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荆防制剂的医药新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45327发布日期:2022-08-16 23:24阅读:6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荆防制剂的医药新用途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荆防制剂的医药新用途,一种荆防制剂在制备治疗或预防肥胖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2.荆防制剂的处方出自明朝张时彻《摄生众妙方》中所载荆防败毒散,由荆芥、防风、柴胡、川芎、羌活、独活、前胡、茯苓、桔梗、枳壳、甘草共11味中药组成。
3.荆防败毒散是由人参败毒散去人参加荆芥、防风而成。人参败毒散最早出自宋代官方成药医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药物组成为柴胡、甘草、桔梗、人参、川芎、茯苓、枳売、前胡、羌活、独活,长于治疗疫病。原书记载“治伤寒时气”。《类证活人书》和《小儿药证直诀》均言其“治瘟疫
……
瘟疫时行
……
此药不可缺也”。明未清初医家喻昌对此方十分推崇,指出“人感三气两病,病而死,其气互传,乃至十百千万,传为疫矣。倘病者日服此药二三剂,所受疫邪,不复留于胸中,讵不快哉”。还称赞“昌鄙见三气门中,推此方为第一,以其功之著也”。提出人参败毒散诸药辛平,乃“治疫第一方”,可称为“活人败毒散”。
4.荆防败毒散方中去人参败毒散中温补的人参,故无助邪化毒之弊,加“去风邪、散淤血、破结气、消疮毒的荆芥,“治风通用”的“风药中润剂”防风,治疗范围从“伤寒时气、伤风、瘟疫、风湿”之类,扩展到“伤寒外感、多种疾病、痘疹疮疡、痈脓肿痛、瘀毒流注”等。
5.荆防败毒散方中荆芥微温而发散,善散风解表;防风辛散甘缓微温,为治风通用药,善祛风胜湿、发表止痛。二者相须为用药力更强,治外感风寒或兼湿邪者功著,故为君药。羌活辛温苦燥,主入膀胱经,善除在上在表之风寒湿邪;独活辛散苦燥,主入肾经,主散在里在下之风寒湿邪;两药相合,既解表散寒,又散一身上下之风湿,通利关节而止痹痛。川芎辛温行散,善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三药合用,助君药散风寒、祛风湿、止痹痛,故为臣药。柴胡苦泄辛散微寒,善解表退热;前胡辛散苦泄微寒,善疏风宣肺;桔梗辛散苦泄而平,善开宣肺气、祛痰止咳;茯苓甘淡渗利而平,善健脾利湿;枳壳苦泄辛散微寒,善理气行滞,气畅则湿散。五药合用,可助君臣药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故为佐药。甘草甘平,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配伍,辛温燥散,共奏解表散寒、祛风胜湿之功,故善治外感风寒挟湿所致的感冒。
6.大多数医家认为荆防败毒散味辛性温,用于风寒外感轻证。但《麻疹活人书》、《麻疹备要方论》均言荆防败毒散为“辛平之药”。吴澄《不居集》中将荆防败毒散列于“辛平解表剂”下。综合吴澄《不居集》、王肯堂《证治准绳》、虞抟《医学正传
·
痘疹》、郑玉坛《彤园医书》、任赞《保赤新编》等医家的记载,荆防败毒散用于治疗感受风热、风寒、风湿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疾病等属于壅毒致病者,且非辛温之剂,而是性擅透邪败毒的辛散平和之方。现代医家同样运用荆防败毒散治疗多种传染性疾病,如小儿流行性感冒、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登革热等。荆防败毒散不仅能够治疗各种感冒,预防瘟疫,而且对牙疼、乳腺结节、皮肤疾病、头痛身疼都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同时,2021年荆防颗粒还被多省市指定为防治新冠肺炎推荐用药。
7.综上可知,荆防制剂药理作用较为广泛,主要用于发汗解表,散风祛湿;此外对牙疼、乳腺结节、皮肤疾病、头痛身疼等均具有显著疗效。但目前尚未见有荆防制剂在减肥方面的药理活性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荆防制剂的医药新用途,即提供一种已知药物的医药新用途,具体为提供一种荆防制剂在制备治疗或预防肥胖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用途,其对由肥胖引发的高血脂症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并可预防由肥胖引发的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其他重症内科疾病。对荆防制剂的长期研究表明,长期服用荆防制剂无毒副作用或毒副作用不明显,安全性高,无用药依赖性,对身体无损害。
9.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10.荆防制剂在减肥方面的用途。
11.荆防制剂作为唯一的原料药在制备治疗或预防肥胖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用途。
12.荆防制剂在制备治疗或预防肥胖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用途。
13.优选地,所述荆防制剂为荆防颗粒和荆防合剂中的一种。
14.优选地,所述荆防颗粒的配方为荆芥、防风、柴胡、川芎、羌活、独活、前胡、茯苓、桔梗、枳壳、甘草。
15.优选地,所述荆防颗粒的配方为荆芥、防风、柴胡、川芎、羌活、独活、前胡、茯苓、桔梗、枳壳、甘草,辅料为蔗糖或糊精。
16.优选地,所述荆防合剂的配方为荆芥、防风、柴胡、川芎、羌活、独活、前胡、茯苓、桔梗、枳壳、甘草,辅料为苯甲酸钠。
17.在一优选例中,所述荆防制剂为颗粒剂。
18.在一优选例中,所述荆防制剂为口服液体制剂。
19.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荆防制剂中不含糖类辅料。
20.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荆防制剂中含有糖类辅料,如蔗糖。
21.所述荆防颗粒和荆防合剂的制备方法参照卫生部标准wa3-b-0328-90以及ws3-b-1377-93记载方法。
2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3.本发明提供荆防制剂在制备治疗或预防肥胖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用途,并通过实验证明其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有显著性降低作用,并对血清中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具有进一步开发成减肥药物的前景;且荆防制剂长期使用无毒副作用或毒副作用不明显,安全性高;无用药依赖性,对身体无损害;同时此方还具有散风解表,祛风胜湿,通利关节,活血行气,疏风宣肺,祛痰止咳,健脾利湿止痛等作用,可促进体内器官协调运转,增强人体免疫力,有助于减肥的同时于身体有益。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通过具体实验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应当理解的是,以下实验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25.荆防制剂的减肥实验研究
26.1.材料
27.1.1药品
28.荆防颗粒(含糖型,由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提供),荆防颗粒(无糖型,由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以糊精替代荆防颗粒含糖型配方的蔗糖辅料后制备),荆防合剂(由鲁南厚普制药有限公司提供)。
29.1.2饲料
30.基础饲料:按照国家标准(gb 14924.3-2001)准备;高脂饲料配比为20%粗蛋白+40%脂肪+40%碳水化合物。
31.1.3动物
32.spf级三周龄雄性sd大鼠150只,体重(50
±
10g),购自济南朋悦实验动物繁育有限公司,生产许可证号scxk(鲁)20190003。
33.2.实验方法
34.2.1分组及给药
35.150只sd大鼠适应性饲养一周并检疫后,随机分为2组,一组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喂饲基础饲料,另一组140只喂饲高脂饲料,连续饲养6周。从喂饲高脂饲料的140只小鼠中选取高脂造模成功且体重集中的100只,随机分为10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组和实验组1-9。
36.将荆防颗粒(含糖组)和荆防颗粒(无糖组)分别以温水配制成0.3g/ml、0.4g/ml以及0.5g/ml的不同浓度溶解液,将荆防合剂分别配制成稀释4倍、稀释2.75倍和稀释2倍浓度的溶液(浓度由低至高给药量分别相当于人体推荐给药剂量的6倍、8倍、10倍,以成人60kg体重计)。实验组1-9依次给予荆防颗粒(含糖组)、荆防颗粒(无糖组)和荆防合剂不同剂量浓度(由低到高)的药物,给药容积为0.5ml/100g,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各组均给药3次/天,给药6周,给药期间,大鼠每日称重。
37.2.2实验数据检测
38.(1)观察并记录各组的体重,给药期间,每日测大鼠体重并记录;
39.(2)给药6周后,在麻醉状态下测大鼠体重、体长(从鼻至肛门的长度),按公式lee’s=(体重)
1/3
×
10/体长(cm)计算lee’s指数。
40.(3)测大鼠腹腔脂肪湿重,大鼠处死后,从大鼠腹腔中剥离附睾和肾周脂肪,在滤纸上吸干水分后称重。
41.(4)测大鼠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的含量),眼眶静脉丛采血,静置30min,离心5min,分离血清。
42.2.3统计学分析
43.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实验数据采用平均值
±
标准差表示。
44.2.4实验结果
45.表1.大鼠体重、体长、脂肪湿重测定结果及lee’s指数(n=10)
[0046][0047][0048]
注:*表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1,**表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
#
表示与模型组相比p《0.01,
##
表示与模型组相比p《0.05。
[0049]
如表1所示:模型组与空白组的体重增重及lee’s指数相比较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这表明肥胖模型造模成功;给药后,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体重以及脂肪湿重的增重量均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或p<0.05),lee’s指数也均具有显著的降低,这表明荆防制剂有明显减轻体重,降低体内脂肪含量的作用;从体重及脂肪变化量比较,各给药组减肥效果依次为:荆防合剂(实验组7-9)》荆防颗粒(无糖型,实验组4-6)》荆防颗粒(含糖型,实验组1-3);从给药浓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显示,一定程度的浓度增加可促进体重的降低,实验结果呈现一定程度的剂量依赖性。
[0050]
表2.大鼠血脂指标比较(n=10,mmol/l)
[0051]
组别给药前tc给药后tc给药前tg给药后tg空白对照组1.34
±
0.461.52
±
0.500.51
±
0.130.57
±
0.16模型组1.65
±
0.32**2.21
±
0.45*0.67
±
0.09*0.85
±
0.15*实验1组1.64
±
0.271.96
±
0.31
##
0.68
±
0.210.79
±
0.24
##
实验2组1.71
±
0.411.96
±
0.38
#
0.72
±
0.220.80
±
0.23
#
实验3组1.67
±
0.441.91
±
0.46
#
0.59
±
0.150.66
±
0.17
#
实验4组1.61
±
0.281.89
±
0.31
##
0.63
±
0.120.72
±
0.21
#
实验5组1.77
±
0.342.01
±
0.47
#
0.71
±
0.110.78
±
0.18
#
实验6组1.71
±
0.361.92
±
0.39
#
0.65
±
0.210.72
±
0.25
#
实验7组1.68
±
0.411.93
±
0.35
#
0.68
±
0.180.74
±
0.21
#
实验8组1.73
±
0.281.93
±
0.42
#
0.73
±
0.150.77
±
0.20
#
实验9组1.67
±
0.331.86
±
0.41
#
0.66
±
0.160.71
±
0.23
#
[0052]
注:*表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1,**表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
#
表示与模型组相比p《0.01,
##
表示与模型组相比p《0.05。
[0053]
如表2所示:模型组的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含量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给药后,实验组与模型组相比,tc及tg含量增量均有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或p《0.05),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对tc及tg含量的降低程度,荆防合剂的效果最佳,荆防颗粒(无糖型)与荆防颗粒(含糖型)的实验结果无显著差别(p》0.05);说明荆防制剂对营养型肥胖大鼠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有明显调节作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