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身矫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56046发布日期:2021-06-22 15:19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身矫正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健装置,尤其一种腰椎及胸椎保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腰椎或胸椎出现问题,主要通过平躺、使用凸起垫起腰部或胸部。在人们站立,或行走时,不能进行矫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身矫形器,它具有使用方便,站立、行走或平躺时均使用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人身矫正器,其特殊之处在于:它包括设在下部的髂骨束紧带、上胸肋骨束紧带、下胸肋骨束紧带、基板、设在基板上的腰椎矫正块和间距调节装置,

腰椎矫正块设有至少二纵向凸起,纵向凸起两端设有斜面;

髂骨束紧带的两端通过子母锁合扣可拆卸连接;上胸肋骨束紧带和下胸肋骨束紧带在后背部有间距、在胸前部相交,二个相交处通过子母锁合扣可拆卸配合;腰椎矫正块与腰椎配合;

间距调节装置与基板配合,腰椎矫正块与基板可拆卸配合。

优选的:所述基板悬空端的后表面上设有斜面、配合端设有避空缺口,基板包括左右设置有二个纵向导向孔、设在后表面上的后开口的避空槽、止位板腔和将止位板腔及避空缺口连通的导向杆孔,纵向导向孔贯通斜面和避空缺口的水平面,止位板腔与避空槽连通;

所述间距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座、纵向支撑杆、滑动止位杆、定位杆、止位板、弹簧和卡簧;

止位板上设有定位杆孔和导向孔;

止位板设在止位板腔内,弹簧设在止位板和止位板腔的底板之间,定位杆与止位板腔的上壁板和下壁板固定连接,定位杆与止位板的定位杆孔滑动配合;纵向支撑杆及滑动止位杆的端部与固定座固定连接,纵向支撑杆穿过纵向导向孔,滑动止位杆穿过导向杆孔、弹簧和导向孔与卡簧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胸椎矫正块;

所述上胸肋束紧带与基板的悬空端固定、下胸肋束紧带与基板的中部固定连接,固定座与髂骨束紧带固定连接,固定座与避空缺口滑动配合;所述腰椎矫正块设在基板的配合端,胸椎矫正块设在基板的悬空端,胸椎矫正块与基板可拆卸配合。

优选的:还包括驼背矫正板、设在矫正板端部的环形套和胸椎矫正块;

所述上胸肋骨束紧带与基板的配合端固定、下胸肋骨束紧带与基板的中部固定连接,髂骨束紧带与基板的悬空端固定;所述腰椎矫正块设在基板的悬空端、胸椎矫正块设在基板的配合端;

所述驼背矫正板固定在固定座的两侧。

优选的:还包括头套;

所述上胸肋骨束紧带与基板的配合端固定、下胸肋骨束紧带与基板的中部固定连接,髂骨束紧带与基板的悬空端固定;所述腰椎矫正块设在基板的悬空端;

头套与固定座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种人身矫正器,腰椎矫正块及胸椎矫正块的设置,可以对腰椎及胸椎进行矫正,不影响人的行动;而且穿戴方便;可以根据人的身高进行调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之一。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之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之一。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之二。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人身矫正器,它包括设在下部的髂骨束紧带1、上胸肋骨束紧带2、下胸肋骨束紧带3、基板4、设在基板上的腰椎矫正块6和间距调节装置,

腰椎矫正块6设有至少二纵向凸起,纵向凸起两端设有斜面;

髂骨束紧带1的两端通过子母锁合扣可拆卸连接;上胸肋骨束紧带2和下胸肋骨束紧带3在后背部有间距、在胸前部相交,二个相交处通过子母锁合扣可拆卸配合;腰椎矫正块6与腰椎配合;

间距调节装置与基板4配合,腰椎矫正块与基板4可拆卸配合,实现调整腰椎矫正块在基板的不同位置,适用不同身高的人。

所述基板4悬空端的后表面上设有斜面41、配合端设有避空缺口42,基板4包括左右设置有二个纵向导向孔43、设在后表面上的后开口的避空槽44、止位板腔45和将止位板腔45及避空缺口42连通的导向杆孔46,纵向导向孔43贯通斜面41和避空缺口42的水平面;止位板腔45与避空槽44连通;

所述间距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座7、纵向支撑杆81、滑动止位杆82、定位杆83、止位板9、弹簧10和卡簧(图中未示出);

如图4所示,止位板9上设有定位杆孔91或定位杆槽和导向孔92;

止位板9设在止位板腔45内,弹簧10设在止位板9和止位板腔45的底板之间,定位杆83与止位板腔45的上壁板和下壁板固定连接,定位杆83与止位板的定位杆孔91滑动配合;纵向支撑杆81及滑动止位杆82的端部与固定座7固定连接,纵向支撑杆81穿过纵向导向孔43,滑动止位杆82穿过导向杆孔46、弹簧10和导向孔92与卡簧连接,卡簧与止位板9配合止位;

还包括胸椎矫正块11;

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上胸肋束紧带2与基板4的悬空端固定、下胸肋束紧带3与基板4的中部固定连接,固定座7与髂骨束紧带1固定连接,固定座7与避空缺口42滑动配合;所述腰椎矫正块6设在基板4的配合端,胸椎矫正块11设在基板4的悬空端。采用这样的结构设计,适应了不同身高的消费者使用,调节髂骨束紧带1与上胸肋束紧带2和下胸肋束紧带3之间有距离,确保腰椎矫正块6和胸椎矫正块11与人体相对应的部位相对应;胸椎矫正块11与基板可拆卸配合。

实施例2

如图6、图7、图8所示,还包括驼背矫正板12、设在矫正板端部的环形套13和胸椎矫正块11;

所述上胸肋骨束紧带2与基板4的配合端固定、下胸肋骨束紧带3与基板4的中部固定连接,髂骨束紧带1与基板4的悬空端固定;所述腰椎矫正块6设在基板4的悬空端、胸椎矫正块11设在基板4的配合端;

所述驼背矫正板12固定在固定座7的两侧。使用时,手臂穿过环形套13,环形套13套在肩部上,驼背矫正板12与人体的左肩后部和右肩后部贴合;如图6、图7所示,固定座7向上或向下移动,可以适应了不同身高的消费者使用。

实施例3

还包括头套14;

所述上胸肋骨束紧带2与基板4的配合端固定、下胸肋骨束紧带3与基板4的中部固定连接,髂骨束紧带1与基板4的悬空端固定;所述腰椎矫正块6设在基板6的悬空端;

头套14与固定座5固定连接。使用时,头套14随固定座7向上或向下移动腰椎矫正块6与人体的腰椎配合,基板4与人体胸椎配合,使人挺胸;头套14套在头上;纵向支撑杆81、滑动止位杆82直立,使人的颈椎部保持直立,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