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留置针的固定辅助器具

文档序号:25687785发布日期:2021-06-29 23:48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留置针的固定辅助器具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留置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留置针的固定辅助器具。



背景技术:

1962年,德国贝朗公司发明了第一支留置针。80年代初,静脉留置针进入亚洲发达国家和地区;90年代,开放式留置针率先进入中国手术室,此后,由于留置针能够相对普通钢针减少多次穿刺的痛苦,在儿科受到广泛的应用,且留置针的使用能减少患儿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及对打针的恐惧感,减轻家长的焦躁情绪,便于临床用药,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用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减少患儿疼痛,因而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广泛应用。

但面对患儿这一特殊群体,静脉留置针留置时是否容易脱落和在穿脱衣服的时候是否容易造成留置针移位,成为护士及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留置针成功使用的标志和推广的前提,同时作为留置针重要组成部分的留置针导管,其用于连接输液管,突出皮肤外表,不易安放,当前医院解决方式为用胶带将其粘贴在手腕上,但胶带极容易脱落,为此我们急需设计一种留置针的固定辅助器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留置针在日常生活中因缺乏有效支撑和夹持,造成留置针的脱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留置针的固定辅助器具。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留置针的固定辅助器具,包括一可承载留置针且穿戴在手腕处的固定手环,所述固定手环位于留置针处构造有一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用于固定留置针上的导管,所述固定手环上构造有多个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用于穿过所述导管的弧形套。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一与所述固定手环相连接的凹形板,所述凹形板两侧的内壁均构造有一向所述凹形板外侧延伸的十字形滑槽,两个所述十字形滑槽的内部均设置有一与其相适配的十字形拉杆,两个所述十字形拉杆上位于凹形板的内部均固定有一弧形板,还包括分别向所述弧形板提供朝所述凹形板中心位置迫紧力的弹簧,以形成所述导管的夹持。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手环包括一用于承载所述留置针的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两端均固定有一固定带,两个所述固定带远离所述连接带的一端通过卡扣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带上开设有多个用于透气的透气孔一。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带上开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的透气孔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夹持组件与弧形套对留置针导管进行有效的夹持与固定。

2、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手环对夹持组件进行有效的支撑从而实现对留置针的有效支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b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侧视图;

附图标记:1、固定手环;11、连接带;111、透气孔一;12、固定带;121、透气孔二;13、卡扣;2、夹持组件;21、凹形板;22、十字形滑槽;23、十字形拉杆;24、弧形板;25、弹簧;3、导管;4、弧形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图3、图4所示,一种留置针的固定辅助器具,包括一可承载留置针且穿戴在手腕处的固定手环1,此固定手环1用于将其承载的留置针以类似手表的形式套设于手腕处,并且固定手环1位于留置针处构造有一夹持组件2,夹持组件2用于固定留置针上的导管3,但夹持组件2固定的导管3更具体的来讲,是接近留置针穿刺部位的导管3,如此固定可以避免留置针因日常生活的穿衣、脱衣及走路形成的抖动而造成留置针的脱落,固定手环1上构造有多个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用于穿过导管3的弧形套4,弧形套4的存在可以将留置针导管3更紧密的贴紧手腕皮肤,同时起到摆放导管3避免折弯留置针导管3的作用,以上所讲的留置针导管3为留置针上重要组成部件,其用于连接输液管且材料经历从普通poly塑料到teflon到聚氨酯的变革。

如图1、图3所示,夹持组件2包括一与固定手环1相连接的凹形板21,将夹持组件2重要的支撑部分设置为凹形板21目的是为了将其夹持的留置针导管3更好的遮蔽于其中,避免穿衣脱衣时将导管3拉下来,并且凹形板21两侧的内壁均构造有一向凹形板21外侧延伸的十字形滑槽22,两个十字形滑槽22的的内部均设置有一与其相适配的十字形拉杆23,同时两个十字形拉杆23上位于凹形板21的内部均固定有一弧形板24,两个弧形板24为相互对称式,其目的为形成一个内径略小于留置针导管3内径的圆环,以达到对留置针导管3的固定,还包括分别向弧形板24提供朝凹形板21中心位置迫紧力的弹簧25,以形成导管3的夹持,弧形板24在受到位于其背后的弹簧25作用力下相互抵近,可以起到更好的夹持效果,且十字形滑槽22为十字形的目的是防止固定在十字形拉杆23端部的弧形板24自身转动,避免了无法夹持导管3,且十字形滑槽22和十字形拉杆23并不局限于十字形,其可设计为一字形、三角形等可避免自身转动的形状(圆柱形除外)。

如图1、图2所示,固定手环1包括一用于承载留置针的连接带11,连接带11的两端均固定有一固定带12,两个固定带12远离连接带11的一端通过卡扣13固定,且连接带11和固定带12材料可使用牛皮带,连接带11是用于贴紧手腕穿刺处上侧皮肤的而固定带12作用为环绕手腕一圈,以类似手表表带套设于手腕处一般,并且位于固定带12远离留置针一端的卡扣13,与电子手表的卡扣13形式相同,以一端开设有多个固定孔的固定带12穿过固定在另一端固定带12上的卡环,然后将卡环上设置的可枢转的固定销穿过固定孔,以此形成固定形式,且多个固定孔的存在可以适应于不同的人的手腕。

如图1、图2所示,连接带11上开设有多个用于透气的透气孔一111,连接带11由牛皮制作得到,其上开设有多个透气孔一111,可有效避免因长时间穿戴固定手环1造成皮肤红肿如图1、图2所示,固定带12上开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的透气孔二121,固定带12由牛皮制作得到,其上开设有多个透气孔二121,可有效避免因长时间穿戴固定手环1造成皮肤红肿。

如图1、图2所示,固定带12上开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的透气孔二121,固定带12由牛皮制作得到,其上开设有多个透气孔二121,可有效避免因长时间穿戴固定手环1造成皮肤红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