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症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大鼠模型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522364发布日期:2021-06-18 20:10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症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大鼠模型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模型制备,具体涉及一种重症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大鼠模型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venousandsinusthrombosis,cvst)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以脑静脉回流受阻、脑脊液吸收障碍为特征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大约占卒中患者的0.5%-1%,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好发于20-35岁的年轻女性,男女发病比例为1.5:5。

cvst的临床症状多样,常表现为头痛、视神经乳头水肿、癫痫、意识障碍等。若不能及时明确诊断并得到有效治疗,尤其是重症cvst患者,常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目前,对于该病的确切生理机制尚不清楚,一些学说仍存在争议。因此深入开展重症cvst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可为预测cvst的疾病演变和预后,以及为开辟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但是现有技术中缺少用于研究重症cvst的模型。

目前,cvst的经典模型为结扎大鼠上矢状窦前1/3和后1/3处导致局部血液瘀滞,然后采用微量注射器穿刺上矢状窦,并注入促凝物质成功诱导血栓形成;另有模型是将大鼠的上矢状窦暴露,然后贴敷浸润40%氯化铁的滤纸,从而诱导上矢状窦内形成血栓。但是,上述两种模型的血栓形成仅局限于上矢状窦,不能有效诱导皮层静脉内血栓形成,对脑血流无明显改变,不能很好地模拟临床重症cvst患者的发病过程。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症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大鼠模型制备方法,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能有效诱导皮层静脉内血栓形成、不能很好地模拟临床重症cvst患者发病过程的缺陷。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重症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大鼠模型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大鼠进行麻醉并暴露上矢状窦,结扎使得窦内血液瘀滞;

s2、将体外制备的血栓条缓慢注入上矢状窦内,使得血栓充满整个上矢状窦;

s3、利用血管夹暂时阻断双侧颈内动脉血流,并向静脉窦内缓慢注入凝血酶,使得凝血酶进入上矢状窦和皮层静脉;

s4、观察上矢状窦和皮层静脉内血液凝固,形成暗色血栓。

优选地,s1中结扎使得窦内血液瘀滞,包括:

用手术缝合线结扎上矢状窦的前1/3和后1/3处,使得窦内血液瘀滞。

优选地,s2中体外制备的血栓条的制备方法,包括:

s21、取年轻健康大鼠的下腔静脉血,并将采集到的下腔静脉血抽入导管内;

s22、进行水浴,导管内即可形成稳定的血栓;

s23、将稳定的血栓保存在4℃的生理盐水中,24小时内即可将血栓吸入导管内,形成血栓条。

优选地,s22中进行水浴,包括:

将包含下腔静脉血的导管放入37℃的水浴锅中保持3小时。

优选地,s23中血栓条的长度为2cm。

优选地,s3中向静脉窦内缓慢注入凝血酶,使得凝血酶进入上矢状窦和皮层静脉,包括:

利用导管将浓度为50iu/ml的100μl凝血酶缓慢注入静脉窦内,注射过程持续1分钟。

优选地,s4中观察上矢状窦和皮层静脉内血液凝固,形成暗色血栓之后,包括:

松解血管夹,使得双侧颈内动脉血流恢复正常,并还纳骨瓣,缝合头部皮肤。

优选地,所述导管为pe-50管,内径为0.58mm,外径为0.96mm,尖端直径为0.35-0.38mm。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重症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大鼠模型制备方法,能够在上矢状窦、皮层静脉中产生血栓,建立累计上矢状窦和皮层静脉的重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模型,能够用于研究重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和各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中重症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大鼠模型制备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重症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大鼠模型制备方法,如图1所示,对大鼠进行麻醉并暴露上矢状窦,结扎使得窦内血液瘀滞。

其中,结扎使得窦内血液瘀滞,包括:

用手术缝合线结扎上矢状窦的前1/3和后1/3处,使得窦内血液瘀滞。

将体外制备的血栓条缓慢注入上矢状窦内,使得血栓充满整个上矢状窦。

其中,体外制备的血栓条的制备方法,包括:

s21、取年轻健康大鼠的下腔静脉血,并将采集到的下腔静脉血抽入导管内;

s22、进行水浴,导管内即可形成稳定的血栓;

s23、将稳定的血栓保存在4℃的生理盐水中,24小时内即可将血栓吸入导管内,形成血栓条。

进行水浴时,将包含下腔静脉血的导管放入37℃的水浴锅中保持3小时。

将稳定的血栓保存在4℃的生理盐水中,一般血栓制备成功后24小时内即用于模型制备。制备模型之前,将血栓吸入导管内,血栓长度一般为2cm,大鼠模型制备过程中即可将该血栓条注入上矢状窦内。

血栓条制备形成后,利用导管将血栓缓慢注入上矢状窦内,边注射血栓边回撤导管,使得血栓充满整个上矢状窦。

利用血管夹暂时阻断双侧颈内动脉血流,并向静脉窦内缓慢注入凝血酶,使得凝血酶进入上矢状窦和皮层静脉。

其中,向静脉窦内缓慢注入凝血酶,使得凝血酶进入上矢状窦和皮层静脉,包括:

利用导管将浓度为50iu/ml的100μl凝血酶缓慢注入静脉窦内,注射过程持续1分钟。

利用血管夹暂时阻断双侧颈内动脉血流后,能够减少颅内皮层静脉的血流灌注,使凝血酶更加容易进入上矢状窦和皮层静脉。注射过程约持续1分钟,能够使上矢状窦和皮层静脉内的血液与凝血酶充分混合。

观察上矢状窦和皮层静脉内血液凝固,形成暗色血栓。

将凝血酶缓慢注入静脉窦内后,过5分钟即可观察到上矢状窦和皮层静脉内血液凝固,形成暗色血栓,从而建立累计上矢状窦和皮层静脉的重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模型。

观察上矢状窦和皮层静脉内血液凝固,形成暗色血栓之后,松解血管夹,使得双侧颈内动脉血流恢复正常,并还纳骨瓣,缝合头部皮肤。

本申请技术方案中,导管为pe-50管,内径为0.58mm,外径为0.96mm,尖端直径为0.35-0.38mm。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