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28307发布日期:2021-11-10 01:29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微导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导管。


背景技术:

2.血管内栓塞使用微导管注射栓塞剂来达到封闭脑动静脉畸形病灶的目的,目前的栓塞剂主要有onyxtm、squid、phil等。当使用微导管向病灶部位注射栓塞剂时,会有部分栓塞剂返流,其返流栓塞剂可能会粘滞注射导管,无法取出导管,若拔管力量过大,可能会损伤血管,引发出血等并发症;返流栓塞剂也有可能进入正常的血管,导致正常血管堵塞,引发脑梗等并发症。


技术实现要素:

3.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4.针对使用微导管向病灶部位注射栓塞剂时,会有部分栓塞剂返流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导管,它能够有效阻挡栓塞剂的回流。
5.2、技术方案
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微导管,包括导管主体,管尖以及套管,其中:所述导管主体与管尖相互抵触;所述套管一端与导管主体固定连接,套管另一端与管尖活动配合连接;所述管尖外套设有密网支架,所述密网支架一端与管尖固定连接,密网支架另一端与管尖之间涂有医用胶水,以使医用胶水遇到溶解液之后溶解,密网支架的另一端与管尖分离扩张并与血管壁贴合。
7.可选的,所述医用胶水为可溶解于二甲基亚砜但不溶解于水的聚合物,所述医用胶水可为聚氨酯丙烯酸胶水。
8.可选的,所述套管远离导管主体的一端与管尖之间涂有医用胶水,以使医用胶水遇到溶解液之后溶解,套管远离导管主体的一端与管尖可相互分离。
9.可选的,所述导管主体与管尖之间涂有医用胶水,以使医用胶水遇到溶解液之后溶解,导管主体与管尖可相互分离。
10.可选的,所述密网支架为包括固定部和与固定部连接的扩张部,所述扩张部的直径大于或等于固定部的直径,所述固定部与管尖靠近导管主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扩张部通过医用胶水与管尖连接,以使医用胶水遇到溶解液之后溶解,扩张部与管尖分离扩张并与血管内壁贴合。
11.可选的,所述扩张部靠近固定部一端的孔隙率均小于固定部的孔隙率和扩张部远离固定部一端的孔隙率。
12.可选的,所述扩张部远离固定部一端的直径范围为血管内径的105%~150%。
13.可选的,所述固定部和扩张部远离固定部的一端均设有不透射线标记,所述管尖远离固定部的一端设有不投射线标记,所述导管主体靠近管尖的一端设有显影环。
14.可选的,所述密网支架采用雕刻或者编织成型,所述密网支架的材质为记忆合金。
15.可选的,所述密网支架包括至少三根骨架和覆膜层,所述覆膜层包覆在支架的表面,所述骨架一端与管尖固定连接,骨架另一端与管尖之间涂有医用胶水,以使医用胶水遇到溶解液之后溶解,骨架的另一端与管尖分离扩张并与血管壁贴合。
16.3、有益效果
17.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1)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微导管,微导管向病灶部位注射dmso溶剂,溶剂使医用胶水溶解,密网支架的另一端与管尖分离扩张,与血管壁贴合,在注射栓塞剂时,密网支架能够有效阻挡栓塞剂的回流,避免栓塞剂流入正常的血管,在密网支架阻挡返流情况下,可以让医生更加放心的注射栓塞剂,降低手术风险。
19.(2)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微导管,在密网支架扩张前,密网支架与管尖紧密贴合,替代了管尖中的编织层,使管尖具有很好的张力、抗折性和抗缠绕性。
20.(3)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微导管,管尖到达病灶部位后,打入dmso溶剂后,导管主体与管尖横截面的胶水溶解,此时导管主体与管尖之间的连接力,仅依靠套管与管尖的机械摩擦力,在栓晒剂注射完成后,直接拔出导管主体和套管,管尖滞留于血管内,以免拉拔的力过大对血管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微导管的密网支架未扩张前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微导管的密网支架扩张后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微导管的密网支架为漏斗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图3中的密网支架的扩张部靠近固定部一端的孔隙率均小于固定部的孔隙率和扩张部远离固定部一端的孔隙率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图3中的密网支架的扩张部靠近固定部一端的密网孔进行覆膜处理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微导管的密网支架为长筒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图6中的密网支架的扩张部靠近固定部一端的孔隙率均小于固定部的孔隙率和扩张部远离固定部一端的孔隙率的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微导管的密网支架扩张后在血管内的结构示意图;
29.图9为普通微导管注射栓塞剂时,栓塞剂返流现象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微导管阻止栓塞剂返流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微导管密网支架的骨架和覆膜层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微导管密网支架的骨架和覆膜层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3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一、
第二等词语,是为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方便而设置,并没有特定的限定作用,均为泛指,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构成限定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同一实施例中的多个技术方案,以及不同实施例的多个技术方案之间,可进行排列组合形成新的不存在矛盾或冲突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35.实施例1
36.结合附图1

12,本实施例的微导管,包括导管主体1,管尖2以及套管3,其中:所述导管主体1与管尖2相互抵触;所述套管3一端与导管主体1固定连接,套管3另一端与管尖2活动配合连接;所述管尖2外套设有密网支架4,所述密网支架4一端与管尖2固定连接,密网支架4另一端与管尖2之间涂有医用胶水5,以使医用胶水5遇到溶解液之后溶解,密网支架4的另一端与管尖2分离扩张并与血管7壁贴合。微导管向病灶部位注射dmso溶剂,溶剂使医用胶水溶解,密网支架4的另一端与管尖2分离扩张,与血管7壁贴合,在注射栓塞剂8时,密网支架4能够有效阻挡栓塞剂8的回流,避免栓塞剂8流入正常的血管7,在密网支架4阻挡返流情况下,可以让医生更加放心的注射栓塞剂8,降低手术风险,同时也能使更多的栓塞剂8到达病灶部位,提高手术成功率,在栓晒剂注射完成后,直接拔出导管主体1和套管3,管尖2滞留于血管7内。在密网支架4扩张前,密网支架4与管尖2紧密贴合,替代了管尖2中的编织层,使管尖2具有很好的张力、抗折性和抗缠绕性。管尖2的长度为长度为5—50mm,密网支架的长度为5—50mm,网格密度范围为50—250ppi,格内接圆孔径范围为5—500um。
37.实施例2
38.结合附图1

12,本实施例的微导管,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医用胶水5为可溶解于二甲基亚砜但不溶解于水的聚合物,医用胶水5可为聚氨酯丙烯酸胶水。二甲基亚砜(dmso)本身具有消炎、止痛,促进血液循环和伤口愈合的作用,且对许多药物具有溶液性和渗透性,能增加药物吸收和提高疗效,密网支架4另一端与管尖2通过聚氨酯丙烯酸胶水粘合在一起,当聚氨酯丙烯酸胶水遇到二甲基亚砜(dmso)之后溶解,密网支架4的另一端与管尖2分离扩张,与血管7壁贴合。
39.实施例3
40.结合附图1

12,本实施例的微导管,与实施例1或2的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套管3远离导管主体1的一端与管尖2之间涂有医用胶水5,以使医用胶水5遇到溶解液之后溶解,套管3远离导管主体1的一端与管尖2可相互分离。套管3与管尖2之间涂有医用胶水5,防止管尖2的提前解脱,当管尖2到达病灶部位后,打入dmso溶剂后,套管3与管尖2连接处的医用胶水5溶于dmso,此时导管主体1与管尖2之间的连接力,仅依靠套管3与管尖2的机
械摩擦力,在栓晒剂注射完成后,直接拔出导管主体1和套管3,管尖2滞留于血管7内,以免拉拔的力过大对血管7造成损伤。
41.实施例4
42.结合附图1

12,本实施例的微导管,与实施例1

3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导管主体1与管尖2之间涂有医用胶水5,以使医用胶水5遇到溶解液之后溶解,导管主体1与管尖2可相互分离。导管主体1与管尖2之间涂有医用胶水5,防止管尖2的提前解脱,当管尖2到达病灶部位后,打入dmso溶剂后,导管主体1与管尖2横截面的胶水溶解,此时导管主体1与管尖2之间的连接力,仅依靠套管3与管尖2的机械摩擦力,在栓晒剂注射完成后,直接拔出导管主体1和套管3,管尖2滞留于血管7内,以免拉拔的力过大对血管7造成损伤。
43.实施例5
44.结合附图1

12,本实施例的微导管,与实施例1

4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密网支架4为包括固定部41和与固定部41连接的扩张部42,所述扩张部42的直径大于或等于固定部41的直径,所述固定部41与管尖2靠近导管主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扩张部42通过医用胶水5与管尖2连接,以使医用胶水5遇到溶解液之后溶解,扩张部42与管尖2分离扩张并与血管7内壁贴合。当注射溶解液后,医用胶水5融化,扩张部42与管尖2分离扩张,与血管7内壁贴合,在注射栓塞剂8时,扩张部42能够有效阻挡栓塞剂8的回流,避免栓塞剂8流入正常的血管7,在扩张部42阻挡返流情况下,可以让医生更加放心的注射栓塞剂8,降低手术风险,同时也能使更多的栓塞剂8到达病灶部位,提高手术成功率。扩张部42上的密网利用医用胶水5点粘在管尖2上,粘贴的各点在同一轴向错位分布,由于医用胶水5固化后会变硬,点粘使用的医用胶水5较少,对管尖2的硬度影响较小;当扩张部42直径较大时,需要的拉伸力较大,此时扩张部42靠近固定部41的一端利用医用胶水5点粘在管尖2上,粘贴的各点在同一轴向错位分布,扩张部42远离固定部41的一端利用医用胶水5环粘在管尖2上,即扩张部42远离固定部41的一端的密网各点均利用医用胶水5粘贴在管尖2上,环粘使用胶水多,对管尖2的硬度影响大,但粘贴的强度大。本实施例中,扩张部42的直径大于固定部41的直径,密网支架4为漏斗状,扩张部42远离固定部41一端的直径与导管外径相同,固定部41的拉伸力较小,对支架整体的胶粘或热熔效果影响较小,但漏斗状的密网支架4不易加工;于其他实施例中,扩张部42的直径可大于固定部41的直径,密网支架4为长筒状,固定部41和扩张部42的直径均与导管外径相同,固定部41的拉伸力较大,相比于漏斗状较易加工。固定部41可利用不溶于dmso且不溶于水的胶水粘贴在管尖2上,也可利用热熔工艺与管尖2熔融为一体。固定部41的直径范围为0.3mm—2mm,扩张部42的直径范围为1mm—10mm。
45.实施例6
46.结合附图1

12,本实施例的微导管,与实施例1

5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扩张部42靠近固定部41一端的孔隙率均小于固定部41的孔隙率和扩张部42远离固定部41一端的孔隙率。在扩张部42扩张之后,扩张部42靠近固定部41一端的孔隙率较小,对栓塞剂8有较好的阻挡效果,固定部41和扩张部42远离固定部41一端的孔隙率较大,有利于减小密网支架4整体的硬度和重量,使密网支架4具有较好的柔韧性。于其他实施例中,扩张部42靠近固定部41一端的孔隙率可等于固定部41的孔隙率和扩张部42远离固定部41一端的孔隙率,此时扩张部42靠近固定部41一端的密网孔需要进行覆膜处理,减小孔隙率,增加密封效果。
47.实施例7
48.结合附图1

12,本实施例的微导管,与实施例1

6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扩张部42远离固定部41一端的直径范围为血管7内径的105%~150%。当扩张部42远离固定部41一端的直径小于血管7内径的105%,扩张部42远离固定部41的一端容易与血管7内径贴合不紧密,不能有效阻挡栓塞剂8的回流,当扩张部42远离固定部41一端的直径大于血管7内径的150%,扩张部42远离固定部41的一端对血管7内径支撑过度,容易导致血管7破裂,当扩张部42远离固定部41一端的直径为血管7内径的125%,扩张部42远离固定部41的一端与血管7内径紧密贴合的同时,不会对血管7造成损伤,扩张部42远离固定部41一端的直径还可以为血管7内径的105%、120%、135%以及150%。
49.实施例8
50.结合附图1

12,本实施例的微导管,与实施例1

7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固定部41和扩张部42远离固定部41的一端均设有不透射线标记6,所述管尖2远离固定部41的一端设有不投射线标记6,所述导管主体1靠近管尖2的一端设有显影环9。不透射线标记6的设置使用户可实时观测到密网支架4阻挡栓塞剂8回流的效果,显影环9的设置便于观察导管主体1和管尖2的解脱效果。所述扩张部42外表面涂覆亲水涂层。覆亲水涂层增加了扩张部42与血管7内径贴合的润滑性。
51.实施例9
52.结合附图1

12,本实施例的微导管,与实施例1

8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密网支架4采用雕刻或者编织成型工艺,所述密网支架4的材质为记忆合金。雕刻的密网支架4厚度较薄,但硬度较大,编织的密网支架4厚度较大,但柔度较大。本实施例中,记忆合金为镍钛合金,记忆合金保证密网支架4在医用胶水5被溶掉后,能够恢复成其原本形态,同时镍钛合金柔度较大,具有较好的到位能力。于其他实施例中,记忆合金可为铜镍系合金、铜铝系合金、铜锌系合金或者铁系合金。
53.实施例10
54.结合附图1

12,本实施例的微导管,与实施例1

9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密网支架4包括至少三根支架43和覆膜层44,所述覆膜层44包覆在支架43的表面,所述支架43一端与管尖固定连接,支架43另一端与管尖之间涂有医用胶水,以使医用胶水遇到溶解液之后溶解,支架43的另一端与管尖分离扩张并与血管壁贴合。支架43为密网支架4提供骨架支撑力,覆膜层44连接各骨架,作为主要阻挡栓塞剂结构;支架43的一端与管尖完全贴合,热熔为一体,使管尖与支架43固定紧密,支架43的另一端通过拉伸紧密贴合于管尖,使用溶于dmso的医用胶水点粘,当医用胶水溶解,支架43的另一端扩张后,整个密网支架4呈雨伞状,单根支架43呈弯折型,其支架43根数为3~48;支架43选择镍钛合金或其它硬度较柔软的记忆合金制作,覆膜层44材料可以选择ptfe、聚四氟乙烯、尼龙、以及其它密封或多孔柔软的高分子材料,覆膜层44采用折叠方式缠绕于管尖,其缠绕的最外层可以使用溶于dmso的胶水固定;支架43扩散后外径范围为1mm~10mm;解脱扩散开后,支架43的另一端与血管壁贴合,其扩散后外径为比血管内径的105%~150%。管尖长度设计可以为5mm、10mm、20mm、50mm,直径为1.2f、1.5f、1.7f、2f、2.5f、3f、5f;支架释放后设计长度可以为4mm、8mm、15mm、40mm。
55.密网支架4的固定部41与管尖2固定连接,密网支架4的扩张部42与管尖2之间涂有
聚氨酯丙烯酸胶水,当注射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后,聚氨酯丙烯酸胶水溶解,扩张部42与管尖2分离扩张,与血管7壁贴合,在注射栓塞剂8时,扩张部42能够有效阻挡栓塞剂8的回流,避免栓塞剂8流入正常的血管7,在扩张部42阻挡返流情况下,可以让医生更加放心的注射栓塞剂8,降低手术风险,同时也能使更多的栓塞剂8到达病灶部位,提高手术成功率,在栓晒剂注射完成后,直接拔出导管主体1和套管3,管尖2滞留于血管7内。在密网支架4的扩张部42扩张前,密网支架4与管尖2紧密贴合,替代了管尖2中的编织层,使管尖2具有很好的张力、抗折性和抗缠绕性。
56.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