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97460发布日期:2021-07-23 21:12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医疗器械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一种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一种将多个部件连接而构成的医疗器械。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这种医疗器械。

作为专利文献1记载的医疗器械的医疗用旋塞,具备:旋塞主体,其由圆筒状的腔室部以及多个分支管构成;和阀芯,其以能够在绕腔室部的轴的方向旋转的状态设置在腔室部内,并在外周面形成有用于将多个分支管的流路中的任意的流路连通的槽部。另外,专利文献1的用于与规定的分支管中的其他部件连接的连接部由与构成旋塞主体的其他部分分开的部件构成。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将旋塞主体由聚碳酸酯构成,将作为分开的部件的上述连接部由聚丙烯构成的情况。另外,专利文献1记载的由聚丙烯构成的连接部具备:卡合筒部、和位于该卡合筒部的外侧的筒状的基端部。此外,专利文献1的旋塞主体的连结部进入连接部的卡合筒部与基端部之间而连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43813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医疗用旋塞中,由相对难以变形的聚碳酸酯构成的旋塞主体的筒状的连结部,以被夹在由相对容易变形的聚丙烯构成的连接部的卡合筒部与筒状的基端部之间的状态将两者连接。因此,在专利文献1的医疗用旋塞中,若使旋塞主体以及连接部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作用有弯折那样的外力(以下,记载为“弯曲外力”),则由于连接部变形而从旋塞主体脱落,从而两者的连接有可能被解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即时对相互连接的两个部件作用弯曲外力也不易解除连接的结构的医疗器械。

本公开的医疗器械是具备由弯曲弹性模量不同的材料构成并相互连接的两个部件的医疗器械,其中,所述两个部件中的由弯曲弹性模量低的材料构成的软部件具备筒状部,所述两个部件中的由弯曲弹性模量高的材料构成的硬部件具备支承所述筒状部的筒支承部,所述筒支承部具备:支承所述筒状部的内表面的内表面支承部、和支承所述筒状部的外表面的外表面支承部。

作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软部件与所述硬部件能够相互转动地连接。

作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硬部件具备能够插入其他医疗器械的母连接器部的公连接器部。

作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硬部件的所述公连接器部的中空部与所述软部件的所述筒状部的中空部连通。

作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硬部件具备卡止部,该卡止部位于所述公连接器部的径向外侧,并能够与所述其他医疗器械卡止。

作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卡止部是在内表面形成有能够旋合于所述其他医疗器械的内螺纹部的卡止筒部。

作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软部件具备供另外的其他医疗器械的公连接器部插入的母连接器部。

作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内表面支承部是插入至所述筒状部内的内筒状部,所述内筒状部的外表面支承所述筒状部的内表面。

作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外表面支承部是包围所述筒状部的径向外侧的外筒状部,所述外筒状部的内表面支承所述筒状部的外表面。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具有即使对相互连接的两个部件作用有弯曲外力,也难以解除连接的结构的医疗器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医疗器械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医疗器械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医疗器械的俯视图。

图4是沿着图3的i-i线的剖视图。

图5是沿着图3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与图4相同剖视下的图1所示的器械主体与连接部件分离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与图4相同剖视下将两个图1所示的医疗器械连接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图4等所示的筒支承部的变形例的图。

图9是表示具备图1所示的医疗器械的输液组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医疗器械的实施方式进行例示说明。在各图中对共通的部件、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是表示作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医疗器械1的立体图。图2是医疗器械1的分解立体图。图1、图2所示的医疗器械1为三通旋塞。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作为医疗器械的三通旋塞进行例示说明,但本公开的医疗器械并不限于在此示出的三通旋塞。本公开的医疗器械例如也可以是t字型的无针连接器等与三通旋塞不同的其他医疗用连接器。

如图1、图2所示,医疗器械1具备器械主体2和连接部件3。器械主体2具备保持架部件11、旋塞部件12以及混注部件13。

医疗器械1具备由弯曲弹性模量不同的材料构成并相互连接的两个部件。详见后述,但在本实施方式的医疗器械1中至少上述连接部件3及保持架部件11由弯曲弹性模量不同的材料构成并相互连接。

保持架部件11由弯曲弹性模量比连接部件3低的材料构成。换言之,连接部件3由弯曲弹性模量比保持架部件11高的材料构成。在此,“弯曲弹性模量”意味着利用由jisk7171:2016规定的方法测定的弯曲特性。以下,有时将连接部件3记载为“硬部件”,将保持架部件11记载为“软部件”。

图3是医疗器械1的俯视图。图4是关于医疗器械1的沿着图3的i-i线的剖视图。图5是关于医疗器械1的沿着图3的ii-ii线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器械主体2与连接部件3分离后的状态的剖视图。图6示出与图4相同剖视时的图。如图3~图6所示,作为软部件的保持架部件11具备筒状部4。另外,作为硬部件的连接部件3具备筒支承部5,筒支承部5支承作为软部件的保持架部件11的筒状部4。而且该筒支承部5具备:支承筒状部4的内表面的内表面支承部6、和支承筒状部4的外表面的外表面支承部7。

通过成为这样的结构,对于将相互连接的作为软部件的保持架部件11及作为硬部件的连接部件3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弯折那样的外力(以下,仅记载为“弯曲外力”)而言,作为软部件的保持架部件11的筒状部4变得难以变形。因此,保持架部件11与连接部件3的连接难以被解除。具体而言,对于上述弯曲外力而言,作为软部件的保持架部件11的筒状部4欲变形,但作为硬部件的连接部件3的筒支承部5与筒状部4的内表面及外表面抵接,因此限制筒状部4的变形。由此,作为软部件的保持架部件11的筒状部4难以对于上述弯曲外力变形。

本实施方式中的上述的“弯曲外力”意味着在包含筒状部4的中心轴线o(参照图4等)的平面内,使保持架部件11及连接部件3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转动的外力。

接下来,参照图1~图6对本实施方式的医疗器械1的更加详细的内容进行说明。以下,在作为器械主体2与连接部件3连接的状态的医疗器械1中,将后述的保持架部件11的筒状部4的轴向、以及后述的连接部件3的内筒状部61的轴向仅记载为“轴向a”。另外,在作为器械主体2与连接部件3连接的状态的医疗器械1中,将后述的保持架部件11的筒状部4的径向、以及后述的连接部件3的内筒状部61的径向仅记载为“径向b”。此外,在作为器械主体2与连接部件3连接的状态的医疗器械1中,将后述的保持架部件11的筒状部4的周向、以及后述的连接部件3的内筒状部61的周向仅记载为“周向c”。

[器械主体2]

<保持架部件11>

保持架部件11具备保持架主体21和多个端口部22。多个端口部22从保持架主体21朝向外侧突出。

保持架主体21具有大致圆筒状的外形。因此,保持架主体21在内部划分大致圆柱状的中空部50。在该中空部50收容有后述的旋塞部件12。端口部22从保持架主体21突出设置。端口部22在内部划分与保持架主体21的中空部50连通的流路。

本实施方式的多个端口部22由第一端口部22a、第二端口部22b以及第三端口部22c构成。均与保持架主体21一体形成,并沿保持架主体21的径向延伸。第一端口部22a是划分与中空部50连通的第一流路51的筒状部,例如与医疗用管111(参照图9)等其他医疗器械连接。第二端口部22b是划分与中空部50连通的第二流路52的筒状部4,经由后述的连接部件3与例如医疗用管111(参照图9)等其他医疗器械连接。第三端口部22c划分与中空部50连通的第三流路53,经由后述的混注部件13例如与在前端部具有筒状的公连接器部的注射器、医疗用管111(参照图9)等其他医疗器械连接。

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与第一端口部22a连接的其他医疗器械记载为“第一其他医疗器械”。另外,将经由连接部件3与第二端口部22b连接的其他医疗器械记载为“第二其他医疗器械”。此外,将经由混注部件13与第三端口部22c连接的其他医疗器械记载为“第三其他医疗器械”。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端口部22a为与保持架主体21一体成形的筒状部。药液等液体在第一其他医疗器械与第一端口部22连接的状态下,从第一其他医疗器械通过第一端口部22a的第一流路51而流入保持架主体21的中空部50内。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端口部22a构成医疗器械1的流路上游侧的端口部。

更加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端口部22a是供其他医疗器械的筒状的公连接器部插入的母连接器部。即,在第一端口部22a通过从前端开口插入其他医疗器械的筒状的公连接器部而连接其他医疗器械。另外,在第一端口部22a的外表面形成有外螺纹部22a1。该外螺纹部22a1构成为能够与以2016年发行的iso80369-7为基准的锁定式公连接器部的内螺纹部旋合。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端口部22b是在隔着保持架主体21与第一端口部22a相反一侧的位置,与保持架主体21一体成形的筒状部4。详见后述,但在第二端口部22b连接有连接部件3。第二端口部22b的第二流路52与连接部件3划分的流路3a连通。在连接部件3连接第二其他医疗器械。在第二其他医疗器械经由连接部件3与第二端口部22b连接的状态下,药液等液体从医疗器械1通过第二端口部22b的第二流路52及连接部件3的流路3a向第二其他医疗器械流出。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端口部22b及后述的连接部件3构成医疗器械1的流路下游侧的端口部。

如图6所示,构成第二端口部22b的筒状部4的内周面具备:位于基端侧的基端内周面81、位于前端侧并延伸至前端的前端内周面82、以及在轴向a上位于基端内周面81与前端内周面82之间的中间内周面83。

如图6所示,基端内周面81、前端内周面82以及中间内周面83分别是从基端侧(在图6中为右侧)朝向前端侧(在图6中为左侧)扩径的锥形面。但构成第二端口部22b的筒状部4相对于中心轴线o的锥角,与基端内周面81及前端内周面82各自的锥角相比,中间内周面83的锥角较大。在图6中将中间内周面83的锥角例示为“θ1”,关于基端内周面81及前端内周面82各自的锥角也意味着在同样的位置的角度。

如上述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基端内周面81及前端内周面82分别由锥形面构成,但并不限于该结构,也可以为在轴向a上具有相同的内径的内周面。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端内周面81的锥角与前端内周面82的锥角大致相等,但也可以为不同的角度。

如图4所示,内嵌于构成第二端口部22b的筒状部4的后述的连接部件3的连结内筒状部61a的外周面,与筒状部4的基端内周面81紧贴。连结内筒状部61a的外周面的与上述的基端内周面81紧贴的前端外周面85详见后述。

另外,如图4所示,在构成第二端口部22b的筒状部4的内表面设置有插入限制部4b。插入限制部4b通过抵接后述的连接部件3的连结内筒状部61a的前端面,从而限制连接部件3进一步插入。如图6所示,基端内周面81、中间内周面83以及前端内周面82在轴向a上位于比插入限制部4b靠筒状部4的前端侧的位置。

如图6等所示,在构成第二端口部22b的筒状部4的外表面形成有沿周向c延伸的环状槽4a。更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环状槽4a在形成有筒状部4的前端内周面82的轴向a的区域形成于筒状部4的外表面。如图4所示,在该环状槽4a嵌入有连接部件3的爪部65。爪部65详见后述。

本实施方式的第三端口部22c设置于保持架主体21的周面中的与设置有第一端口部22a及第二端口部22b的位置不同的位置。更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第三端口部22c在保持架主体21的周面周向上,在与设置有第一端口部22a及第二端口部22b的位置错开了大约90度的位置,与保持架主体21一体成形。第三端口部22c构成混注端口部。混注端口部例如是使与从第一端口部22a的第一流路51流入医疗器械1内的液体不同的药液等液体流入医疗器械1内时使用的端口部。

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三端口部22c的前端部安装有混注部件13,该混注部件13能够连接第三其他医疗器械的筒状的公连接器部。本实施方式的混注部件13具备帽盖部件41和弹性阀芯42。混注部件13详见后述。

作为保持架部件11的材料,例如可列举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等聚烯烃;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聚氯乙烯;聚偏氯乙烯;聚苯乙烯;聚酰胺;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聚碳酸酯;聚-(4-甲基-1-戊烯);离聚物;丙烯酸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树脂);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pct)等聚酯;聚醚酮(pek);聚醚醚酮(peek);聚醚酰亚胺;聚甲醛(pom);聚苯醚;改性聚苯醚;聚砜;聚醚砜;聚苯硫醚;聚芳酯;芳香族聚酯(液晶聚合物);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其他氟系树脂等各种树脂材料。

<旋塞部件12>

接下来,对收容于保持架主体21划分的中空部50的旋塞部件12进行说明。旋塞部件12在收容于保持架主体21的中空部50的状态下能够绕保持架主体21的中心轴线转动。旋塞部件12例如一边与划分中空部50的保持架主体21的内表面滑动、一边相对于保持架部件11旋转。这样,通过旋塞部件12在保持架主体21内转动,由此多个端口部22(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第一端口部22a、第二端口部22b以及第三端口部22c)分别划分的流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第一流路51、第二流路52以及第三流路53)间的连接状态发生变化。在此,流路间的连接状态通过利用转动的旋塞部件12来切换各流路的开闭状态而变化。即,流路间的连接状态通过利用旋塞部件12的转动来切换各流路被旋塞部件12封闭的封闭状态与各流路未被旋塞部件12封闭的敞开状态而变化。

如图2等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旋塞部件12具备:收容于保持架部件11的保持架主体21内的旋塞主体31、和设置于该旋塞主体31的一端并位于保持架部件11的外部的手柄部32。

旋塞主体31在收容于保持架主体21的中空部50的状态下,能够绕保持架主体21的中心轴线转动。旋塞主体31划分将保持架部件11的多个端口部22(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第一端口部22a、第二端口部22b以及第三端口部22c)的流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第一流路51、第二流路52以及第三流路53)间连接的连接流路54。通过旋塞主体31在中空部50内相对于保持架部件11旋转,从而能够使旋塞主体31的连接流路54与保持架部件11的多个端口部22划分的流路的连接状态变化。

如图2等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旋塞主体31具有收容于保持架主体21的中空部50的大致圆柱状的外形。旋塞主体31的外径与划分中空部50的保持架主体21的内表面的内径大致相等。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旋塞主体31在收容于中空部50的状态下,一边与保持架主体21的内表面滑动、一边相对于保持架部件11转动。

手柄部32是由用户把持而被操作的部分。手柄部32与旋塞主体31一体形成。因此,通过使手柄部32绕保持架主体21的中心轴线转动,从而能够使位于中空部50的旋塞主体31绕保持架主体21的中心轴线转动。

<混注部件13>

混注部件13安装于保持架部件11中的第三端口部22c的前端部。本实施方式的混注部件13具备:帽盖部件41,其划分能够供第三其他医疗器械的筒状的公连接器部插入的插入开口41a;和弹性阀芯42,其具有狭缝42a并将插入开口41a封闭。第三其他医疗器械的公连接器部通过弹性阀芯42的狭缝42a而从插入开口41a插入于医疗器械1的内部。这样,能够在保持架部件11的第三端口部22c经由混注部件13连接有第三其他医疗器械。

更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混注部件13是供第三其他医疗器械的筒状的公连接器部插入的母连接器部。即,在混注部件13通过从插入开口41a插入有其他医疗器械的筒状的公连接器部,从而连接其他医疗器械。另外,在混注部件13的帽盖部件41的外表面形成有外螺纹部41b。该外螺纹部41b构成为能够与以2016年发行的iso80369-7为基准的锁定式公连接器部的内螺纹部旋合。

作为帽盖部件41的材料,例如能够列举与能够作为上述的保持架部件11的材料使用的各种材料同样的材料。构成帽盖部件41的材料可以与构成保持架部件11的材料相同,也可以不同。

弹性阀芯42被模具成形,并形成为能够弹性变形。作为该弹性阀芯42的材料,例如可列举天然橡胶、异戊二烯橡胶、丁二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丁腈橡胶、氯丁橡胶、丁基橡胶、丙烯酸橡胶、乙丙橡胶、hydrin橡胶、氨酯橡胶、硅橡胶、氟橡胶那样的各种橡胶材料、苯乙烯系、聚烯烃系、聚氯乙烯系、聚氨酯系、聚酯系、聚酰胺系、聚丁二烯系、反式聚异戊二烯系、氟橡胶系、氯化聚乙烯系等各种热塑性弹性体,也可以是将这些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而成的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混注部件13中的帽盖部件41由从顶面(向外侧露出的一侧的面)和作为顶面的相反侧的面的底面夹持圆形扁平状的弹性阀芯42进行压缩的顶面帽盖43及底面帽盖44构成,但并不限于该结构。帽盖部件例如也可以将第三端口部与底面帽盖设为一体的结构、即构成为由保持架部件的第三端口部和顶面帽盖夹持弹性阀芯进行压缩。

[连接部件3]

连接部件3由单一的材料构成。如图4所示,连接部件3具备:划分流路3a的大致圆筒状的内筒状部61、从该内筒状部61的外表面向径向b外侧突出的环状凸缘部62、以及从该环状凸缘部62朝向轴向a突出的大致圆筒状的外筒状部63。

内筒状部61具备:连结内筒状部61a,其从环状凸缘部62向轴向a的一端侧(在图4中为右侧)突出,并插入构成上述保持架部件11的第二端口部22b的筒状部4内;和前端内筒状部61b,其从环状凸缘部62向轴向a的另一端侧(在图4中为左侧)突出。

如图6所示,内筒状部61的连结内筒状部61a的外周面具备:基端外周面84,其与环状凸缘部62连续;和前端外周面85,其位于前端侧并延伸至前端。

如图6所示,基端外周面84及前端外周面85分别是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在图4中为从左侧向右侧)缩径的锥形面。

如上述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基端外周面84及前端外周面85分别由锥形面构成,但并不限于该结构,也可以为在轴向a上具有相同的内径的内周面。另外,也可以将基端外周面84及前端外周面85分别设为不取决于轴向a的位置而具有相同的锥角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基端外周面84与前端外周面85的锥角可以为大致相等的角度,也可以为不同的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基端外周面84的锥角与前端外周面85的后述的前端根部面85a的锥角不同的结构,但也可以是大致相等的结构。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前端外周面85由锥角不同的两个锥形面构成。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前端外周面85由与基端外周面84连续的前端根部面85a、和锥角比该前端根部面85a大且延伸至前端的前端部面85b构成。也可以将前端外周面85由一个圆筒面或者锥形面构成,但优选如本实施方式那样由锥角不同的多个外周面构成。这样,当连接部件3与保持架部件11连结时,能够使连结内筒状部61a与构成保持架部件11的第二端口部22b的筒状部4顺畅地嵌合。

如图4所示,外嵌于连结内筒状部61a的构成保持架部件11的第二端口部22b的筒状部4的内周面,与连结内筒状部61a的前端外周面85紧贴。更具体而言,连结内筒状部61a的前端外周面85与保持架部件11的筒状部4的基端内周面81紧贴。

这样,在保持架部件11的筒状部4内插入有连接部件3的连结内筒状部61a,形成有筒状部4与连结内筒状部61a在径向b上重叠的轴向a上的插入区域t1(参照图4)。然而,如图4所示,筒状部4的内周面与连结内筒状部61a的外周面紧贴的抵接区域t2仅为上述插入区域t1的一部分。通过这样,与将抵接区域t2设为插入区域t1整体的结构相比较,能够降低保持架部件11与连接部件3相对地绕筒状部4的中心轴线o转动时的滑动阻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前端根部面85a相对于轴向a的锥角比中间内周面83相对于轴向a的锥角(参照图6的“θ1”)小。通过这样,前端根部面85a容易实现不与中间内周面83抵接而与基端内周面81抵接的结构。此外,前端根部面85a相对于轴向a的锥角比基端内周面81相对于轴向a的锥角大。

本实施方式的抵接区域t2遍布筒状部4及连结内筒状部61的周向c的整个区域形成。即,筒状部4的内周面中的基端内周面81(参照图6)与连结内筒状部61a的外周面中的前端外周面85(参照图6)在周向c的整个区域抵接。由此,筒状部4的中空部与由连接部件3划分的作为中空部的流路3a液密地连接。这样,可以通过使连接部件3的连结内筒状部61的外表面与保持架部件11的筒状部4的内表面抵接,从而确保连接部位的密封性,但例如也可以通过使o环等分离部件夹装于连结内筒状部61a的外表面与筒状部4的内表面之间来确保密封性。

内筒状部61的前端内筒状部61b例如是以2016年发行的iso80369-7为基准的筒状的公连接器部。换言之,连接部件3具备在内部划分流路3a并且能够插通于第二其他医疗器械的母连接器部的公连接器部。

如图4等所示,外筒状部63具备大致圆筒状的连结外筒状部63a和大致圆筒状的前端外筒状部63b。连结外筒状部63a从环状凸缘部62的外缘部向轴向a的一端侧(在图4中为右侧)突出,并位于内筒状部61的连结内筒状部61a的径向b外侧的周围。前端外筒状部63b从环状凸缘部62的外缘部向轴向a的另一端侧(在图4中为左侧)突出,并位于内筒状部61的前端内筒状部61b的径向b外侧的周围。

另外,如图4等所示,外筒状部63的连结外筒状部63a具备周壁部64和爪部65,该爪部65仅一部分与该周壁部64连续,除该连续的位置以外能够在径向b上弹性变形。连结外筒状部63a覆盖保持架部件11的筒状部4的外周面。

本实施方式的爪部65仅轴向a的一侧(在图4中为右侧)与周壁部64连续,轴向a的另一侧以及周向c的两侧不与周壁部64连续。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爪部65以轴向a的一侧的与周壁部64连续的位置为支点,能够在径向b上弹性变形而摆动。另外,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爪部65在周向c的不同位置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

更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爪部65具备:在径向b上弹性变形的变形部65a、和从该变形部65a的前端部朝向径向b内侧突出的卡止突部65b。

如上述那样,在构成保持架部件11的第二端口部22b的筒状部4的外表面,形成有沿周向c延伸的环状槽4a(参照图4等)。本实施方式的爪部65位于保持架部件11的筒状部4的径向b的外侧。而且如图4所示,爪部65的卡止突部65b嵌入环状槽4a,由此保持架部件11与连接部件3以不在轴向a上分离的方式连结。爪部65如上述那样能够在径向b上弹性变形。通过成为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筒状部4与连结内筒状部61a绕中心轴线o相对地转动时滑动阻力的增加。

如图4等所示,在外筒状部63的前端外筒状部63b的内表面形成有能够与以2016年发行的iso80369-7为基准的锁定式母连接器部旋合的内螺纹部63b1。

即,本实施方式的连接部件3由前端内筒状部61b及前端外筒状部63b构成以2016年发行的iso80369-7为基准的锁定式公连接器部。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连接部件3的前端内筒状部61b及前端外筒状部63b能够通过旋合而与以2016年发行的iso80369-7为基准的锁定式母连接器部液密地连接。

更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连接部件3的前端内筒状部61b是以2016年发行的iso80369-7为基准的筒状的公连接器部。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连接部件3的前端外筒状部63b是位于作为公连接器部的前端内筒状部61b的径向b外侧,并能够与第二其他医疗器械卡止的卡止部。作为该卡止部的前端外筒状部63b,通过其内表面的内螺纹部63b1与设置于第二其他医疗器械的以2016年发行的iso80369-7为基准的母连接器部螺纹接合,由此卡止于第二其他医疗器械。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部件3的材料,例如可列举与能够作为上述的器械主体2的保持架部件11使用的材料同样的材料。但连接部件3也可以由弯曲弹性模量比保持架部件11高的材料构成。

[器械主体2的保持架部件11与连接部件3的连接构造]

接下来,对器械主体2的保持架部件11与连接部件3的连接构造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

医疗器械1具备由弯曲弹性模量不同的材料构成且相互连接的两个部件。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医疗器械1中,保持架部件11与连接部件3由弯曲弹性模量不同的材料构成。保持架部件11例如由聚丙烯构成,连接部件3例如由聚碳酸酯构成。换言之,连接部件3是由相对于保持架部件11难以变形的材料构成的硬部件。另外,保持架部件11是由相对于连接部件3容易变形的材料构成的软部件。

作为硬部件的连接部件3与作为软部件的保持架部件11连接。

具体而言,限制保持架部件11的筒状部4与连接部件3向沿着轴向a向相互分离的方向(以下,仅记载为“分离方向”)移动。因此,即使使保持架部件11及连接部件3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朝分离方向移动,也不会将两者分离。即,保持架部件11的筒状部4及连接部件3构成为相对于在分离方向上的移动不分离。换言之,在着眼于保持架部件11的任意的规定部位与连接部件3的任意的规定部位的情况下,上述两个规定部位在轴向a上的距离不分离规定距离以上。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将在轴向a上重叠配置并且若保持架部件11与连接部件3欲在轴向a上分离则相互抵接来干涉的部位设置于保持架部件11及连接部件3来实现。

具体而言,如图4、图6所示,保持架部件11的筒状部4具备进行抵接来限制连接部件3向分离方向移动的壁面8a。相反地,连接部件3具备与壁面8a抵接来限制筒状部4向分离方向移动的壁面8b。

更具体而言,在筒状部4的外表面划分出环状槽4a。通过连接部件3的连结外筒状部63a的爪部65的卡止突部65b嵌合于筒状部4的环状槽4a,由此连接部件3与筒状部4连接。即,通过卡止突部65b与环状槽4a在轴向a上干涉而抵接,由此连接部件3与保持架部件11在轴向a上不分离。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筒状部4的上述壁面8a由环状槽4a的槽壁构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件3的上述壁面8b由爪部65的卡止突部65b的前端侧的端面构成。

另外,对于保持架部件11的筒状部4及连接部件3向与沿着轴向a相互分离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以下,仅记载为“接近方向”)移动也被限制。具体而言,如图4、图6所示,保持架部件11的筒状部4具备进行抵接来限制连接部件3向接近方向移动的壁面9a。相反地,连接部件3具备与壁面9a抵接来限制筒状部4向接近方向移动的壁面9b。

更具体而言,若保持架部件11的筒状部4及连接部件3欲相对地向接近方向移动,则保持架部件11的筒状部4的前端面与连接部件3的环状凸缘部62的一侧的面抵接。由此,限制保持架部件11的筒状部4与连接部件3的相对的接近方向的移动。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筒状部4的上述壁面9a由筒状部4的前端面构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件3的上述壁面9b由环状凸缘部62的一侧的面构成。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的保持架部件11的筒状部4及连接部件3向分离方向及接近方向的相对的移动被限制。

此外,作为软部件的保持架部件11的筒状部4由作为硬部件的连接部件3的筒支承部5支承。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部件3中,筒支承部5由支承筒状部4的内表面的作为内表面支承部6的连结内筒状部61a、和支承筒状部4的外表面的作为外表面支承部7的连结外筒状部63a构成。

如图4所示,作为内表面支承部6的连结内筒状部61a,从筒状部4的前端开口插入内部。如图4、图5所示,作为内表面支承部6的连结内筒状部61a的外表面与筒状部4的内表面抵接,由此将筒状部4的内表面从径向的内侧朝向外侧支承。

另外,如图4、图5所示,作为外表面支承部7的连结外筒状部63a的内表面与筒状部4的外表面抵接,由此将筒状部4的外表面从径向b的外侧朝向内侧支承。

即,本实施方式的保持架部件11的筒状部4由作为连接部件3的内表面支承部6的连结内筒状部61a及作为连接部件3的外表面支承部7的连结外筒状部63a从径向b内侧及外侧这两侧夹住,而从径向b内侧及外侧这两侧被夹持。更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筒状部4被作为连接部件3的内表面支承部6的连结内筒状部61a及作为连接部件3的外表面支承部7的连结外筒状部63a从径向b内侧及外侧这两侧夹住而被压缩。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保持架部件11与连接部件3通过环状槽4a与爪部65的嵌合、及基于连接部件3的连结内筒状部61a及连结外筒状部63a的从径向b内侧及外侧这两侧的筒状部4的夹持而连接。

而且,保持架部件11的筒状部4通过成为被作为连接部件3的内表面支承部6的连结内筒状部61a及作为连接部件3的外表面支承部7的连结外筒状部63a从径向b内侧及外侧这两侧支承的结构,从而能够抑制筒状部4相对于弯曲外力的变形。即,即使作用有将作为软部件的保持架部件11及作为硬部件的连接部件3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弯折那样的弯曲外力,作为软部件的保持架部件11的筒状部4也被连接部件3的筒支承部5抑制变形。具体而言,筒状部4与连结内筒状部61a抵接而限制向径向b内侧的变形。另外,筒状部4与连结外筒状部63a抵接而限制向径向b外侧的变形。因此,作为软部件的保持架部件11的筒状部4相对于上述弯曲外力难以变形,其结果,能够抑制筒状部4变形而解除与连接部件3的连接状态。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内表面支承部6由连结内筒状部61a构成,但并不限于该结构。内表面支承部6并不限于遍布周向c整个区域延伸的筒状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由沿周向c隔开间隔而间断地配置的多个部位构成的内表面支承部6。关于沿周向c相邻的两个部位的间隔、各部位的周向长度、各部位的形状等能够适当地设计。另外,内表面支承部6例如也可以由在周壁形成有一个以上开口部的筒状部构成。开口部的位置、形状等能够适当地设计。对于内表面支承部6的一个变形例详见后述(参照图8)。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外表面支承部7由连结外筒状部63a构成,但并不限于该结构。外表面支承部7并不限于遍布周向c整个区域延伸的筒状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由沿周向c隔开间隔而间断配置的多个部位构成的外表面支承部7。对于沿周向c相邻的两个部位的间隔、各部位的周向长度、各部位的形状等能够适当地设计。另外,外表面支承部7例如也可以由在周壁形成有一个以上开口部的筒状部构成。对于开口部的位置、形状等能够适当地设计。对于外表面支承部7的一个变形例详见后述(参照图8)。

这样,内表面支承部6及外表面支承部7并不限于筒状部的结构。然而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内表面支承部6优选由插入筒状部4内的内筒状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连结内筒状部61a)构成。通过这样,能够抑制筒状部4向径向b内侧变形的容易度因周向c的位置而产生偏差。另外,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外表面支承部7优选由包围筒状部4的径向b外侧的外筒状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连结外筒状部63a)构成。通过这样,能够抑制筒状部4向径向b外侧的变形容易度因周向c的位置而产生偏差。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环状槽4a及卡止突部65b位于内表面支承部6与外表面支承部7在径向b上对置的轴向a的区域。通过这样,卡止突部65b难以从环状槽4a脱落。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器械主体2与连接部件3的连接状态被无意地解除。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保持架部件11设置有作为凹部的环状槽4a,在连接部件3设置有嵌合于环状槽4a的作为凸部的卡止突部65b,但并不限于该结构。即,保持架部件11也可以具备卡止突部等凸部,供该凸部嵌合的环状槽4a等凹部设置于连接部件3。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连接部件3能够转动地与构成保持架部件11的第二端口部22b的筒状部4连接。具体而言,连接部件3及保持架部件11能够绕筒状部4的中心轴线o相对地转动。

更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连接部件3的连结外筒状部63a具备配置于周向c的不同的位置的多个爪部65。该多个爪部65的卡止突部65b嵌合于筒状部4的环状槽4a。因此,通过爪部65的卡止突部65b在环状槽4a内沿周向c移动,从而连接部件3能够维持与筒状部4的连接状态不变并绕筒状部4的中心轴线o转动。

这样,通过医疗器械1具备能够相互转动地连接的两个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保持架部件11及连接部件3),从而例如在将医疗器械1配置在输液线的多个医疗用管之间的情况下,难以发生输液线的扭转,假设即使发生扭转也容易消除。具体而言,在形成有包括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医疗器械1的三通旋塞的输液线的情况下,能够在与保持架部件11的第一端口部22a连接的输液线的上游侧部分和与作为连接部件3的公连接器部的前端内筒状部61b连接的输液线的下游侧部分之间转动。因此,通过保持架部件11与连接部件3相对地转动,从而在夹着医疗器械1的输液线的上游侧部分与下游侧部分难以发生扭转。另外,假设即使在夹着医疗器械1的输液线的上游侧部分与下游侧部分发生了扭转的情况下,通过保持架部件11与连接部件3相对地转动,能够消除该扭转。

另外,如图4所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硬部件的连接部件3中的、作为筒状的公连接器部的前端外筒状部63b的中空部与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软部件的保持架部件11的筒状部4的中空部连通。更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保持架部件11的筒状部4与连接部件3连接的状态下,连接部件3的流路3a与保持架部件11的筒状部4的第二流路52液密地连通。即,本实施方式的保持架部件11及连接部件3能够相对地转动,并且以内部的流路成为液密的方式连接。该流路的液密性如上述那样,例如能够通过使连接部件3的连结内筒状部61的外表面与保持架部件11的筒状部4的内表面抵接并紧贴来实现。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医疗器械1具备:以2016年发行的iso80369-7为基准的锁定式母连接器部、和以2016年发行的iso80369-7为基准的锁定式公连接器部。

具体而言,构成第一端口部22a的筒状部是在外表面具备外螺纹部22a1的以2016年发行的iso80369-7为基准的锁定式母连接器部。另外,安装于第三端口部22c的混注部件13是在外表面具备外螺纹部41b的以2016年发行的iso80369-7为基准的锁定式母连接器部。此外,与第二端口部22b连接的连接部件3的前端内筒状部61b及前端外筒状部63b构成以2016年发行的iso80369-7为基准的锁定式公连接器部。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医疗器械1能够通过利用保持架部件11的第一端口部22a和连接部件3而将相同形状的医疗器械1连接。图7是示出利用保持架部件11的第一端口部22a和连接部件3来将两个医疗器械1连接的状态的剖视图。图7所示的各医疗器械1示出与图4相同剖视下的截面。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在对图7所示的两个医疗器械1进行区分的情况下,将左侧的医疗器械1记载为“第一医疗器械1a”,将右侧的医疗器械1记载为“第二医疗器械1b”。另外在图7中,左侧为流路下游侧,右侧为流路上游侧。

第一医疗器械1a的第一端口部22a与第二医疗器械1b的连接部件3的构成锁定式公连接器部的前端内筒状部61b及前端外筒状部63b连接。因此具体而言,第一医疗器械1a的第一端口部22a的外螺纹部22a1与第二医疗器械1b的连接部件3的内螺纹部63b1旋合。即,第一医疗器械1a与第二医疗器械1b通过螺纹接合而连接。在此,第一医疗器械1a的保持架部件11与第二医疗器械1b的保持架部件11经由第二医疗器械1b的连接部件3连接。因此,即使第一医疗器械1a及第二医疗器械1b的一方的保持架部件11相对于另一方的保持架部件11向上述螺纹接合松动的方向相对地转动,该转矩在第二医疗器械1b中也被用于保持架部件11与连接部件3之间的转动。即,上述转矩难以使第一医疗器械1a的保持架部件11与第二医疗器械1b的连接部件3之间的螺纹接合松动。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医疗器械1b作为可转动地连接的两个部件而具备保持架部件11和连接部件3。另外,第二医疗器械1b的连接部件3能够与和第二医疗器械1b相同形状的第一医疗器械1a的保持架部件11螺纹接合。通过成为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螺纹接合将多个医疗器械1串联连接。另外,即使对第一医疗器械1a的保持架部件11作用使与第二医疗器械1b的连接部件3的螺纹接合松动的方向的外力,该转矩也容易被用于第二医疗器械1b的保持架部件11及连接部件3的转动。此外,即使对第二医疗器械1b的保持架部件11作用使第一医疗器械1a的保持架部件11与第二医疗器械1b的连接部件3的螺纹接合松动的方向的外力,该转矩也容易被用于第二医疗器械1b的保持架部件11及连接部件3的转动。这样,第一医疗器械1a的保持架部件11与第二医疗器械1b的连接部件3的螺纹接合难以松动。即,在多个医疗器械1通过螺纹接合而连接的状态下,能够抑制由于作用于保持架部件11的意外的外力等而使螺纹接合松动或者螺纹接合被解除。

接下来,参照图8对作为硬部件的连接部件3中的筒支承部5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8示出与图5相同截面下的剖视图。如图8所示,筒支承部5具备内表面支承部6和外表面支承部7。

图8所示的内表面支承部6由沿周向c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弯曲板部71构成。图8所示的弯曲板部71沿周向c隔开间隔地配置有三个。

图8所示的外表面支承部7由沿周向c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弯曲板部72构成。图8所示的弯曲板部72沿周向c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四个。

这样,筒支承部5的内表面支承部6及外表面支承部7也可以不是筒状部。

另外,关于构成内表面支承部6的弯曲板部71的数量、形状、周向长度也未被特别地限定。但在与轴向a正交的筒状部4的任意的截面中,所有的弯曲板部71与筒状部4的内表面抵接的凸状弯曲面的周向长度的总和,优选为筒状部4的内周长度的1/3以上(中心角度为120°以上),更优选为2/3以上(中心角度为240°以上)。此外,弯曲板部71与筒状部4的内表面抵接的凸状弯曲面优选为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遍布周向c整个区域分散地配置。通过这样,筒状部4的内表面遍布周向c整个区域地由作为内表面支承部6的弯曲板部71支承。因此,能够抑制筒状部4向径向b内侧的变形容易度因周向c的位置而产生偏差。

此外,关于构成外表面支承部7的弯曲板部72的数量、形状、周向长度也未特别地限定。但在与轴向a正交的筒状部4的任意的截面中,所有的弯曲板部72与筒状部4的外表面抵接的凹状弯曲面的周向长度的总和,优选为筒状部4的外周长度的1/3以上(中心角度为120°以上),更优选为2/3以上(中心角度为240°以上)。此外,弯曲板部72与筒状部4的外表面抵接的凹状弯曲面,优选隔开规定的间隔遍布周向c整个区域分散配置。通过这样,筒状部4的外表面遍布周向c整个区域而由作为外表面支承部7的弯曲板部72支承。因此,能够抑制筒状部4向径向b外侧的变形容易度因周向c的位置而产生偏差。

另外,优选构成内表面支承部6的弯曲板部71与构成外表面支承部7的弯曲板部72在周向c的至少一部分在径向b上重叠。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构成内表面支承部6的弯曲板部71分别与构成外表面支承部7的弯曲板部72的至少一个在周向c的至少一部分中在径向b上重叠。通过这样,能够进一步抑制筒状部4相对于弯曲外力的向径向b内侧及外侧的变形。特别优选为构成内表面支承部6的各弯曲板部71的周向区域全部与构成外表面支承部7的弯曲板部72在径向b上重叠的结构。换言之,优选构成外表面支承部7的弯曲板部72完全覆盖构成内表面支承部6的弯曲板部71各自的径向b外侧。通过这样,能够进一步抑制筒状部4相对于弯曲外力向径向b内侧及外侧的变形。

另外,作为图8所示的外表面支承部7的弯曲板部72具备向径向b外侧突出的肋72a。通过成为具备这样的肋72a的弯曲板部72,能够提高弯曲板部72的强度,进一步抑制筒状部4向径向b外侧的变形。

最后参照图9,对具备图1~图7所示的医疗器械1的输液组件100进行例示说明。图9是表示输液组件100的图。图9所示的输液组件100具备作为图1~图7所示的医疗器械1的三通旋塞,但也可以构成为作为本公开的医疗器械具备具有其他形状的医疗用连接器。另外,也可以是包括具备图8所示的筒支承部5的医疗器械的输液组件。

输液组件100形成将从在图9中未图示的输液袋到在图9中同样未图示的留置针连接的输液线。具体而言,输液组件100具备:多个医疗用管111;能够视觉确认从输液袋供给的输液剂的流量的点滴筒112;调整医疗用管111内的输液剂的流量的调整夹113;排出(或者供给)存在于输液线的空气的通气过滤器114;以及将医疗用管111封闭的单触夹115。

在基于图9所示的输液组件100的输液线中,作为医疗器械1的三通旋塞设置在调整夹113与通气过滤器114之间。作为医疗器械1的三通旋塞将从点滴筒112向下游侧延伸的第一医疗用管111a与向通气过滤器114的上游侧延伸的第二医疗用管111b之间连接,并构成输液线的主线的一部分。更具体而言,作为医疗器械1的三通旋塞的第一端口部22a与作为其他第一医疗器械的第一医疗用管111a连接。在该第一医疗用管111a的前端部设置有以2016年发行的iso80369-7为基准的锁定式公连接器部。另外,连接于作为医疗器械1的三通旋塞的第二端口部22b的连接部件3与作为其他第二医疗器械的第二医疗用管111b连接。在该第二医疗用管111b的基端部设置有以2016年发行的iso80369-7为基准的锁定式母连接器部。

另外,在作为医疗器械1的三通旋塞的第三端口部22c经由混注部件13(参照图1)连接有作为其他第三医疗器械的第三医疗用管111c。在该第三医疗用管111c的前端部设置有以2016年发行的iso80369-7为基准的锁定式公连接器部。经由混注部件13(参照图1)与第三端口部22c连接的第三医疗用管111c构成输液线的子线。因此,在作为医疗器械1的三通旋塞的内部,输液线的主线与子线相连。

通过使作为医疗器械1的三通旋塞的手柄部32转动,从而能够切换在第一端口部22a划分出的第一流路51(参照图4)、第二端口部22b划分出的第二流路52(参照图4)以及第三端口部22c划分出的第三流路53(参照图4)之间的连接关系。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作为医疗器械1的三通旋塞设置在了调整夹113与通气过滤器114之间,但医疗器械1的位置并不限于该位置,能够设置于期望的位置。另外,图9所示的输液组件100是仅具备一个作为医疗器械1的三通旋塞的结构,但如图7所示,也可以是作为医疗器械1的三通旋塞连续地连接多个而成的结构。

本公开的医疗器械并不限于在上述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特定的具体结构,能够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变更。具体而言,上述的医疗器械1为三通旋塞,但也可以是具有其他形状的医疗用连接器等其他医疗器械。因此,由弯曲弹性模量不同的材料构成并相互连接的两个部件并不限于上述的保持架部件11及连接部件3,只要根据医疗器械的具体结构来适当决定即可。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开涉及医疗器械。

附图标记说明

1:医疗器械;1a:第一医疗器械;1b:第二医疗器械;2:器械主体;3:连接部件;3a:流路(中空部);4:筒状部;4a:环状槽;4b:插入限制部;5:筒支承部;6:内表面支承部;7:外表面支承部;8a、8b、9a、9b:壁面;11:保持架部件;12:旋塞部件;13:混注部件;21:保持架主体;22:端口部;22a:第一端口部;22a1:外螺纹部;22b:第二端口部;22c:第三端口部;31:旋塞主体;32:手柄部;41:帽盖部件;41a:插入开口;41b:外螺纹部;42:弹性阀芯;42a:狭缝;43:顶面帽盖;44:底面帽盖;50:中空部;51:第一流路;52:第二流路;53:第三流路;54:连接流路;61:内筒状部;61a:连结内筒状部;61b:前端内筒状部;62:环状凸缘部;63:外筒状部;63a:连结外筒状部;63b:前端外筒状部;63b1:内螺纹部;64:周壁部;65:爪部;65a:变形部;65b:卡止突部;71:弯曲板部;72:弯曲板部;72a:肋;81:保持架部件的筒状部的基端内周面;82:保持架部件的筒状部的前端内周面;83:保持架部件的筒状部的中间内周面;84:连接部件的连结内筒状部的基端外周面;85:连接部件的连结内筒状部的前端外周面;85a:前端根部面;85b:前端部面;100:输液组件;111:医疗用管;111a:第一医疗用管;111b:第二医疗用管;111c:第三医疗用管;112:点滴筒;113:调整夹;114:通气过滤器;115:单触夹;a:保持架部件的筒状部以及连接部件的内筒状部的轴向;b:保持架部件的筒状部以及连接部件的内筒状部的径向;c:保持架部件的筒状部以及连接部件的内筒状部的周向;o:保持架部件的筒状部的中心轴线;t1:插入区域;t2:抵接区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