹的前端设有输液管路挤压槽,中部安装弹簧,后端设有凸轮,该凸轮固定在凸轮轴上,上凸轮与凸轮安装方向错开一定角度,下凸轮与上凸轮和凸轮安装方向均错开一定角度;
5.在注射器的后端固定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安装齿轮i,在凸轮轴上同轴固定安装齿轮ii,齿轮i和齿轮ii相互啮合,电机转动带动齿轮i转动,从而带动齿轮ii转动,驱动凸轮轴转动。
6.进一步地,所述挤压夹和止液夹均通过固定桩固定安装在支撑架上。
7.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通过固定件固定安装在壳体上。
8.进一步地,在壳体上,且在莫菲氏滴管的两侧和下输液管路的两侧分别设有对称红外传感器。
9.进一步地,在壳体内安装电池和控制器,壳体的外表面安装显示屏和操作按键,电池分别与显示屏、操作按键、传感器、控制器和电机电连接。
10.进一步地,在凸轮的两端且在挤压夹处分别设有让凸轮转动的转动轴承。
11.进一步地,在上凸轮和下凸轮的两端且在止液夹处分别设有让上凸轮和下凸轮转动的转动轴承。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为莫菲氏滴管挤压注射器,采用止液夹、挤压夹、弹簧、凸轮、凸轮轴、齿轮和电机等装置相结合,同轴三凸轮和凸轮轴受电机驱动做匀速转动,上、下止液夹和挤压夹在凸轮作用下,分别挤压输液管路和莫菲氏滴管,红外传感器在控制器作用下可以实时监测莫菲氏滴管和输液管路内有无液体,并与报警器连接,本实用新型可实现注射器液体流速控制和报警功能,输液流速稳定,无需医护人员来回查看
输液情况,其装置成本低,安装方便,容易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图1安装支撑架和电机后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状态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挤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上止液装置结构示意图;
18.图6为本实用新型下止液装置结构示意图;
19.如图所示,1凸轮轴,2上凸轮,3中凸轮,4下凸轮,5上止液夹,6下止液夹,7挤压夹,8显示屏,9按键,10电池,11输液管路,12莫菲氏滴管,13转动轴承,14支撑架,15壳体,16电机,17红外传感器i,18红外传感器ii,19弹簧,20卡子i,21卡子ii,22齿轮ii,23固定桩,24齿轮i,25莫菲氏滴管安装槽,26输液管路挤压槽。
具体实施方式
20.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为莫菲氏滴管挤压注射器,包括莫菲氏滴管12和连接莫菲氏滴管两端的输液管路11,所述莫菲氏滴管由挤压装置夹住,上输液管路和下输液管路分别由止液装置夹住,所述挤压装置由挤压夹7、连接挤压夹的弹簧19、中凸轮3和连接中凸轮的凸轮轴1组成,挤压夹由两个“匚”组成,且相互平行开口相对,弹簧19将两个“匚”连在一起,两个“匚”的前端设有莫菲氏滴管安装槽25,后端设有中凸轮,弹簧设置在中凸轮和莫菲式滴管安装槽之间,将中凸轮“卡住”,中凸轮形状为柱形,截面为长圆形,在中凸轮的两侧,且在每个“匚”内设有一个转动轴承13,沿转动轴承的中轴线且在“匚”的上下两侧设有通孔,(也可以在通孔处安装轴,使转动轴承沿轴转动)当中凸轮转动时,转动轴承沿转动轴承中轴线转动,方便中凸轮沿轴线转动;使用时,将莫菲氏滴管放置在安装槽内,同时使用壳体15上的卡子i20和卡子ii21将莫菲氏滴管固定住。
21.所述止液装置为两组,为上止液装置和下止液装置,分别设置在莫菲氏滴管的两端,上止液装置由上止液夹5、连接上止液夹的弹簧和上凸轮2组成,上止液夹形状与挤压夹形状相似,也由两个“匚”组成,且相互平行开口相对,其前端设有输液管路挤压槽26,输液管路放置在挤压槽内,两个“匚”中部通过弹簧连接,两个“匚”之间设有上凸轮,在凸轮轴的顶端同轴固定安装上凸轮;同理,下止液装置由下止液夹6、连接下止液夹的弹簧和下凸轮4组成,下止液夹、弹簧和下凸轮的结构与上止液夹、弹簧和上凸轮的相同,不同的是,在凸轮轴的下端同轴固定下凸轮,上、中两凸轮安装方向错开一定角度,以先封闭管路上方,并且挤压滴管或管路其他部分以完成输液;下凸轮与上、中两凸轮安装方向均错开一定角度,以在下止液夹封闭管路下方时松开挤压夹并且放开管路上方,使得液体流入管路中间部分。两个随凸轮轴控制的上下止液夹,适用于在莫菲氏滴管周期性挤压上下输液管时,以控制液体流动方向;当输液时,上止液夹挤压上输液管,下止液夹松开,同时滴管挤压夹压出药液;当吸取药液时,上止液夹松开,下止液夹挤压上输液管,同时滴管挤压夹松开。
22.止液夹的输液管路接触端为楔体,便于止液;挤压夹的莫菲氏滴管接触面为楔体,便于挤压莫菲氏滴管;上止液夹、挤压夹和下止液夹分别均通过固定桩23固定安装在支撑
架14上,支撑架中部设有隔板,分别将上止液夹和挤压夹隔开,且凸轮轴贯穿隔板,方便固定安装止液装置和挤压装置。电机16固定在支撑架内侧,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安装齿轮i24,在上凸轮的下部,且在凸轮轴上同轴固定齿轮ii22,齿轮i和齿轮ii相互啮合,电机以指定速度匀速旋转,带动齿轮i转动,带动齿轮ii转动,驱动凸轮轴转动,从而上凸轮、中凸轮和下凸轮转动,使上止液夹、挤压夹和下止液夹实现夹紧和松开,凸轮轴匀速旋转,止液夹周期性关闭管路的上、下部分从而控制液体流动方向,挤压夹以一定频率挤压管路中间部分从而控制液体流速。达到匀速滴速,输液流速稳定。
23.所述支撑架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壳体15上,在壳体上,且在莫菲氏滴管的两侧和下输液管路的两侧分别设有对称红外传感器17和红外传感器18,测定液滴速度,并在显示屏上显示;在壳体内安装电池10和控制器,红外传感器与控制器相连,当红外传感器感应到莫菲氏滴管或者输液管路内无液体时,会给控制器信号,控制器进行报警,提醒医护人员拔针或者换药;在壳体的外表面安装显示屏8和操作按键9,便于查看滴速情况和调整滴速;电池分别与显示屏、操作按键、传感器、控制器和电机电连接。
24.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上凸轮、中凸轮和下凸轮的外侧边竖直设有凸起,方便转动。本实用新型使用的“匚”由上侧边、侧边和下侧边一体而成,根据实际情况,将上侧边或者下侧边的前面设置为能够实现挤压、夹持为准;“匚”中间的弹簧,将左右相对的上侧边或者相对的下侧边相互连接,实现松紧为准。
25.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控制器为 stm32f103c8t6;
26.显示屏为jlx12864g

1503 ;
27.红外传感器为 ir928

6c/pt928

6c ;
28.电机为 150微型直流马达 ;
29.电池为12 伏。
30.本实用新型实现过程:
31.1.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好后,注射器运行,凸轮轴可受电机驱动按一定速度保持匀速旋转;
32.2.随着凸轮轴的转动,上凸轮使弹簧拉紧贴合的上止液夹,使得止液夹与上夹具压缩输液管路上端完成止液,防止液体回流;
33.3.凸轮轴继续匀速旋转,中凸轮使弹簧拉紧紧密贴合的挤压夹,使得挤压板与中夹具挤压滴壶;管路内压力加大完成注射;
34.4.凸轮轴继续匀速旋转,下凸轮使弹簧拉紧紧密贴合的下止液夹压缩管路下端完成止液,防止液体回流;
35.5.凸轮轴继续匀速旋转,与上凸轮紧密贴合的下止液夹和挤压夹松开,液体流入滴壶。至此一个周期的莫菲氏滴管操作完成。
36.6.凸轮轴继续维持匀速旋转,重复上述动作以达到持续匀速莫氏滴管的目的。
37.本实用新型为莫菲氏滴管挤压注射器,采用止液夹、挤压夹、弹簧、凸轮、凸轮轴、齿轮和电机等装置相结合,同轴三凸轮和凸轮轴受电机驱动做匀速转动,上、下止液夹和挤压夹在凸轮作用下,分别挤压输液管路和莫菲氏滴管,红外传感器在控制器作用下可以实时监测莫菲氏滴管和输液管路内有无液体,并与报警器连接,本实用新型可实现注射器液体流速控制和报警功能,输液流速稳定,无需医护人员来回查看输液情况,其装置成本低,
安装方便,容易推广使用。
38.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