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儿童的健脾益智膏及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342016发布日期:2021-06-04 19:48阅读:8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儿童的健脾益智膏及制作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医疗保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儿童的健脾益智膏及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2.小儿脾胃虚弱通常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者是后天失养所导致,先天的原因包括小儿早产、父母脾胃虚弱等,而后天包括饮食:生冷油腻一块吃,喂养不当,积食,而且有的小儿在得了其他疾病之后,病后食腹没有及时的调理,导致的一系列的病症,这一类的小儿主要表现为面色蜡黄没有血色、形体的消瘦、便秘或者腹泻、不思饮食、稍微进食多一点后就会出现脘腹胀满,食而不化,肺火旺盛,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等情况。目前针对小儿脾胃虚弱的中成药,推拿,艾灸方法过于单一,疗效不佳,例如:王氏保赤丸、婴儿健脾散以及健脾颗粒,王氏保赤丸能够缓解或者治愈小儿乳滞疳积、痰厥惊风、喘咳痰鸣、乳食减少、吐泻发热、大便秘结、四时感冒以及脾胃虚弱、发育不良等症,同时对肠胃不清以及痰食阻滞者亦有疗效,婴儿健脾散用于消化不良,乳食不进,腹胀、大便次数增多,健脾颗粒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以及食少便溏,但是这些现有的中成药没有办法做到对便秘腹泻双项调解、调理脾胃的同时再健脾益智以及调理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同时现有的中成药口感并不好,进而导致儿童难以接受来服用,因此提出了一种用于儿童的健脾益智膏及制作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儿童的健脾益智膏及制作方法,解决了现有的中成药没有办法做到对便秘腹泻双项调解、调理脾胃的同时再健脾益智以及调理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同时现有的中成药口感并不好进而导致儿童难以接受来服用的问题。
4.(二)技术方案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儿童的健脾益智膏,包括以下原料:党参、太子参、南沙参、地黄、制何首乌、白术(麸炒)、白芍(麸炒)、黑大豆、木香、白扁豆、山药、茯苓、五味子(制)、石菖蒲、浮小麦、甘草(蜜炙)、牡蛎(煅)、陈皮、远志(制)、大枣、芦根、防风、鸡内金、黄芪、鸡血藤;其制剂含量为:党参6g、太子参3g、南沙参4g、地黄6g、制何首乌2g、白术(麸炒)9g、白芍(麸炒)2g、黑大豆2g、木香8g、白扁豆1.5g、山药2g、茯苓3g、五味子(制)3g、石菖蒲3g、浮小麦4g、甘草(蜜炙)4g、牡蛎(煅)2g、陈皮5g、远志(制)1.5g、大枣8g、芦根6g、防风5g、鸡内金8g、黄芪6g、鸡血藤4g。
5.一种用于儿童的健脾益智膏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1、准备相应材料:准备好相应的设备,同时将相应的中药配方粉碎为颗粒,并且准备适量的麦芽糖颗粒;
a2、加水溶解:准备对应中药配方颗粒总量三倍左右的温开水,之后将温开水倒入对应的中药配方颗粒中进行搅拌混合,例如100g 的中药配方颗粒加入300ml的温开水;a3、加热:用相应的设备以武火加热温开水混合中药配方颗粒的药液至沸腾,并且在加热相应药液的过程中不断搅拌相应的药液,进而使相应药液中的相应中药颗粒完全溶解,此过程将持续约10

20分钟;a4、浓缩清膏:a3步骤结束即相应中药配方颗粒完全溶解后将相应的设备调制中火,此过程若出现泡沫则通过滤网滤去,在中火将药液熬至原体积一半时即可得到清膏,中火持续时间将为20分钟,并且在此过程中加入麦芽糖,且具体量按照相应的规定配合个人口味调整;a5、收膏:将相应设备的火力调至文火,并通过文火将药液加热至出现鱼眼泡,此时药液将形成粘稠、均匀且清亮的膏剂,同时将搅拌的相应设备提起时药膏可向下滴成三角形,进而称收膏挂旗此过程约为20

40分钟;a6、装膏:将熬制成功的药膏装入广口保鲜碗内,待药膏冷却后盖严密封,进而将药膏置于室内阴凉处或冰箱内冷藏。
6.优选的,所述相应的设备为电磁炉、锅、木头勺、木头铲、滤网、带刻度的量杯(水杯)盘子、白糖勺以及剪刀,所述白糖勺为搅拌的相应设备,所述电磁炉为相应的加热设备。
7.优选的,所述武火为电磁炉1800

2000瓦,所述中火为1200

1500瓦,所述文火为400

600瓦。
8.优选的,出现所述鱼眼泡即出现黄豆大的大气泡,所述麦芽糖相应的具体量规定为所有相应配方颗粒总重量的0.5

1.5倍。
9.(三)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用于儿童的健脾益智膏及制作方法,通过制备方法以及党参、太子参、南沙参、地黄、制何首乌、白术(麸炒)、白芍(麸炒)、黑大豆、木香、白扁豆、山药、茯苓、五味子(制)、石菖蒲、浮小麦、甘草(蜜炙)、牡蛎(煅)、陈皮、远志(制)、大枣、芦根、防风、鸡内金、黄芪以及鸡血藤的混合颗粒配合温水以及麦芽糖熬制而成健脾益智膏不仅口感好,儿童容易接受,同时副作用小,同时该健脾益智膏可以达到双项调理:”健脾益肺、醒脑益智”,既调理脾肺又补脑益智,并且该药膏能够对儿童先天脾胃不足、后天脾胃虚弱引起的反复的便秘、腹泻、消化不良、吸收不好、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后遗症即咽炎、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过敏性鼻炎以及过敏性气管炎起到很好的调理作用,从而解决了了现有的中成药没有办法做到对便秘腹泻双项调解、调理脾胃的同时再健脾益智以及调理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同时现有的中成药口感并不好进而导致儿童难以接受来服用的问题。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发明制备流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2.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儿童的健脾益智膏,包括以下原料:党参、党参具有补中益气以及健脾益肺的药效,其可以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以及内热消渴的症状,太子参、太子参具有益气健脾以及生津润肺的药效,其可以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以及肺燥干咳的病症,南沙参、南沙参具有养阴清肺,化痰以及益气的药效,其可以用于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干咳痰黏,气阴不足以及烦热口干的病症,地黄、地黄具有清热生津,凉血以及止血的药效,其可以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以及咽喉肿痛的症状,制何首乌、制何首乌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以及强筋骨的药效,其可以用于血虚萎黄,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崩漏带下,久疟体虚以及高血脂的症状,白术(麸炒)、白术(麸炒)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以及安胎的药效,其可以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以及胎动不安的症状,而且土白术还具有健脾,和胃以及安胎的药效,其具体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以及胎动不安的症状,白芍(麸炒)、白芍(麸炒)具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的药效,其具体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以及盗汗的症状,黑大豆、黑大豆具有活血利水,祛风解毒以及健脾益肾的药效,其主要主水肿胀满,风毒脚气,黄疸浮肿,肾虚腰痛,遗尿,风痹筋挛,产后风痉,口噤,痈肿疮毒,药物以及食物中毒的症状,木香、木香具有行气止痛以及健脾消食的药效,其主要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以及不思饮食的症状,其中煨木香实肠止泻,其主要用于泄泻腹痛的症状,白扁豆、白扁豆具有健脾化湿以及和中消暑的药效,其主要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白带过多,暑湿吐泻以及胸闷腹胀的症状,其中炒扁豆具有健脾化湿的药效并用于脾虚泄泻以及白带过多的症状,山药、山药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以及补肾涩精的药效,其主要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以及虚热消渴的症状,而且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的症状,茯苓、茯苓具有利水渗湿以及健脾宁心的药效,其主要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以及惊悸失眠的症状,五味子(制)、五味子(制)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以及补肾宁心的药效,其主要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以及心悸失眠的症状,石菖蒲、石菖蒲具有化湿开胃,开窍豁痰以及醒神益智的药效,其主要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以及健忘耳聋的症状,浮小麦、浮小麦具有止虚汗以及养心安神的药效,其主要用于体虚多汗以及脏躁症的症状,甘草(蜜炙)、甘草(蜜炙)具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以及调和诸药的药效,其主要要用于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的症状,牡蛎(煅)、牡蛎(煅)具有收敛固涩,制酸止痛,重镇安神以及软坚散结的药效,其主要应用与滑脱诸证即自汗,盗汗,尿频,带下,崩漏,遗精等,胃痛泛酸,心神不安,失眠,肝阳上亢以及头晕目眩等症状,陈皮、陈皮具有理气健脾以及燥湿化痰的药效,其具体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以及咳嗽痰多的症状,远志(制)、远志(制)具有安神益智,祛痰以及消肿的药效,其主要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以及乳房肿痛的症状,大枣、大枣具有补中益气以及养血安神的药效,其主要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树皮,消炎,止血,止泻,气管炎,肠炎,痢
疾以及崩漏等症状,芦根、芦根具有清热生津,除烦,止呕以及利尿的药效,其主要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肺痈吐脓以及热淋涩痛的症状,防风、防风具有解表祛风,胜湿以及止痉的药效,其主要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以及破伤风的症状,鸡内金、鸡内金具有消积滞以及健脾胃的药效,其主要用于治食积胀满,呕吐反胃,泻痢,疳积,消渴,遗溺,喉痹乳蛾以及牙疳口疮的症状,黄芪、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以及敛疮生肌的药效,其主要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以及糖尿病的症状,鸡血藤,鸡血藤具有补血,活血以及通络的药效,其主要用于月经不调,血虚萎黄,麻木瘫痪以及风湿痹痛的症状。
13.其制剂含量为:党参6g、太子参3g、南沙参4g、地黄6g、制何首乌2g、白术(麸炒)9g、白芍(麸炒)2g、黑大豆2g、木香8g、白扁豆1.5g、山药2g、茯苓3g、五味子(制)3g、石菖蒲3g、浮小麦4g、甘草(蜜炙)4g、牡蛎(煅)2g、陈皮5g、远志(制)1.5g、大枣8g、芦根6g、防风5g、鸡内金8g、黄芪6g、鸡血藤4g。
14.一种用于儿童的健脾益智膏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1、准备相应材料:准备好相应的设备,同时将相应的中药配方粉碎为颗粒,并且准备适量的麦芽糖颗粒。
15.a2、加水溶解:准备对应中药配方颗粒总量三倍左右的温开水,之后将温开水倒入对应的中药配方颗粒中进行搅拌混合,例如100g 的中药配方颗粒加入300ml的温开水。
16.a3、加热:用相应的设备以武火加热温开水混合中药配方颗粒的药液至沸腾,并且在加热相应药液的过程中不断搅拌相应的药液,进而使相应药液中的相应中药颗粒完全溶解,此过程将持续约10

20分钟。
17.a4、浓缩清膏:a3步骤结束即相应中药配方颗粒完全溶解后将相应的设备调制中火,此过程若出现泡沫则通过滤网滤去,在中火将药液熬至原体积一半时即可得到清膏,中火持续时间将为20分钟,并且在此过程中加入麦芽糖,且具体量按照相应的规定配合个人口味调整。
18.a5、收膏:将相应设备的火力调至文火,并通过文火将药液加热至出现鱼眼泡,此时药液将形成粘稠、均匀且清亮的膏剂,同时将搅拌的相应设备提起时药膏可向下滴成三角形,进而称收膏挂旗此过程约为20

40分钟。
19.a6、装膏:将熬制成功的药膏装入广口保鲜碗内,待药膏冷却后盖严密封,进而将药膏置于室内阴凉处或冰箱内冷藏。
20.相应的设备为电磁炉、锅、木头勺、木头铲、滤网、带刻度的量杯(水杯)盘子、白糖勺以及剪刀,所述白糖勺为搅拌的相应设备,所述电磁炉为相应的加热设备。
21.武火为电磁炉1800

2000瓦,所述中火为1200

1500瓦,所述文火为400

600瓦。
22.出现鱼眼泡即出现黄豆大的大气泡,所述麦芽糖相应的具体量规定为所有相应配方颗粒总重量的0.5

1.5倍。
23.本发明的操作步骤为:s1、准备相应材料:准备好相应的设备,同时将相应的中药配方粉碎为颗粒,并且准备适量的麦芽糖颗粒;s2、加水溶解:准备对应中药配方颗粒总量三倍左右的温开水,之后将温开水倒入
对应的中药配方颗粒中进行搅拌混合,例如100g 的中药配方颗粒加入300ml的温开水;s3、加热:用相应的设备以武火加热温开水混合中药配方颗粒的药液至沸腾,并且在加热相应药液的过程中不断搅拌相应的药液,进而使相应药液中的相应中药颗粒完全溶解,此过程将持续约10

20分钟;s4、浓缩清膏:a3步骤结束即相应中药配方颗粒完全溶解后将相应的设备调制中火,此过程若出现泡沫则通过滤网滤去,在中火将药液熬至原体积一半时即可得到清膏,中火持续时间将为20分钟,并且在此过程中加入麦芽糖,且具体量按照相应的规定配合个人口味调整;s5、收膏:将相应设备的火力调至文火,并通过文火将药液加热至出现鱼眼泡,此时药液将形成粘稠、均匀且清亮的膏剂,同时将搅拌的相应设备提起时药膏可向下滴成三角形,进而称收膏挂旗此过程约为20

40分钟。
24.s6、装膏:将熬制成功的药膏装入广口保鲜碗内,待药膏冷却后盖严密封,进而将药膏置于室内阴凉处或冰箱内冷藏;s7、具体服用该药膏时从冰箱或者室内阴凉处取出该药膏,然后取出6毫升药膏,之后用开水冲泡,进而进行口服,每日口服两次,且在服用过程中以两个月为一疗程,一年进行两个疗程调理服用,并且两个疗程分别以一年中的春季和冬季调理服用最佳。
25.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