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掌激活型药物递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26805发布日期:2022-04-13 14:41阅读:69来源:国知局
手掌激活型药物递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手掌激活型药物递送装置
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2.本技术要求2019年8月12日提交的名称为“palm activated drug delivery device”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号62/885,434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

3.本文描述的实施方案通常涉及用于肠胃外药物递送的方法和装置。该装置提供了辅助的手动药物递送,并确认药物递送过程的完成。该装置提供了一种系统,该系统具有改进的安全性和使用方便性,并且向使用者提供听觉或其它形式的反馈,以指示药物递送何时进行、完成或两者,以避免不完全给药和药物浪费中的一者或两者,并且提供了一种具有改进的安全性和使用方便性的系统。
4.许多患者对针具有恐惧感。在需要自我施用的情况下,诸如需要多次、每日注射的那些情况下,由于害怕针、通常与注射相关的疼痛、通过针和注射器正确施用药物所需的灵巧性或其它类似因素,患者可能不能根据其规定方案来施用他们的药物。对于一些视力、灵巧性或感知受损的人,通过针和注射器的自我施用可能存在附加的困难,这可能妨碍他们接受其所需的药物。
5.除了与针和注射器药物治疗方案相关联的社交刺激之外,还存在与针和注射器相关联的安全和处置问题,不仅对于患者,而且对于它们周围的那些,这些安全和处置问题可能由受污染的针、意外刺伤、交叉污染等引起。尽管有这些缺点,然而,由于能够控制针的插入和药物递送的速度,因此,能够控制与这种类型的药物注射相关联的疼痛和不适的感知,许多患者被鼓励使用针和注射器来递送其药物。
6.因此,在偶发性的、肠胃外的药物递送领域中存在许多发展机会,其可克服“恐针症”,减少患者的疼痛,并且增加许多药物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功效。


技术实现要素:

7.简而言之,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被构造成施用药物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下部外壳,该下部外壳被构造成支撑具有针的药物保持注射器。该下部外壳包括外壳闩锁,该外壳闩锁具有从下部外壳的一部分向近侧延伸到自由末端的腿部和从腿部径向延伸的突起部。该腿部相对于该装置的轴向中心轴线是侧向弹性柔性的。针防护件由下部外壳支撑并且与下部外壳滑动接合,并且能够相对于下部外壳在近侧方向上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针防护件的远侧端部被构造成隐藏针的远侧尖端,在第二位置针防护件的远侧端部被构造成暴露针的远侧尖端。该针防护件具有细长延伸部分,该细长延伸部分具有开口,该开口接收穿过其中的外壳闩锁的径向延伸的突起部。该针防护件还具有侧向延伸到开口中的突起部,该侧向延伸突起部具有从其径向向内延伸的凸轮。上部外壳具有邻接表面并且相对于下部外壳被支撑,并且被构造成接收远侧导向手动力并且响应于该手动力相对于下部外壳在远侧方向上从使用前位置移动到分配位置。当上部外壳处于使用前
位置并且针防护件处于第一位置时,外壳闩锁的径向延伸突起部可释放地干涉上部外壳的邻接表面,从而防止上部外壳相对于下部外壳朝分配位置移动。针防护件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近侧移动使针防护件的凸轮移动成与外壳闩锁的腿部邻接。凸轮使腿部侧向弹性地挠曲,从而使外壳闩锁的径向延伸突起部移动脱离与上部外壳的邻接表面的干涉,从而响应于手动力释放上部外壳以从使用前位置移动到分配位置。
附图说明
8.当结合附图阅读时,将更好地理解前述发明内容以及本公开的各方面的以下详细描述。然而,应当理解,本公开不限于所示的精确布置和工具,并且为此参考权利要求。在附图中:
9.图1a是一个实施方案的侧正视图。
10.图1b是图1a的实施方案在移除盖之后的侧视图。
11.图1c是图1b的实施方案在互锁按钮按下之后的侧视图。
12.图1d是图1c的实施方案在针防护件回缩之后从而暴露针的侧视图。
13.图2a是图1d的实施方案在药物注射期间的侧视图。
14.图2b是图2a的实施方案在完成药物注射时的侧视图。
15.图2c是图2b的实施方案在针防护件已延伸之后从而隐藏针的侧视图。
16.图3是图1a的实施方案的分解图的描绘。
17.图4是图1a的实施方案的剖视图的描绘。
18.图5是图1a的实施方案的一部分的局部剖视图的描绘,描绘了闩锁。
19.图6是图1a的实施方案的一部分的局部剖视图的描绘,描绘了闩锁。
20.图7是图2a的实施方案的剖视图的描绘。
21.图8是图2b的实施方案的剖视图的描绘。
22.图9是图2c的实施方案的剖视图的描绘
23.图10a是另一个实施方案的侧视图。
24.图10b是图10a的实施方案在移除盖之后的侧视图。
25.图10c是图10b的实施方案在针防护件回缩之后从而暴露针的侧视图。
26.图11a是图10c的实施方案在药物注射期间的侧视图。
27.图11b是图11a的实施方案在完成药物注射时的侧视图。
28.图11c是图11b的实施方案在针防护件已延伸之后从而隐藏针的侧视图。
29.图12是图10a的实施方案的分解图的描绘。
30.图13a是图10a的实施方案的下部外壳的透视图。
31.图13b是图10a的实施方案的中间外壳的透视图。
32.图14是图10a的实施方案的上部外壳和中部外壳的一部分的局部剖视图的描绘。
33.图15是图10a的实施方案的闩锁机构的描绘
34.图16是图10a的实施方案的另一闩锁机构的描绘。
35.图17a是图10a的实施方案的一部分的剖视图的描绘。
36.图17b是图10a的实施方案的下部外壳的一部分的透视图的描绘。
37.图18是图10a的装置的剖视图。
38.图19是另一个实施方案的分解侧视图。
39.图20是使用之前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剖面侧视图的描绘。
40.图21a是图10a的实施方案的下部外壳的另选设计的透视图。
41.图21b是图10a的下部外壳的另选实施方案的透视图。
42.图21c是图21b的下部外壳的剖视图。
43.图22a是药物递送装置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处于使用前位置的前透视图。
44.图22b是图22a中所示的药物递送装置处于使用后位置的前正视图,其中上部外壳基本上覆盖中间外壳。
45.图22c是图22a中所示的药物递送装置的剖视图。
46.图22d是图22b中所示的药物递送装置的剖视图,其中针防护件处于第二位置,由此针被暴露。
47.图22e是图22d中所示的药物递送装置的剖视图,其中针防护件处于最终位置,由此针被封装。
48.图23是图22a中所示的药物递送装置的分解图。
49.图24a是图23中所示的上部外壳主体的底部透视图。
50.图24b是图24a中所示的上部外壳的侧正视图。
51.图24c是图23中所示的裙状部的剖视图。
52.图25a是图23中所示的中间外壳的透视图。
53.图25b是图25a中所示的中间外壳的增强的侧正视图。
54.图25c是图22a中所示的药物递送装置的剖视图。
55.图26a是图23中所示的下部外壳的透视图。
56.图26b是图26a中所示的下部外壳的前透视图。
57.图27a是图23中所示的注射器保持器的透视图。
58.图27b是示出注射器正被插入图27a的注射器保持器中的透视图。
59.图27c是图27b的注射器和注射器保持器组合正被插入下部外壳中的透视图。
60.图28a是图23中所示的针防护件的透视图。
61.图28b是图28a的针防护件的局部放大透视图。
62.图28c是图22a中所示的药物递送装置的局部透视图,其中中间外壳被移除。
63.图28d是图22a中所示的药物递送装置的顶部平面剖视图。
64.图29a是当上部外壳处于使用前位置并且针防护件处于第一位置时图22a中所示的药物递送装置的局部前正视图。
65.图29b是图29a中所示的药物递送装置的局部前正视图,其中为了清楚起见移除了上部外壳引导件。
66.图29c是图29b中所示的药物递送装置的局部前正视图,其中上部外壳朝分配位置移动。
67.图29d是图29c中所示的药物递送装置的局部前正视图,其中上部外壳处于分配位置。
68.图29e是图29d中所示的药物递送装置的局部前正视图,其中为了清楚起见,当上部外壳处于分配位置并且针防护件开始从第二位置并朝最终位置移动时上部外壳引导件
被移除。
69.图29f是当针防护件被锁定在最终位置时图29e中所示的药物递送装置的局部前正视图。
70.图30a是图22a中所示的药物递送装置处于使用前位置的前正视图。
71.图30b是图30a中所示的药物递送装置的前正视图,其中盖被移除以便暴露针防护件。
72.图30c是图30b中所示的药物递送装置的前正视图,其中针防护件处于第二位置。
73.图30d是图30c中所示的药物递送装置的前正视图,其中上部外壳朝分配位置移动。
74.图30e是图30d中所示的药物递送装置的前正视图,其中上部外壳处于分配位置。
75.图30f是图30e中所示的药物递送装置的前正视图,其中针防护件处于最终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76.参考附图阅读以下详细描述,其中不同附图中的相同元件被相同地编号。附图未必按比例绘制,仅出于解释的目的描绘了示例性实施方案,并且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详细描述通过示例而非限制的方式示出了本公开的原理。
77.在以下描述中使用某些术语仅为了方便起见,而无限制之意。词语“下部”、“底部”、“上部”和“顶部”指定所参考的图中的方向。根据本公开,词语“向内”、“向外”、“向上”和“向下”是指分别朝向和远离药物递送装置的几何中心以及该药物递送装置的指定零件的方向。除非本文具体阐述,否则术语“一”、“一个”和“该”不限于一个元件,而是应理解为意指“至少一个”。术语包括以上提出的词语、其派生词以及具有类似含义的词语。
78.还应当理解,当提及本公开的部件的尺寸或特性时,本文所用的术语“约”、“大约”、“大致”、“基本上”以及类似的术语指示所述尺寸/特性不是严格的边界或参数,并且不排除其在功能上类似的微小变型。至少,包括数值参数的此类参考将包括使用本领域公认的数学和工业原理(例如,舍入、测量或其他系统误差、制造公差等)将不会改变最低有效数位的变型。
79.本文所述的实施方案涉及药物递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所公开的装置和方法的实施方案包括一种装置,该装置被构造成使得使用者看不到并且不能够接触针,从而减少恐针症和针污染的可能性。这包括在药物递送之后自动遮蔽针。
80.该装置的实施方案具有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形状因素,其允许单手操作并且方便地允许另选的部位注射,诸如腿部、臂部或腹部。在包括压敏触发的实施方案中,针防护件闩锁抑制针的移动。以这种方式,该装置包括安全机构,如果针没有被压靠在注射部位上,该安全机构将不允许针暴露。
81.在图1a-图1d中示出了包括窗口104以在使用之前观察药物的装置的一个实施方案。在装置已经使用之后,在窗口中可出现彩色指示器,以向使用者提供装置的药物是否已用完的视觉指示。此外,在药物被递送之后,提供了增加的安全性和意外针刺伤的可能性的降低。
82.为了确保使用者知道药物递送的状态以及药物递送是否完成,该实施方案包括棘爪和棘轮,诸如由图4和图7中所示的棘爪117和棘轮116所示的那些,它们接合以在注射完
成时产生一个或多个可听见的咔哒声。此类机构可向使用者发信号通知剂量已被递送,并且可从皮肤移除装置,从而防止该装置从注射部位过早抽出。因此,使用者在整个递送过程期间主动参与。
83.为了向使用者提供更大的反馈,所公开的棘爪和棘轮系统也在递送期间提供装置的可听见的咔哒声和运动,以指示注射正在进行。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在递送结束时单独地或与视觉指示器组合地更大声的咔哒声提供确认递送完成的反馈。
84.此外,本文所述的实施方案具有友好的、不分解的设计和操作方法,其中使用者如下文所述控制针的插入和药物的注射。
85.在图1至图9中示出了示例性装置。在图1a至图1d中示出了处于直到药物注射的各个阶段的装置的实施方案,在图2a至图2c中示出了在药物注射期间和之后的实施方案。图1a示出了处于其使用前构型的装置100,因为其可由使用者接收。在该松弛位置,上部外壳101部分地覆盖下部外壳102的近侧或最上部分。在描述装置的各种实施方案时,术语“近侧”相对于装置的上端使用,并且“远侧”相对于装置的底表面使用。例如,在图1b中,相对于装置100的底部表面或底部131使用远侧。
86.如图所示,该装置的向外可见特征包括上部外壳101、下部外壳102、盖103、窗口104、互锁按钮105、握持环106、上部外壳101的底部边缘111和剂量指示器107。图3是该实施方案的部件的分解图。
87.使用该装置的预备步骤是移除可移除地附接到下部外壳102的盖103,如图1b所示。移除盖103的同时移除针罩113并暴露针防护件108。窗口104和针防护件狭槽109(它们中的每一者优选地存在于装置的两侧上)允许使用者观察和检查内部容纳的注射器118及其药物内容物。
88.在使用中,通过将手掌放置在上部外壳101的顶部上方来抓握装置100,类似于人们如何抓握地板安装的汽车换挡杆。握持环106向使用者提供如何抓握装置的视觉提示。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握持环106由合适的弹性体材料覆盖、涂覆或制成,以提供防滑和舒适的抓持表面,该弹性体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氯丁橡胶、氨基甲酸酯、聚氨酯、硅树脂、天然橡胶、热塑性弹性体(“tpe”)或它们的组合。
89.使用者通过手掌在抓持环106和互锁按钮105上的向下压力,在期望的注射位置通常是大腿的顶部或侧面、腹部或上臂的侧面或背部处,将装置100按压在身体上。手掌在互锁按钮105上的压力使其向下偏转,如图2a所示,这继而解锁针防护件闩锁124,如图5所示,从而允许针防护件108向上滑动,并暴露针110(注意,出于说明目的已从图5中移除一些装置部件)。针防护件闩锁124与上部外壳套筒120的远侧端部的一部分一体地形成。上部外壳套筒120是中空圆柱体,当装置处于松弛位置时其一部分位于上部外壳101中并且其一部分位于下部外壳102中。上部外壳套筒120固定地附接到上部外壳101并且执行闩锁功能,并且用于抵靠下部外壳102捕集偏压元件119,如下文更详细描述的。
90.针防护件闩锁124包括相对于装置的纵向中心轴线a-a'向内的斜面127和在其最上端的止动件130。为了解锁针防护件闩锁124,与表面127互补的形成互锁按钮延伸部123的远侧端部的向外倾斜表面128接合针防护件闩锁124上的倾斜表面127。表面127和128的接合使得针防护件闩锁124相对于中心轴线向外偏转,从而移除止动件130以免阻挡针防护件108的向上移动。闩锁机构和针防护件108优选地被构造成使得除非互锁按钮105被完全
按下否则针防护件108的向上移动就被阻止。这保护了针免于由于与其它表面接触而造成的污染和损坏,保护使用者免于意外针刺伤,并且防止针被看到。
91.当使用者继续在上部外壳101上向下按下时,针防护件108向上移动,从而暴露并允许针110穿透使用者的皮肤,当下部外壳102的底部表面131基本上平坦地贴靠皮肤时停止。一旦针防护件108越过止动件130,使用者就可释放互锁按钮105,或选择不释放,而不影响剩余的注射步骤。当互锁按钮105被释放时,弹性构件121使互锁按钮105返回到向上位置。移动引导件132用于确保互锁按钮向上和向下直线行进。
92.本文所述的针插入过程向使用者提供插入控制。该特征允许使用者利用通常由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采用的常用方法:如果使针与皮肤接触并保持在那里而不刺穿皮肤,则在几秒钟之后,使用者将不再感觉到针的存在,此时可通过增加施加到针上的压力来将针无痛地插入。
93.在针110已被插入使用者体内之后,注射过程通常开始,如图2a至图2c所示。参考图6,作为下部外壳102的一部分的外壳闩锁122在特写细节中示出,并且防止上部外壳101在装置的使用前状态下相对于下部外壳102移动(注意,出于说明目的已从图6中移除一些装置部件)。当针防护件108已完成其向上行进时,针防护件108上的倾斜表面133接触表面134的倾斜部分,该倾斜部分形成外壳闩锁122的端部,从而使外壳闩锁122向内偏转,从而允许上部外壳101和上部外壳套筒120向下移动。
94.在将针110插入身体之后,使用者保持对上部外壳101的压力。如图3、图4、图7和图8所示,柱塞杆115推动柱塞112。柱塞杆115固定地连接到上部外壳101,并且注射器118固定到或保持在形成于下部外壳102内的圆柱体中。因此,当上部外壳101相对于下部外壳102向下移动并越过下部外壳时,注射器110内的药物通过柱塞杆115和柱塞112在注射器118内的向下移动而通过针110被递送至患者。
95.在外壳闩锁122脱离之后,围绕上部外壳套筒120的远侧端部的偏压元件119从张紧状态释放,以通过在最上端固定地附接到上部外壳101的上部外壳套筒120上施加向下的力而在上部外壳101上施加向下的力。偏压元件119也可用于提供能量,以帮助柱塞杆115和柱塞112的推进,其中使用者提供导致药物注射的附加所需的力,或者由偏压元件119提供的能量仅可足以推进柱塞杆15和柱塞112。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偏压元件119提供足够的力以注射药物,而不需要使用者输入附加的力,从而提供一种其中针被手动插入并且药物被自动注射的注射装置。偏压元件可以是能够在上部外壳套筒120上施加向下力到所需程度的任何部件,并且可以是但不限于弹簧、压缩气体致动器、液压驱动器、蜡致动器、电化学致动器、形状记忆合金等以及它们的组合。在图1至图9中描绘的实施方案中,使用者通过在上部外壳101上向下按压来提供推进柱塞杆115和柱塞112所需的附加力。因此,类似于汽车中的动力转向减少了驾驶员转动方向盘所需的力的方式,使用者注射药物所需的力减少。使用者提供注射所需的力,并且该装置为使用者提供对药物注射速率的控制。
96.参考图4和图7,分别示出了在药物的递送开始之前和之后两者的实施方案的剖视图。当药物被递送时,附接到上部外壳套筒120的棘爪117沿附接到下部外壳102的棘轮116移动。棘爪117和棘轮116可至少起到以下两个功能。首先,防止通过将上部外壳101和下部外壳102拉开而使它们分离。其次,棘爪117沿棘轮116的运动产生柔和的咔哒声,向使用者提供上部外壳101正在移动并且药物正在被递送的反馈。另外,并且如图8所示,在上部外壳
101的行进末端处,棘爪117可被构造成接合棘轮116中的更深的凹槽,从而产生更大声的咔哒声,这可向使用者提供已达到行进末端并且药物已被完全递送的听觉信号,并且进一步将上部外壳101锁定在适当位置以防止装置的复位或重复使用。
97.参考图2b和图8,当药物完全注射并且上部外壳101在其行进末端时,上部外壳101的底部边缘111覆盖剂量指示器107。剂量指示器107是位于下部外壳102的远侧部分处的周向彩色环。这向使用者提供了药物递送已经完成的视觉提示。
98.在使用之前,患者可通过窗口104观察药物以检查其透明度和微粒。在使用之后,可在窗口104中观察到柱塞112,从而指示装置已被使用。另选地,窗口可被设计成使得柱塞杆115在注射完成之后也是可见的。柱塞112和柱塞杆115可被明亮地着色,以向患者提供该装置已被使用的清楚指示。
99.参考图2c和图9,在完成注射之后,使用者从皮肤移除装置100,并且针防护件返回元件114使针防护件108在针110上延伸,从而保护使用者和其他人免于意外针刺伤。针防护件返回部可以是能够使针防护件108在针110上延伸的任何元件,包括但不限于弹簧、压缩气体致动器、液压驱动器、蜡致动器、电化学致动器、形状记忆合金等以及它们的组合。一旦针防护件108完全延伸,针防护件锁定件125就接合针防护件108中的狭槽,从而防止针防护件108回缩。针防护件锁定件125是从上部外壳套筒120的内表面向内延伸的悬臂式闩锁。下部外壳肋126,即下部外壳102的一部分,可被构造成通过阻挡狭槽而防止针防护件锁定件125在递送期间过早地接合针防护件108中的狭槽。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如果在递送完成之前移除装置100,则针防护件108可延伸并锁定就位,以防止装置的重复使用或共享。
100.利用辅助递送方法,使用者在整个递送过程期间主动参与。辅助激活方法减少了与改进用于递送不同药物的注射装置相关的开发时间和成本,因为使用者通过改变施加到上部外壳101的力来控制递送速度。如果柱塞被轻微卡住,使用者可施加稍大的力。
101.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互锁按钮105和互锁弹簧121可从设计中省略。在该实施方案中,上部外壳101在碰到止动件之前自由地向下移动。该移动用于使用类似于上述互锁机构的机构解锁针防护件108,从而允许针防护件108回缩。一旦针防护件108完全回缩,它可脱离另一个闩锁,其允许上部外壳101以与上述类似的方式停止向下移动并注射药物。
102.在图10至图18中描绘了另一个实施方案。在图10a中示出了具有上部外壳205、下部外壳202和其间的中间外壳201的装置200。上部外壳205包括抓持盖228。在松弛位置,上部外壳205部分地覆盖中间外壳201的近侧部分。中间外壳201的最远侧部分固定地坐置在下部外壳202中。图10a中还示出了上部外壳底部边缘211、行进脊216和窗口204。窗口204优选地坐置在下部外壳202的远侧部分内。在与窗口204相对的一侧上,优选地在装置上存在未示出的第二窗口。
103.盖203可移除地附接到下部外壳202,并且在图10b中,示出了从装置200移除以暴露针罩213、针罩夹具217和针防护件208。在移除盖203期间,针罩夹具217抓取并同时移除针罩213,从而将针防护件208暴露给使用者。当装置使用者抵靠皮肤按下针防护件208时,该动作使针防护件208向上滑动,从而暴露针210,如图10c所示。
104.图12是装置200的分解图。抓持盖228包括将抓持盖228牢固地固定在上部外壳205上的抓持盖组装销230。组装销230与上部外壳205中的孔242配合。优选地,组装销230的横截面是方形的,具有圆角,在组装销230的角和孔242之间提供干涉表面。示出了与抓持盖
228的内表面成一体并从其向下延伸的引导件233和柱塞杆215。柱塞杆215在其远侧端部包括阻尼器221。还示出了具有柱塞212和针罩213的注射器218。
105.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抓持盖228的外表面涂覆有能够为使用者提供柔软、防滑抓持的材料或由其形成,或者整个抓持盖228由其形成。用于涂覆或形成抓持盖的合适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弹性体材料,诸如氯丁橡胶、氨基甲酸酯、聚氨酯、硅树脂、天然橡胶、tpe等以及它们的组合。
106.上部外壳205包括卡扣闩锁220、手柄肋引导件238和底部边缘211。对于卡扣闩锁220以及在该装置中使用的其它闩锁,优选地使用至少两个闩锁,并且相同的闩锁相对于彼此对称地定位以便于该装置的平滑移动和操作。
107.中间外壳201在图12中示出为具有主体207和在主体207的近侧部分的外表面上的手柄引导狭槽239。当使用该装置时,作为上部外壳205的整体部分的手柄肋引导件238与手柄引导狭槽239接合并在其中滑动,从而在药物递送期间保持上部外壳205的平滑和受控运动。
108.主体207可用作剂量指示器,因为当装置被激活时,上部外壳205在主体207上方下降。当已递送完整药物剂量时,主体207被上部外壳205完全遮挡,如图11c所示。优选地,主体207是彩色的,更优选地具有明亮的颜色,或者被图案化以向使用者提供给药正在进行或已完成的容易观察的视觉反馈。任选地,在主体207上可包括刻度以在视觉上量化已递送或待递送的药物的量。
109.参考图13b,中间外壳201还包括抓持闩锁224、卡扣闩锁捕获狭槽236和针防护件闩锁237。抓持闩锁224是大致矩形的元件,其在最远侧部分处可移动地附接到中间外壳201的内表面243,使得其能够在施加力时朝内表面243向外移动。抓持闩锁224还包括止动表面245和从其最顶部的一个拐角朝装置的中心向内延伸的三角形止动件244。在装置的静止、使用前位置,由于止动件245干涉抓持盖228的引导件233的向下行进,抓持闩锁224防止上部外壳205相对于中间外壳201移动。
110.参考图12-图13b,示出了下部外壳202,其具有下部外壳基部206、行进脊216的端部、窗口204、外壳闩锁229、引导狭槽227和注射器保持器夹具235。盖203通过盖保持环234可移除地附接到下部外壳基部206。在使用中,下部外壳基部206接触使用者的皮肤,并且因此优选地由适用于抓持盖228的柔软的柔性材料中的任一种制成。
111.窗口204在下部外壳202中提供开口,用于观察注射器218的内容物。窗口204被定位成使得注射器218的底部对使用者可见,从而允许使用者验证柱塞212已经到达其至注射器底部的行进末端。窗口204可以是任何方便的尺寸和形状,并且优选地为长方形的形状,其长轴与装置和注射器的长轴对准,使得注射器的期望长度被暴露以便观察。
112.引导狭槽227保持三个不同部件的对准:抓持盖228的引导件233;抓持闩锁释放件231;和针防护件延伸部241。引导狭槽227通过保持上部外壳202和针防护件208的对准和竖直行进以及抓持闩锁231的可靠闩锁和解锁来确保装置的平滑激活。向外延伸的外壳闩锁229通过接合中间外壳201的内表面243中的未示出的凹槽而将中间外壳201固定到下部外壳202。在装置的不可重复使用的实施方案中,闩锁229和凹槽的形状使得中间外壳和下部外壳不能分离。对于可重复使用的实施方案,凹槽和闩锁被构造成使得中间外壳和下部外壳能够被拉开。
113.参考图12,针防护件208包括针防护件狭槽209,其在一侧上由抓持闩锁释放件231形成,而在另一侧上由针防护件延伸部241形成。抓持闩锁释放件231包括倾斜表面240。参考图14和图15,抓持闩锁释放件231的倾斜表面240面向外,并且随着抓持闩锁231向上行进,接合抓持闩锁224的面向内的倾斜表面244,从而使得抓持闩锁224向外偏转,从而消除对引导件233和205的向下移动的阻碍。
114.针防护件狭槽209允许窗口204用于在柱塞212在柱塞的向下冲程末端时作用在注射器218上时观察注射器218和柱塞212。另外,针防护件返回部214位于由抓持闩锁释放件231和针防护件延伸部241形成的空间内和底部处。
115.装置200的一个方面是其中注射器218悬挂在装置内部的方式。参考图12、图13a、图13b、图17a和图17b,注射器218保持在针罩213与阻尼器221之间,它们每个都是柔性部件,以在装置200掉落或以其它方式误操作时保护注射器218。当装置被组装时,注射器218通过保持器夹具235被松散地保持在下部外壳202的腔246内。根据注射器218内的药物体积,当使用该装置时,在阻尼器221接触柱塞212之前,可能存在上部外壳205的一些行进,并且在该初始向下行进期间,阻尼器221用作空气活塞以压缩形成在柱塞杆215的端部与柱塞212之间的间隙中的空气,这为抓持的初始向下运动提供了与速率相关的运动阻力。当阻尼器221快速移动时,空气不能足够快地逸出以减少空气压力的积聚。阻尼器221可任选地包括在其中未示出的通孔,以允许空气通过阻尼器221泄漏。另选地,可使用来自阻尼器的基于摩擦的阻力而没有压力积聚,使用其中不存在泄漏且不存在速率依赖性的阻尼器,或它们的组合。在阻尼器221与柱塞212接触后,阻尼器221朝柱塞杆215向内塌缩,从而减小阻尼器221与腔246的内表面之间的摩擦。
116.参考图10a-图11c,当使用者期望使用装置200时,使用者从下部外壳202移除盖203,该动作同时移除针罩213并暴露针防护件208。使用者通过上部外壳205抓握装置200,将手掌放置在抓持盖228上方,并在将装置200保持抵靠在身体上的期望注射部位的同时向下按压在抓持盖228上,该按压动作使得针防护件208向上滑动,从而暴露针210。继续向抓持盖228施加压力导致针210穿透使用者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当下部外壳基部206接触皮肤表面时或当针防护件208的边缘245到达其在下部外壳202内的行进末端时停止。
117.参考图15,当针防护件208到达其在下部外壳202内的向上行进末端时,抓持闩锁释放件231的倾斜表面240接触中间外壳201的抓持闩锁224的相对面向且互补倾斜的表面244,从而使抓持闩锁224朝中间外壳201的内壁243偏转。该动作使抓持闩锁224的止动表面245不干涉抓持盖228的引导件233的向下行进,从而释放引导件233并允许上部外壳205向下移动并越过中间外壳201。
118.当上部外壳205向下移动时,随着柱塞杆215和抓持盖228的阻尼器221向下推动注射器柱塞212,注射器218内的药物通过针210递送。在药物递送结束时,主体207基本上被上部外壳205完全覆盖,并且上部外壳205的底部边缘211已与下部外壳202的互补形状的行进脊216配合。而且,柱塞杆215、阻尼器221和柱塞212在窗口204内清晰可见。所有这些特征为使用者提供了药物已被递送的视觉确认,并且底部边缘211抵靠行进脊216的硬止动为使用者提供了触觉确认。
119.另外,在药物递送结束时激活卡扣机构以提供听觉反馈。参考图14,当卡扣闩锁220的斜坡247接触并滑过中间外壳201的顶部时,卡扣闩锁向外偏转。当斜坡247向下移动
足够远时,斜坡247与卡扣闩锁捕获狭槽236对准,并且斜坡247滑动到捕获狭槽236中,该狭槽延伸穿过中间外壳201的近侧部分处的壁,并且抵靠中间外壳201的主体207的外表面卡扣,从而产生咔哒声。在装置的不可重复使用的型式中,卡扣闩锁220由捕获狭槽236永久捕获并且无法复位。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两个卡扣闩锁220定位在彼此相对180度的位置处,以便提供装置的平滑激活并增强卡扣和闩锁功能。
120.当使用者从皮肤移除装置200时,针防护件返回部214,在图12中示出为弹簧,其通过将装置200压在使用者的皮肤上而被压缩,伸展从而使得针防护件208向下延伸越过针210,从而保护使用者不被意外刺伤。除了弹簧之外,针防护件返回部可以是压缩气体致动器、液压驱动器、蜡致动器、电化学致动器、形状记忆合金等以及它们的组合。当针防护件208完全延伸时,针防护件保持器232接合下部外壳202上的止动件248,如图13a所示,从而防止针防护件208与下部外壳202分离。在图16中示出了针防护件闩锁237,其在其远侧端部处可移动地附接到中间外壳201的内表面243。当针防护件208向上行进时,针防护件闩锁237在与引导件233或针防护件延伸部241的外表面接触时向外偏转。当针防护件208向下行进并延伸以覆盖针210时,针防护件闩锁237在针防护件延伸部241的顶部上方滑动,从而防止针防护件208再次回缩。
121.在使用之前,抓持盖228的延伸引导件233将针防护件闩锁237保持在向外偏转的位置,从而允许针防护件208回缩以插入针210。优选地使用两个针防护件保持器232和针防护件闩锁237,并且它们围绕装置200的中心轴线分开180度定位。如果在完成药物递送之前将装置200从皮肤移除,则针防护件208将延伸以覆盖针210并锁定以防止装置的重复使用。在另选的可重复使用的实施方案中,在完成药物递送之前将装置200从皮肤移除的情况下,针防护件208延伸但不锁定就位。
122.图19是装置200的另选的可重复使用实施方案的描绘,其中上部外壳205和中间外壳201可与下部外壳202分离。在该实施方案中,使用者将中间外壳和下部外壳分开,将注射器218插入下部外壳中,然后将中间外壳和上部外壳重新附接。
123.在图20中描绘了装置200的另一个另选实施方案,其中包括辅助驱动器219。辅助驱动器219可在递送粘性药物方面发现其最大效用。辅助驱动器219在上部外壳205与中间外壳201之间施加力,从而在上部外壳套筒120上施加向下的力。这减少了使用者为了注射药物必须施加到抓持盖228上的向下的力的量。辅助驱动器219可以是弹簧、压缩致动器、液压驱动器、蜡致动器、电化学致动器、形状记忆合金等或它们的组合。另选地,辅助驱动可提供足够的力以注射药物,而不需要使用者输入附加的力,从而提供一种其中针被手动插入并且药物以类似于传统自动注射器的方式被自动注射的注射装置。
124.在图21a-图21c中描绘了装置200的下部外壳202的另选实施方案,其中包括用于可重复使用装置的可复位的卡扣机构。在该实施方案中,引导狭槽227接合卡扣器222的引导件225。卡扣装置222被针防护件返回部214偏压。为了设置卡扣装置222,使用者在卡扣器引导件225中的一者上向下按压,直到卡扣器闩锁226延伸越过卡扣装置222,从而将其保持向下。当抓持盖228向下移动时,在行进末端处,引导件233接触卡扣器闩锁226上的倾斜表面,从而使其向内偏转并释放卡扣器222,以在针防护件返回部214的力下向上行进。当卡扣器222的卡扣表面223接触下部外壳202时生成咔哒声,从而发信号通知药物已被完全递送。当针防护件208在药物注射期间回缩时,针防护件返回部214的压缩增加,从而增加施加到
卡扣装置的力和咔哒声的音量。另选地,当使用者在将新的注射器装载到装置中时将上部外壳附接到下部外壳时,卡扣机构可自动复位。
125.图22a-图30f描绘了药物递送装置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如图22a-图22e和图23所示,被构造成递送药物的递送装置300限定中心轴线a、近侧端部p和沿中心轴线a与近侧端部d间隔开的远侧端部d。如图22a和图22b所示,装置300可包括下部外壳304、上部外壳308、以及联接在下部外壳304与上部外壳308之间的中间外壳312。装置300可还包括由下部外壳304支撑的针防护件316和可移除地联接到下部外壳304的盖320,使得当盖320被移除时,针防护件316被暴露。针防护件316可相对于下部外壳304沿第一方向x1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处,装置300的针332被保护(例如,如图22c所示),在第二位置处,针332被暴露(例如,如图22d所示)。当装置300压靠组织表面时,针防护件316被构造成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从而允许装置300的针332插入组织中。如图22c-图22e和图23所示,针防护件316包括被示出为弹簧318的针防护件返回部317,其被构造成使得针防护件316沿与第一方向x1相对的第二方向x2从第二位置朝最终位置移动,并且当针332从组织移除时越过针332(例如,如图22e所示)。
126.继续参考图22a、图22b和图23,上部外壳308相对于下部外壳304被支撑,并且被构造成接收手动力,并且响应于手动力相对于下部外壳304沿第二方向x2从使用前位置移动到分配位置。如图22a和图22b所示,中间外壳312包括主体315,当上部外壳308处于使用前位置时,该主体暴露在上部外壳308与下部外壳304之间,并且当上部外壳308处于分配位置时,该主体基本上被上部外壳308完全覆盖。因此,上部外壳308被构造成随着上部外壳308朝分配位置移动而沿中间外壳主体315移动。
127.如图22b所示,上部外壳308可限定第一或底部配合边缘或表面311,并且下部外壳304可限定在上部外壳处于分配位置时与上部外壳308的底部边缘311配合的第二或上部配合边缘或表面313。边缘311和313可以是正弦的,如图所示,并且可提供上部外壳308已移动到分配位置的视觉指示。应当理解,边缘311和313可根据需要具有任何构型。例如,边缘311和313可根据需要是平坦的。
128.继续参考图22c-图22e和图23,递送装置300还包括由下部外壳304支撑的注射器324和柱塞杆328,该柱塞杆由上部外壳308承载并可与上部外壳308一起移动以便当上部外壳308沿第二方向x2移动时相对于注射器324推进。注射器324被构造成保持药物并承载被构造成插入组织中的针332。柱塞杆328相对于注射器324的推进使得注射器324将药物从针332中递送出并递送到组织中。如图22a和图22b所示,递送装置300还包括至少一个窗口336,诸如一对窗口336,其提供进入下部外壳304的开口以用于观察注射器324的内容物。如图22a、图22b和图23所示,下部外壳304和中部外壳312一起限定窗口336,使得窗口336位于装置300的远侧端部附近。因此,窗口336被定位成使得注射器324的底部对使用者可见,从而允许使用者验证柱塞杆328已经到达其到注射器324底部的行进末端。窗口336可以是沿所示第一方向x1的长方形,但应当理解,窗口336可根据需要具有任何尺寸和形状。
129.如图23所示,盖320可移除地附接到下部外壳304,使得盖320的移除暴露针防护件316并从注射器324上移除针罩338,从而暴露针防护件316内的针332。如图23所示,盖320包括盖主体340和附接到盖主体340的针罩夹具344。盖主体340限定当盖320附接到下部外壳304时接收针防护件316的腔348,以及抓持下部外壳304从而将盖320可移除地联接到下部
外壳304的盖保持环352。如图23所示,盖保持环352限定一对棘爪356,其被构造成接收由下部外壳304限定的一对突起部350,从而将盖320可移除地联接到下部外壳304。为了移除盖320,下部外壳304可在突起部350的任一侧上限定一对凸块,其允许盖被拧开。例如,凸块可接合盖上的凸轮表面,使得当盖扭转时,凸块将盖推离下部外壳304。然而,应当理解,盖保持环352可包括根据需要将盖320可移除地联接到下部外壳304的任何特征。
130.继续参考图22c和图23,针罩夹具344可在腔348内联接到盖主体340。针罩夹具344被构造成当盖320联接到下部外壳304时抓持针罩338。针罩338附接到注射器324,使得针罩338包封针332。当从下部外壳304移除盖320时,针罩夹具344抓持针罩338,使得针罩338与盖320一起从下部外壳304移除。当盖320被移除时,装置300可抵靠组织表面定位并且随后被激活,以便将药物注射到组织中。
131.现在参考图23和图24a-图24c,上部外壳308可包括裙状部360、安装到裙状部360的外壳主体364、以及安装到外壳主体364的抓持盖368。如图24a和图24b所示,上部外壳308并且特别是外壳主体364包括抓持盖安装构件372和沿第二方向x2从抓持盖安装构件372向远侧延伸的一对引导件376。如图23所示,抓持盖368可联接到抓持盖安装构件372,并且当外壳主体364安装到裙状部360时,引导件376可延伸穿过裙状部360。
132.抓持盖安装构件372可以是圆顶形的,以便限定基本上凸形的近侧表面374和与近侧表面374相对的远侧表面375。抓持盖368也可以是圆顶形的,并且可安装到抓持盖安装构件372,使得抓持盖368覆盖在近侧表面374上。如图24a所示,安装构件372可包括从远侧表面375延伸的多个固定构件380。固定构件380可各自限定孔381,该孔被构造成接收由裙状部360限定的相应固定构件诸如锁定销382,从而将外壳主体364联接到裙状部360。然而,应当理解,固定构件380和382可根据需要具有任何构型。例如,安装构件372的固定构件380可限定锁定销,并且裙状部360的固定构件382可限定孔。还应当理解,抓持盖368和外壳主体364可根据需要一体地形成,并且抓持盖368和安装构件372可根据需要具有任何形状。
133.如图24a所示,上部外壳308还可包括至少一个锁定闩锁390,诸如从安装构件372的远侧表面375延伸并朝向下部外壳304的一对锁定闩锁390。锁定闩锁390被构造成在上部外壳308已从使用前位置移动到分配位置之后将上部外壳308锁定在分配位置,以便防止装置300的重复使用。锁定闩锁390可以是弹性柔性的,并且可各自包括从安装构件372延伸的挠曲构件392和从挠曲构件392的远侧端部朝中心轴线a延伸的突起部394。如图22c-图22e所示,锁定闩锁390彼此面对,使得突起部394沿横向于第二方向x2的方向朝彼此延伸。如图22c-图22e所示,当上部外壳308沿中间外壳312移动时,锁定闩锁390将接合下部外壳304并远离彼此挠曲。当上部外壳308到达分配位置时,锁定闩锁390将朝彼此往回移动,使得突起部394接合下部外壳304的对应闩锁构件,从而将上部外壳308锁定在分配位置。当锁定闩锁390接合对应的闩锁构件时,可产生可听见的卡嗒声,从而向使用者表明注射完成。然而,应当理解,锁定闩锁390可根据需要具有任何构型,并且上部外壳308可根据需要具有任何数量的锁定闩锁。例如,上部外壳308可根据需要包括单个锁定闩锁。
134.如图22c、图23和图24a-图24b所示,外壳主体364的每个引导件376延伸穿过裙状部360并进入中间外壳312。每个引导件376可包括引导件主体377,该引导件主体沿第二方向x2为细长的并且从安装构件372延伸,使得引导件376沿横向于第二方向x2的方向面向彼此。引导件376被构造成暂时地干涉下部外壳304,以便将上部外壳308保持在使用前位置,
直到针防护件316已移动到第二位置并且针332被插入组织中。以这种方式,可避免药物的意外分配。
135.如图24a所示,每个引导件376可限定至少部分地面向下部外壳304的邻接表面398和从引导件主体377的远侧端部并朝引导件主体377的近侧端部延伸穿过引导件主体377的通道400。邻接表面398被构造成当上部外壳308处于使用前位置时接合下部外壳304,从而将上部外壳308保持在使用前位置,直到针防护件316移动到第二位置。邻接表面398可被设置成靠近引导件主体377的远侧端部。邻接表面398可限定垂直于第一方向x1的平面,并且可包括限定通向相应通道400的斜坡的倾斜部分。通道400沿横向于第二方向x2的方向完全延伸穿过引导件主体377,并且沿第二方向x2沿引导件主体377的相当大部分延伸。通道400被构造成当上部外壳308和下部外壳304之间的干涉被消除并且上部外壳308朝分配位置移动时用作下部外壳304的释放件或引导件。即,当干涉被消除并且上部外壳308朝分配位置移动时,下部外壳304的干涉上部外壳308的部分将在通道400内移动。然而,应当理解,邻接表面398和通道400可根据需要具有任何构型。例如,邻接表面398可以是成角度的,并且通道400可根据需要延伸进入但不完全穿过引导件主体377。
136.如图24c所示,裙状部360包括裙状部主体404,其具有限定沿第二方向x2完全延伸穿过裙状部主体404的通道412的内表面408。上部外壳308联接到中间外壳312,使得中间外壳312被接收在通道412内,并且中间外壳312被构造成当上部外壳308朝分配位置移动时移动通过通道412。如图24c所示,裙状部360包括至少一个摩擦构件416,诸如从内表面408延伸并朝向中心轴线a的四个摩擦构件416。摩擦构件416被构造成干涉由中间外壳312限定的相应摩擦构件,从而当上部外壳308从使用前位置朝分配位置移动时产生摩擦力。当将手动力施加到上部外壳308时,摩擦力增加阻力,从而防止上部外壳308沿第二方向x2突然移动。例如,在注射器324仅部分地填充有药物并且柱塞杆328不与注射器324内的柱塞接触的情况下,摩擦力可防止上部外壳308突然移动。当针防护件316处于第二位置时,由摩擦构件产生的摩擦力应大于或等于压缩的针防护件弹簧318的力,从而防止针防护件弹簧318在柱塞杆328接触柱塞之前提升下部外壳304并将针332拉出组织。然而,应当理解,摩擦力可以是任何期望的力。例如,裙状部360和中间外壳312可没有摩擦构件,使得摩擦力基本上为零。还应当理解,裙状部360可根据需要限定任何数量的摩擦构件416。
137.继续参考图24c,每个摩擦构件416可限定从内表面408突起的导轨420。如图24c所示,随着导轨420从裙状部360的远侧端部朝裙状部360的近侧端部延伸,每个导轨420可逐渐变细。因此,当上部外壳308开始从使用前位置移动时的摩擦力可大于当上部外壳308接近分配位置时的摩擦力。然而,应当理解,导轨420可根据需要具有任何构型。例如,导轨420可没有锥形,使得上部外壳308与中间外壳312之间的摩擦力沿上部外壳308的整个移动是恒定的。
138.现在参考图25a和图25b,中间外壳主体315包括侧壁464和至少一个摩擦构件468,诸如由侧壁464承载的四个摩擦构件468。每个摩擦构件468被构造成干涉上部外壳308的摩擦构件416中的相应摩擦构件。如图25a所示,每个摩擦构件468可被构造成在铰链474处联接到侧壁464的悬臂式部分472,使得每个悬臂式部分472被构造成当上部外壳308朝分配位置移动时相对于中间外壳312的中心轴线(例如,中心轴线a)挠曲。如图25a所示,侧壁464是基本上圆柱形的并且包括四个狭槽478,每个狭槽限定相应的悬臂式部分472。每个狭槽478
从中间外壳主体315的近侧端部延伸并终止于相应的铰链474。在所示实施方案中,铰链474被定向成使得悬臂式部分472绕平行于中心轴线a的相应轴线挠曲。如图25a所示,悬臂式部分472限定各自具有第一悬臂式部分472a和第二悬臂式部分472b的第一对悬臂式部分和第二对悬臂式部分。每对悬臂式部分中的第一悬臂式部分472a和第二悬臂式部分472b远离彼此延伸。即第一对和第二对的第一悬臂式部分472a绕侧壁464顺时针延伸,并且第一对和第二对的第二悬臂式部分472b绕侧壁464逆时针延伸。因此,每个悬臂式部分472可以是弯曲的,以便限定相对于中心轴线a的半径。然而,应当理解,悬臂式部分472可根据需要具有任何构型并且铰链474可根据需要具有任何构型。还应当理解,摩擦构件468不限于悬臂式部分472并且可包括根据需要的任何构型。例如,摩擦构件468可以是在侧壁464的外表面上的弹性体垫。
139.继续参考图25a-图25b,每个悬臂式部分472可位于中间外壳312的近侧端部附近。每个悬臂式部分472可包括被构造成与相应导轨420接触的外部弹性体部分480。弹性体部分480可用于增加悬臂式部分472与导轨420接触的表面的摩擦系数,从而改变阻力。如图25c所示,最初,当上部外壳308开始从使用前位置移动时,导轨420的较厚部分与弹性体部分480接触,使得悬臂式部分472朝中心轴线a向内挠曲并且抵靠导轨420施加偏压力。导轨420与悬臂式部分472之间的干涉产生抵抗上部外壳308朝分配位置移动的摩擦力。随着上部外壳308进一步朝分配位置移动,导轨420逐渐变细,使得抵靠导轨420的偏压力减小,并且减小了对上部外壳308的向下移动的阻力。
140.现在参考图26a和图26b,下部外壳304包括基部490和从基部490沿第一方向x1延伸的下部外壳主体494。基部490包括面向皮肤的表面498,其被构造成当针332被插入组织中时面向(尽管其可能不一定接触)个体的皮肤。基部490还限定延伸到面向皮肤的表面498中并且被构造成当针防护件316移动到第二位置时接收针防护件316的腔502。下部外壳主体494限定沿下部外壳主体494沿第一方向x1延伸的一对第一通道506a以及邻近第一通道506a的沿下部外壳主体494沿第一方向x1延伸的一对第二通道506b。每个通道506a的尺寸被设定成接收上部外壳308的相应引导件376,使得当上部外壳308朝分配位置移动时,引导件376在第一通道506a内沿第二方向x2推进。第二通道506b被构造成接收针防护件316的部分,使得针防护件316的部分设置在下部外壳主体494与引导件376之间,并且可在通道506b内沿第一方向x1和第二方向x2移动。
141.如图26a和图26b所示,下部外壳304还包括至少一个外壳闩锁510,诸如一对外壳闩锁510,每个外壳闩锁包括突起部514,以在上部外壳308处于使用前位置时可释放地干涉上部外壳308,以便防止上部外壳308朝分配位置移动。突起部514可基本上定位在每个相应的外壳闩锁514的终端处。此外,每个突起部514可限定径向延伸的突起部,该径向延伸的突起部基本上垂直于第一方向x1和第二方向x2延伸,但设想了突起部514的其它取向。如图26b所示,每个外壳闩锁510包括从下部外壳主体494的相应部分大致向上延伸的腿部512和从外壳闩锁510的腿部512的侧向面向表面518的一部分侧向延伸的肋516。前述突起部514从腿部512的近侧端部远离中心轴线a延伸并进入由引导件376限定的通道400中。在图26a-图26b所示的实施方案中,每个腿部512可包括从下部外壳主体494大致平行于中心轴线a延伸的第一部分520,以及从第一部分的端部在侧向方向上相对于第一部分520以一定角度朝突起部514延伸的第二部分522。
142.外壳闩锁510是弹性柔性的,使得外壳闩锁510被构造成当上部外壳308从使用前位置并朝分配位置移动时挠曲或以其它方式移动脱离与上部外壳308的干涉。具体地,外壳闩锁510可包括被构造成绕第一部分520的基部挠曲的悬臂式主体。突起部514接合引导件376的邻接表面398,从而防止上部外壳308朝分配位置移动。当针防护件316已移动到第二位置并且外壳闩锁510自由挠曲时,上部外壳308朝分配位置的移动导致突起部移动到导轨376的通道400中并沿其移动,并由此脱离与上部外壳308的干涉。应当理解,外壳闩锁510可根据需要具有任何构型,并且可从下部外壳主体494的任何部分延伸。例如,每个腿部512可从下部外壳主体494的相应部分向下延伸。
143.继续参考图26a和图26b,下部外壳304还包括至少一个闩锁构件530,诸如被构造成当上部外壳308处于分配位置时与上部外壳308的锁定闩锁390配合的一对闩锁构件530。如图26a所示,每个闩锁构件530可限定随着其从下部外壳主体494沿远侧方向延伸而径向向外突起至更大程度的斜坡532,以及在斜坡532的远侧端部处的搁板534。搁板534限定面向装置的远侧端部的表面。当上部外壳308朝分配位置移动时,由于外壳闩锁390与斜坡532之间的接合,锁定闩锁390的突起部394将沿斜坡532行进并且越来越远离彼此挠曲。当上部外壳308到达分配位置时,锁定闩锁390将到达闩锁构件530的远侧端部,并且因此卡扣在闩锁构件530上并且基本上返回到其初始位置,使得突起部394接合搁板534,从而将上部外壳308锁定在分配位置。特别地,突起部394邻接搁板534的表面,以便防止上部外壳308朝使用前位置向后移动。然而,应当理解,闩锁构件530可根据需要具有任何构型。例如,闩锁构件530可以是限定在下部外壳主体494中的接收突起部394的狭槽。
144.当锁定闩锁390沿斜坡532行进时,锁定闩锁390的突起部394与斜坡532之间的接触可产生摩擦力,该摩擦力增加了对施加到上部外壳308以将上部外壳308移动到分配位置的向下手动力的阻力。以这种方式,锁定闩锁390和闩锁构件530也可被认为是摩擦构件。即,导轨420和悬臂式部分472可被认为是主要摩擦构件,并且锁定闩锁390和闩锁构件530可被认为是次要摩擦构件。
145.现在参考图23和图27a-图27c,注射器324可包括靠近针332的底部肩部540和沿第一方向x1与底部肩部540间隔开的上部边缘544。如图27a-图27c所示,装置300还可包括注射器保持器548,其被构造成接收注射器324并在底部肩部540处支撑注射器324。注射器保持器548可包括主体552和从主体沿第二方向x2延伸的一对弹性柔性腿部556。弹性柔性腿部556沿垂直于第二方向x2的方向彼此间隔开,以便在弹性柔性腿部556之间限定间隙560。每个弹性柔性腿部556包括凸片564,该凸片朝另一腿部556延伸,使得当注射器324沿第二方向x2并朝坐置位置移动通过间隙560时,弹性柔性腿部556彼此远离移动,并且当注射器324处于坐置位置时,弹性柔性腿部556彼此朝向回移,使得凸片564接合注射器324的底部肩部540。一旦将注射器保持器和保持器组合插入下部外壳304中,柔性腿部556就保持在适当位置并且不能再向外挠曲,由此支撑注射器324。在例示的实施方案中,凸片564设置在腿部556的远侧端部处。然而,应当理解,凸片564可根据需要设置在沿腿部556的任何位置。
146.继续参考图27a,保持器548还包括延伸穿过主体552并进入间隙560的孔572以及由主体552在孔572内承载的至少一个抓持部576。至少一个抓持部576被构造成邻接注射器324,以便在注射器324处于坐置位置之后防止注射器324沿第一方向x1移动通过间隙560。抓持部576可以是弹性体部分、肋或能够防止注射器324从间隙中退出的任何其它结构。
147.如图27a和图22c所示,保持器548还包括至少一个锁定凸片580,诸如一对锁定凸片580,其从主体552远离中心轴线a向外延伸。锁定凸片580被构造成邻接下部外壳304,从而将注射器保持器548锁定在下部外壳304内。锁定凸片580可以是柔性的,使得当保持器548坐置在下部外壳304中时,锁定凸片580朝中心轴线a挠曲,并且随后当保持器548完全坐置在下部外壳304内时,移动回到其初始位置,使得锁定凸片580接合下部外壳304的相应部分,从而将保持器548和注射器324锁定在下部外壳304中。然而,应当理解,保持器548可根据需要具有其它构型。例如,锁定凸片580可根据需要从腿部556延伸。
148.现在参考图23、图22c-图22e和图28a-d,当针防护件316被压靠在皮肤表面上时,针防护件316可相对于下部外壳304沿第一方向x1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并且随后当装置300从皮肤表面移除时,可沿第二方向x2(例如,通过针防护件返回部317的力)从第二位置移动到最终位置。如图28a所示,针防护件316包括外壳600和从外壳600沿第一方向x1延伸的一对延伸部604。当针防护件316处于第一位置和最终位置时,外壳600容纳针332。当针防护件316移动到第二位置时,针332从外壳600突起并插入组织中。
149.如图23和图28a-d所示,延伸部604彼此相对以在其间限定间隙618,并且各自被构造成在下部外壳304的相应第二通道506b内移动,使得延伸部604各自设置在下部外壳主体494与上部外壳308的相应引导件376之间(参见图28c、图28d)。如图28a、图28b所示,每个延伸部604限定止动件612,该止动件被构造成当针防护件316处于第一位置时接触或以其它方式邻接相应的外壳闩锁510,诸如外壳闩锁510的突起部514,以便保持外壳闩锁510与上部外壳308干涉。当针防护件316朝第二位置移动时,外壳闩锁510移动脱离与止动件612的接触。然后,外壳闩锁510可移动脱离与上部外壳308的干涉,使得上部外壳308能够朝分配位置移动。因此,上部外壳308可保持在使用前位置,直到针防护件316已移动到第二位置。
150.继续参考图28a、图28b,针防护件316还在每个延伸部604中限定开口616。每个延伸部604还包括从延伸部604向上延伸并进入开口616的针防护件闩锁620以及从延伸部604侧向延伸进入开口616的突起部606。每个突起部606包括凸轮607,该凸轮从突起部606径向向内突出,从而延伸到间隙618中。每个针防护件闩锁620是弹性柔性的,并且其与闩锁620的每个侧向侧上的开口616的部分的定位允许闩锁620在多个方向上侧向挠曲。闩锁620还在其近侧端部处限定沟槽624并在其远侧端部处限定铰链628。针防护件闩锁620被构造成随着针防护件316从第二位置移动到最终位置并且当上部外壳308处于分配位置时绕其铰链628朝对应突起部606侧向挠曲。如图28所示,每个针防护件闩锁620限定从铰链628延伸到沟槽624的侧壁632。每个侧壁632的靠近沟槽624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成角度。当上部外壳308朝分配位置移动时,外壳闩锁510的突起部514可沿成角度的侧壁部分632行进,以便在针防护件316从第二位置移动到最终位置时使针防护件闩锁620侧向挠曲。当然后将装置300从组织移除并且针防护件316移动到最终位置时,针防护件闩锁620将朝其初始位置向回挠曲,使得沟槽624接收外壳闩锁510的突起部514,从而将针防护件316锁定在最终位置。
151.如图29a-图29f所示,外壳闩锁510可被构造成选择性地将上部外壳308保持在使用前位置并且随后将针防护件316保持在最终位置两者。如图29a所示,当上部外壳308处于使用前位置并且针防护件316处于第一位置时,外壳闩锁510的突起部514邻接上部外壳308的引导件376的相应邻接表面398,以便防止上部外壳308朝分配位置移动。如图29a所示,针
防护件316的止动件612邻接突起部514,并保持突起部514与邻接表面398的干涉。在使用前位置,外壳闩锁510的侧向面向表面518优选地与针防护件316的延伸部604的突起部606上的相应凸轮607侧向间隔开。如图29a和图29b所示,由于外壳闩锁510的腿部512的第二部分522的成角度,当针防护件316从使用前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凸轮607相对于下部外壳304向近侧移动,并且外壳闩锁510的侧向面向表面518与相应凸轮607的相对的侧向面向表面邻接并相互作用。由凸轮607施加在外壳闩锁510的侧向面向表面518上的力使得外壳闩锁510远离针防护件316的相应突起部606侧向挠曲,使得外壳闩锁510的突起部514与引导件376的通道400对准。当针防护件316移动到第二位置时,腿部512上的肋516优选地位于相应凸轮607的径向内侧。另外,突起部514远离止动件612移动,使得外壳闩锁510能够移动脱离与上部外壳308的邻接表面398的干涉,并且上部外壳308能够朝分配位置移动。
152.如图29c和图29d所示,当上部外壳308朝分配位置移动时(并且当针防护件316处于第二位置时),在上部外壳308接收来自使用者的在第二方向x2上的力时,突起部514移动进入引导件376的通道400并沿其移动,以通过针332注射药物。如图29d所示,突起部514沿针防护件闩锁620的成角度的侧壁部分632行进,并且使得针防护件闩锁620远离突起部514挠曲,使得突起部514可继续它们沿通道400的行进。如图29e和图29f所示,在注射已完成并且上部外壳308在分配位置与下部外壳304锁定在一起之后,可将递送装置300从与患者的接触中移除。结果,针防护件弹簧318将针防护件316从第二位置朝最终位置移动,并且突起部514沿侧壁632行进,直到针防护件闩锁620朝其原始位置向回挠曲。这允许沟槽624接收突起部514,从而将针防护件316锁定在最终位置,例如,防止针防护件316向近侧移动。以这种方式,外壳闩锁510可被构造成将上部外壳308保持在使用前位置(注射前)并且将针防护件316锁定在最终位置(注射后)。
153.在操作中并且参考图30a-图30f,递送装置300可被构造成递送药物。在使用之前(图30a),上部外壳308可通过外壳闩锁510锁定在使用前位置,并且盖320可联接到下部外壳304,以便屏罩针防护件316和针332。当装置300准备好使用时,可从下部外壳304移除盖320,使得盖320将针罩338从针332上移除,如图29a、图30b所示。
154.如图30c所示,装置300可抵靠皮肤表面定位,并且可将手动力沿插入方向(例如,第二方向)施加到上部外壳308,使得当针防护件316压靠在皮肤表面上时,针防护件316移动到第二位置并且针332插入组织中。当针防护件316移动到第二位置(图29b、图29c)时,止动件612移动脱离与外壳闩锁510的接合,使得上部外壳308不再锁定在使用前位置。如图30d和图30e所示,上部外壳308然后可沿着第二方向移动并越过中间外壳312。当上部外壳308到达分配位置时(如图29d、图30e所示),基本上所有的中间外壳312都被上部外壳308覆盖,并且柱塞在窗口336内可见,从而提供所有药物已被递送到组织的视觉证据。
155.此外,当上部外壳308到达分配位置时,上部外壳308的锁定闩锁390接合下部外壳304的闩锁构件530,从而将上部外壳308锁定在分配位置,以便防止递送装置300的重复使用。当锁定闩锁390卡扣在闩锁构件530上时,产生可听见的卡嗒声,该卡嗒声向使用者表明上部外壳308已到达分配位置并且被锁定在分配位置。上部外壳308可永久地锁定在分配位置,使得装置300不可重复使用。然而,应当理解,上部外壳308可被暂时锁定,使得装置300可被灭菌和重复使用。
156.如图29f、图30f所示,当装置300沿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从皮肤表面移除时,针
防护件316沿第二方向x2移动到最终位置。当处于最终位置时,外壳闩锁510干涉针防护件闩锁620,从而将针防护件316锁定在最终位置。以这种方式,针防护件316可永久地锁定在最终位置,使得装置30不可重复使用。然而,应当理解,针防护件316可被暂时锁定,使得装置300可被灭菌和重复使用。
157.如图30b和图30f所示,针防护件316可被构造成沿第一方向x1从第一位置移动第一距离d1至第二位置以及沿第二方向x2从第二位置移动第二距离d2至最终位置。第二距离d2可大于第一距离d1,从而向使用者表明针防护件316实际上处于最终位置并被锁定。针防护件316,并且具体地针防护件316的外壳600可包括在外壳600的近侧端部处的视觉指示640,诸如色带,其仅在针防护件316处于最终位置时可见。视觉指示640可通过例如在外壳600的一部分上形成具有与外壳600不同的颜色的包覆成型件641(优选地由聚合物或弹性体材料制成)来形成。在该示例中,外壳600的暴露的近侧部分然后将形成与包覆成型件641的颜色形成对比的色带640。为了改善患者舒适度,包覆成型件641可进一步覆盖外壳600的旨在用于患者接触的其中材料优选地比外壳600的材料更软的部分,这可能需要更刚性以保护针332。然而,应当理解,针防护件316可移动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任何距离和从第二位置到最终位置的任何距离。
158.虽然前述描述和附图表示示例性实施方案,但应当理解,在不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在其中进行各种添加、修改、组合和/或替换。特别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清楚,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其它特定形式、结构、布置、比例并且利用其它元件、材料和部件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情况下,本发明可在结构、布置、比例、材料和部件的许多修改的情况下使用,这些修改特别适合于特定环境和操作要求。另外,本文所述的特征可单独使用或与其它特征组合使用。例如,结合一个部件描述的特征可与另一个部件中描述的特征一起使用和/或互换。因此,当前公开的实施方案在所有方面都被认为是例示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指示,并且不限于前述描述。
159.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广泛发明构思的情况下,可对上述实施方案进行各种变型和更改。各种变型和更改中的一些已在上文加以讨论,其他变型和更改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这包括多剂量设计,其中上部外壳和中间外壳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升到部分高度并且当被使用者按下时递送部分注射器。因此,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特定实施方案,而是旨在涵盖如所附权利要求中阐述的本公开的实质和范围内的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