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压力反馈式脑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10201发布日期:2021-07-02 19:27阅读:97来源:国知局
术后压力反馈式脑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特别涉及术后压力反馈式脑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病人开颅手术后,头部会切割大小不一的方形或三角形切口。为了更好的愈合伤口,防止术后脑部碰撞和大气压对颅内过高的压力,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切口进行固定包扎。现在的方案是先将一块大于切口的敷料覆盖在切口上,在用纱布进行包扎,进行多次缠绕,实现伤口固定;或者采用大小不一的气囊将切口处包裹。

敷料或气囊长时间使用后,敷料可能会变松,气囊可能会漏气,对切口处的压力变小,切口处有向外的作用力,从而造成切口愈合缓慢。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提供一种术后压力反馈式脑保护装置,保证施加在患者伤口处的压力在一定范围内稳定。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术后压力反馈式脑保护装置,包括:加压包扎装置和压力反馈组件,所述加压包扎装置包裹于头部,所述加压包扎装置包括给伤口处施加压力的压力发生组件,所述压力反馈组件检测所述压力发生组件压力状态,所述压力反馈组件包括压力传感器、指示器和控制电路,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所述压力发生组件的压力变化,并发出信号给所述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指示器以提示用户。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优选的,所述压力反馈组件包括出气口,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出气口连接,检测所述出气口的压力,实现对压力发生组件压力的检测。

优选的,所述压力反馈组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压力发生组件的容纳盒,所述容纳盒包括上盖和盒体,所述上盖盖合在所述盒体顶端,所述上盖与所述盒体形成容纳腔,通过容纳盒将压力反馈组件固定于压力发生组件,方便压力反馈组件对压力发生组件压力的检测。

优选的,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指示器和所述控制电路均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指示器固定于所述上盖,实现压力传感器、指示器和控制电路的集中固定。

优选的,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副线路板,所述副线路板设置在所述盒体中并固定于所述上盖,实现压力传感器的控制。

优选的,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控制所述指示器和所述副线路板的主线路板,所述主线路板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并固定于所述上盖,将压力测量与压力反馈集成为一个模块,实现产品的模块化。

优选的,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锂电池,所述锂电池给所述压力反馈组件提供动力,所述锂电池固定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锂电池为充电式锂电池,通过锂电池提供动力,实现压力反馈组件的运行。

优选的,所述指示器包括压力指示器和电量指示器,所述压力指示器反映所述压力发生组件压力状况并提示用户,所述电量指示器反映所述锂电池电量状况并提示用户,实现压力和电量的反馈,保证压力发生组件压力稳定和锂电池电量稳定。

优选的,所述压力反馈组件还包括与所述锂电池连接的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固定在所述上盖,通过充电接口给锂电池充电,保证锂电池电量充足以及压力发生组件的正常运行。

优选的,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所述控制电路开启或关闭的开关,所述开关固定于所述上盖,通过开关控制压力发生组件运行状态,避免电量浪费。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通过设置带有压力传感器和压力指示器的压力反馈组件,可时时检测气囊中的压力,以提醒医务人员给气囊充气,实现气囊压力在一定范围内稳定,从而保证患者伤口处压力在一定范围内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术后压力反馈式脑保护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术后压力反馈式脑保护装置包裹于头部的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术后压力反馈式脑保护装置的第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术后压力反馈式脑保护装置的第二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术后压力反馈式脑保护装置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连接部位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术后压力反馈式脑保护装置的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术后压力反馈式脑保护装置的压力发生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术后压力反馈式脑保护装置的压力反馈组件的俯视图。

图9为图8沿a-a向的剖视图。

图10为图8沿b-b向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术后压力反馈式脑保护装置的压力反馈组件与压力发生组件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术后压力反馈式脑保护装置的下盖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术后压力反馈式脑保护装置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术后压力反馈式脑保护装置的控制电路的线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作进步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术后压力反馈式脑保护装置包括:加压包扎装置和压力反馈组件5,加压包扎装置包裹于头部,实现对伤口的包扎和对伤口处施加压力,压力反馈组件5检测加压包扎装置的压力状态,保证施加在伤口处的压力处于设定范围内。

加压包扎装置包括:包裹在患者头部的主体3、固定于主体3的压力发生组件4、以及连接件6,主体3包括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通过连接件6相互连接形成包裹于头部的加压包扎装置,实现对患者伤口快速、便捷包扎。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采用医用硅胶材料制成,对皮肤无害,且透气性好。

如图3所示,第一部分1包括第一包扎部10,第一包扎部10包覆在伤口处,实现对覆盖于伤口上的敷料的包裹固定。第一包扎部10开设有第一方孔102,第一方孔102一方面用来固定压力发生组件4,另一方面对头部进行局部包裹,增加保护装置的透气性。第一包扎部10呈“回”字形,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包扎片100和第二包扎片101,第一包扎片100与第二包扎片101一端固定连接为一体,另一端活动连接,第一方孔102开设于第一包扎片100与第二包扎片101之间。通过设置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活动连接的第一包扎片100与第二包扎片101,使原本平面的结构整体产生弧度,从而使加压包扎装置更易贴合头部。具体的,第一包扎片100包括第一活动连接端1000,第一活动连接端1000开设有第一带扣孔105,第二包扎片101包括第二活动连接端1010,第二活动连接端1010开设有第二带扣孔106,第一包扎片100和第二包扎片101通过设置在第一带扣孔105和第二带扣孔106中的金属带扣17活动连接。第一包扎片100的第一活动连接端1000开设有第三连接孔103,连接件6通过第三连接孔103固定在第一包扎片100上。第二包扎片101的第二活动连接端1010开设有第四连接孔104,连接件6通过第四连接孔104固定在第二包扎片101上。第二包扎片101的第二活动连接端1010还开设有第一凹槽107,用于提示医护人员压力发生组件4的安装位置,保证压力发生组件4安装位置的正确性。

第一部分1还包括第一连接部11,第一连接部11与第一包扎部10一体成型。第一连接部11整体呈带状,包括第一连接带111和第二连接带112,第一连接带111与第二连接带112呈钝角连接,第一连接带111与第一包扎片100固定连接为一体,第二连接带112与第二部分2可调节间距连接。第二连接带112设有至少2列第一调节孔110,每列设置2个第一调节孔110。优选的,第二连接带112设有4列第一调节孔110。通过设置呈钝角连接的第一连接带111与第二连接带112,使加压包扎装置更贴合头部。

第一部分1还包括第一连接体12,第一连接体12为带状,固定于第二包扎片101。第一连接体12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20,连接件6通过第一连接孔120与第一部分1连接。

第一部分1还包括第二连接体13,第二连接体13包括呈锐角连接的第一带体132和第二带体133,第一带体132和第二带体133为带状,第一带体132固定于第二包扎片101,第二带体133固定于第一连接带111与第二连接带112连接处。第一带体132和第二带体133连接部位开设有第二连接孔130,连接件6通过第二连接孔130与第一部分1连接。第一带体132、第二带体133与第一包扎部10、第一连接带111形成四边形的第一通孔131,在将加压包扎装置包裹于头部时,耳朵穿过第一通孔131露在外面,从而避免耳朵被包覆。

如图4所示,第二部分2包括第二包扎部20,第二包扎部20包覆在伤口处,实现对覆盖于伤口上的敷料的包裹固定。第二包扎部20开设有第二方孔204,第二方孔204一方面用来固定压力发生组件4,另一方面对头部进行局部包裹,增加加压包扎装置的透气性。第二包扎部20呈“回”字形,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三包扎片200和第四包扎片201,第三包扎片200与第四包扎片201一端固定连接为一体,另一端活动连接,第二方孔204开设于第三包扎片200与第四包扎片201之间。通过设置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活动连接的第三包扎片200与第四包扎片201,使原本平面的结构整体产生弧度,从而使加压包扎装置更易贴合头部。具体的,第三包扎片200包括第三活动连接端2000,第三活动连接端2000开设有第三带扣孔202,第四包扎片201包括第四活动连接端2010,第四活动连接端2010开设有第四带扣孔203,第三包扎片200和第四包扎片201通过设置在第三带扣孔202和第四带扣孔203中的金属带扣17活动连接。第三包扎片200和第四包扎片201设有粘接件16,连接件6通过粘接件16与第二部分2粘接。第四包扎片201的第四活动连接端2010还开设有第二凹槽205,用于提示医护人员压力发生组件4的安装位置,保证压力发生组件4安装位置的正确性。

第二部分2还包括第二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21与第二包扎部20一体成型。第二连接部21整体呈带状,包括第三连接带211和第四连接带212,第三连接带211与第四连接带212呈钝角连接,第三连接带211与第三包扎片200固定连接为一体,第四连接带212与第二连接带112可调节间距连接。第四连接带212对应第一调节孔110设有1列第二调节孔210。如图5所示,通过将金属带扣17安装在第一调节孔110和第二调节孔210中的,将第四连接带212与第二连接带112活动连接。根据患者头部大小,通过选择合适的第一调节孔110与第二调节孔210连接来调节,从而使加压包扎装置适用于不同大小的头部。在将加压包扎装置包裹于患者头部时,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21围绕在脑后部位。

第二部分2还包括第三连接体14,第三连接体14呈带状,固定于第四包扎片201,第三连接体14设有粘接件16,第三连接体14通过粘接件16与连接件6活动连接。

第二部分2还包括第四连接体15,第四连接体15包括呈锐角连接的第三带体152和第四带体153,第三带体152和第四带体153为带状,第三带体152固定于第四包扎片201,第四带体153固定于第三连接带211与第四连接带212连接处。第三带体152和第四带体153连接部位开设有第五连接孔150,连接件6通过第五接孔150与第二部分2活动连接。第三带体152、第四带体153与第二包扎部20、第三连接带211形成四边形的第二通孔151,在将加压包扎装置包裹于头部时,耳朵穿过第二通孔151露在外面,从而避免耳朵被包覆。

连接件6呈条状,两端分别与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连接。连接件6包括第一连接件60,第一连接件60将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连接形成环形主体3。第一连接件60一端固定于第一部分1的第一连接体12,另一端与第二部分2的第三连接体14粘接。具体的,第一连接件60一端穿过第一连接孔120通过缝制工艺固定于第一连接体12,另一端设有粘接件16,通过粘接件16与第三连接体14活动连接。在将加压包扎装置包裹于患者头部时,第一连接件60围绕在额头处。

连接件6还包括第二连接件61,第二连接件61分别与第二连接体13和第四连接体15连接。如图6所示,第二连接件61包括第一粘接部610、第二粘接部611、中间调节部612和第三粘接部613,第一粘接部610、第二粘接部611、中间调节部612和第三粘接部613均设有粘接件16,第一粘接部610穿过第二连接孔130与第二粘接部611粘接,第三粘接部613穿过第五连接孔150粘接于中间调节部612。根据患者头部的大小,通过调节第三粘接部613粘接在中间调节部612上的位置来调节加压包扎装置的大小,以适应不同大小的头部。在将加压包扎装置包裹于患者头部时,第二连接件61围绕在下巴处。

连接件6还包括第三连接件63和第四连接件62,第三连接件63与第四连接件62平行设置。第三连接件63的一端固定于第一包扎片100,另一端与第三包扎片200活动连接。具体的,第三连接件63的一端穿过第三连接孔103通过缝制工艺固定于第一包扎片100,第三连接件63的另一端设有粘接件16,通过粘接件16与第三包扎片200粘接。第四连接件62的一端固定于第二包扎片101,另一端与第四包扎片201活动连接。具体的,第四连接件62的一端穿过第四连接孔104通过缝制工艺固定于第二包扎片101,第四连接件62的另一端设有粘接件16,通过粘接件16与第四包扎片201粘接。在将加压包扎装置包裹于患者头部时,第三连接件63和第四连接件62围绕在头顶。优选的,粘接件16为魔术贴。

如图7所述,压力发生组件4包括气囊40、进气装置41和出气口42,压力发生组件4利用气囊充气膨胀后在脑保护主体内部给伤口处一定的压力。气囊40与进气装置41连接,充气装置通过进气装置41给气囊充气,充气到设定值后停止充气,从而对伤口包扎部位施加合适的压力。气囊40通过金属带扣17固定于第一部分1或第二部分2。进气装置41设置设有单向阀,单向进气,保证气囊40气压的稳定。

如图11所示,压力反馈组件5包括容纳盒50,容纳盒50固定于气囊40,出气口42设置在容纳盒50中。容纳盒50包括上盖52和盒体51,上盖52盖合于盒体51顶部,与盒体51形成容纳腔500。如图12所示,盒体51底部设有限位柱74。如图13所示,上盖52开设有开关孔522、第一灯孔525、第二灯孔523以及接口孔524。

如图10和图11所示,压力反馈组件5还包括压力传感器71,压力传感器71用于检测气囊40的压力状况。压力传感器71设置在容纳腔500中,并通过第一螺钉75固定于上盖52。压力传感器71通过气管43与气囊40的出气口42连接,时时检测气囊40的压力。

压力反馈组件5还包括指示器,指示器以声信号或光信号提示用户。指示器包括压力指示器57,用以反映气囊40的压力状况并提示用户。优选的,本实施例的压力指示器57为led灯,当气囊40压力处于设定压力范围时,压力指示器57显示绿色;当气囊40压力低于设定值时,压力指示器57显示为红色,提示用户需要对气囊40充气,气囊40充气到设定压力范围后,压力指示器57由红色变为绿色。压力指示器57固定在上盖52的第一灯孔525中。

压力反馈组件5还包括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控制压力传感器71和指示器。如图9和图14所示,控制电路包括副线路板56,副线路板56控制压力传感器71检测气囊40的压力,压力传感器71将检测的气囊40压力传输给副线路板56。副线路板56设置在容纳腔500内,通过第二螺丝72固定于上盖52。控制电路还包括主线路板55,主线路板55与指示器和副线路板56电连接,主线路板55控制指示器和副线路板56,通过主线路板55将压力检测和压力反馈集成为一个模块,实现产品的模块化。主线路板55通过第三螺钉73固定于上盖52的凸台520。控制电路还包括锂电池53,锂电池53为压力反馈组件5提供动力。锂电池53通过限位柱64固定在容纳腔500内,锂电池53的上部设置有限位固定锂电池的挡板54。锂电池53为充电式锂电池。控制电路还包括开关59,开关59控制整个控制电路的开启与关闭,开关59分别与副线路板56和主线路板55电连接。开关59固定在上盖52的开关孔522内。

压力反馈组件5还包括充电接口70,充电接口70与锂电池53连接,通过充电接口70给锂电池53充电。充电接口70固定在上盖52的接口孔524内。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充电接口70为usb接口。

指示器还包括电量指示器58,用以反映锂电池53的电量状况并提示用户。优选的,本实施例的电量指示器58为led灯,锂电池的电量充足时,电量指示器58显示绿色,锂电池53的电量不足时,电量指示器58显示为红色,提示用户需要对锂电池充电,锂电池53电量充足后,电量指示器58由红色变为绿色。电量指示器58固定在上盖52的第二灯孔523中。电量指示器58和压力指示器57的指示颜色也可设为其他颜色。电量指示器58和压力指示器57也可采用声信号提示用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连接件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连接,可快速对头颅进行局部包裹,且操作简单便捷,操作方式统一;通过压力发生装置给伤口包扎处施加压力,每次操作施加压力相同,不会影响伤口恢复时间和恢复效果;本申请主体采用医用硅胶材料,透气性好,伤口不易感染;对头部局部包裹,不会对患者造成不舒服的感觉;

通过设置带有压力传感器和压力指示器的压力反馈组件,可时时检测气囊中的压力,以提醒医务人员给气囊充气,实现气囊压力在一定范围内稳定,从而保证患者伤口处压力在一定范围内的稳定;

通过设置控制副线路板和指示器的主线路板,将压力检测和压力反馈集成到一个模块,实现产品的模块化。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