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批量脱离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83414发布日期:2021-06-01 17:31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批量脱离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脱离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批量脱离设备。



背景技术:

医用注射针是有注射器身和针头组成的,在为病人输液时,必须保证注射针的干净和无菌状态,因此需要勤换针头,同时丢弃注射器时也需要将其脱离处理,将针头和针身脱离后换上新的针头。

现有的医用注射器针头脱离技术,主要依赖使用者手持夹杆,使用夹杆夹紧针头后,用力将针头拔出,随后将针头和注射器身分开收集,手持或放置好注射器都无法完全固定,不易脱离针头,利用压块来压紧注射器,需要手动固定和解锁,十分麻烦,手持夹杆夹紧注射器,浪费人力,利用设备则同样需要手动固定和解锁,过程繁琐,手动拔出针头,消耗使用者过多体力,难以实现批量脱离。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轻松实现批量脱离针头,能够固定注射器,自动固定和解锁压块和夹杆的医用注射器针头批量脱离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无法固定注射器,手动固定和解锁压块和夹杆,手动拔出针头。浪费人力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轻松实现批量脱离针头,能够固定注射器,自动固定和解锁压块和夹杆的医用注射器针头批量脱离设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批量脱离设备,包括有:支撑架,地面上对称设有支撑架;送料组件,支撑架上部设有送料组件;脱离组件,送料组件上设有脱离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送料组件包括有:第一支撑槽块,支撑架上部均连接有第一支撑槽块;第一导向杆,第一支撑槽块内部两侧之间均连接有第一导向杆;第一滑块,第一导向杆上均滑动式连接有第一滑块;第一弹簧,第一滑块与第一支撑槽块之间均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套在第一导向杆上;放置台,第一滑块之间连接有放置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脱离组件包括有:支撑杆,第一支撑槽块一部之间上下对称均连接有支撑杆;第二导向杆,支撑杆中部两侧均滑动式连接有第二导向杆;第二弹簧,第二导向杆外侧与支撑杆之间均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套在第二导向杆上;第一连接槽杆,上下两侧第二导向杆内侧之间均连接有第一连接槽杆;夹杆,第一连接槽杆内侧均间隔均匀滑动式连接有四根夹杆;第三弹簧,夹杆外侧与第一连接槽杆之间均连接有第三弹簧;第二滑块,第一支撑槽块内部一侧均滑动式连接有第二滑块;第四弹簧,第二滑块一侧与第一支撑槽块之间上下对称连接有第四弹簧;斜槽块,第二滑块内侧均连接有斜槽块;滑杆,第一连接槽杆均内侧对称连接有滑杆,滑杆均与斜槽块滑动式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有压紧组件,压紧组件包括有:第二支撑槽块,第一支撑槽块上部一侧均连接有第二支撑槽块;第三导向杆,第二支撑槽块内部两侧之间均连接有第三导向杆;第三滑块,第三导向杆上均滑动式连接有第三滑块;第五弹簧,第三滑块与第二支撑槽块之间均连接有第五弹簧,第五弹簧套在第三导向杆上;滑槽块,第三滑块上部均连接有滑槽块;第二连接槽杆,滑槽块之间滑动式连接有第二连接槽杆;第六弹簧,第二连接槽杆上侧与滑槽块之间均连接有第六弹簧;压块,第二连接槽杆中部两侧均间隔均匀地滑动式连接有四根压块;第七弹簧,压块上侧与第二连接槽杆之间均连接有第七弹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第一卡紧组件,第一卡紧组件包括有:第一支撑块,滑槽块外侧中部均连接有第一支撑块;第一卡块,第一支撑块上部外侧均滑动式连接有第一卡块,第一卡块穿过滑槽块与第二连接槽杆相互配合;第八弹簧,第一卡块内侧与第一支撑块之间均连接有第八弹簧,第八弹簧套在第一卡块上;第一楔形块,第一卡块一部外侧均连接有第一楔形块;第三支撑槽块,第一滑块上部均连接有第三支撑槽块;第四导向杆,第三支撑槽块内部两侧之间均连接有第四导向杆;推杆,第四导向杆上均滑动式连接有推杆,推杆与第一楔形块相互配合;第九弹簧,推杆与第三支撑槽块之间均连接有第九弹簧,第九弹簧套在第四导向杆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有抬升组件,抬升组件包括有:挡杆,第一支撑槽块内侧上部一侧均转动式挡杆;扭力弹簧,挡杆与第一支撑槽块之间均上下对称连接有扭力弹簧;第二楔形块,第二连接槽杆下部两侧均连接有第二楔形块,第二楔形块与挡杆相互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第二卡紧组件,第二卡紧组件包括有:第二支撑块,第一支撑槽块外侧一部下侧均连接有第二支撑块;第二卡块,第二支撑块上均滑动式连接有第二卡块,第二卡块与第二滑块相互配合;第十弹簧,第二卡块与第二支撑块上侧之间均连接有第十弹簧;第三支撑块,第十弹簧套在第二卡块上,第一支撑槽块外侧一部下侧均连接有第三支撑块;顶块,第三支撑块上均滑动式连接有顶块,顶块与第二卡块和第一滑块相互配合;第十一弹簧,顶块一侧与第三支撑块之间均连接有第十一弹簧,第十一弹簧套在顶块上;导向块,第一支撑槽块外侧下部均对称连接有导向块;拉杆,两侧导向块之间均滑动式连接有拉杆,拉杆一侧与第一滑块相连接,拉杆一侧与第一滑块相互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有:第四支撑块,支撑架上部一侧均连接有第四支撑块;第五导向杆,第四支撑块下部一侧均连接有第五导向杆;连接杆,第五导向杆之间滑动式连接有连接杆;第十二弹簧,连接杆与第五导向杆下部之间均连接有第十二弹簧,第十二弹簧套在第五导向杆上;踏板,连接杆中部下侧连接有踏板;第一滑轮,第一支撑槽块下侧前部外侧均转动式连接有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一支撑槽块下侧一部外侧均上下对称转动式连接有第二滑轮;拉绳,连接杆上部两侧与第一滑块一侧之间均连接有拉绳,拉绳绕过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

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通过推动第一滑块带动放置台和注射器向后移动,同时推动第二滑块向前移动,带动夹杆向外侧移动,针头移至夹杆内侧后,松开第二滑块和第一滑块,在复位作用下,夹杆夹紧针头,完成脱离,达到轻松批量脱离针头的效果。

2、本发明通过推动第二连接槽杆和压块向上移动,注射器移至压块下侧后,松开第二连接槽杆,在复位作用下,压块压紧注射器,达到简便压紧固定注射器的效果,防止注射器身在针头脱离时移动,保证顺利脱离针头。

3、本发明通过第一滑块带动推杆向后移动,推动第一楔形块和第一卡块向外侧移动,将第二连接槽杆松开,达到自动解锁压块向下移动的效果,节省人力。

4、本发明通过第二连接槽杆带动第二楔形块向前移动,被挡杆推动向上移动,使得第二连接槽杆被向上移动被固定住,达到自动推动第二连接槽杆向上移动的效果,无需人手固定第二连接槽杆。

5、本发明通过第一滑块向后移动,推动顶块向后移动,带动第二卡块向下移动,松开第二滑块,拉杆向前移动,带动第二滑块向前移动,推动第二卡块向下,第二滑块通过后,在复位作用下,第二卡块向上移动挡住第二滑块,达到自动固定和解锁第二滑块的效果,便利省事。

6、本发明通过踩压踏板带动连接杆向下移动,通过拉绳拉动第一滑块向后移动,达到踩压驱动第一滑块移动的效果,最终完成针头脱离,更加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种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种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三种部分结构示意图及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四种部分结构示意图及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五种部分结构示意图及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六种部分结构示意图及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七种部分结构示意图及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第八种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支撑架,2-送料组件,201-第一支撑槽块,202-第一导向杆,203-第一弹簧,204-第一滑块,205-放置台,3-脱离组件,301-支撑杆,302-第二导向杆,303-第二弹簧,304-第一连接槽杆,305-夹杆,306-第三弹簧,307-第二滑块,308-第四弹簧,309-斜槽块,310-滑杆,4-压紧组件,401-第二支撑槽块,402-第三导向杆,403-第五弹簧,404-第三滑块,405-滑槽块,406-第二连接槽杆,407-第六弹簧,408-压块,409-第七弹簧,5-第一卡紧组件,501-第一支撑块,502-第一卡块,503-第八弹簧,504-第一楔形块,505-第三支撑槽块,506-第四导向杆,507-第九弹簧,508-推杆,6-抬升组件,601-挡杆,602-扭力弹簧,603-第二楔形块,7-第二卡紧组件,701-第二支撑块,702-第二卡块,703-第十弹簧,704-第三支撑块,705-顶块,706-第十一弹簧,707-导向块,708-拉杆,8-驱动组件,801-第四支撑块,802-第五导向杆,803-第十二弹簧,804-连接杆,805-踏板,806-第一滑轮,807-第二滑轮,808-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批量脱离设备,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包括有支撑架1、送料组件2和脱离组件3,地面上左右对称设有支撑架1,支撑架1上部设有送料组件2,送料组件2上设有脱离组件3。

送料组件2包括有第一支撑槽块201、第一导向杆202、第一弹簧203、第一滑块204和放置台205,支撑架1上部均连接有第一支撑槽块201,第一支撑槽块201内部前后两侧之间均连接有第一导向杆202,第一导向杆202上均滑动式连接有第一滑块204,第一滑块204与第一支撑槽块201之间均连接有第一弹簧203,第一弹簧203套在第一导向杆202上,第一滑块204之间连接有放置台205。

脱离组件3包括有支撑杆301、第二导向杆302、第二弹簧303、第一连接槽杆304、夹杆305、第三弹簧306、第二滑块307、第四弹簧308、斜槽块309和滑杆310,第一支撑槽块201后部之间上下对称均连接有支撑杆301,支撑杆301中部左右两侧均滑动式连接有第二导向杆302,第二导向杆302外侧与支撑杆301之间均连接有第二弹簧303,第二弹簧303套在第二导向杆302上,上下两侧第二导向杆302内侧之间均连接有第一连接槽杆304,第一连接槽杆304内侧均间隔均匀滑动式连接有四根夹杆305,夹杆305外侧与第一连接槽杆304之间均连接有第三弹簧306,第一支撑槽块201内部后侧均滑动式连接有第二滑块307,第二滑块307后侧与第一支撑槽块201之间上下对称连接有第四弹簧308,第二滑块307内侧均连接有斜槽块309,第一连接槽杆304内侧均左右对称连接有滑杆310,滑杆310均与斜槽块309滑动式连接。

当使用者需要将医用注射针头批量脱离时,将四个注射器放入放置台205凹槽内,推动第一滑块204向后移动,带动放置台205和注射器向后移动,第一弹簧203被压缩,推动第二滑块307向前移动,第四弹簧308被拉伸,带动斜槽块309向前移动,带动滑杆310向外侧移动,从而带动第一连接槽杆304、第二导向杆302和夹杆305向外侧移动,第二弹簧303被拉伸,当注射器的针头移动至夹杆305内侧时,松开第二滑块307,在第四弹簧308的作用下,推动第二滑块307和斜槽块309向后移动,在第二弹簧303的作用下,推动第二导向杆302、第一连接槽杆304和滑杆310向内侧移动,带动夹杆305向内侧移动,根据针头的厚度,推动夹杆305向外侧移动,第三弹簧306被压缩,将针头夹紧,随后松开第一滑块204,在第一弹簧203的作用下,推动第一滑块204、放置台205和注射器身向前移动,完成针头脱离,再次推动第二滑块307向前移动,同样带动夹杆305向外侧移动,将针头松开,即可取下针头收集,随后再松开第二滑块307,在复位作用下,恢复至原状态,如此往复,达到轻松批量脱离针头的效果。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1、图2、图6、图7、图8、图9和图10所示,还包括有压紧组件4,压紧组件4包括有第二支撑槽块401、第三导向杆402、第五弹簧403、第三滑块404、滑槽块405、第二连接槽杆406、第六弹簧407、压块408和第七弹簧409,第一支撑槽块201上部后侧均连接有第二支撑槽块401,第二支撑槽块401内部前后两侧之间均连接有第三导向杆402,第三导向杆402上均滑动式连接有第三滑块404,第三滑块404与第二支撑槽块401之间均连接有第五弹簧403,第五弹簧403套在第三导向杆402上,第三滑块404上部均连接有滑槽块405,滑槽块405之间滑动式连接有第二连接槽杆406,第二连接槽杆406上侧与滑槽块405之间均连接有第六弹簧407,第二连接槽杆406中部前后两侧均间隔均匀地滑动式连接有四根压块408,压块408上侧与第二连接槽杆406之间均连接有第七弹簧409。

推动第二连接槽杆406向上移动,第六弹簧407被压缩,带动压块408向上移动,当注射器移动至压块408下侧时,松开第二连接槽杆406,在第六弹簧407的作用下,推动第二连接槽杆406和压块408向下移动,根据注射器身的厚度,推动压块408向上移动,第七弹簧409被压缩,压块408压紧注射器,在摩擦力作用下,注射器带动压块408向后移动,从而带动第二连接槽杆406、滑槽块405和第三滑块404向后移动,第五弹簧403被压缩,针头脱离后,在摩擦力和第五弹簧403的作用下,推动第二连接槽杆406和压块408向前移动,再次推动第二连接槽杆406向上移动,第六弹簧407被压缩,第七弹簧409回伸至原状态后,带动压块408一起向上移动,将注射器身取下收集,随后松开第二连接槽杆406,在复位作用下,恢复原状态,如此往复,达到简便压紧固定注射器的效果,防止注射器身在针头脱离时移动,保证顺利脱离针头。

还包括有第一卡紧组件5,第一卡紧组件5包括有第一支撑块501、第一卡块502、第八弹簧503、第一楔形块504、第三支撑槽块505、第四导向杆506、第九弹簧507和推杆508,滑槽块405外侧中部均连接有第一支撑块501,第一支撑块501上部外侧均滑动式连接有第一卡块502,第一卡块502穿过滑槽块405与第二连接槽杆406相互配合,第一卡块502内侧与第一支撑块501之间均连接有第八弹簧503,第八弹簧503套在第一卡块502上,第一卡块502前部外侧均连接有第一楔形块504,第一滑块204上部均连接有第三支撑槽块505,第三支撑槽块505内部左右两侧之间均连接有第四导向杆506,第四导向杆506上均滑动式连接有推杆508,推杆508与第一楔形块504相互配合,推杆508与第三支撑槽块505之间均连接有第九弹簧507,第九弹簧507套在第四导向杆506上。

开始状态下,第一卡块502顶起第二连接槽杆406,第六弹簧407被压缩,第一滑块204向后移动带动推杆508向后移动,接触到第一楔形块504后,推动第一楔形块504向外侧移动,带动第一卡块502向外侧移动远离第二连接槽杆406,第八弹簧503被压缩,在第六弹簧407的作用下,推动第二连接槽杆406向下移动,最终使得压块408压紧注射器,第二连接槽杆406顶住第一卡块502,第八弹簧503保持压缩,针头脱离后,推动第二连接槽杆406向上移动远离第一卡块502,使得压块408将注射器身松开,在第八弹簧503的作用下,推动第一卡块502向内侧移动,再次顶住第二连接槽杆406,恢复至原状态,第一滑块204带动推杆508向前移动,推杆508接触到第一楔形块504后被推动向外侧移动,第九弹簧507被压缩,推杆508顺利通过第一楔形块504后,在第九弹簧507的作用下,推动推杆508向内侧移动,恢复至原状态,如此往复,达到自动解锁压块408向下移动的效果,节省人力。

还包括有抬升组件6,抬升组件6包括有挡杆601、扭力弹簧602和第二楔形块603,第一支撑槽块201内侧上部后侧均转动式挡杆601,挡杆601与第一支撑槽块201之间均上下对称连接有扭力弹簧602,第二连接槽杆406下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第二楔形块603,第二楔形块603与挡杆601相互配合。

第二连接槽杆406带动第二楔形块603向后移动,接触到挡杆601后,推动挡杆601内侧向后转动,扭力弹簧602发生形变,第二楔形块603远离挡杆601后,在扭力弹簧602的作用下,推动挡杆601内侧向前转动,恢复原状态,针头脱离后,第二连接槽杆406带动第二楔形块603向前移动,接触到挡杆601后,被推动向上移动,带动第二连接槽杆406向上移动,使得第二连接槽杆406再次被第一卡块502顶住,如此往复,达到自动推动第二连接槽杆406向上移动的效果,无需人手固定第二连接槽杆406。

还包括有第二卡紧组件7,第二卡紧组件7包括有第二支撑块701、第二卡块702、第十弹簧703、第三支撑块704、顶块705、第十一弹簧706、导向块707和拉杆708,第一支撑槽块201外侧后部下侧均连接有第二支撑块701,第二支撑块701上均滑动式连接有第二卡块702,第二卡块702与第二滑块307相互配合,第二卡块702与第二支撑块701上侧之间均连接有第十弹簧703,第十弹簧703套在第二卡块702上,第一支撑槽块201外侧后部下侧均连接有第三支撑块704,第三支撑块704上均滑动式连接有顶块705,顶块705与第二卡块702和第一滑块204相互配合,顶块705前侧与第三支撑块704之间均连接有第十一弹簧706,第十一弹簧706套在顶块705上,第一支撑槽块201外侧下部均前后对称连接有导向块707,左右两侧导向块707之间均滑动式连接有拉杆708,拉杆708前侧与第一滑块204相连接,拉杆708后侧与第一滑块204相互配合。

开始状态下,第二卡块702顶住第二滑块307,第三弹簧306被拉伸,第一滑块204向后移动至接触到顶块705时,将推动顶块705向后移动,第十一弹簧706被压缩,从而推动第二卡块702向下移动远离第二滑块307,第十弹簧703被压缩,在第三弹簧306的作用下,最终使得夹杆305夹紧针头,针头脱离后,第一滑块204向前移动,远离顶块705后,在第十一弹簧706的作用,推动顶块705向前移动远离第二卡块702,在第十弹簧703的作用下,推动第二卡块702向上移动,恢复至原状态,同时第一滑块204也将带动拉杆708向前移动,拉杆708将推动第二滑块307向前移动,从而推动第二卡块702向下移动,第十弹簧703被压缩,进而推动顶块705向前移动,第十一弹簧706被拉伸,第二滑块307通过第二卡块702后,在第十弹簧703的作用下,推动第二卡块702向上移动,远离顶块705后,在第十一弹簧706的作用下,推动顶块705向后移动,恢复至原状态,如此往复,达到自动固定和解锁第二滑块307的效果,便利省事。

还包括有驱动组件8,驱动组件8包括有第四支撑块801、第五导向杆802、第十二弹簧803、连接杆804、踏板805、第一滑轮806、第二滑轮807和拉绳808,支撑架1上部前侧均连接有第四支撑块801,第四支撑块801下部前侧均连接有第五导向杆802,第五导向杆802之间滑动式连接有连接杆804,连接杆804与第五导向杆802下部之间均连接有第十二弹簧803,第十二弹簧803套在第五导向杆802上,连接杆804中部下侧连接有踏板805,第一支撑槽块201下侧前部外侧均转动式连接有第一滑轮806,第一支撑槽块201下侧后部外侧均上下对称转动式连接有第二滑轮807,连接杆804上部左右两侧与第一滑块204后侧之间均连接有拉绳808,拉绳808绕过第一滑轮806和第二滑轮807。

踩压踏板805,带动连接杆804向下移动,第十二弹簧803压缩,通过拉绳808拉动第一滑块204向后移动,针头脱离后,松开踏板805,在第十二弹簧803的作用下,推动连接杆804向上移动,不再拉动第一滑块204,第一滑块204在第一弹簧203的复位作用下向前移动,恢复至原状态,如此往复,达到踩压驱动第一滑块204移动的效果,最终完成针头脱离,更加省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