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视化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11795发布日期:2021-07-02 19:29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视化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视化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上外科引流管种类繁多,一般用于胸腔、腹腔、盆腔等部位。引流的主要目的是人体体腔中积聚的脓、血、体液、气体等通过管内孔引流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体内大量积液、积气压迫组织、脏器等一系列问题。

临床中如腹腔、胸腔内积液、积气的体外引流术,根据影像学(如ct、b超)检查后,在体腔体表作初步定位后凭临床医生的经验进行穿刺,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技术质量无法把控的情况发生,其主要的缺点如下:

a.由于无法准确判断病灶位置,引流管误入重要脏器(如肝、肺、心及大血管)等,导致病人死亡等重大医疗事件;

b.由于无法准确判断病灶位置,无法将体腔引流管导入准确位置,影响对体腔内液体、气体的引流治疗作用,影响疾病的疗效。

基于上述问题,实有必要研发出一种可视化引流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使得体腔穿刺技术在可视可控精准的情况下,安全、有效的完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视化引流装置,这种引流组件可便于引流管导入准确位置,从而实现可视、可控的精准治疗。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可视化引流装置,包括一次性引流管以及提供可视化功能的功能管,所述引流管套设于功能管的外部,所述功能管的一端于引流管的外部设置有可视化头部,所述功能管的另一端于引流管的外部可拆卸连接有手柄,该手柄内置有无线发出装置、锂电池以及图像处理系统,所述功能管内置有光纤,所述光纤的两端分别与可视化头部、无线发出装置信号连接;

所述引流管朝向手柄一端的内壁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引流管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引流管于导向槽远离手柄的一端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着引流管周向设置,使得导向槽与限位槽构成“l”状,所述功能管的外壁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可分别与导向槽、限位槽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当所述功能管上的固定块与引流管内的限位槽相配合时,所述引流管的一端与手柄相抵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可视化头部的尖部朝向远离功能管的一端设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功能管朝向手柄的一端设置有铁片,所述手柄内置有与铁片相吸合的磁吸件,所述手柄的一侧开设有用以容纳磁吸件的开口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磁吸件包括置于开口槽内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开口槽槽底相配合,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铁磁块,所述铁磁块可与位于功能管一端的铁片相吸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流管内壁、与功能管的外壁均为光滑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可视化头部观察到的体腔内情况,通过光纤传输给无线发出装置,并由无线发出装置将视频信号传输给显示屏。此时,医生便可通过显示屏观察引流管进入的部位。当引流管到达体腔内指定位置时,由上述安装方式反向运转,使得功能管与引流管相分离,此时引流管的一端置于人体体腔内,引流管的一端裸露于人体外部。引流管中部原本与引流管相配合的空隙可作为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体液的引流通道,向外引出。采用本方法进行体腔穿刺置管,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可视化引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另一方向上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5为图1省去手柄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可视化头部与手柄内的无线发出装置、图像处理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可视化引流组件与显示屏无线传输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引流管;2、功能管;3、可视化头部;4、手柄;5、导向槽;6、限位槽;7、固定块;8、铁片;9、磁吸件;10、开口槽;11、弹性件;12、铁磁块;13、伺服电机;14、plc控制组件;15、连接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如图1-图5所示,一种可视化引流装置,包括一次性引流管1以及提供可视化功能的功能管2,引流管1套设于功能管2的外部。功能管2的一端于引流管1的外部设置有可视化头部3,功能管2的另一端于引流管1的外部可拆卸连接有手柄4,该手柄4内置有无线发出装置、锂电池以及图像处理系统(附图未标出),功能管2内置有光纤(附图未标出),光纤的两端分别与可视化头部3、无线发出装置信号连接。

引流管1朝向手柄4一端的内壁上开设有导向槽5,该导向槽5沿引流管1长度方向设置。引流管1于导向槽5远离手柄4的一端开设有限位槽6,该限位槽6沿着引流管1周向设置,使得导向槽5与限位槽6构成“l”状。功能管2的外壁设置有固定块7,该固定块7可分别与导向槽5、限位槽6相配合。

需特别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引流管1为医用一次性用品。在使用前,通过将封装的引流管1拆分,将功能管2进行消毒,进而在医护人员戴有手套的情况下将上述两个部件与手柄4进行可拆卸安装。具体安装方法如下:

1、将功能管2的一端穿入引流管1内,直至固定块7卡入导向槽5内并在导向槽5内滑动;

2、当固定块7在导向槽5内滑动至一端时,导向槽5的槽壁会对固定块7进行限位,以限制功能管2与引流管1的相对移动。此时,位于功能管2一端的可视化头部3可穿过引流管1裸露出外部;

3、使用者通过手部控制引流管1、与功能管2进行相对转动,使得固定块7可在限位槽6内进行移动,直至固定块7位于限位槽6远离导向槽5的一端。此时引流管1与功能管2不能进行相对滑动。在该状态下,若引流管1的一端插入体腔内时,则功能管2也会同步进入,以达到可视化的程度。

具体的,本申请中的功能管2类似于内窥镜管,为现有技术,具体参考公开号为cn109498131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可视化手术用组合件及相应内窥镜。此外,可视化头部3可为具备led灯的摄像头,其与无线发出装置之间的连接关系可参照公告号为cn1199607c的中国专利公开了双向数字式无线内窥镜系统。通过将可视化头部3观察到的体腔内情况,通过光纤传输给无线发出装置,并由无线发出装置将视频信号传输给显示屏。此时,医生便可通过显示屏观察引流管1进入的部位。

当引流管1到达体腔内指定位置时,由上述安装方式反向运转,使得功能管2与引流管1相分离,此时引流管1的一端置于人体体腔内,引流管1的一端裸露于人体外部。引流管1中部原本与引流管1相配合的空隙可作为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体液的引流通道,向外引出。采用本方法进行体腔穿刺置管,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可视化引流组件,引流管1为一次性使用,功能管2可重复消毒使用,即可降低成本又能避免较差感染的风险。此外,本申请应当还保护功能管2为一次性使用的情景。

进一步的,当功能管2上的固定块7与引流管1内的限位槽6相配合时,引流管1的一端与手柄4相抵接。

进一步的,可视化头部3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或扇形,其尖部朝向远离功能管2的一端设置。以便于引流组件的一端顺利穿过组织进入体腔。

进一步的,功能管2朝向手柄4的一端设置有铁片8,手柄4内置有与铁片8相吸合的磁吸件9,手柄4的一侧开设有用以容纳磁吸件9的开口槽10。

在本申请中,功能管2的一端与手柄4通过磁吸的方式可拆卸连接。此外,位于功能管2内的光纤,其一端可穿过铁片与位于手柄内的无线发出装置(附图未标出)相连。

进一步的,磁吸件9包括置于开口槽10内的弹性件11,该弹性件11的一端与开口槽10槽底相配合,该弹性件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铁磁块12,该铁磁块12可与位于功能管2一端的铁片8相吸合。

在实际使用时,通过将功能管2一端的铁片8置于开口槽10内,并与开口槽10内的铁磁块12相吸合。本申请的引流组件在执行体腔穿刺置管时,当可视化头部3遇到肌肉组织等阻力较大的组织时,不会回缩至引流管1内,这是因为引流管1与功能管2的相对位置被固定(固定块7与限位槽6的配合),且引流管1的一端与手柄4相抵接,以便于引流组件的一端顺利穿过组织进入体腔。此时弹性件11处于拉伸状态(因引流管1的一端与手柄4相抵接,铁皮8与铁磁块12相吸合的力驱动弹性件11拉伸)。

当在临床进行穿刺置管时,可视化头部3观察到遇到重要脏器(如肝、肺、心及大血管)等,则医生可立即让引流管1与功能管2进行相对转动,使得功能管2上的固定块7移动至导向槽5,并在原本处于拉伸状态下的弹性件11弹性作用下,带动可视化头部3向引流管1内部回缩,从而避免重大医疗事故。

进一步的,手柄4上还设置有伺服电机13,伺服电机13的一端设置有可控制其正转、反转的plc控制组件14。伺服电机13的输出端上缠绕有连接绳15,连接绳15的一端可穿入开口槽10与铁磁块12固定连接。

需特别说明的是,铁磁块12朝向弹性件11的一端与连接绳固定连接。

具体应用时,若本申请的引流组件一端达到指定待引流位置时,此时需要对功能管2取出,使引流管1进行引流。此时,医护人员只需将引流管1与功能管2进行相对转动,使得功能管2上的固定块7移动至导向槽5,并在原本处于拉伸状态下的弹性件11弹性作用下,带动可视化头部3向引流管1内部回缩。

接着,通过驱动plc控制组件14,向伺服电机13传输信号,使其转动,完成对连接绳15的缠绕。此时,铁磁块12朝向弹性件11的方向进行移动,弹性件11处于被挤压状态。在该过程中,引流管1与功能管2进行相对滑动,以确保可视化头部3完全置于引流管1内,同时确保固定块7与导向槽5完全脱离。

最后,在实现对引流管1固定时,可逐步将功能管2以及手柄4向外移动,使得引流管1与功能管2完全脱离。此时引流管1的一端置于人体体腔内,引流管1的一端裸露于人体外部。引流管1中部原本与引流管1相配合的空隙可作为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体液的引流通道,向外引出。

进一步的,弹性件11优选为弹簧、弹性体。

进一步的,引流管1内壁、与功能管2的外壁均为光滑状,使得两者在进行相对滑动时,其摩擦阻力较小。

进一步的,手柄4内的锂电池可为无线发出装置、伺服电机13以及plc控制组件14供电。

如图6和图7所示,本申请的可视化头部原理为:光线照到物体表面,产生反射光。摄像头镜头采集到光学图像信号,传输到摄像头内的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将光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然后经过a/d(模数转换)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再传输到数字信号处理芯片中加工处理,再通过wifi模块连接手机或者平板显示图像,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仅作简单阐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