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89808发布日期:2022-11-08 18:31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时代的发展,医疗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越来越多的医疗检测设备都朝向便携式的方向发展,以方便对人体状况进行检测。其中,便携式(臂式)电子血压计即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检测设备。便携式(臂式)电子血压计由于体积小,使用起来也比较方便,所以越来越受到用户的欢迎。
3.但是,目前所使用的便携式电子血压计大多都是一体式结构的,附带的袖带与主机不可分离,同时袖带又是重复使用的,在反复使用的过程中,袖带容易产生污垢并且可能产生交叉感染。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以便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可穿戴设备。
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主机及与所述主机可拆卸连接的穿戴件;其中,
6.所述主机上具有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
7.所述穿戴件上具有卡接件及弹性连接件;
8.当所述卡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且所述弹性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时,可将所述穿戴件连接在所述主机上。
9.可选地,所述穿戴件包括佩戴部及设置在所述佩戴部上的垫板;
10.所述卡接件及所述弹性连接件均设置在所述垫板上。
11.可选地,所述卡接件为至少两个,并沿着所述垫板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
12.所述弹性连接件至少为一个,所述弹性连接件沿着所述垫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卡接件相对设置。
13.可选地,所述卡接件设置在所述垫板的一端,所述弹性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垫板的另一端。
14.可选地,所述卡接件、所述弹性连接件及所述垫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15.可选地,所述垫板与所述佩戴部可拆卸连接。
16.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为卡孔;
17.所述卡接件为卡钩;
18.所述弹性连接件为弹扣。
19.可选地,所述卡钩的钩头沿背向所述弹扣的方向延伸;
20.所述弹扣包括固定部及活动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穿戴件固定连接,所述活动部的一端与所固定部弹性连接,以使所述活动部的另一端可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部,所述活动部沿背向所述卡钩的方向弯折。
21.可选地,所述主机为血压计,所述穿戴件为内设有气囊的袖带;
22.所述血压计朝向所述袖带的一侧上设置有血压计气嘴;
23.所述气囊朝向所述血压计的一侧设有气囊气嘴,所述气囊气嘴设置在所述袖带上与所述血压计气嘴对应的位置处;
24.所述主机与所述穿戴件连接时,所述血压计气嘴与所述气囊气嘴连通。
25.可选地,所述气嘴位于所述卡接件及所述弹性连接件之间。
26.可选地,所述主机内设有分别与所述血压计气嘴连接的电控充气泵及电控放气阀。
27.另外,可选地,所述主机内设有分别与所述血压计气嘴连接的压力采集传感器、压力保护传感器及机械放气阀;
28.所述压力采集传感器与所述电控充气泵电连接,所述压力保护传感器与所述机械放气阀电连接。
2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主机上具有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穿戴件上具有卡接件及弹性连接件,通过主机上的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分别与穿戴件上的卡接件及弹性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从而实现主机与穿戴件的可拆卸连接,以方便可从主机上拆卸下穿戴件,对穿戴件进行清洗或更换,避免造成交叉感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主机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穿戴件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3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穿戴件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35.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6.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仰视图,穿戴件为透视状态;
37.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主机内部结构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描述的一些流程中,包含了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多个操作,这些操作可以不按照其在本文中出现的顺序来执行或并行执行。另外,这些流程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操作,并且这些操作可以按顺序执行或并行执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第一”、“第二”等描述,是用于区分不同的消息、设备、模块等,不代表先后顺序,也不限定“第一”和“第二”是不同的类型。
40.发明人在实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发现,目前所使用的便携式电子血压计的袖带
在产生污垢后不能及时清洗或更换,造成交叉感染的风险很高。究其原因在于,目前所使用的便携式电子血压计大多都是一体式结构的,附带的袖带与主机不可分离,同时袖带又是重复使用的,在反复使用的过程中,袖带容易产生污垢,产生污垢后不能及时清洗或更换,因此,造成交叉感染的风险很高。
41.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可实现主机与穿戴件的可拆卸连接,以方便可从主机上拆卸下穿戴件,对穿戴件进行清洗或更换。
4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主机10及与主机10可拆卸连接的穿戴件20。其中,参见图2,主机10上具有第一连接部11及第二连接部12。参见图1、图3及图4,穿戴件20上具有卡接件21及弹性连接件22。
44.参见图5及图6,当卡接件21与第一连接部11连接,且弹性连接件22与第二连接部12连接时,可将穿戴件20连接在主机10上。
4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主机10上的第一连接部11及第二连接部12,分别与穿戴件20上的卡接件21及弹性连接件22可拆卸连接,从而实现主机10与穿戴件20的可拆卸连接,以方便可从主机10上拆卸下穿戴件20,对穿戴件20进行清洗或更换,避免造成交叉感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4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为医疗检测设备,包括便携式血压计,如臂式电子血压计、腕式电子血压计等,还包括但不限于为心电图检测仪、脉搏血氧仪、助听器等。可穿戴设备还包括其他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为手表、手环、脚环、护腰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以上及以下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可穿戴设备以臂式电子血压计为例进行说明,这并不构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不当限定。
4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参见图1至4,主机10为血压计,穿戴件20为内设有气囊201的袖带。血压计朝向袖带的一侧上设置有血压计气嘴13,其中,血压计朝向袖带的一侧即为血压计的底部,即血压计气嘴13设在血压计的底部,第一连接部11及第二连接部12设在血压计的底部。气囊201朝向血压计的一侧设有气囊气嘴25,气囊气嘴25设置在袖带上与血压计气嘴13对应的位置处。主机10与穿戴件20连接时,血压计气嘴13与气囊气嘴25连通。袖带可穿戴在用户的胳膊的检测位置上,从而主机10与袖带连接后,主机10可在检测位置上检测用户的血压等参数。
4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的佩戴方式是,主机10与穿戴件20连接后,用户通过穿戴件20将主机10穿戴在人体上,或者用户可先将穿戴件20穿戴在人体上后,再将主机10连接在穿戴件20上。可穿戴设备穿戴在人体上后,可通过主机10对人体健康状况进行检测,如检测血压、血氧、心率及其他人体相关参数等。
49.血压计在使用时,为更好地检测到人体参数,如血压,通常需要往袖带内的气囊201内充气,使得袖带紧箍住手臂,主机10也更贴紧手臂,从而使得检测更加准确。进一步地,参见图7,主机10内设有分别与血压计气嘴13连接的电控充气泵及电控放气阀。主机10
在启动后,主机10可控制电控充气泵启动,电控充气泵可通过血压计气嘴13及气囊气嘴25向气囊201内充气,从而使得袖带紧箍住手臂,当充气到达预定气量时,停止充气。在使用完毕后,主机10可控制电控放气阀开启,通过血压计气嘴13及气囊气嘴25将气囊201内的气体放出。进一步地,为防止漏气,血压计气嘴13及气囊气嘴25上还设置有密封结构,以防止血压计气嘴13与气囊气嘴25连通后漏气。
50.血压计在使用时,若电控充气泵向气囊201内充气过多,导致气囊201内的气压过大,使得袖带紧箍住手臂的力度过大,不仅损伤气囊,同时用户的使用体验也不好。因此,为防止上述情况方式,继续参见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机10内设有分别与血压计气嘴13连接的压力采集传感器、压力保护传感器及机械放气阀。压力采集传感器与电控充气泵电连接,压力保护传感器与机械放气阀电连接。通过压力采集传感器可实时采集气囊201内的气压值,若气压值小于气压阈值时,则控制电控充气泵继续向气囊201内充气,若气压值大于等于气压阈值时,则控制电控充气泵停止向气囊201内充气。通过压力保护传感器可实时采集气囊201内的气压值,若气压值大于气压阈值时,则控制机械放气阀开启,气囊201可通过机械放气阀发出部分气体,以降低气囊201内的气压值。若气压值等于或小于气压阈值时,则控制机械放气阀关闭,以便气囊201保持当前的气压值。
51.一种血压计的使用过程是,血压计在测量血压时,电控充气泵给气囊201充气,压力采集传感器实时监测气囊201内压力值变化,当达到血压要求压力值后,电控充气泵停止工作,机械放气阀持续放气,压力采集传感器采集血压值,测量结束后,电控放气阀打开放气,完成血压测量整个过程。
52.继续参见图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血压计的实现方式是,血压计内包括电控气泵、电控放气阀、机械放气阀、压力采集传感器及压力保护传感器。其中,电控气泵为电控控制,通电后为袖带内的气囊提供正压空气,电控气泵为自密封结构以防止漏气。电控放气阀包括但不限于为常开电磁阀,通电后,关闭放气孔,断电时,气路打开,以实现快速放气。机械放气阀具有固定通径的放气孔,可实现持续放气,以便压力采集传感器采集血压值。压力采集传感器可实时采集袖带气囊内压力值。压力保护传感器可实时监测气路系统内压力值,若气路系统内压力超限,会切断电控气泵供电,为系统提供保护。
53.血压计测量血压过程如下:
54.血压计在测量血压时,血压计与袖带内的气囊连通,电控气泵通电给气囊充气,电控放气阀通电关闭放气孔,压力采集传感器实时监测气囊内压力值变化,达到血压要求压力值后,电控气泵停止工作,机械放气阀持续放气,压力采集传感器采集血压值。测量结束后,电控放气阀断电,快速放气,完成血压测量整个过程。
55.进一步地,为保证血压计在使用时,血压计气嘴13与气囊气嘴25连通且不漏气。继续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气囊气嘴25位于卡接件21及弹性连接件22之间。主机10与穿戴件20连接后,主机10与穿戴件20之间的受力点即为卡接件21及弹性连接件22所在位置,而位于卡接件21及弹性连接件22之间的区域能够受到卡接件21及弹性连接件22两点之间的合力,因此位于卡接件21及弹性连接件22之间的区域获得的连接力较大。血压计在使用时,血压计气嘴13与气囊气嘴25连通,且不能漏气,因此,将气囊气嘴25设置在卡接件21及弹性连接件22之间,当穿戴件20连接在主机10上时,穿戴件20可将气囊气嘴25紧紧挤压在血压计气嘴13上,以保证血压计气嘴13与气囊气嘴25连通且不漏气。
56.一种将穿戴件20安装在主机10上的过程是,首先,将穿戴件20上的卡接件21卡接在主机10的第一连接部11上,然后向主机10的方向移动穿戴件20,使得弹性连接件22与第二连接部12卡接,穿戴件20与主机10连接后,主机10上的血压计气嘴13与穿戴件20上的气囊气嘴25连通。
57.从主机10上拆卸下穿戴件20的过程与安装过程相反,即先将弹性连接件22与第二连接部12分离,在此过程中,主机10上的血压计气嘴13与穿戴件20上的气囊气嘴25分离。然后向远离主机10的方向移动穿戴件20,使得卡接件21与第一连接部11分离,完成穿戴件20的拆卸。
58.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继续参见图1、图3及图4,穿戴件20包括佩戴部23及设置在佩戴部23上的垫板24。佩戴部23用于缠绕于手臂上,佩戴部23可通过柔性的双层布料制成,在双层布料之间具有容置腔,气囊201设置在容纳腔内。在佩戴部23上还设置有垫板24,垫板24可通过具有一定硬度的材料制成,相对于佩戴部23而言,垫板24刚性较大,卡接件21及弹性连接件22均设置在垫板24上,可确保连接的稳定性。垫板24上还设置有通孔,气囊气嘴25可通过通孔与主机10的血压计气嘴13连接。为方便工艺制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卡接件21、弹性连接件22及垫板24为一体成型结构。
59.进一步地,由于垫板24较佩戴部23的刚性大,因此,带有垫板24的佩戴部23不易清洗。为方便清洗佩戴部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垫板24与佩戴部23可拆卸连接。将穿戴件20从主机10上拆下之后,可进一步地将垫板24从佩戴部23上拆下来,在拆下垫板24时,位于垫板24上的卡接件21及弹性连接件22也从佩戴部23拆下。没有垫板24的佩戴部23保留下柔性的部分,方便进行清洗。
60.参见图1、图3至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卡接件21为至少两个,并沿着垫板24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弹性连接件22至少为一个,弹性连接件22沿着垫板24的长度方向,与卡接件21相对设置。通过至少两个卡接件21可为穿戴件20提供多点连接,从而提高主机10与穿戴件20之间的连接力度。弹性连接件22与卡接件21相对设置,可确保穿戴件20的连接平衡性。
61.更进一步地,参见图5及图6,卡接件21设置在垫板24的一端,弹性连接件22设置在垫板24的另一端。卡接件21及弹性连接件22均设置在垫板24的端部,可防止穿戴件20与主机10连接时,垫板24的边缘处发生翻边,导致的穿戴件20与主机10连接不稳固,进而影响气囊气嘴25与血压计气嘴13之间的密封性。
6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及第二连接部12均为卡孔。卡接件21为卡钩。弹性连接件22为弹扣。其中,作为第一连接部11的卡孔的形状与卡接件21相匹配,作为第二连接部12的卡孔的形状与弹性连接件22相匹配。卡孔可设置在主机10的底部,将穿戴件20安装在主机10时,首先将卡钩卡进主机10底部一端的卡孔(第一连接部11)中,从而通过卡钩及第一连接部11实现主机10与穿戴件20之间的位置定位,第一连接部11即为定位卡孔。然后,向上推垫板24的另一端,使弹扣卡进主机10底部的另一端的卡孔(第二连接部12)中,从而将主机10与穿戴件20之间的位置锁定,第二连接部12即为锁定卡孔。此时,穿戴件20的气囊气嘴25与主机10底部的血压计气嘴13连通。
63.将穿戴件20从主机10上拆下时,首先,轻推弹扣,并向下拉垫板24,使弹扣与主机10底部的卡孔(第二连接部12)脱离,在此过程中,穿戴件20的气囊气嘴25与主机10的血压
计气嘴13脱离。之后,再继续向下拉垫板24,以使卡扣退出主机10底部的卡孔(第一连接部11)。
64.进一步地,参见图图4及图5,卡钩的钩头沿背向弹扣的方向延伸。卡钩设置在垫板24的端部时,卡钩的钩头伸出垫板24。
65.弹扣包括固定部及活动部,固定部与垫板24固定连接,活动部的一端与所固定部弹性连接,以使活动部的另一端可靠近或远离固定部,活动部沿背向卡钩的方向弯折。弹扣设置在垫板24的端部时,弹扣的活动部伸出垫板24。
6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