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25609133发布日期:2021-06-25 14:34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应用与流程

1.本申请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属于中药及日化产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痘是痤疮的俗称,又叫“青春痘”、“暗疮”或“粉刺”。西医认为是由于毛囊及皮脂腺阻塞、发炎所引发的一种皮肤病,如化妆品残留、环境中的灰尘、细菌等,化妆品残留会引起毛孔堵塞、皮肤油脂水油分泌失调,而灰尘等随着毛孔的呼吸,进入毛囊,形成囊肿,并长期存在于皮肤表层。中医则认为痤疮是由于素体阳热偏盛,以及生机旺盛,血热外壅,气血郁滞,蕴阻肌肤而成;或因过食辛辣肥甘之品,肺胃积热,循经上薰,血随热行,上壅于胸面而致。目前市面上祛痘产品较多,但存在各种问题,包括:1、现代人皮肤肤质不同,由于气候、环境等多种原因造成敏感肌肤人群越来越多,而很多祛痘产品通过添加维a类、化学抑菌剂(如硫磺、水杨酸)等达到效果,但是这些成分易导致皮肤干燥、过敏或者破坏皮肤正常菌群,对皮肤刺激较大,消费者依从性差,适用范围窄;2、部分化妆品为追求短期效果,非法添加激素、抗生素、汞等重金属,长期使用这类产品,可能导致激素依赖性皮炎等皮肤病,威胁消费者皮肤安全。目前虽有部分中药祛痘产品上市,但也存在选用药味众多、处方复杂、疗效不确切等诸多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透骨草、苦参、地榆、皂角和甘草。各味药材协同作用,起到很好的祛痘功效,对皮肤无刺激,且中药温和,可长期使用。
4.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透骨草、苦参、地榆、皂角和甘草。
5.可选地,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
6.透骨草 10~50重量份;
7.苦参 10~35重量份;
8.地榆 5~20重量份;
9.皂角 5~15重量份;
10.甘草 5~20重量份。
11.可选地,所述中药组合物由透骨草、苦参、地榆、皂角和甘草组成。
12.可选地,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
13.透骨草 25~45重量份;
14.苦参 10~20重量份;
15.地榆 10~20重量份;
16.皂角 5~15重量份;
17.甘草 5~10重量份。
18.可选地,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组分组成:
19.透骨草 25~45重量份;
20.苦参 10~20重量份;
21.地榆 10~20重量份;
22.皂角 5~15重量份;
23.甘草 5~10重量份。
24.可选地,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组分配比如下:
25.组分重量份最佳配比透骨草10

5035苦参10

3515地榆5

2015皂角5

1510甘草5

208
26.可选地,所述中药组合物为膏状。
27.可选地,所述中药组合物的相对密度为1~1.5。
28.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提取法或渗漉法制备所述中药组合物。
29.可选地,所述提取法包括以下步骤:
30.将含有透骨草、苦参、地榆、皂角、甘草和提取液的物料,回流提取,过滤,浓缩i,即可得到所述中药组合物;
31.所述提取液选自水、乙醇中的至少一种;
32.所述渗漉法包括以下步骤:
33.将含有透骨草、苦参、地榆、皂角、甘草的混合物,粉碎,浸渍,加入化合物a渗漉提取,浓缩ii,即可得到所述中药组合物;
34.所述化合物a选自乙醇。
35.可选地,所述浸渍的溶液为水、乙醇中的至少一种。
36.可选地,所述回流提取操作时,回流提取煮沸即可。
37.可选地,所述回流提取的条件为:回流提取1~3次;每次0.5~2h;
38.所述浓缩i的温度为55~85℃;
39.所述粉碎的粒径为0.1~1.5cm;
40.所述浸渍的时间为6~48h;
41.所述渗漉提取的速度为0.5

3l/(h
·
kg);
42.所述浓缩ii的温度为50~90℃。
43.可选地,所述提取液的加入量为透骨草、苦参、地榆、皂角和甘草总质量的6~12倍;
44.所述化合物a的加入量为透骨草、苦参、地榆、皂角和甘草总质量的10

40倍。
45.可选地,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46.样品制备方法采取方式1(提取法)或2(渗漉法)
47.制备方法1:按处方量称取上述药材,加入6

12倍水(或50wt%

95wt%乙醇)回流
提取1

3次,每次0.5

2h,合并滤液。过100

600目滤布,55℃

85℃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

1.30的稠膏。
48.制备方法进一步优化:按处方量称取上述药材,加入6

12倍水回流提取1

3次,每次1

2h,合并滤液。过300目滤布,70℃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的稠膏。
49.制备方法优选:按处方量称取上述药材,加入10倍水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2h,第二次及第三次分别提取1h,合并滤液。过300目滤布,70℃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的稠膏。
50.制备方法2:按处方量称取上述药材,粉碎,药材粉碎粒径为0.1cm

1.5cm,浸渍6h

48h后,加入10

40倍50

95%乙醇渗漉提取,渗漉速度为0.5

3l/(h
·
kg)。渗漉液55℃

85℃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

1.30。
51.制备方法进一步优化:按处方量称取上述药材,粉碎,药材粉碎粒径为0.1

0.8cm,浸渍10

18h后,加入15

25倍75%乙醇渗漉提取,渗漉速度为0.5

1l/(h
·
kg)。渗漉液70℃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
52.制备方法优选:按处方量称取上述药材,粉碎,药材粉碎粒径为0.3cm,浸渍12h后,加入20倍75%乙醇渗漉提取,渗漉速度为1l/(h
·
kg)。渗漉液70℃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
53.根据本申请的最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中药组合物、根据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中药组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在祛痘药物中的应用。
54.本申请中提供的各组分的功效如下:
55.透骨草:辛,温。归肝、肾经。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散瘀消肿。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挛缩,寒湿脚气,腰部扭伤,瘫痪,闭经,阴囊湿疹,疮疖肿毒。
56.苦参: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疽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猪痒,挤癖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57.地榆:苦、酸、涩,微寒。归肝、大肠经。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
58.皂角:辛,温;有小毒。归肺、胃、大肠经。具有开窍通闭,祛痰止咳,解毒散结。用于突然昏厥,中风,牙关紧闭,喘涎痰壅,喉痹,癫痫。外用治痈疽肿毒。
59.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60.本申请将上述五味中药进行配伍,并确定该处方中各药味配比范围,使其具有明显的祛痘效果。处方中透骨草,除湿解毒去脂,活血消肿止痒;苦参性苦、寒,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皂角有消肿去脂,杀虫止痒之功;地榆苦寒酸涩,擅泄血中之热,而解毒敛疮;甘草,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之功;各味药材相互配伍,协同增效,具有良好的祛痘功效,对皮肤温和、无刺激,可长期使用。
61.可根据使用途径不同,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得到稠膏可制成不同的外用制剂,如洁面奶、洗液、面膜、乳液、精华及面霜等,不限于上述剂型,可按照化妆品、日化产品等领域中已知的方法,将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稠膏制成各种不同的外用制剂。
62.本申请中,相对密度指的是物质的密度与参考物质(水)的密度在各自规定的条件下(50℃)之比。
63.本申请能产生的有益效果包括:
64.本发明中以纯中药为主要原料,共计5味,各味药材协同作用,起到很好的祛痘功效,对皮肤无刺激,且中药温和,可长期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65.下面结合实施例详述本申请,但本申请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66.如无特别说明,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原料均通过商业途径购买。
67.本申请实施例中加入的提取液和化合物a的量都是以透骨草、苦参、地榆、皂角和甘草的总质量为基准的。
68.实施例及对比例
69.名称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透骨草3533335010苦参1510351018皂角15205520地榆10105515甘草81051320
70.注:上表中各物质按重量份称取。
71.制备方法:
72.1、制备方法1:实施例1、2、4、5采取该方法
73.按处方量称取上述药材,加入10倍水回流提取3次,第一次2h,第二次及第三次分别提取1h,合并滤液。过300目滤布,70℃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的稠膏。
74.2、制备方法2:实施例3采取该方法
75.按处方量称取上述药材,粉碎,药材粉碎粒径为0.3cm,在水中浸渍12h后,加入20倍75wt%乙醇渗漉提取,渗漉速度为1l/(h
·
kg)。渗漉液70℃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
76.对比例:
77.名称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对比例4对比例5对比例6对比例7对比例8透骨草0353535350555半夏350000000苦参15015151530505黄柏015000000皂角1515015150153连翘001500800地榆1010100101555黄芩0001002000甘草8888010815金银花00008000
78.注:上表中各物质按重量份称取。
79.制备方法:对比例制备方法
80.按处方量称取上述药材,加入10倍水回流提取3次,第一次2h,第二次及第三次分
别提取1h,合并滤液。过300目滤布,70℃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的稠膏。
81.性能测试:
82.效果评价
83.抑菌率效果实验
84.参照gb15797

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中“溶出性抗(抑)菌性能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85.(1)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大肠杆菌(atcc25922)、痤疮丙酸杆菌(atcc11827)
86.(2)操作步骤:将上述试验菌24h斜面培养物用0.03mol/l的pbs洗下,制成106cfu/ml菌悬液。取供试样品0.5g,加入上述菌悬液100μl,均匀混合,开始计时,作用20min后,加入9ml0.03mol/l的pbs充分混匀,做适当稀释,分别吸取0.5ml,置于两个平皿,用凉至40

45℃的营养琼脂培养基15ml作倾注,转动平皿,使其充分均匀,琼脂凝固后翻转平板,35℃
±
2℃培养48h,作活菌菌落计数。
87.同时设空白对照,试验重复3次,按下列供试计算抑菌率:
88.x=(a

b)/a
×
100%
89.x:抑菌率,%;
90.a:对照样品平均菌落数;
91.b:被试样品平均菌落数;
92.(3)结果:
93.组别痤疮丙酸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实施例192.46%93.42%93.40%实施例291.67%92.98%92.14%实施例392.06%92.54%92.45%实施例491.67%92.11%91.82%实施例590.87%90.79%91.51%对比例136.11%39.47%50.31%对比例245.24%68.86%49.69%对比例343.65%44.74%47.17%对比例450.40%46.49%46.86%对比例563.10%56.14%48.43%对比例630.16%33.77%41.51%对比例734.13%34.21%39.62%对比例842.06%38.60%47.48%
94.实验结果:
95.实验结果:实施例处方对痤疮丙酸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高于90%,说明实施例对上述三种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96.与实施例相比,对比例处方对痤疮丙酸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较低,效果明显低于实施例,无法达到显著的抑菌效果。
97.(1)对比例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为50.31%,高于50%,有一定抑菌作用,
但<<90%。对其他两种菌的抑菌率均低于50%,无抑菌作用。
98.(2)对比例2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分别为68.86%,高于50%,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其他两种菌抑菌率均低于50%,无抑菌作用。
99.(3)对比例4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率为50.40%,高于50%,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其他两种菌抑菌率均低于50%,无抑菌作用。
100.(4)对比例5对痤疮丙酸杆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分别为63.10%、56.14%,高于50%,有一定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低于50%,无抑菌作用。
101.(5)对比例3、6、7、8对三种菌的抑菌率均低于50%,无抑菌作用。上述实验结果说明,对比例对三种菌无法达到抑制作用。
102.人体评价
103.评价对象:选取面部有明显痤疮痘印,正处于新生炎症期,且颜面部皮肤属于易长粉刺类型的女性志愿者260人,分为13组,每组20人。
104.试用品:将上述中药组合物按处方配比制成总重量相同的洁面乳。
105.使用方法:志愿者每日早晚洁面使用,连续使用28天。
106.评价方法:
[0107][0108]
实验结果:以上实验结果可知,实施例组方中80%的人痤疮消褪90%以上,痘印明显变淡,100%痤疮消褪50%以上,痘印变淡有效。对比例组对痤疮消褪90%以上,痘印明显变淡的人数不足50%,痤疮消褪50%以上,痘印变淡有效不超过80%。
[0109]
综上所述,本发明组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痤疮丙酸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80%可以使得痤疮消褪90%以上,痘印明显变淡;100%可以使得痤疮消褪50%以上,
对痘印变淡有效。且本发明组合物对皮肤温和,无刺激性。
[0110]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几个实施例,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的限制,虽然本申请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的变动或修饰均等同于等效实施案例,均属于技术方案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