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造瘘空肠营养管

文档序号:25122306发布日期:2021-05-19 02:52阅读:760来源:国知局
胃造瘘空肠营养管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饲管,特别是涉及一种胃造瘘空肠营养管。


背景技术:

2.临床上常常可见一些长期不能自主进食的患者,比如突发中风导致的吞咽障碍、十二指肠手术、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患者等,这些患者因为不能经口摄取食物、营养,所以需要以特殊方式给予营养支持,临床上包括“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两种途径。
3.所谓“肠外营养”,就是通过静脉滴注营养液,这种方式不仅经济成本高,而且对局部血管的刺激很大,时间一长就会导致静脉炎,甚至出现更加严重的败血症、肝功能衰竭、胃肠道粘膜萎缩等情况。
4.而“肠内营养”是指经胃肠道吸收营养物质来给身体供能,目前临床常用的“肠内营养”有三种方式:1、鼻饲营养,但因患者反射的减弱或消失,易引起呕吐、误吸而导致吸入性肺炎或窒息;2、手术中经胃造瘘置管,但由于肠内营养的同时常常需要在进行胃肠减压引流,所以需要在病人身上安置两根以上的引流管,这必然会给患者带来更多痛苦。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公开号为wo2014177961a1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一种肠腔增大的胃空肠管,该空肠管提供了一种胃腔、肠腔和气囊腔合一的空肠管,一管多用,减少了给患者放置多管的痛苦,同时避免了误吸的发生。
6.但在临床的实际操作做过程中,会产生如下问题:1、由于空肠管较轻且下端是开口,在伸入时可能会造成空肠管不能顺利地到达预定位置,极易引起肠胃的刺激和不适;2、由于胃肠蠕动,导致空肠管的末端脱离预定的空肠位置,且由于空肠管上无定位锁紧装置,在日常使用时也极易造成空肠管从造瘘口误脱出,从而需要经常调整空肠管的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7.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胃造瘘空肠营养管,一管多用减少患者放置多管的痛苦,同时在放置胃造瘘空肠营养管时,能够顺利进入预定位置且不会产生刺激和不适,在患者日常使用该管时,锁紧定位导管,不会因胃造瘘空肠营养管的误脱出而需要再次调整管的位置。
8.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9.一种胃造瘘空肠营养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近端为开口端,远端为盲端,还包括套设在管体外的保持器、气囊以及固定在管体盲端内的钢珠,所述保持器能够在管体和气囊之间上下滑动并通过套设在管体上的弹性圈限位,所述管体内设有用于连通人体空肠的第一腔道、用于连通人体胃腔的第二腔道和用于连通气囊的第三腔道,管体沿长度方向由近及远依次分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共三个部分,其中,
10.第一部分包含管体近端和保持器之间的部分,第一部分中,第一腔道在管体近端开有第一进口,第二腔道在管体近端开有第二进口,第三腔道在管体近端开有第三进口;
11.第二部分包含保持器和气囊之间的部分,第二部分中,第三腔道的末端为盲端且
位于气囊内,第三腔道通过第三腔道末端管壁上的若干个第三腔孔与气囊连通;
12.第三部分包含气囊和管体盲端之间的部分,第三部分中,第二腔道的末端为盲端并靠近气囊,第二腔道末端管壁上设有若干个用于连通胃腔的第二腔孔;第一腔道1延伸至管体盲端,第一腔道末端管壁上设有若干个用于连通空肠的第一腔孔,钢珠位于第一腔孔的下方且与第一腔道不连通。这样将空肠营养管的远端设置成盲端且在盲端内固定设置钢珠,由于盲端的外表面光滑无尖锐凸起且钢珠具有一定的重量,则在空肠营养管伸入患者体内时不易刺激胃壁和肠壁,还能防止空肠营养管的远端脱出空肠的预定位置;通过保持器和球囊的配合,对空肠营养管进行锁紧锁紧定位。
13.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进口、第二进口和第三进口共同设置在基座上,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上设有端塞,第三进口内设有单向阀。基座的设置有利于空肠进口、胃腔进口和气腔进口的管理,且能更好的分辨导管,在不使用空肠导管和胃腔导管时,盖上端塞,防止液体外流;单向阀可防止气囊内的流体漏出,以保证球囊始终与胃壁相抵。
14.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腔道、第二腔道和第三腔道的管截面为圆形。圆形的管截面能够提高腔道的抗扭结性,减小腔道内阻塞的可能性。
15.作为优选,所述气囊的囊腔为椭圆形或圆形。
16.作为优选,所述管体采用柔性材料制成,气囊采用硅橡胶制成。
17.作为优选,所述管体的外表面壁上设有深度标记,便于使用者监视导管的放置位置和深度。
18.作为优选,所述弹性圈紧套在管体第一部分上从而能够限制保持器向上移动。
19.作为优选,所述保持器上设有若干个通孔。这样使保持器所覆盖的皮肤组织能够正常呼吸透气,防止保持器下的皮肤因无法正常透气而造成皮肤过度吸水,进而引起皮肤的溃烂损伤。
20.作为优选,所述管体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外径不同,其中第三部分外径小于第二部分外径,第二部分外径小于第一部分外径。由于空肠的内径较小,外径较大的管体伸入空肠会刺激空肠内臂,而第三部分的外径最小,伸入空肠时会大大减小对空肠的刺激,减少患者的痛苦。
21.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1、将管体的末端设置为盲端,并在盲端内设置钢珠,通过钢珠的重力,可以在放置胃造瘘空肠营养管时,减少肠胃刺激,顺利到达预定位置且不易脱出预定的位置;2、通过保持器和气囊的配合,对胃造瘘空肠营养管进行锁紧定位,防止在使用过程中管体从造瘘口误脱出。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图1的a

a剖面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放置在患者体内时局部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1、第一腔道;11、第一腔孔;2、第二腔道;21、第二腔孔;3、第三腔道;31、第三腔孔;4、气囊;5、钢珠;6、保持器;7、第一进口;8、第二进口;9、第三进口;10、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为了描述的方便,本实用新型将胃造瘘空肠营养管伸入患者体内的方向视为前,反方向视为后,同样地,其他部件以靠近管体的盲端为前或者远端,反之为后或者近端。
30.一种胃造瘘空肠营养管,穿过患者胃前壁与前腹壁之间建立的通道,伸入患者的胃腔和空肠内,进行“肠内营养”供给。
31.如图1所示的一种胃造瘘空肠营养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近端为开口端,远端为盲端,盲端为弧形,这样可以减少对胃肠内壁的刺激;还包括套设在管体外的保持器6、气囊4以及固定在管体盲端内的钢珠5,所述保持器6能够在管体和气囊4之间上下滑动并通过套设在管体上的弹性圈限位,所述弹性圈紧套在管体的第一部分上从而能够限制保持器6向上移动;所述管体内设有用于连通人体空肠的第一腔道1、用于连通人体胃腔的第二腔道2和用于连通气囊4的第三腔道3,管体沿长度方向由近及远依次分为裸露在患者体外的第一部分、穿过患者胃壁和腹壁之间建立的通道的第二部分和伸入患者胃腔和空肠的第三部分共三个部分,其中,
32.管体的第一部分包含管体近端和保持器6之间的部分,第一部分中,第一腔道1在管体近端开有第一进口7,第二腔道2在管体近端开有第二进口8,第三腔道3在管体近端开有第三进口9,所述第一进口7、第二进口8和第三进口9共同设置在基座10上,第一进口7、第二进口8和第三进口9分别位于基座10不同的面上,这样便于分辨和管理胃造瘘空肠营养管的三个腔道;第一进口7和第二进口8上设有端塞,可以在不使用时对第一进口7和第二进口8进行关闭;第三进口9内设有单向阀,可以防止气囊4内的流体流出,这样可以使气囊4在该营养管使用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膨胀状态,与胃壁紧贴。为了方便医务人员判断管体在患者体内的位置,所述管体的外表面壁上设有深度标记。
33.管体的第二部分包含保持器6和气囊4之间的部分,第二部分中,第三腔道3的末端为盲端且位于气囊4内,第三腔道3通过第三腔道3末端管壁上的若干个第三腔孔31与气囊4连通,所述第三腔孔31用于将流体输送至气囊4,所述流体通常为水。
34.管体的第三部分包含气囊4和管体盲端之间的部分,第三部分中,第二腔道2的末端为盲端且靠近气囊4,第二腔道2末端管壁上设有若干个用于连通胃腔的第二腔孔21,药物通过第二腔孔21输送到胃里,或者胃内的液体通过第二腔孔被抽吸至体外;第一腔道1延伸至管体盲端,第一腔道1末端管壁上的若干个用于连通空肠的第一腔孔11,所述第一腔孔11用于向空肠提供营养;钢珠5位于第一腔孔11的下方且与第一腔道1不连通,钢珠5的数量可以是1个或一个以上,存在多个钢珠5时,钢珠5沿着管体轴向分布,固定有钢珠5的管体管壁可以与第一腔道1的管壁一体成型,也可以固定连接在第一腔道1盲端的下方。
35.所述管体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外径不同,其中,第三部分外径小于
第二部分外径,第二部分外径小于第一部分外径。因为外径较大的管体伸入内径较小的空肠时会刺激空肠内臂,而第三部分的管体内只设有第一腔道1,第三部分的管体外径最小,所以在第三部分管体伸入空肠时会大大减小对空肠的刺激,减少患者的痛苦。
36.作为优选,气囊4可以是通过粘合剂固定套设在管体外围。当流体从第三腔道3的第三腔孔31进入气囊4时形成囊腔,此时气囊4与胃前壁紧贴,气囊4可以是椭圆形或圆形;保持器6可以是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方形或者其他形状,且保持器6上设有若干个用于皮肤呼吸透气的通孔。气囊4和保持器6的配合使营养管固定在胃造瘘口处,使管体第二部分的管壁具有适当的张力,由于胃的饲喂速率与肠的饲喂速率不同,管壁适当的张力可以防止因填满流体气囊4的重力和胃肠的正常蠕动造成第二腔道2进入肠道,从而导致患者肠过载,同时,保持器6还可以起到遮挡患者的造瘘口的作用。
37.根据图2所示,所述第一腔道1、第二腔道2和第三腔道3的管截面为圆形。圆形的管截面不仅提高腔道的抗扭结性,防止腔道内阻塞,减少腔道内壁尖锐拐角上进给流体营养物质、药物、水等的残留,以避免造成污染。
38.进一步的,所述管体采用柔性材料制成,气囊4采用硅橡胶制成,该营养管可通过常规的挤压制成。
39.如图3所示,本胃造瘘空肠营养管通过经皮内窥镜胃造口术产生的造口插入,通过胃、幽门直至空肠内,调整营养管的末端在空肠内的位置,待气囊4进入胃后,通过向第三进口9注射液体使气囊4膨胀,气囊4的外壁与胃的内壁紧密贴合,调整保持器6在管体上的位置使其直接与邻近表皮贴合放置并通过管体上的弹性圈限位,气囊4与保持器6之间的配合将适当的张力置于营养管上,这样可以防止营养管进一步进入胃中或误从胃造口处脱出,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第二进口8向患者施用药物或者从患者的胃中抽吸液体,通过第一进口7向患者输入营养物质。
40.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变型、删除部分特征、增加特征或重新进行特征组合形成的技术方案,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创新原理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