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确定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1833715发布日期:2022-10-18 20:07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信息确定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信息确定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确定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帕金森病、脑梗等疾病困扰人类已久,虽现有技术中具有相应的治疗方法,但这类疾病的变症状是由微入渐,在病变早期不易被人察觉,从而易导致治疗不及时等问题,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3.因此,如何及时发现这类病症以提早治疗,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确定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帕金森病、脑梗等疾病早期不易被察觉导致的延误治疗的技术问题。
5.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确定方法,包括:获取电子设备的第一运动检测信息,所述第一运动检测信息示出了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电子设备之使用者的相对运动关系;基于所述第一运动检测信息和预设的第二运动检测信息的差别,确定所述电子设备在采集所述第一运动检测信息期间的第一使用者状态,其中,所述第二运动检测信息为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使用者处于第二使用者状态时所采集的运动检测信息。
6.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设置为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7.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流程。
8.以上技术方案,可基于用户与电子设备的相对运动情况检测用户是否患有帕金森病、脑梗等病症,为及时识别这类发病初期对人体运动状态产生影响的病症提供了新的途径,能够有效避免这类病症治疗延误,为人体健康提供了充足保障。
【附图说明】
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0.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信息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1.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12.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14.实施例一
15.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信息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16.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信息确定方法的流程包括:
17.步骤102,获取电子设备的第一运动检测信息。
18.所述第一运动检测信息示出了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电子设备之使用者的相对运动关系,而电子设备与电子设备之使用者的相对运动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电子设备之使用者的运动状态。
19.比如,若电子设备之使用者手持电子设备,则电子设备与该使用者握持该电子设备的手部是相对运动,电子设备此时的运动检测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使用者手部的运动状态。
20.再比如,若电子设备之使用者将电子设备放入口袋随身携带,则电子设备随该使用者的运动而运动,电子设备此时的运动检测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使用者整体的运动状态,如行走状态。
21.帕金森病、脑梗等疾病的早期症状包括震颤、运动迟缓等,这些症状初始出现时,肉眼难以察觉,却可以在电子设备使用者与电子设备的相对运动中体现出一定规律。因此,若电子设备使用者处于帕金森病、脑梗等疾病的早期,那么其电子设备的第一运动检测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体患帕金森病、脑梗等疾病后四肢或整体的运动规律。
2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步骤102具体包括:在指定时间间隔内,按照指定采样频率对所述电子设备中运动检测模块的输出信息进行采样,得到所述第一运动检测信息,其中,所述运动检测模块:加速度检测模块和/或压力检测模块。
23.可选地,设置指定时间间隔为10s,设置指定采样率频率为50hz(50次/s)。当然,指定时间间隔和指定采样率频率可基于实际病症识别需求进行任意设置,而不限于上述示例。另外,指定时间间隔越长、指定采样率频率越高,所得的采样数据越充分,越有利于准确判断电子设备使用者的使用者状态信息。
24.加速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电子设备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并将加速度转化成信号输出,可选地,加速度检测模块为加速度传感器。压力检测模块可选为压力传感器,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设置于电子设备使用者与电子设备接触的任何位置,如设置于显示屏、设备被握持位置、设备外设按键等。
2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按照指定采样频率对所述电子设备中运动检测模块的输出信息进行采样之后,还包括:对各运动检测模块对应的采样结果序列进行归一化处理和统一坐标系处理,得到所述第一运动检测信息。
26.由于在指定时间间隔内按照指定采样频率对所述电子设备中运动检测模块的输出信息进行采样,而加速度检测模块和/或压力检测模块的输出信息是具有方向的信号,故
采样结果为多个向量组成的序列。
27.然而由于使用者运动的不可控性以及使用者操作电子设备的动作多样性,加速度检测模块和各压力检测模块输出的信号其数值属于不同量级,且分别处于各自的三维坐标系内。因此,为提升使用者状态判断结果的可靠性,可对采样得到的不同量级的数值进行归一化处理,使其处于相同量级下,同时,将采样得到的所有向量转化至同一个坐标系下,减少因计量所用的坐标系不同对使用者状态判断结果的可靠性带来的负面影响。
28.统一坐标系处理的方式包括:对于采样结果中不同坐标系的采样值,先获取不同坐标系的公共点坐标,基于公共点坐标确定转换参数,最终,再以转换参数对不同坐标系的采样值进行转换,使得所有采样值处于同一坐标系中。可选地,通过放射变换实现统一坐标系处理。
29.步骤104,基于所述第一运动检测信息和预设的第二运动检测信息的差别,确定所述电子设备在采集所述第一运动检测信息期间的第一使用者状态。
30.其中,所述第二运动检测信息为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使用者处于第二使用者状态时所采集的运动检测信息。
31.这样一来,基于所述第一运动检测信息和预设的第二运动检测信息的差别可判断两者反映的使用者运动规律是否一致,若一致,说明所述电子设备在采集所述第一运动检测信息期间和采集第二运动检测信息期间,其第一使用者状态相同,所述电子设备在采集所述第一运动检测信息期间的第一使用者状态即第二运动检测信息对应的第二使用者状态。
32.若不一致,说明所述电子设备在采集所述第一运动检测信息期间和采集第二运动检测信息期间,其第一使用者状态不同,所述电子设备在采集所述第一运动检测信息期间的第一使用者状态非第二运动检测信息对应的第二使用者状态。
3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使用者状态为使用者患指定病症的状态。
34.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使用者状态为使用者未患指定病症的状态。
35.其中,指定病症包括但不限于帕金森病、脑梗等任何发病初期对人体运动状态产生影响的病症。
36.以上技术方案,可基于用户与电子设备的相对运动情况检测用户是否患有帕金森病、脑梗等病症,为及时识别这类发病初期对人体运动状态产生影响的病症提供了新的途径,能够有效避免这类病症治疗延误,为人体健康提供了充足保障。
37.实施例二
38.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信息确定方法的流程包括:
39.步骤202,获取电子设备的第一运动检测信息,所述第一运动检测信息示出了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电子设备之使用者的相对运动关系。
40.步骤204,在所述第一运动检测信息和预设的第二运动检测信息之差别大于或等于指定差别阈值时,将所述第二运动检测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二使用者状态的相对状态确定为所述电子设备在采集所述第一运动检测信息期间的第一使用者状态。
41.指定差别阈值为第一运动检测信息和第二运动检测信息各自反映的使用者与电子设备的相对运动规律处于相同水平时,第一运动检测信息和第二运动检测信息的最大差异。若所述第一运动检测信息和预设的第二运动检测信息之差别大于或等于指定差别阈
值,说明第一运动检测信息和第二运动检测信息各自反映的使用者与电子设备的相对运动规律不一致,反之则一致。
4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使用者状态为使用者患指定病症的状态,第二运动检测信息为反映了使用者患指定病症时与电子设备的相对运动规律。其中,对于不同的指定病症,可设置不同的第二运动检测信息,每项第二运动检测信息用于反映自身对应的指定病症下使用者患病时与电子设备的相对运动规律。
43.此时,若所述第一运动检测信息和预设的第二运动检测信息的差别大于或等于指定差别阈值,说明第一运动检测信息所反映的使用者运动规律与第二运动检测信息所反映的使用者运动规律不同,电子设备的使用者未患第二运动检测信息对应的指定病症,所述电子设备在采集所述第一运动检测信息期间的第一使用者状态为健康状态。
44.反之,若所述第一运动检测信息和预设的第二运动检测信息的差别小于指定差别阈值,说明第一运动检测信息所反映的使用者运动规律与第二运动检测信息所反映的使用者运动规律相同,电子设备的使用者患有第二运动检测信息对应的指定病症,所述电子设备在采集所述第一运动检测信息期间的第一使用者状态为第二运动检测信息对应的指定病症状态。
45.与前述设计相反的是,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使用者状态为使用者未患指定病症的状态,第二运动检测信息为反映了使用者未患指定病症时与电子设备的相对运动规律。此设计下,若所述第一运动检测信息和预设的第二运动检测信息的差别大于或等于指定差别阈值,所述电子设备在采集所述第一运动检测信息期间的第一使用者状态为第二运动检测信息对应的指定病症状态;若所述第一运动检测信息和预设的第二运动检测信息的差别小于指定差别阈值,所述电子设备在采集所述第一运动检测信息期间的第一使用者状态为健康状态。
46.以上技术方案,可基于用户与电子设备的当前相对运动情况与预定的相对运动情况的差异检测用户是否患有帕金森病、脑梗等病症,为及时识别这类发病初期对人体运动状态产生影响的病症提供了新的途径,能够有效避免这类病症治疗延误,为人体健康提供了充足保障。
47.实施例三
48.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信息确定方法的流程包括:
49.步骤302,获取电子设备的第一运动检测信息,所述第一运动检测信息示出了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电子设备之使用者的相对运动关系。
50.步骤304,基于所述第一运动检测信息和预设的第二运动检测信息的差别,以及预定的相似度确定模型,确定所述第一运动检测信息与所述第二运动检测信息的相似度。
51.相似度确定模型是基于历史第一运动检测信息和历史第二运动检测信息的差别以及相似度训练的,用于反映运动检测信息间的差别与相似度的关联关系。具体地,相似度确定模型的输入为第一运动检测信息和第二运动检测信息的差别,相似度确定模型的输出为第一运动检测信息与第二运动检测信息的相似度。
52.步骤306,若所述相似度大于或等于指定相似度阈值,将所述第二运动检测信息对应的第二使用者状态确定为所述电子设备在采集所述第一运动检测信息期间的第一使用者状态。
53.指定相似度阈值为第一运动检测信息和第二运动检测信息具有足够区别以使两者对应的使用者状态不同时所具有的最高相似度,若所述相似度大于或等于指定相似度阈值,说明第一运动检测信息和第二运动检测信息的差别不足以使两者对应的使用者状态不同,即两者对应的使用者状态相同。此时,即可将第二运动检测信息对应的第二使用者状态确定为所述电子设备在采集所述第一运动检测信息期间的第一使用者状态。
54.步骤308,若所述相似度小于所述指定相似度阈值,将所述第二运动检测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二使用者状态的相对状态确定为所述电子设备在采集所述第一运动检测信息期间的第一使用者状态。
55.若所述相似度小于指定相似度阈值,说明第一运动检测信息和第二运动检测信息的差别足以使两者对应的使用者状态不同。一般地,使用者状态区分为健康状态和与健康状态相对的非健康状态,在第一运动检测信息和第二运动检测信息对应的使用者状态不同时,电子设备在采集所述第一运动检测信息期间的第一使用者状态即为第二运动检测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二使用者状态的相对状态。
5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使用者状态为使用者患指定病症的状态,即上述的非健康状态,第二运动检测信息为反映了使用者患指定病症时与电子设备的相对运动规律。
57.若第一运动检测信息与第二运动检测信息的相似度大于或等于指定相似度阈值,说明第一运动检测信息与第二运动检测信息对应的使用者状态相同,则电子设备在采集所述第一运动检测信息期间的第一使用者状态即为与第二使用者状态相同的非健康状态,所述电子设备的使用者患有指定病症。
58.若第一运动检测信息与第二运动检测信息的相似度小于指定相似度阈值,说明第一运动检测信息与第二运动检测信息对应的使用者状态不同,则电子设备在采集所述第一运动检测信息期间的第一使用者状态即为与第二使用者状态相对的健康状态,所述电子设备的使用者未患有指定病症。
59.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使用者状态为使用者未患指定病症的状态,即上述的健康状态,第二运动检测信息为反映了使用者未患指定病症时与电子设备的相对运动规律。
60.若第一运动检测信息与第二运动检测信息的相似度大于或等于指定相似度阈值,说明第一运动检测信息与第二运动检测信息对应的使用者状态相同,则电子设备在采集所述第一运动检测信息期间的第一使用者状态即为与第二使用者状态相同的健康状态,所述电子设备的使用者未患有指定病症。
61.若第一运动检测信息与第二运动检测信息的相似度小于指定相似度阈值,说明第一运动检测信息与第二运动检测信息对应的使用者状态不同,则电子设备在采集所述第一运动检测信息期间的第一使用者状态即为与第二使用者状态相对的非健康状态,所述电子设备的使用者患有指定病症。
62.以上技术方案,可通过神经网络模型的方式计算电子设备的第一运动检测信息与预设的第二运动检测信息的相似度,并基于该相似度的大小确定电子设备在采集所述第一运动检测信息期间其使用者是否出现指定病症,能够及时、准确地识别帕金森病、脑梗等指定病症发病初期对人体运动状态产生的影响,有效避免这类病症治疗延误,为人体健康提供了充足保障。
63.实施例四
64.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信息确定方法的流程包括:
65.步骤402,获取电子设备的第一运动检测信息,所述第一运动检测信息示出了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电子设备之使用者的相对运动关系。
66.步骤404,在所述第一运动检测信息和预设的第二运动检测信息之差别大于或等于指定差别阈值时,基于所述第一运动检测信息和预设的第三运动检测信息的差别,以及预定的相似度确定模型,确定所述第一运动检测信息与所述第三运动检测信息的相似度,其中,所述第三运动检测信息为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使用者处于第二使用者状态的相对状态时所采集的运动检测信息。
6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使用者状态为使用者未患指定病症的状态,即健康状态,第二运动检测信息为反映了使用者未患指定病症时与电子设备的相对运动规律。可选地,第二运动检测信息为当前的指定时间间隔前的任一时间间隔内使用者处于健康状态时电子设备所采集的运动检测信息,以下可将在前的健康运动检测信息。
68.指定差别阈值为第一运动检测信息和在前的健康运动检测信息各自反映的使用者与电子设备的相对运动规律处于相同水平时,第一运动检测信息和在前的健康运动检测信息的最大差异。
69.首先,进入初始检测步骤。
70.若所述第一运动检测信息和在前的健康运动检测信息之差别小于指定差别阈值,说明第一运动检测信息和在前的健康运动检测信息各自反映的使用者与电子设备的相对运动规律一致,电子设备在采集所述第一运动检测信息期间的第一使用者状态与在前的健康运动检测信息对应的健康状态相同。
71.若所述第一运动检测信息和在前的健康运动检测信息之差别大于或等于指定差别阈值,说明第一运动检测信息和在前的健康运动检测信息各自反映的使用者与电子设备的相对运动规律不一致,电子设备在采集所述第一运动检测信息期间的第一使用者状态与在前的健康运动检测信息对应的健康状态有可能不同。
72.接着,进入二次检测步骤。在初始检测步骤确定电子设备在采集所述第一运动检测信息期间的第一使用者状态与在前的健康运动检测信息对应的健康状态有可能不同的情况下,为进一步确定电子设备在采集所述第一运动检测信息期间的第一使用者状态是否确为非健康状态,可进一步比较所述第一运动检测信息与所述第三运动检测信息的相似度。
73.其中,所述第三运动检测信息为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使用者处于第二使用者状态的相对状态时所采集的运动检测信息。
7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使用者状态为使用者未患指定病症的状态,即健康状态,则采集第三运动检测信息时所处的第二使用者状态的相对状态即为非健康状态。也就是说,二次检测步骤需要获取第一运动检测信息期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处于非健康状态下时电子设备检测到的第三运动检测信息的相似度。
75.本实施例中,通过相似度确定模型计算相似度的步骤与实施例三相同,在此处不再赘述。另外,计算相似度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神经网络模型方式,还可以是任何符合实际相似度计算需求的方式,如将各运动检测信息转换为向量集合,通过欧几里得距离、曼哈顿
距离计算向量集合间的相似度。
76.步骤406,若所述相似度大于或等于指定相似度阈值,将所述第三运动检测信息对应的第一使用者状态确定为所述电子设备在采集所述第一运动检测信息期间的第一使用者状态。
77.指定相似度阈值为第一运动检测信息和第三运动检测信息具有足够区别以使两者对应的使用者状态不同时所具有的最高相似度,若所述相似度大于或等于指定相似度阈值,说明第一运动检测信息和第三运动检测信息的差别不足以使两者对应的使用者状态不同,即两者对应的使用者状态相同,反之则两者对应的使用者状态不同。
78.由于第三运动检测信息对应的使用者状态为非健康状态,若第一运动检测信息与第三运动检测信息的相似度大于或等于指定相似度阈值,说明第一运动检测信息与第三运动检测信息对应的使用者状态相同,则电子设备在采集所述第一运动检测信息期间的第一使用者状态即为非健康状态,所述电子设备的使用者患有指定病症。
79.若第一运动检测信息与第三运动检测信息的相似度小于指定相似度阈值,说明第一运动检测信息与第三运动检测信息对应的使用者状态不同,则电子设备在采集所述第一运动检测信息期间的第一使用者状态即为健康状态,所述电子设备的使用者未患有指定病症。
80.需要补充的是,对于不同的指定病症,可为每种指定病症设置对应的第二运动检测信息和第三运动检测信息。
81.在执行每个实施例的步骤之前,电子设备还可以基于接收到的选择操作,在预设的多个可检测的指定病症中,选择一种指定病症,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对电子设备使用者是否患指定病症进行监测。
82.或者,电子设备还可以基于接收到的选择操作,在预设的多个可检测的指定病症中,选择多种指定病症,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多个指定病症对应的进程内,分别对电子设备使用者是否患每种指定病症进行监测。
83.另外,电子设备在确定自身采集所述第一运动检测信息期间的第一使用者状态为指定病症对应的非健康状态时,可生成和展示提示信息。该提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在电子设备的主页、下拉菜单、悬浮窗、应用显示界面等任何位置显示的文字信息、图像信息、视频信息等任何形式的信息,当然,也可以为语音信息、向外部接收对象发送的通信信息等。展示提示信息的时间可为电子设备使用者设置的时间或指定时间,比如,可每隔一小时,向预定的外部接收对象发送一次短信息,短信息内容可为【电子设备使用者xx具有指定病症风险,请及时就医】。
84.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通信连接的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设置为用于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案。因此,该电子设备具有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85.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以多种形式存在,包括但不限于:
86.(1)移动通信设备:这类设备的特点是具备移动通信功能,并且以提供话音、数据通信为主要目标。这类终端包括:智能手机(例如iphone)、多媒体手机、功能性手机,以及低端手机等。
87.(2)超移动个人计算机设备:这类设备属于个人计算机的范畴,有计算和处理功能,一般也具备移动上网特性。这类终端包括:pda、mid和umpc设备等,例如ipad。
88.(3)便携式娱乐设备:这类设备可以显示和播放多媒体内容。该类设备包括:音频、视频播放器(例如ipod),掌上游戏机,电子书,以及智能玩具和便携式车载导航设备。
89.(4)其他具有数据交互功能的电子装置。
90.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流程。
91.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基于用户与电子设备的相对运动情况检测用户是否患有帕金森病、脑梗等病症,为及时识别这类发病初期对人体运动状态产生影响的病症提供了新的途径,能够有效避免这类病症治疗延误,为人体健康提供了充足保障。
92.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93.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使用者状态,但这些使用者状态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使用者状态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使用者状态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使用者状态,类似地,第二使用者状态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使用者状态。
94.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
……
时”或“当
……
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9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