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车担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47173发布日期:2021-01-26 16:24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上车担架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急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上车担架。


背景技术:

[0002]
急救车上车担架是重症病人转运时的重要工具,主要用于将重症病人快速及时地转运至急救车上,并且将重症病人从急救车转运至治疗中心的转运小车上。上车担架的结构包括:担架主体,在担架主体中设置有靠背板、臀部板与腿部板,靠背板、臀部板与腿部板共同形成供人卧躺的床面,所述靠背板固定安装在担架主体中的靠背板支架上,靠背板支架的后端铰连接在担架主体上,在靠背板支架的前端与担架主体之间设置有气缸,气缸能推动靠背板支架与靠背板相对担架主体前后翻转,所述臀部板与腿部板均固定安装在床架上。上述上车担架存在的缺点是:(1)重症病人往往需要随行许多急救设备,如除颤仪、呼吸机、氧气瓶、吸引器、监护仪、血压表、血氧仪、急救箱、输液泵、变温水箱、ecmo主机;由于目前所使用的上车担架只能供病人躺卧,无法放置任何急救设备,医护人员使用上车担架转运重症病人时,医护人员只能将需要随行的急救设备放置在病人身上,在上车担架转运重症人员的过程中,重症病人始终受到急救设备的压迫,影响急救治疗效果;(2)上车担架的床面宽度是根据标准设计的,上车担架的床面只适用于体型标准或瘦小的病人平稳卧躺,而体型较大的肥胖病人则无法平稳卧躺在上车担架的床面上,对于体型较大的肥胖病人来说上车担架的使用舒适性较差,不利于体型较大的肥胖病人的安全转运救治。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对体型较大的肥胖病人进行安全转运、并且能防止重症病人在转运过程中受到急救设备压迫的上车担架。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上车担架,包括:担架主体,在担架主体中设置有由靠背板、臀部板及腿部板组成的供人卧躺的床面,在担架主体的床面上放置有供人卧躺的加宽床板,加宽床板的宽度大于担架主体的宽度,在担架主体上设置有用于放置随行急救设备的挂架。
[0005]
进一步地,前述的上车担架,其中:加宽床板的结构包括:前后分布的前加宽床板与后加宽床板,前加宽床板与后加宽床板通过第一销轴可前后翻转折叠或展开地铰连接在一起,前加宽床板由左右两块通过第二销轴铰连接在一起的前床板组成,两块前床板展开后形成的前加宽床板的宽度大于担架主体的宽度,在每块前床板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用以将对应前床板与担架主体中的靠背板支架相滑动连接的前限位组件,后加宽床板由左右两块通过第三销轴铰连接在一起的后床板组成,两块后床板展开后形成的后加宽床板的宽度大于担架主体的宽度,在每块后床板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用以将对应后床板与担架主体的床边框相固定连接的后限位组件。
[0006]
进一步地,前述的上车担架,其中:前限位组件的结构包括:固定在对应前床板底部的前固定座,在前固定座中设置有左右贯通前固定座的阶梯孔,阶梯孔中穿设有限位螺
栓,限位螺栓的螺杆依次穿过阶梯孔的小口径孔与大口径孔后伸出前固定座,在限位螺栓的螺杆的外端部设置的限位凸肩,在限位凸肩与阶梯孔的台阶面之间设置有套在限位螺栓的螺杆外部的弹簧,弹簧使限位螺栓始终具有沿阶梯孔向外移动至其螺杆端部伸出前固定座、并伸至靠背板支架的对应侧靠背板支架边框正下方的趋势,当限位螺栓的螺杆端部向外伸至靠背板支架的对应侧靠背板支架边框的正下方时,前床板、前固定座与限位螺栓正好形成套在靠背板支架的对应侧靠背板支架边框上的导向滑槽,前床板通过导向滑槽滑动连接在靠背板支架上。
[0007]
进一步地,前述的上车担架,其中:后限位组件的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固定在对应后床板底部的后固定座,在每个后固定座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供担架主体的床边框卡入的卡口,后床板通过将各后固定座的卡口向下扣在担架主体的床边框上而支撑在担架主体上,在至少一个后固定座的底部可拆卸地连接有一块能与对应后固定座呈上下相对夹持状夹紧床边框的夹板。
[0008]
进一步地,前述的上车担架,其中:夹板与后固定座的具体连接结构包括:在卡口一侧的后固定座底部设置有螺纹孔,在夹板上设置有通孔,夹板的通孔与后固定座的螺纹孔相对应,在夹板的通孔中设置有锁紧螺栓,锁紧螺栓的螺杆穿过通孔后螺纹连接在后固定座的螺纹孔中,当旋紧锁紧螺栓时,能使夹板与后固定座呈上下相对夹持状夹紧床边框。
[0009]
进一步地,前述的上车担架,其中:挂架的结构包括:两根分布于担架主体左右两侧的滑轨,在每根滑轨上分别设置有若干连接件,每根滑轨能通过对应连接件连接在担架主体的床边框上,在两根滑轨上设置有两个分布于担架主体前后两侧的安装支架,每个安装支架能沿滑轨前后移动并能锁紧固定在滑轨上,在两个安装支架之间连接有能为卧躺于上车担架上的患者遮挡阳光的遮光布;每个安装支架的结构包括:左右分布的两个滑移座,两个滑移座分别设置在两根滑轨上,每个滑移座能沿对应滑轨前后移动并能锁紧固定在对应滑轨上,在两个滑移座上分别固定有一根立杆,在两个滑移座的两根立杆之间连接有至少一根挂杆,每根挂杆通过锁紧组件能沿对应一对立杆上下移动并能锁紧固定在对应一对立杆上,在挂杆上设置有用以放置急救设备的放置架。
[0010]
进一步地,前述的上车担架,其中:连接件的结构包括:上下对应的上连接座与下连接座,在上连接座的底部设置有能向下卡在滑轨上的第一滑槽、能向下卡在担架主体的床边框上第二滑槽、以及若干上下贯通上连接座的第一通孔,在下连接座的顶部设置有能向上卡在滑轨上的第三滑槽、能向上卡在担架主体的床边框上的第四滑槽、以及若干上下贯通下连接座的第二通孔,上连接座的第一滑槽与下连接座的第三滑槽相对应,上连接座的第二滑槽与下连接座的第四滑槽相对应,上连接座的第一通孔与下连接座的第二通孔一一对应,在每对对应的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中共同穿设有第一锁紧螺栓,每根第一锁紧螺栓的螺杆穿过对应的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后螺纹连接有第一锁紧螺母,当上连接座的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分别向下卡在滑轨及担架主体的床边框上、并且下连接座的第三滑槽与第四滑槽也分别向上卡在滑轨及担架主体的床边框上时,旋紧各第一锁紧螺母,能使上连接座与下连接座呈上下相对夹持状同时夹紧滑轨与床边框,从而使滑轨与担架主体相连接固定。
[0011]
进一步地,前述的上车担架,其中:滑移座的结构包括:左右对应的左连接座与右连接座,与右连接座相对的左连接座侧壁上设置有能卡在滑轨上的第五滑槽、以及若干左
右贯通左连接座的第三通孔,与左连接座相对的右连接座侧壁上设置有能卡在滑轨上的第六滑槽、以及若干左右贯通右连接座的第四通孔,左连接座的第五滑槽与右连接座的第六滑槽相对应,左连接座的第三通孔与右连接座的第四通孔一一对应,在每对对应的第三通孔与第四通孔中共同穿设有第二锁紧螺栓,每根第二锁紧螺栓的螺杆穿过对应的第三通孔与第四通孔后螺纹连接有第二锁紧螺母,当左连接座与右连接座通过对应滑槽呈左右相对状扣合在滑轨上时,旋紧各第二锁紧螺母,能使左连接座与右连接座呈左右相对夹持状夹紧滑轨,从而使滑移座锁紧固定在滑轨上。
[0012]
进一步地,前述的上车担架,其中:锁紧组件的结构包括:两个连接在挂杆左右两端的锁紧座,所述两个锁紧座能分别沿对应立杆上下移动并能锁紧固定在对应立杆上,所述锁紧座的结构为:前后对应的前连接座与后连接座,与后连接座相对的前连接座侧壁上设置有能卡在对应立杆上的第七滑槽、以及若干前后贯通前连接座的第五通孔,与前连接座相对的后连接座侧壁上设置有能卡在对应立杆上的第八滑槽、以及若干前后贯通后连接座的第六通孔,前连接座的第七滑槽与后连接座的第八滑槽相对应,前连接座的第五通孔与后连接座的第六通孔一一对应,在每对对应的第五通孔与第六通孔中共同穿设有第三锁紧螺栓,每根第三锁紧螺栓的螺杆穿过对应的第五通孔与第六通孔后螺纹连接有第三锁紧螺母,当前连接座与后连接座通过对应滑槽呈前后相对状扣合在对应立杆上时,旋紧各第三锁紧螺母,能使前连接座与后连接座呈前后相对夹持状夹紧立杆,使锁紧座锁紧固定在立杆上,从而使挂杆固定在立杆上。
[0013]
进一步地,前述的上车担架,其中:挂杆与锁紧座的具体连接结构为:在挂杆的端部设置有第七通孔,第七通孔与对应锁紧座的第五通孔及第六通孔相对应,锁紧座的第三锁紧螺栓穿过其第五通孔与第六通孔后从挂杆对应端部的第七通孔伸出、并与第三锁紧螺母螺纹连接,旋紧第三锁紧螺母,从而将挂杆与锁紧座可拆卸地连接固定在一起。
[0014]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在上车担架对重病病人转运过程中,随行急救设备可以有序放置在挂架上,而不必再放置于重症病人的身上,使得重症病人在转运过程中不会受到急救设备的压迫,有利于重症病人的急救治疗;并且挂架结构简单且拆装使用方便,(2)通过加宽床板的设计,能便于上车担架对体型较大的肥胖病人进行安全转运,并且加宽床板结构简单,拆装使用方便,收纳方便,所占用的收纳存储空间小。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车担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图1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为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为图1中所示的加宽床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5为图4中所示的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6为图5中所示的h部位的放大示意图。
[0021]
图7为图4中所示b-b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8为图4仰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9为图4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
图10为图1中所示的挂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11为图10左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12为图10俯视方向中隐去遮光布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13为图1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
图14为图10中所示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15为图10中所示的滑移座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16为图10中所示的锁紧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32]
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的上车担架,包括:担架主体1,在担架主体1中设置有由靠背板、臀部板及腿部板组成的供人卧躺的床面,在担架主体1的床面上放置有供人卧躺的加宽床板2,加宽床板2的宽度大于担架主体1的宽度,在担架主体1上设置有用于放置随行急救设备的挂架3;
[0033]
如图4、图5、图6、图7、图8、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加宽床板2的结构包括:前后分布的前加宽床板与后加宽床板,前加宽床板与后加宽床板通过第一销轴21可前后翻转折叠或展开地铰连接在一起,前加宽床板由左右两块通过第二销轴22铰连接在一起的前床板23组成,两块前床板23展开后形成的前加宽床板的宽度大于担架主体1的宽度,在每块前床板3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用以将对应前床板3与担架主体1中的靠背板支架4相滑动连接的前限位组件,后加宽床板由左右两块通过第三销轴24铰连接在一起的后床板25组成,两块后床板25展开后形成的后加宽床板的宽度大于担架主体1的宽度,在每块后床板25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用以将对应后床板25与担架主体1的床边框11相固定连接的后限位组件;
[0034]
在本实施例中,前限位组件的结构包括:固定在对应前床板23底部的前固定座26,在前固定座26中设置有左右贯通前固定座26的阶梯孔27,阶梯孔27中穿设有限位螺栓28,限位螺栓28的螺杆依次穿过阶梯孔27的小口径孔与大口径孔后伸出前固定座26,在限位螺栓28的螺杆的外端部设置的限位凸肩29,在限位凸肩29与阶梯孔27的台阶面之间设置有套在限位螺栓28的螺杆外部的弹簧210,弹簧210使限位螺栓28始终具有沿阶梯孔27向外移动至其螺杆端部伸出前固定座26、并伸至靠背板支架4的对应侧靠背板支架边框正下方的趋势,当限位螺栓28的螺杆端部向外伸至靠背板支架4的对应侧靠背板支架边框的正下方时,前床板23、前固定座26与限位螺栓28正好形成套在靠背板支架4的对应侧靠背板支架边框上的导向滑槽211,前床板23通过导向滑槽211滑动连接在靠背板支架4上,上述限位组件结构简单且安装使用方便;
[0035]
在本实施例中,后限位组件的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固定在对应后床板25底部的后固定座212,在本实施例中,在每块后床板25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后固定座212,在每个后固定座212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供担架主体1的床边框11卡入的卡口213,后床板25通过将各后固定座212的卡口213向下扣在担架主体1的床边框11上而支撑在担架主体1上,在其中一个后固定座212的底部可拆卸地连接有一块能与对应后固定座212呈上下相对夹持状夹紧担架主体1的床边框的夹板214;在本实施例中,夹板214与后固定座212的具体连接结构包括:在卡口213一侧的后固定座212底部设置有螺纹孔,在夹板214上设置有通孔,夹板214的通孔
与后固定座212的螺纹孔相对应,在夹板214的通孔中设置有锁紧螺栓215,锁紧螺栓215的螺杆穿过通孔后螺纹连接在后固定座212的螺纹孔中,当旋紧锁紧螺栓215时,能使夹板214与后固定座212呈上下相对夹持状夹紧担架主体1的床边框11,上述连接结构简单且安装维修方便;
[0036]
如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图1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挂架3的结构包括:两根分布于担架主体1左右两侧的滑轨31,在每根滑轨31上分别设置有若干连接件32,每根滑轨31能通过对应连接件32固定连接在担架主体1的床边框11,在每根滑轨31上分别设置有两个分布于担架主体1前后两侧的滑移座33,每个滑移座33能沿对应滑轨31前后移动并能锁紧固定在对应滑轨31上,在每个滑移座33上分别固定有一根立杆34,在同位于担架主体1前侧的两个滑移座33的两根立杆34之间、以及同位于担架主体1后侧的两个滑移座33的两根立杆34之间分别连接有至少一根挂杆37,每根挂杆37通过锁紧组件能沿对应一对立杆34上下移动并能锁紧固定在对应的一对立杆34上;在本实施例中,在同位于担架主体1前侧的两个滑移座33的两根立杆34之间连接有两根能沿对应一对立杆34上下移动并能锁紧固定在对应一对立杆34上的挂杆37,同位于担架主体1后侧的两个滑移座33的两根立杆34之间连接有三根能沿对应一对立杆34上下移动并能锁紧固定在对应一对立杆34上的挂杆37;在挂杆37上设置有用以放置急救设备的放置架35;
[0037]
两根分布于担架主体1左右两侧的滑轨31,在每根滑轨31上分别设置有若干连接件32,每根滑轨31能通过对应连接件32连接在担架主体1的床边框11上,在两根滑轨31上设置有两个分布于担架主体1前后两侧的安装支架,每个安装支架能沿滑轨31前后移动并能锁紧固定在滑轨31上,在两个安装支架之间连接有能为卧躺于上车担架上的患者遮挡阳光的遮光布38;每个安装支架的结构包括:左右分布的两个滑移座33,两个滑移座33分别设置在两根滑轨31上,每个滑移座33能沿对应滑轨31前后移动并能锁紧固定在对应滑轨31上,在两个滑移座33上分别固定有一根立杆34,在两个滑移座33的两根立杆34之间连接有至少一根挂杆37,每根挂杆37通过锁紧组件能沿对应一对立杆34上下移动并能锁紧固定在对应一对立杆34上,在挂杆37上设置有用以放置急救设备310的放置架35;在本实施例中,在担架主体1前侧的安装支架的的两根立杆34之间连接有两根能沿对应一对立杆34上下移动并能锁紧固定在对应一对立杆34上的挂杆37,在担架主体1后侧的安装支架的两根立杆34之间连接有三根能沿对应一对立杆34上下移动并能锁紧固定在对应一对立杆34上的挂杆37;
[0038]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32的结构包括:上下对应的上连接座321与下连接座322,在上连接座321的底部设置有能向下卡在滑轨31上的第一滑槽3211、能向下卡在担架主体1的床边框11上第二滑槽3212、以及若干上下贯通上连接座321的第一通孔,在下连接座322的顶部设置有能向上卡在滑轨31上的第三滑槽3221、能向上卡在担架主体1的床边框11上的第四滑槽3222、以及若干上下贯通下连接座的第二通孔,上连接座321的第一滑槽3211与下连接座322的第三滑槽3221相对应,上连接座321的第二滑槽3212与下连接座322的第四滑槽3222相对应,上连接座321的第一通孔与下连接座322的第二通孔一一对应,在每对对应的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中共同穿设有第一锁紧螺栓323,每根第一锁紧螺栓323的螺杆穿过对应的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后螺纹连接有第一锁紧螺母324,当上连接座321的第一滑槽3211与第二滑槽3212分别向下卡在滑轨1及担架主体1的床边框11、并且下连接座322的第三滑槽3221与第四滑槽3222也分别向上卡在滑轨31及担架主体1的床边框上时,旋紧各第
一锁紧螺母324,能使上连接座321与下连接座322呈上下相对夹持状同时夹紧滑轨31与担架主体1的床边框,从而使滑轨31与担架主体1的床边框11相连接固定,当旋松各第一锁紧螺母324时,滑轨31可以相对担架主体1前后移动,从而调整挂架相对担架主体1的前后位置,上述连接件结构简单且安装维修方便;
[0039]
在本实施例中,滑移座33的结构包括:左右对应的左连接座331与右连接座332,与右连接座332相对的左连接座331侧壁上设置有能卡在滑轨31上的第五滑槽3311、以及若干左右贯通左连接座331的第三通孔,与左连接座331相对的右连接座332侧壁上设置有能卡在滑轨31上的第六滑槽3321、以及若干左右贯通右连接座332的第四通孔,左连接座331的第五滑槽3311与右连接座332的第六滑槽3321相对应,左连接座331的第三通孔与右连接座332的第四通孔一一对应,在每对对应的第三通孔与第四通孔中共同穿设有第二锁紧螺栓333,每根第二锁紧螺栓333的螺杆穿过对应的第三通孔与第四通孔后螺纹连接有第二锁紧螺母334,当左连接座331与右连接座332通过对应滑槽呈左右相对状扣合在滑轨31上时,旋紧各第二锁紧螺母334,能使左连接座331与右连接座32呈左右相对夹持状夹紧滑轨31,从而使滑移座33锁紧固定在滑轨31上,当旋松各第二锁紧螺母334时,滑移座33能沿滑轨1前后移动;上述滑移座结构简单且安装维修方便;
[0040]
在本实施例中,锁紧组件的结构包括:两个固定连接在挂杆37左右两端的锁紧座36,所述两个锁紧座36能分别沿对应立杆上下移动并能锁紧固定在对应立杆上,所述锁紧座36的结构为:前后对应的前连接座361与后连接座362,与后连接座362相对的前连接座361侧壁上设置有能卡在对应立杆34上的第七滑槽3611、以及若干前后贯通前连接座361的第五通孔,与前连接座361相对的后连接座362侧壁上设置有能卡在对应立杆34上的第八滑槽3621、以及若干前后贯通后连接座362的第六通孔,前连接座361的第七滑槽3611与后连接座362的第八滑槽3621相对应,前连接座361的第五通孔与后连接座362的第六通孔一一对应,在每对对应的第五通孔与第六通孔中共同穿设有第三锁紧螺栓363,每根第三锁紧螺栓363的螺杆穿过对应的第五通孔与第六通孔后螺纹连接有第三锁紧螺母364,当前连接座361与后连接座362通过对应滑槽呈前后相对状扣合在对应立杆34上时,旋紧各第三锁紧螺母364,能使前连接座361与后连接座362呈前后相对夹持状夹紧立杆34,使锁紧座36锁紧固定在立杆34上,从而使挂杆37固定在立杆34上;当旋松第三锁紧螺母364时,锁紧座36能相对立杆34上下移动,从而能调整挂杆的上下位置;
[0041]
在本实施例中,挂杆37与锁紧座36的具体连接结构为:在挂杆37的端部设置有第七通孔,第七通孔与对应锁紧座36的第五通孔及第六通孔相对应,锁紧座36的第三锁紧螺栓363穿过其第五通孔与第六通孔后从挂杆37对应端部的第七通孔伸出、并与第三锁紧螺母364螺纹连接,旋紧第三锁紧螺母364,从而将挂杆37与锁紧座36可拆卸地连接固定在一起,这样拆装维修更方便;在本实施例中,放置架通过若干第四锁紧螺母与第四锁紧螺栓可拆卸地连接固定在挂杆37上,这样拆装维修更方便;
[0042]
在上车担架实际使用过程中,当对体型标准或瘦小的病人进行转运时,可以将加宽床板2从担架本体上拆下,当需对体型较大的肥胖病人进行转运时,需将加宽床板2安装在担架本体1上,以便体型较大的肥胖病人卧躺;
[0043]
将加宽床板2安装于担架本体1上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先将加宽床板2整体放置在担架本体1的床面上,然后将前加宽床板与后加宽床板绕第一销轴21翻转展开,然后将前
加宽床板的两块前床板23绕第二销轴22展开,接着将每块前床板23滑动连接在靠背板支架4上,具体操作是:先向外拉动限位螺栓28,使限位螺栓28克服弹簧210的弹力沿阶梯孔27移至不妨碍前床板23靠在靠背板支架4的靠背板上,当前床板23向下靠在靠背板支架4的靠背板时,该前床板23底部的前固定座26正好位于靠背板支架4的外侧,然后撤去施加在限位螺栓28上的外力,此时限位螺栓28在弹簧210的弹力作用下会沿阶梯孔27向外移至其螺杆端部位于靠背板支架4的对应侧靠背板支架边框的正下方,此时,前床板23、前固定座26与限位螺栓28正好形成套在靠背板支架4的对应侧靠背板支架边框上的导向滑槽211,前床板23通过导向滑槽211滑动连接在靠背板支架4上;然后将后加宽床板的两块后床板25绕第三销轴24展开,每块后床板25展开后,后床板25通过将各后固定座212的卡口213向下扣在担架本体1的床边框11上而支撑在担架本体1上,接着将后床板25固定连接在担架本体1的床边框11上,具体操作是:通过旋紧锁紧螺栓215将夹板214安装在后固定座212的底部,然后旋紧旋紧锁紧螺栓215,使夹板214与后固定座12呈上下相对夹持状夹紧担架本体1的床边框11,从而将后床板25固定连接在担架本体1上;
[0044]
将挂架安装于担架本体1上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先旋松各连接件32的第一锁紧螺母324,然后将各连接件32中的上连接座321的第一滑槽3211与第二滑槽3212分别向下卡在对应侧的滑轨31及担架本体1的对应侧床边框11上、同时将各连接件32中的下连接座322的第三滑槽3221与第四滑槽3222分别向上卡在对应侧的滑轨31及担架本体1的对应侧床边框11上,接着旋紧各第一锁紧螺母324,使各连接件32的上连接座321与下连接座322呈上下相对夹持状同时夹紧对应侧的滑轨31与担架本体1的对应侧床边框11,从而使滑轨31与担架本体1的床边框11相连接固定,从而将挂架整体固定安装在担架本体1上;此时可以将随行急救设备310放置在放置架35上,这样在上车担架转运病人的过程中,随行急救设备310不仅可以随上车担架一起移动,而且随行急救设备310不会压迫重症病人,有利于重症病人的急救治疗。
[0045]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在上车担架对重病病人转运过程中,随行急救设备可以有序放置在挂架上,而不必再放置于重症病人的身上,使得重症病人在转运过程中不会受到急救设备的压迫,有利于重症病人的急救治疗;并且挂架结构简单且拆装使用方便,(2)通过加宽床板的设计,能便于上车担架对体型较大的肥胖病人进行安全转运,并且加宽床板结构简单,拆装使用方便,收纳方便,所占用的收纳存储空间小。
[0046]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其他形式的限制,而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