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苗药蕲艾艾灸条配方及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951156发布日期:2021-07-20 17:07阅读:1678来源:国知局
一种苗药蕲艾艾灸条配方及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苗药蕲艾艾灸条的制作,尤其涉及一种苗药蕲艾艾灸条配方及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艾灸是中医物理疗法中的灸法。它是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特殊艾热刺激人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灸法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其治疗效果已为无数临床实践所证实。在现有的技术中,各种艾制品琳琅满目、鱼目混珠,加之利润的驱使,以次充好、造假的事情也是层出不穷,令人叹息。首先,单一清艾条艾灸仅具有穴位烧灼、温熨的刺激作用,虽具有一定的保健疗效,但刺激量跟渗透性不足,调理效果也有待进一步提高,施灸过程时间耗费比较多,和所得效果不成正比。其次,市面上的药灸条,要么药物配方复杂,针对性欠缺,所得疗效不匹配;要么就是药物配方过于简单,适应体病症范围受到限制。第三,市面上一些著名的药灸,诸如雷火神针、太乙神针等,配方中不乏一些名贵、珍稀药材,单从原材料上看,药物成本特别高,尤其像沉香、麝香这些药物,属于濒危资源,国家法律有严格管控,这大大限制了其生产和运用。第四,现有灸条制作工艺参差不齐,加入药粉后韧性差,容易散落,掉落药渣,造成烫伤;还有存在燃烧速度偏快,灸火不易把控等缺陷。第五,市面上的药灸在疗效上无量化标准,和普通清艾条相比,疗效是否有加持并无事实根据。

第六,市面上很多艾条做得异常粗,美其名曰“大炮灸”“雷火灸”,单从外观和名称上迷惑大众,混淆视听,没有真正传承药灸精髓,反而对传统艾灸造成一定的摧残。第七,市面上很多药灸配方不协调,容易导致艾灸后伤阴,出现口干舌燥、烦躁等明显的不良反应。因而开发一种燃烧时间长、温度适中、药效好、火力渗透力强、配方安全经济的药灸艾条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黄枣颗粒及其制作工艺。

本发明的黄枣颗粒,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苗药蕲艾艾灸条配方及制作方法,其组成成分的比如下:包括将肉桂、丁香、桂枝、松节、独活、硫黄、没药和川芎按2:1:1:1:1:0.5:0.5:1的比例混合。

步骤一,制备艾绒:

取三年陈干燥的道地蕲艾艾叶适量,通过手工择捡的方式,剔除其中的秸秆、茎等无用杂质;然后将择捡好的艾叶置于传统石臼当中,用黄檀木木杵反复捣舂捶打,使之出绒,每次两公斤艾叶捶打3000-3500次,让艾叶粉尘、细屑以及叶柄与叶脉纤维充分分离,然后筛除杂质后就可得到艾绒;

步骤二,制备药粉:

将肉桂、丁香、桂枝、松节、独活、硫黄、没药和川芎按2:1:1:1:1:0.5:0.5:1的比例混合,粉碎成细粉,过200目筛筛后,形成中药配方药粉;

步骤三,制备药艾绒:艾绒和药粉的用量比为9:1,将艾绒平铺,在艾绒上撒药粉,将二者充分糅合在一起;

步骤四,制备粘合胶:

选用纯天然糯米中的粳稻米,将粳稻米净化干燥后,通过石磨研磨、筛选的传统工序制成细腻的糯米粉,然后将适量的糯米粉和食用精面粉按5:1的比例混合,加适量70℃的温热水搅拌成稀糊状,从而形成的环保、食品级粘合胶;

步骤五,制备药艾条:

取规格为15cm*30cm的桑皮纸一张,平摊桑皮纸,取制备的艾绒60克,双手将其捏成上为20cm左右的长条状,用桑皮纸将长条状卷实,形成长度为20cm、直径为3cm的圆柱形艾条,用制备好的糯米粘合胶将开口处粘合牢固,艾条两端各多出5cm的桑皮纸捻紧,使其紧致、紧密:

步骤六,干燥艾条:将制得的艾条放在烘干箱中,温度调在40-50℃,恒温烘干120分钟,即可得中药艾条成品;

步骤七,窖藏艾条:将烘干好的艾条束为捆状,用锡纸包裹密封好后,再用塑料保鲜膜缠绕紧实,置于口径为50-60cm、容积为50-70l的瓦缸内,瓦缸口用软质材料塞住后,在其上用蜡液浇灌、浸泡,形成蜡封;将蜡封好的瓦缸置于深3米以上的干燥地窖中窖藏,放置49天后可开启使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配方中以肉桂和桂枝为君药,肉桂温里,鼓舞血气,桂枝温表,温经透肌,二者一里一外、一守一行,相得益彰,辅助纯阳之草——蕲艾,增强其温通之效;臣以丁香、硫黄,辛温之品,助阳散寒、除湿定痛、温通经络,二者增强了艾条灼烧时的火力;佐以独活、没药、川芎,祛风散寒、通经活络、除湿止痛,二者使得艾条的火力通经穿透性得以加持,使其透邪外出的能力更为突出。诸药配合,艾条的火力、药气、通透性都全面提升,明显降低了灸疗的时间和耗材成本。

2、制备艾绒,通过手工择捡的方式,剔除杂质更精准;运用黄檀木木杵和石臼捣舂的方式砸艾,能有效地保留艾草纤维的完整性。研究表明,艾草纤维保存越完整,艾绒燃烧火的的红外线波长以及渗透性越好;同时,冷加工的方式,在加工过程中大大减少了艾草中的挥发油以及各种微量元素的挥发和损耗;此外,黄檀木本身味辛、苦、行平,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消肿的功效,可以制约艾草的燥热之性,正可谓:“抑其过,引其不及,归中道也!。

3、采用低速研磨破壁碎机粉碎中药至200目,多个药物一起粉碎,它们可以充分均匀混合,药效作用强度更高;并且,200目粗细适中,中药粉可以很好的吸附于艾绒中,避免洒落。

4、粘合胶采用可食用的糯米和面和调和而成,安全无毒副作用,避免了传统工业胶水在艾条燃烧过程中产生有害气体而损伤人体的情况发生。此外,石磨研磨出的粳稻糯米粉和精面粉5:1的比例配合,加上70℃的温热水调和,其粘性能最大的发挥,用在艾条桑皮纸的粘合上,紧致而不易开裂。

5、所制艾条两端必须将桑皮纸捻紧,使艾绒以及药气密封于里,避免往外泄露而影响其药效的发挥。

6、由于是用糯米糊粘合,存在一定的水分残留,所以制成的艾条必须进行烘干。但是由于艾条中艾绒以及中药成分受高温刺激后易变性,所以烘干温度必须是在40-50℃的范围内。烘干时间必须控制在180分钟以内。

7、制成艾条通过密封窖藏的方式,让艾条产生一定的天然物理、化学发酵作用,中药药气与艾绒之间可以进一步融合,艾草和中药的辛燥逐渐减轻,其火将更加细腻、丰满、温润、醇厚。这一原理同传统白酒的窖藏有异曲同工之妙。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苗药蕲艾艾灸条配方及制作方法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一种苗药蕲艾艾灸条配方及制作方法,其组成成分的比如下:包括将肉桂、丁香、桂枝、松节、独活、硫黄、没药和川芎按2:1:1:1:1:0.5:0.5:1的比例混合。

一种生产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苗药蕲艾艾灸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一,制备艾绒:

取三年陈干燥的道地蕲艾艾叶适量,通过手工择捡的方式,剔除其中的秸秆、茎等无用杂质;然后将择捡好的艾叶置于传统石臼当中,用黄檀木木杵反复捣舂捶打,使之出绒,每次两公斤艾叶捶打3000-3500次,让艾叶粉尘、细屑以及叶柄与叶脉纤维充分分离,然后筛除杂质后就可得到艾绒;

步骤二,制备药粉:

将肉桂、丁香、桂枝、松节、独活、硫黄、没药和川芎按2:1:1:1:1:0.5:0.5:1的比例混合,粉碎成细粉,过200目筛筛后,形成中药配方药粉;

步骤三,制备药艾绒:艾绒和药粉的用量比为9:1,将艾绒平铺,在艾绒上撒药粉,将二者充分糅合在一起;

步骤四,制备粘合胶:

选用纯天然糯米中的粳稻米,将粳稻米净化干燥后,通过石磨研磨、筛选的传统工序制成细腻的糯米粉,然后将适量的糯米粉和食用精面粉按5:1的比例混合,加适量70℃的温热水搅拌成稀糊状,从而形成的环保、食品级粘合胶;

步骤五,制备药艾条:

取规格为15cm*30cm的桑皮纸一张,平摊桑皮纸,取制备的艾绒60克,双手将其捏成上为20cm左右的长条状,用桑皮纸将长条状卷实,形成长度为20cm、直径为3cm的圆柱形艾条,用制备好的糯米粘合胶将开口处粘合牢固,艾条两端各多出5cm的桑皮纸捻紧,使其紧致、紧密:

步骤六,干燥艾条:将制得的艾条放在烘干箱中,温度调在40-50℃,恒温烘干120分钟,即可得中药艾条成品;

步骤七,窖藏艾条:将烘干好的艾条束为捆状,用锡纸包裹密封好后,再用塑料保鲜膜缠绕紧实,置于口径为50-60cm、容积为50-70l的瓦缸内,瓦缸口用软质材料塞住后,在其上用蜡液浇灌、浸泡,形成蜡封;将蜡封好的瓦缸置于深3米以上的干燥地窖中窖藏,放置49天后可开启使用。

一、试验方面:

分别从线上网店、中药店、医疗器械市场、艾制品加工工厂四个渠道选择同规格(3.0*20cm),初、中、高三个不同品级的药艾条,共计12种,从外观、气味、燃烧速度,燃烧火力、燃烧渗透性、灸感以及灸效这些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其对比结果如下表:

1、从外观和手感上看,本款艾条与其他12款艾条对比,在外观色调上厚重了许多,在手感上紧致而不僵硬,虽然为同等规格,其质量在70克左右,比其他12款中最重的68克,还要重2克。

2、从散发气味上看,本款艾条药味醇厚,值得品味,其他对比组药艾条药味参差不一,气味或淡或刺鼻,缺乏应有的醇厚感。

3、从燃烧速度上看,本款艾条燃烧速度较其他12款艾条都要慢一些。用作悬灸艾绒的比例不可过高,也不可能过低,比例过高燃烧速度太快;比例过低,燃烧过慢而不利于灸疗效果。

4、从燃烧火力上看,本款艾条火力温和,灸疗时温度适中,温和而不燥,舒适度极强。其他12款艾条火力都偏于燥,灸时穴位皮肤偏烫,灸后或多或少有口干、燥热等上火的反应。

5、从渗透性上看,其他12款艾条中有一半是无渗透性的,只有少数有一定的渗透性,艾火的渗透性反应灸火对经络的通透性,关系到艾灸疗效的发挥,渗透性越低,其效果越差,本款艾条渗透性强,在较短时间内即可起到“透诸经”的效果。

6、从灸时灸感上看,本款艾条教其他艾条对比,舒适感好,气感强烈。

7、在专业疾病调理上,随机选择60名同类型病症,分五组统计,持续一疗程(15天10次)对比,13款艾条中本款艾条的显效性是最好,疾病症状改善快。

二、临床案例:

本款艾条临床应用500例,其轻中度患者400例,反馈有效者392例、无效者8例;其中重症患者100例,反馈有效者89例、无效者11例;其整体有效率达到96.2%。调理过程中以及调理过后,无任何过敏等不良反应。持续跟踪,未有案例复发、加重的情况。

案例一:张某,男,39岁。头痛,发热,咳嗽,鼻塞5天。查:体温38.5℃,咽部充血,心肺无异常,舌苔薄黄腻,脉象滑数。证属时行感冒(流行性感冒),在他处运用别款艾条连续艾灸三天无任何改善。采用本款艾条大椎15分钟、风池10分钟、肺俞10分钟、合谷5分钟、足三里10分钟。每日1次。2次后而愈。

案例二:孙某,女,45岁。有胃痛、呕吐史5年余。因情绪不畅而诱发,发则胃脘剧痛,呕吐频作,不思饮食10天余。患者脘胁胀闷,烦躁易怒,气逆作呕,舌苔微腻,脉象弦数。此属肝气犯胃、治宜疏肝和胃,降逆止呕。运用他款艾条连续艾灸一周,有一定效果,但未达预期。乃取本款艾条艾灸中脘、内关、阳陵泉、足三里、公孙,每穴10分钟,连续灸3天后胃脘疼痛、呕吐解除;一疗程(10次)后,所以症状解除。

案例三:杨某,女,8岁。自幼患遗尿症,每晚尿床2~3次不等。体瘦,纳差,精神疲乏,舌淡、苔白,脉弱。先后经过汤药、针灸、艾灸治疗数月余,无任何效果。采用本款艾条艾灸命门、肾俞、关元、三阴交,每穴10分钟,灸三天休息一天。第一次艾灸后尿床减为一次,艾灸第5次后停止尿床,两个疗程(20次)后随访3个月,未有复发情况发生。

案例四:肖某,男,72岁。全身浮肿无力半年。诊见颜面、肢体浮肿,脸肿尤甚,下肢有明显压痕。苔白腻,脉沉微。诊为“阴水”(慢性肾炎),治以温肾健脾、助阳利水。再西医住院一个多月,采用利尿剂治疗后反反复复,呈阵发性发展后改喝汤药10副,效果不明显。后又自己艾灸2月余,稍有改善。采用本款艾条,艾灸脾俞、肾俞、水分、气海、阴陵泉、太溪、公孙,每穴10分钟,隔天一次,八次后水肿全面消退,三十次后已无浮肿,乏力疲惫感消除,精神状态大为改善。随访半年无复发反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配方中以肉桂和桂枝为君药,肉桂温里,鼓舞血气,桂枝温表,温经透肌,二者一里一外、一守一行,相得益彰,辅助纯阳之草——蕲艾,增强其温通之效;臣以丁香、硫黄,辛温之品,助阳散寒、除湿定痛、温通经络,二者增强了艾条灼烧时的火力;佐以独活、没药、川芎,祛风散寒、通经活络、除湿止痛,二者使得艾条的火力通经穿透性得以加持,使其透邪外出的能力更为突出。诸药配合,艾条的火力、药气、通透性都全面提升,明显降低了灸疗的时间和耗材成本。

2、制备艾绒,通过手工择捡的方式,剔除杂质更精准;运用黄檀木木杵和石臼捣舂的方式砸艾,能有效地保留艾草纤维的完整性。研究表明,艾草纤维保存越完整,艾绒燃烧火的的红外线波长以及渗透性越好;同时,冷加工的方式,在加工过程中大大减少了艾草中的挥发油以及各种微量元素的挥发和损耗;此外,黄檀木本身味辛、苦、行平,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消肿的功效,可以制约艾草的燥热之性,正可谓:“抑其过,引其不及,归中道也!。

3、采用低速研磨破壁碎机粉碎中药至200目,多个药物一起粉碎,它们可以充分均匀混合,药效作用强度更高;并且,200目粗细适中,中药粉可以很好的吸附于艾绒中,避免洒落。

4、粘合胶采用可食用的糯米和面和调和而成,安全无毒副作用,避免了传统工业胶水在艾条燃烧过程中产生有害气体而损伤人体的情况发生。此外,石磨研磨出的粳稻糯米粉和精面粉5:1的比例配合,加上70℃的温热水调和,其粘性能最大的发挥,用在艾条桑皮纸的粘合上,紧致而不易开裂。

5、所制艾条两端必须将桑皮纸捻紧,使艾绒以及药气密封于里,避免往外泄露而影响其药效的发挥。

6、由于是用糯米糊粘合,存在一定的水分残留,所以制成的艾条必须进行烘干。但是由于艾条中艾绒以及中药成分受高温刺激后易变性,所以烘干温度必须是在40-50℃的范围内。烘干时间必须控制在180分钟以内。

7、制成艾条通过密封窖藏的方式,让艾条产生一定的天然物理、化学发酵作用,中药药气与艾绒之间可以进一步融合,艾草和中药的辛燥逐渐减轻,其火将更加细腻、丰满、温润、醇厚。这一原理同传统白酒的窖藏有异曲同工之妙。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