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胰腺炎微创手术用三通导丝导引钳

文档序号:25876005发布日期:2021-07-16 17:45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胰腺炎微创手术用三通导丝导引钳

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胰腺炎微创手术用三通导丝导引钳。


背景技术:

2.胰腺是一个狭长的腺体,横置于腹后壁1~2腰椎体平面,质地柔软,呈灰红色,是人体腹部深处的一个器官。胰腺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两部分。外分泌腺由腺泡和腺管组成,腺泡分泌胰液,腺管是胰液排出的通道。胰液中含有碳酸氢钠、胰蛋白酶原、脂肪酶、淀粉酶等。胰液通过胰腺管排入十二指肠,有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糖的作用,重症胰腺病人通常为急性胰腺炎,胰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疾病。胰腺有水肿、充血,或出血、坏死。临床上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化验血和尿中淀粉酶含量升高等。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
3.针对重症胰腺炎患者通常采用腹部几乎全部剖开的方式,而微创手术,就是在患者的腹部切开一个小口,用导丝导引钳扩张皮肤切口,缓慢的将专用的三通导管装置放置体内,在负压的作用下将组织烂肉脓液等吸出来。
4.但现有技术中在针对三通导管装置放置的过程中存在扩皮方案单一、工具繁复、步骤复杂、不易掌握等问题,而现有的导丝导引钳的头部大多为弯曲状态,可改变导丝的导引的方向,但对进入人体内的距离不好把控,不方便确定三通导管装置的插入长度,并且,在扩皮后,针对导丝的引导方向单一,因此,设计一种新型胰腺炎微创手术用三通导丝导引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胰腺炎微创手术用三通导丝导引钳,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新型胰腺炎微创手术用三通导丝导引钳大多头部为弯曲状态,可改变导丝的导引的方向,但对进入人体内的距离不好把控,并且,针对导丝的引导方向单一等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新型胰腺炎微创手术用三通导丝导引钳包括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所述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之间通过铰接件活动铰接,且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之间呈相互对称的结构,所述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的左端均固定有钳柄,所述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的右端均开设有中空槽,且两个中空槽相匹配,两个所述中空槽形成一个柱形槽,所述第二钳体的后端通过两个固定螺栓固定有弧形弹板,且弧形弹板的末端与第一钳体相匹配,所述第一钳体内设置有异向导丝夹持机构,所述铰接件内设置有调节机构。
8.优选的,所述异向导丝夹持机构包括导丝穿槽,所述导丝穿槽开设于第一钳体的后端,且导丝穿槽贯穿第二钳体的前端,所述第一钳体内开设有绳孔,所述导丝穿槽的内壁通过两个弹簧固定有弧形夹板,所述弧形夹板的左端固定有拉绳,所述拉绳的另一端贯穿绳孔并固定有拉环。
9.优选的,所述绳孔的进出口分别设置在导丝穿槽的圆周内壁和钳柄上,且拉环设置于两个钳柄之间。
10.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一字调节螺丝和螺帽,所述螺帽固定于铰接件的下端,所述一字调节螺丝螺纹连接于螺帽内,且一字调节螺丝与铰接件相匹配。
11.优选的,所述第一钳体的上端开设有刻度,且刻度的最小刻度为一毫米。
12.优选的,两个所述钳柄内均开设有防滑纹。
13.优选的,位于第二钳体上所述钳柄的孔径大于位于第一钳体上钳柄的孔径。
14.优选的,所述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光滑倒角,且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零度到四十度之间。
15.优选的,所述第二钳体的前端开设有弧槽。
16.优选的,所述弧形弹板采用碳素弹簧钢材质。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8.1、本发明中,整个导引钳结构设置合理,构思巧妙,使用便捷省力,扩皮效果好,可有效直接的观察装置带动三通导管进入患者体内的深度,并且针对导丝导引方向能实现双向导向的功能,提高了对导丝方向固定的多样性,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扩皮方案单一、工具繁复、步骤复杂、不易掌握,并且导丝导引钳的头部大多为弯曲状态,无法改变导丝的导引的方向,但对进入人体内的距离不好把控,不方便确定三通导管装置的插入长度,并且,在扩皮后,针对导丝的引导方向单一等问题。
19.2、本发明中,装置内的调节机构可以调节操作人员操作使用整个钳体的力度,应对不同的使用人员也能提高装置的适配性,同时装置中钳体的结构改变了常见的剪刀式钳体结构,此种结构可让钳体在对导丝进行夹持时操作人员无需额外使用夹持力,将更多的精力放皮肤切口的扩张上,提高手术的效率,且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2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21.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立体图;
23.图3为本发明图2中b处的局部图;
24.图4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25.图5为本发明图4中a

a处的剖视图;
26.图6为本发明的第二立体图;
27.图中:1、第一钳体;2、第二钳体;3、铰接件;4、一字调节螺丝;5、螺帽;6、弧槽;7、刻度;8、中空槽;9、钳柄;10、防滑纹;11、弧形弹板;12、固定螺栓;13、导丝穿槽;14、弹簧;15、弧形夹板;16、绳孔;17、拉绳;18、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9.实施例
30.请参阅图1

图6,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胰腺炎微创手术用三通导丝导引钳包括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之间通过铰接件3活动铰接,且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之间呈相互对称的结构,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的左端均固定有钳柄9,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的右端均开设有中空槽8,且两个中空槽8相匹配,两个中空槽8形成一个柱形槽,第二钳体2的后端通过两个固定螺栓12固定有弧形弹板11,且弧形弹板11的末端与第一钳体1相匹配,第一钳体1内设置有异向导丝夹持机构,铰接件3内设置有调节机构。
31.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之间的两个形成柱形槽对的中空槽8对导丝进行夹持,并且在使用通过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之间的弧形弹板11提高了弹力自动形成夹持,长时间的使用也较为省力,到需要松开对导丝的夹持时可按压第一钳体1与第二钳体2左端的两个钳柄9,让第一钳体1与第二钳体2的右端形成缝隙,此种结构可让钳体在对导丝进行夹持时操作人员无需额外使用夹持力,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皮肤切口的扩张上,提高手术的效率,且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32.具体的,异向导丝夹持机构包括导丝穿槽13,导丝穿槽13开设于第一钳体1的后端,且导丝穿槽13贯穿第二钳体2的前端,第一钳体1内开设有绳孔16,导丝穿槽13的内壁通过两个弹簧14固定有弧形夹板15,弧形夹板15的左端固定有拉绳17,拉绳17的另一端贯穿绳孔16并固定有拉环18。
33.本实施例中:装置中异向导丝夹持机构的设置可以在对不同方向的导丝形成夹持并引导,使用时通过导丝贯穿导丝穿槽13内,导丝穿槽13内通过两个弹簧14固定的弧形夹板15会对导丝进行夹持限位,当需要松开导丝时,医护人员可以拉动第二钳体2内侧的拉环18带动拉绳17在绳孔16内向拉环18的方向移动,拉绳17的移动会与其固定的弧形夹板15失去对导丝穿槽13内导丝的夹持,完成对导丝的松开操作,便捷整个操作在外部进行,操作灵活便捷。
34.具体的,绳孔16的进出口分别设置在导丝穿槽13的圆周内壁和钳柄9上,且拉环18设置于两个钳柄9之间。
35.本实施例中:将拉环18设置在两个钳柄9之间可以便于操作人员的手指对拉环18的拉动。
36.具体的,调节机构包括一字调节螺丝4和螺帽5,螺帽5固定于铰接件3的下端,一字调节螺丝4螺纹连接于螺帽5内,且一字调节螺丝4与铰接件3相匹配。
37.本实施例中:调节机构的设置可以通过对一字调节螺丝4在螺帽5上螺纹连接的紧固程度,来改变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之间活动铰接的松紧程度,以此适配不同的使用人员力度需求。
38.具体的,第一钳体1的上端开设有刻度7,且刻度7的最小刻度为一毫米。
39.本实施例中:刻度7的设置可有效直接的观察装置进入患者体内的深度,并将刻度7的最小刻度为一毫米能提高操作精度。
40.具体的,两个钳柄9内均开设有防滑纹10。
41.本实施例中:两个钳柄9内防滑纹10的设置提高了两个钳柄9与医护人员手指接触的摩擦力,提高装置的操作稳定性与安全性。
42.具体的,位于第二钳体2上钳柄9的孔径大于位于第一钳体1上钳柄9的孔径。
43.本实施例中:将位于第二钳体2上钳柄9的孔径设置大于位于第一钳体1上钳柄9的孔径可以适配人体的大拇指通常会粗于食指的人体结构,此装置在使用时通常将拇指放置在位于第二钳体2上钳柄9并将食指放在位于第一钳体1上钳柄9内完成操作。
44.具体的,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光滑倒角,且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零度到四十度之间。
45.本实施例中:将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光滑倒角能提高装置的安全性,并将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零度到四十度之间也让钳体最大扩张角度在人体拇指和食指形成最大角度之间。
46.具体的,第二钳体2的前端开设有弧槽6。
47.本实施例中:弧槽6的设置可以缩小整个钳体头部的面积,便于装置适配不同的使用场所。
48.具体的,弧形弹板11采用碳素弹簧钢材质。
49.本实施例中:将弧形弹板11采用碳素弹簧钢材质可以利用弧形弹板11的弹性对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形成支撑并使整个钳体对导丝进行夹持导引。
50.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装置在使用时,通过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之间的两个形成柱形槽对的中空槽8对导丝进行夹持,并且在使用通过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之间的弧形弹板11提高了弹力自动形成夹持,长时间的使用也较为省力,到需要松开对导丝的夹持时可按压第一钳体1与第二钳体2左端的两个钳柄9,让第一钳体1与第二钳体2的右端形成缝隙,此种结构可让钳体在对导丝进行夹持时操作人员无需额外使用夹持力,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皮肤切口的扩张上,提高手术的效率,且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异向导丝夹持机构的设置可以在对不同方向的导丝形成夹持并引导,使用时通过导丝贯穿导丝穿槽13内,导丝穿槽13内通过两个弹簧14固定的弧形夹板15会对导丝进行夹持限位,当需要松开导丝时,医护人员可以拉动第二钳体2内侧的拉环18带动拉绳17在绳孔16内向拉环18的方向移动,拉绳17的移动会与其固定的弧形夹板15失去对导丝穿槽13内导丝的夹持,完成对导丝的松开操作,便捷整个操作在外部进行,操作灵活便捷,将拉环18设置在两个钳柄9之间可以便于操作人员的手指对拉环18的拉动,调节机构的设置可以通过对一字调节螺丝4在螺帽5上螺纹连接的紧固程度,来改变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之间活动铰接的松紧程度,以此适配不同的使用人员力度需求,刻度7的设置可有效直接的观察装置进入患者体内的深度,并将刻度7的最小刻度为一毫米能提高操作精度,两个钳柄9内防滑纹10的设置提高了两个钳柄9与医护人员手指接触的摩擦力,提高装置的操作稳定性与安全性,将位于第二钳体2上钳柄9的孔径设置大于位于第一钳体1上钳柄9的孔径可以适配人体的大拇指通常会粗于食指的人体结构,此装置在使用时通常将拇指放置在位于第二钳体2上钳柄9并将食指放在位于第一钳体1上钳柄9内完成操作,将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光滑倒角能提高装置的安全性,并将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零度到四十度之间也让钳体最大扩张角度在人体拇指和食指形成最大角度之间,弧槽6的设置可以缩小整个钳体头部的面积,便于装置适配不同的使用场所,将弧形弹板11采用碳素弹簧钢
材质可以利用弧形弹板11的弹性对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形成支撑并使整个钳体对导丝进行夹持导引。
5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