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窗口的织物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98170发布日期:2022-06-22 10:2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患者接口,其包括:密封形成结构,其被构造和布置为与患者面部围绕患者气道的入口的区域形成密封,以在使用中在整个患者的呼吸循环中以高于环境空气压力至少6cmh2o的治疗压力密封递送加压空气流;增压室,其能够被加压到比环境空气压力高至少6cmh2o的治疗压力;以及定位和稳定结构,其提供将密封形成结构保持在患者头部上的治疗有效位置的力,所述定位和稳定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气体输送管,其联接到所述增压室并且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患者头顶上的连接端口的加压空气流并通过所述增压室将所述加压空气流输送到患者气道的入口,所述至少一个气体输送管被构造和布置成在使用中接触所述患者头部的至少一个高于患者头部的耳上基点的区域,所述至少一个气体输送管包括具有内部通路的管壁,用于使加压空气沿所述管的纵向轴线流动到所述密封形成结构,其中所述管壁的至少一部分包括:患者接触部,其包括织物材料层或泡沫材料层,所述织物材料层或泡沫材料层被配置为在使用中抵靠所述患者头部放置;以及非患者接触部,其中所述非患者接触部的至少一区段由透明和/或半透明材料构成,以允许从外部观察所述内部通路;其中所述织物材料或泡沫材料层结合到所述透明和/或半透明材料,使得所述管壁形成为单件构造;以及其中大致横向于纵向轴线延伸的平面包含(1)织物材料或泡沫材料层和(2)透明和/或半透明材料两者,使得患者可以沿着延伸穿过所述平面的横向轴线观察内部通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患者接触部包括:织物材料或泡沫材料的外层,其被配置为在使用中抵靠所述患者的头部;以及热塑性材料的至少第一内层,其形成所述至少一个气体输送管内的空气路径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内层结合到所述外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患者接触部包括单层织物材料或泡沫材料。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单层织物材料或泡沫材料的材料特性是不可渗透的。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单层织物材料或泡沫材料沿至少一个表面涂覆有不可渗透的物质,所述至少一个表面形成所述至少一个气体输送管的内表面,所述内表面配置为与所述加压气体流接触。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单层织物材料或泡沫材料包括聚酰胺的共混物。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单层织物材料或泡沫材料包括尼龙、聚酯和/或氨纶。8.如权利要求6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单层织物材料或泡沫材料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硅酮的层压涂层。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非患者接触部能够包括被配置以接收所述透明和/或半透明材料区段的区段。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透明材料部分包括粘合剂层,所述粘合剂层被配置以结合到所述单层织物材料或泡沫材料。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患者接触部或非患者接触部中的一个被配置以接收粘合剂层,所述患者接触部或非患者接触部中的另一个能够结合到所述粘合剂层上。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非患者接触部包括透明材料的外层和热塑性材料的至少第一内层,所述热塑性材料的至少第一内层限定所述至少一个气体输送管内的空气路径的至少一部分。13.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透明和/或半透明材料的区段的一部分被配置为刚性元件。14.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透明和/或半透明材料的区段包括手风琴式区段。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织物材料或泡沫材料被包覆模制到所述手风琴式区段上。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织物材料或所述泡沫材料位于所述患者接触部上,并且被配置以接触所述患者。17.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织物材料或所述泡沫材料在所述非患者接触部上。18.如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透明和/或半透明材料的区段的一部分包括一系列波纹。19.如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透明和/或半透明材料的区段基本上沿着所述至少一个气体输送管的长度延伸。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透明和/或半透明材料的区段在所述至少一个气体输送管的整个长度上延伸。21.如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透明和/或半透明材料的区段被布置成离散的区段,每个区段被非透明材料和/或非半透明材料的区段分隔开。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非透明材料和/或半透明材料的区段是织物材料或泡沫材料。23.如权利要求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患者接触部和所述非患者接触部每个分别包括在使用中面向前方和后方的侧部。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患者接触部和所述非患者接触部各自的前侧和后侧沿所述至少一个气体输送管的长度连接。25.如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非患者接触侧的前侧和后侧中的至少一者或两者由所述透明材料构成。26.如权利要求23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非患者接触部的前侧具有与后侧不同的刚度。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非患者接触部的前侧具有比所述非患者接触部的后侧更大的刚度。28.如权利要求23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非患者接触部的前侧和/或所述非患者接触部的后侧具有沿所述至少一个气体输送管的长度变化的刚度。29.如权利要求23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非患者接触部的前侧和/或
所述非患者接触部的后侧在所述至少一个气体输送管的下部处的刚度大于在所述至少一个气体输送管的上部处的刚度。30.如权利要求26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透明和/或半透明材料的区段的厚度在所述至少一个气体输送管的第一部分处比在所述至少一个气体输送管的第二部分处更大。31.如权利要求26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透明和/或半透明材料的区段的宽度在所述至少一个气体输送管的第一部分处比在所述至少一个气体输送管的第二部分处更大。32.如权利要求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非患者接触侧包括前侧和后侧,所述前侧和所述后侧被配置为在使用中分别面向前方和后方。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前侧和所述后侧均由透明和/或半透明材料构成。34.如权利要求32或33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横向轴线大致从所述前方延伸到所述后方,仅包括所述透明和/或半透明材料。35.如权利要求1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透明和/或半透明材料的区段由弹性体形成。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弹性体是以下各项中的一种或多种:a)硅酮;b)热塑性弹性体;或c)热塑性聚氨酯。37.如权利要求1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患者接触部和/或所述非患者接触部可以是热成型的。38.如权利要求1至37中任一项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气体输送管可包括大致d形的横截面。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大致d形横截面包括大致平坦表面和弓形表面,所述大致平坦表面形成所述患者接触部,所述弓形表面形成所述非患者接触部。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弓形表面包括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所述第一区段由透明和/或半透明材料构成,所述第二区段由织物材料或泡沫材料构成。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第一区段直接连接到所述基本平坦的表面,并且所述第二区段被设置成与所述基本平坦的表面相对。42.如权利要求1至37中任一项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气体输送管可包括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圆角的大致矩形的横截面。43.如权利要求1至42中任一项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气体输送管沿着所述至少一个气体输送管的长度具有34mm至18mm的宽度。44.如权利要求1至4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气体输送管沿所述至少一个气体输送管的长度具有8mm至6mm的高度。45.如权利要求1至44中任一项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非患者接触部仅包括透明材料。46.如权利要求1至4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气体输送管选择性地联接至所述增压室,并且被配置为被移除以便允许所述患者对所述管内进行清洁。47.一种制造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患者接口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织物材料或泡沫材料的层定位在模具中;将所述透明和/或半透明材料引入所述模具中;将所述透明和/或半透明材料结合到所述织物材料层和/或泡沫材料层,以形成所述至少一个气体输送管;以及将所述至少一个气体输送管连接到所述增压室和/或所述密封形成结构上。48.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模具包括半圆形突起,并且所述透明和/或半透明材料围绕所述半圆形突起流动,并沿着中空内部形成半圆形凹部。49.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半圆形突起将所述透明和/或半透明材料导向所述织物材料层或泡沫材料层,以便在形成所述非患者接触部之前允许所述透明和/或半透明材料与所述织物材料层或泡沫材料层之间的结合。

技术总结
一种患者接口定位和稳定结构,其包括具有管壁的气体输送管,管壁具有用于加压空气流的内部通路。管壁的一部分包括患者接触部和非患者接触部。患者接触部包括织物材料层或泡沫材料层,其配置为靠在患者头部上。非患者接触部的至少一区段包括透明和/或半透明材料。织物材料或泡沫材料层结合到透明和/或半透明材料,使得管壁形成为单件构造。大致横向于纵向轴线延伸的平面包含(1)织物材料或泡沫材料层和(2)透明和/或半透明材料两者,使得患者可以沿着延伸穿过平面的横向轴线观察内部通路。沿着延伸穿过平面的横向轴线观察内部通路。沿着延伸穿过平面的横向轴线观察内部通路。


技术研发人员:门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瑞思迈私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30
技术公布日:2022/6/2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