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仪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6674209发布日期:2021-09-17 23:41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美容仪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技术属于智能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美容仪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现代人由于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体内淤积各种毒素排泄缓慢,肌肤对保养品的吸收减慢,引发了皮肤发黄、无光泽等一系列皮肤问题。随着现代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追求美丽健康生活的欲望日益升高,人们会使用一些美容仪器来对皮肤进行美容保养。
3.美容仪器是利用物理、电子技术、光学技术等方法给人美容的一种仪器。美容仪是常见的用于对人脸皮肤进行美容保养的仪器之一,如导入仪、按摩仪等。目前现有的美容仪通常是由用户自主选择功能模式来确定美容仪工作参数,而美容仪中用户可选择的功能模式十分有限,无法精确地根据用户当前肤质状态来为用户自动适配到最合适该用户当前肤质状态的美容仪工作参数,美容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存在损伤肌肤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美容仪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实现根据用户当前肤质状态为用户自动适配到最合适该用户当前肤质状态使用的美容仪操作参数,提升美容效果,减少损伤肌肤的风险。
5.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美容仪的控制方法,所述美容仪的控制方法包括:
6.获取基于用户脸部的图像生成的脸部测肤结果;
7.根据所述脸部测肤结果,获取所述用户脸部不同部位对应的肤质数据,其中,一个部位对应用户脸部的一个位置区域;
8.根据各部位对应的肤质数据配置各部位对应的美容仪操作参数;
9.控制美容仪在所述用户脸部的各部位处分别采用所述各部位对应的美容仪操作参数执行美容操作。
10.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美容仪操作参数包括振动时长和/或振动频率;所述根据各部位对应的肤质数据配置各部位对应的美容仪操作参数的步骤,包括:
11.从所述脸部测肤结果中获取用于反映目标部位肤质状态的目标肤质数据,其中,所述目标部位为用户脸部的任一部位;
12.根据所述目标肤质数据,查询预设的肤质数据

美容仪操作参数配比关系表,从所述预设的肤质数据

美容仪操作参数配比关系表中获得与所述目标肤质数据相匹配的美容仪操作参数配比值;
13.将与所述目标肤质数据相匹配的美容仪操作参数配比值各自对应地乘以用户的基础操作参数,获得所述目标部位对应的美容仪操作参数,其中,所述基础操作参数包括基
础振动时长和/或基础振动频率。
14.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美容仪操作参数包括振动时长;所述将与所述目标肤质数据相匹配的美容仪操作参数配比值各自对应地乘以用户的基础操作参数,获得所述目标部位对应的美容仪操作参数的步骤,包括:
15.获取用户当前使用美容仪的时间;
16.根据所述用户当前使用美容仪的时间遍历时间

振动时长阈值对应关系表,从所述时间

振动时长阈值对应关系表中获取与所述用户当前使用美容仪的时间匹配的第一振动时长阈值作为所述用户的基础振动时长;
17.将与所述目标肤质数据相匹配的振动时长参数配比值乘以所述用户的基础振动时长,获得所述目标部位对应的美容仪的振动时长。
18.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用户当前使用美容仪的时间遍历时间

振动时长阈值对应关系表,从所述时间

振动时长阈值对应关系表中获取与所述用户当前使用美容仪的时间匹配的第一振动时长阈值作为用户的基础振动时长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19.获取所述用户当前的保养品涂抹量数值;
20.根据所述用户当前的保养品涂抹量数值,计算出所述用户当前的保养品涂抹量数值与标准涂抹量之间的比值,并根据所述用户当前的保养品涂抹量数值与标准涂抹量之间的比值调整所述第一振动时长阈值,以获得与所述用户当前的保养品涂抹量数值匹配的第二振动时长阈值作为所述用户的基础振动时长。
21.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美容仪操作参数包括振动频率;所述将与所述目标肤质数据相匹配的美容仪操作参数配比值各自对应地乘以用户的基础操作参数,获得所述目标部位对应的美容仪操作参数的步骤,包括:
22.获取用户当前使用的保养品的成分数据;
23.根据所述用户当前使用的保养品的成分数据遍历保养品成分

振动频率阈值对应关系表,从所述保养品成分

振动频率阈值对应关系表中获取与所述用户当前使用的保养品的成分数据匹配的振动频率阈值作为用户的基础振动频率;
24.将与所述目标肤质数据相匹配的振动频率参数配比值乘以所述用户的基础振动频率,获得所述目标部位对应的美容仪的振动频率。
25.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美容仪操作参数还包括光照参数,所述从所述脸部测肤结果中获取用于反映目标部位肤质状态的目标肤质数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26.根据目标肤质数据确定美容仪在所述目标部位执行美容操作时的光照参数,其中,所述光照参数包括光照波长和光照时长。
27.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美容仪在所述用户脸部的各部位处分别采用所述各部位对应的美容仪操作参数执行美容操作的步骤,包括:
28.基于用户脸部的图像识别各部位在所述用户脸部的位置,并基于位置将所述各部
位对应的美容仪操作参数标注到所述用户脸部的图像中,以生成操作电子书,以使所述用户根据所述操作电子书在使用所述美容仪的过程中在所述用户脸部的各部位处分别采用所述各部位对应的美容仪操作参数执行美容操作;和/或
29.按部位对所述各部位对应的美容仪操作参数进行排序处理,并生成与所述各部位对应的美容仪操作参数的顺序对应的美容仪部位使用顺序,以在所述用户根据所述美容仪部位使用顺序使用所述美容仪的过程中,控制所述美容仪按照所述各部位对应的美容仪操作参数的顺序调整美容仪操作参数并执行美容操作;和/或
30.实时获取表征美容仪当前位置的位置图像以确定所述美容仪当前所处部位,根据所述美容仪当前所处部位,控制所述美容仪将所述美容仪当前的操作参数调整为与所述当前所处部位对应的美容仪操作参数并执行美容操作。
31.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美容仪的控制装置,包括:
32.测肤结果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基于用户脸部的图像生成的脸部测肤结果;
33.肤质状态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脸部测肤结果,获取所述用户脸部不同部位对应的肤质数据,其中,一个部位对应用户脸部的一个位置区域;
34.美容仪操作参数配置模块,用于根据各部位对应的肤质数据配置各部位对应的美容仪操作参数;
35.美容操作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美容仪在所述用户脸部的各部位处分别采用所述各部位对应的美容仪操作参数执行美容操作。
36.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美容仪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37.本技术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美容仪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38.本技术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
39.本技术通过获取基于用户脸部的图像生成的脸部测肤结果;根据所述脸部测肤结果,获取所述用户脸部不同部位对应的肤质数据,其中,一个部位对应用户脸部的一个位置区域;根据各部位对应的肤质数据配置各部位对应的美容仪操作参数;控制美容仪在所述用户脸部的各部位处分别采用所述各部位对应的美容仪操作参数执行美容操作。该方法通过用户的脸部测肤结果中的肤质数据来确定用户当前的肤质状态,并对用户脸部按照不同部位当前的肤质状态来确定该部位对应的美容仪操作参数,实现了对用户脸部的各部位分区域地执行美容操作。而且,美容仪操作参数与肤质状态匹配精度高,可以减少错误护肤操作带来的损伤肌肤的风险,有效提高美容效果。
附图说明
4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美容仪的控制方法的基本方法流程示意图;
4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美容仪的控制方法中配置美容仪操作参数时的一种方法流程示意图;
4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美容仪的控制方法中配置美容仪的振动时长参数时的一种方法流程示意图;
4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美容仪的控制方法中确定用户的基础振动时长时的另一种方法流程示意图;
4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美容仪的控制方法中配置美容仪的振动频率参数时的一种方法流程示意图;
4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美容仪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7.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美容仪的控制方法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8.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技术。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技术的描述。
49.为了说明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5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美容仪的控制方法主要应用在智能美容镜系统,基于智能美容镜系统中的拍照测肤功能和/或肌肤用品定量输出功能,根据用户当前的测肤结果数据和肌肤用品涂抹量来配置美容仪操作参数,实现根据用户当前肤质状态为用户自动适配到最合适该用户当前肤质状态使用的美容仪操作参数,提升美容效果,减少损伤肌肤的风险。可以理解的是,该美容仪的控制方法还可以直接应用在美容仪上,比如利用外部设备获取用户的测肤结果数据和肌肤用品用量数据,将该获得的用户的测肤结果数据和肌肤用品用量数据传输给美容仪,由美容仪自行根据其接收到的用户的测肤结果数据和肌肤用品用量数据配置操作参数。
51.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美容仪的控制方法的基本方法流程示意图,详述如下:
52.步骤s11:获取基于用户脸部的图像生成的脸部测肤结果。
53.本实施例中,智能美容镜中设置有摄像端,具有拍照测肤功能。当用户使用该智能美容镜时,由该智能美容镜对该用户脸部进行拍照测肤处理,基于智能美容镜摄像端拍摄获得的用户脸部的图像生成该用户的脸部测肤结果。在本实施例中,拍摄用户脸部的图像时,先使用摄像端拍摄采集至少两张具有不同补光参数的图像,通过分析各图像相互之间的图像亮度差值来确定该用户的肤色,然后再根据该用户的肤色反推出当前拍摄场景下的环境光亮度值,并根据该当前拍摄场景下的环境光亮度值来调整摄像端的补光参数和摄像参数,最后,采用该调整后的摄像端拍摄用于进行测肤操作的该用户脸部的图像。
54.示例性的,拍摄用户脸部的图像时,可以通过摄像端直接拍摄出用户的第一张人脸图像,并且识别获得该第一张人脸图像对应的补光参数。然后基于该第一张人脸图像的亮度(比如平均亮度值)和其对应的补光参数,适应性地自动调整摄像端的补光参数后拍摄
用户的第二张人脸图像且一并记录获得该调整后的补光参数。在本实施例中,此处补光参数的调整可以是按照预先设定好的调整方式进行自适应调整,例如,通过初步判断拍摄的第一张人脸图像是暗了还是亮了,若是太暗了,则将补光参数上调一个预设值,若是太亮了,则将补光参数下调一个调整值。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具体实现方式中还可以基于用户的精度要求设置采集多于两张人脸图像,采集多于两张人脸图像时,若当前最新拍摄的两张人脸图像对应的初步判断不相同,则将补光参数的调整值为最新一张人脸图像调整值的一半且调整方向与该最新一张人脸图像的调整方向相反。举例说明,例如第一张人脸图像的初步判断是暗了,而将补光参数上调1个调整值后拍摄第二张人脸图像,此时若第二张人脸图像的初步判断是亮了,则第三张人脸图像的补光参数调整为下调1/2个调整值。本实施例中,由于两种环境光照射下拍摄产生的两张人脸图像之间的图像亮度差值会因人脸的肤色不同而存在差异。因而,采用不同的环境光拍摄多种不同肤色的人脸,获得大量的人脸图像样本,以及拍摄a4纸获得作为判断标准的图像样本,将这些图像样本作为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即可分析得出对应的肤色区间,通过实验数据分析预先构建一个用于数学模型,该数学模型中建立有图像亮度差值与肤色类型之间对应关系。在构建数学模型时,基于人工预先设定好的肤色类型,如按照肤色卡中色号值划分出多个肤色类型,肤色类型的数量可配置,针对每种划分的肤色类型,得到可以用于表征肤色类型的图像亮度差值。该图像亮度差值与肤色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中,亮度差值可以表示为一个数值区间。因此,通过将采集到的任意两张人脸图像进行图像亮度值比对,可获取得到该两张人脸图像相互之间的图像亮度差值,再基于上述数学模型,根据该两张人脸图像相互之间的图像亮度差值查询该数学模型,即可从数学模型中图像亮度差值与肤色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用户的肤色类型。在本实施例中,针对于每一种预先设定的肤色类型,采用已知的多种不同环境光拍摄大量同肤色的人脸,获得人脸图像样本,基于这些人脸图像分析图像亮度差值与环境光亮度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建立生成用于表征图像亮度差值与环境光亮度值之间对应关系的表格或曲线。其中,一种肤色类型对应一份图像亮度差值与环境光亮度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因而,确定了用户的肤色类型后,可以根据用户的肤色类型找到对应的用于表征图像亮度差值与环境光亮度值之间对应关系的表格或曲线。然后按照此前获得的各人脸图像相互之间的图像亮度差值查询表格或曲线,由此确定当前拍摄场景下的环境光亮度值。而在美容镜中,预先设定有拍摄测肤图像的最佳成像亮度值,即基于测肤图像要求设定的亮度阈值。当确定了当前拍摄场景下的环境光亮度值后,通过将当前拍摄场景下的环境光亮度值与该美容镜中预先设定的亮度阈值进行比对来计算出摄像端的待调整的补光参数和摄像参数,其中,摄像参数包括摄像端的快门速度和增益等。
55.在本实施例中,智能美容镜的测肤功能可以由预先训练好的测肤模型对获得的图像进行图像评估实现。示例性的,测肤模型可以是训练至收敛状态的神经网络模型,该神经网络模型用于将从用户脸部的图像中提取到的特征与模型中训练得到的反映各种不同肤质状态的肤质数据进行比对,以确定用户脸部的图像中的特征所反映的肤质状态并获得反映该肤质状态的肤质数据,进而由模型输出该特征在图像中的位置信息以及基于该特征获得的肤质数据,脸部测肤结果中包含有图像中所有特征各自对应的位置信息和各自对应的反应肤质状态的肤质数据。其中,肤质数据可以表征为肤色数据,皱纹数据,斑点数据,敏感度数据,黑眼圈、眼袋、卧蚕数据,水分和油分数据等等。
56.步骤s12:根据所述脸部测肤结果,获取所述用户脸部不同部位对应的肤质数据,其中,一个部位对应用户脸部的一个位置区域。
57.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将用于进行测肤操作的用户脸部的图像划分成若干个部位,针对不同的部位,根据各部位对应在图像中的位置,按照部位从此前获得的脸部测肤结果中提取出各个部位对应的肤质数据,从而由各个部位对应的肤质数据来反映该各个部位各自的肤质状态。
58.示例性的,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将用户脸部的图像预先划分有眼周部位、额头部位、脸颊部位、鼻子部位、下巴部位等。其中,针对眼周部位,根据脸部测肤结果中各特征的位置信息提取属于该眼周部位的肤质数据,如眼袋、卧蚕、黑眼圈数据以及泪沟、鱼尾纹数据,以通过获得的属于该眼周部位的肤质数据来反映该眼周部位的肤质状态。针对额头部位,根据脸部测肤结果中各特征的位置信息提取属于该额头部位的肤质数据,如抬头纹数据,以通过获得的属于该额头部位的肤质数据来反映该额头部位的肤质状态。针对脸颊部位,根据脸部测肤结果中各特征的位置信息提取属于该脸颊部位的肤质数据,如法令纹数据,以通过获得的属于该脸颊部位的肤质数据来反映该脸颊部位的肤质状态。针对鼻子部位,根据脸部测肤结果中各特征的位置信息提取属于该鼻子部位的肤质数据,如黑头数据,以通过获得的属于该鼻子部位的肤质数据来反映该鼻子部位的肤质状态。针对下巴部位,根据脸部测肤结果中各特征的位置信息提取属于该下巴部位的肤质数据,如脂肪粒数据,以通过获得的属于该下巴部位的肤质数据来反映该下巴部位的肤质状态。
59.示例性的,在另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还可以基于该脸部测肤结果对用户脸部的图像按照肌肤问题来划分部位,即各部位根据获得的脸部测肤结果自动生成,例如痘痘部位、色素斑部位、皱纹部位等。基于用户脸部的图像,脸部测肤结果中包含有该图像中所有特征各自对应的位置信息和各自对应的反应肤质状态的肤质数据,以痘痘部位为例,可以通过从该脸部测肤结果中获取痘痘数据,并确定这些痘痘数据对应的特征所处的位置,然后在该位置出设置区域框,由此图像中该区域框所包含的区域范围即为痘痘部位。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当脸部测肤结果中包含有多个痘痘数据时,可以根据各个痘痘数据各自对应的特征所处的位置距离来确定是否将各个痘痘数据对应的特征所处的位置设置在一个区域框中,例如,若两个痘痘数据对应的特征所处的位置距离大于预设距离值,则将该两个痘痘数据对应的特征所处的位置分别设置区域框,以此形成两个痘痘部位;若两个痘痘数据对应的特征所处的位置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值,则将该两个痘痘数据对应的特征所处的位置设置在一个区域框中,以此形成一个痘痘部位。可以理解的是,色素斑部位、皱纹部位等亦可通过类似于上述方式形成。
60.步骤s13:根据各部位对应的肤质数据配置各部位对应的美容仪操作参数。
61.本实施例中,将用户脸部划分成多个部位后,各部位的肤质状态由该各部位各自对应的肤质数据表征,在智能美容镜获得各部位的肤质数据后,按照各部位的肤质数据配置该各部位各自对应的操作参数,进而将该配置得到的各部位各自对应的操作参数同步到美容仪中,从而使美容仪在用户脸部的各部位处分别采用各自对应的操作参数执行美容操作。
62.示例性的,请一并参阅图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美容仪的控制方法中配置美容仪操作参数时的一种方法流程示意图。详细如下:
63.步骤s21:从所述脸部测肤结果中获取用于反映目标部位肤质状态的目标肤质数据,其中,所述目标部位为用户脸部的任一部位;
64.步骤s22:根据所述目标肤质数据,查询预设的肤质数据

美容仪操作参数配比关系表,从所述预设的肤质数据

美容仪操作参数配比关系表中获得与所述目标肤质数据相匹配的美容仪操作参数配比值;
65.步骤s23:将与所述目标肤质数据相匹配的美容仪操作参数配比值各自对应地乘以用户的基础操作参数,获得所述目标部位对应的美容仪操作参数,其中,所述基础操作参数包括基础振动时长和/或基础振动频率。
66.本实施例中,脸部测肤结果中包含有图像中所有特征各自对应的位置信息和各自对应的用于反映肤质状态的肤质数据,因而,在划分部位后,根据各部位的位置信息即可获得各部位用于反映肤质状态的肤质数据。举例说明,例如眼周部位,根据眼周部位在图像中的位置范围可以获得该眼周部位所处位置范围内的如眼袋、卧蚕、黑眼圈数据以及泪沟、鱼尾纹数据,这些眼袋、卧蚕、黑眼圈数据以及泪沟、鱼尾纹数据即为目标肤质数据。又例如痘痘部位,根据痘痘部位在图像中的位置范围可以获得该痘痘部位所处位置范围内的痘痘数据,这些痘痘数据即为目标肤质数据。在配置用户某一部位对应的美容仪操作参数时,可以以该部位为目标部位,基于该目标部位所在位置获取到用于反映该目标部位肤质状态的目标肤质数据。
67.在本实施例中,基于振动时长和振动频率这两种美容仪操作参数,预先建立有该两种美容仪操作参数各自对应的肤质数据

美容仪操作参数配比关系表,即肤质数据与振动时长参数配比之间的对应关系表和肤质数据与振动频率参数配比之间的对应关系表。在该两个对应关系表中,其对应的美容仪操作参数配比(振动时长参数配比或振动频率参数配比)采用百分比表示。示例性的,结合测肤结果数据中包含的多种测肤指标,通过针对每一种测肤指标,预先设置多个用于按照该测肤指标衡量肤质状态的肤质数据分值区间,并且令每个分值区间对应一个百分比值,从而构建得到该测肤指标对应的肤质数据与美容仪操作参数配比之间的对应关系。
68.在本实施例的预设的肤质数据

美容仪操作参数配比对应关系表中,基于测肤结果数据中包含的多种测肤指标,按照每种测肤指标可以分别对应地配置不同肤质数据与美容仪操作参数配比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肤色数据与美容仪操作参数配比之间的对应关系、水分油分含量数据与美容仪操作参数配比之间的对应关系、色素斑数据与美容仪操作参数配比之间的对应关系、皱纹数据与美容仪操作参数配比之间的对应关系、痘痘数据与美容仪操作参数配比之间的对应关系等等。获得目标部位的目标肤质数据后,根据该部位的目标肤质数据可以查询对应的肤质数据与美容仪操作参数配比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获得对应的百分比值。通过将该获得的百分比值与基础操作参数相乘,即可获得该目标部位当前需要配置的美容仪操作参数。其中,基础操作参数包括基础振动时长和/或基础振动频率。可以理解的是,若该目标部位中含有多种目标肤质数据,则获得各个目标肤质数据对应的百分比值后,从获得的各百分比值中选取较低的百分比值与基础操作参数相乘,获得该目标部位当前需要配置的美容仪操作参数。比如基于某一部位获得的目标肤质数据包括有皱纹数据和痘痘数据,按照皱纹数据查询皱纹数据与美容仪操作参数配比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得百分比值为120%,按照痘痘数据查询痘痘数据与美容仪操作参数配比之间的对应关
系获得百分比值为70%,此时,选取70%这一百分比值与基础操作参数相乘,即可获得该目标部位当前需要配置的美容仪操作参数。
69.举例说明,痘痘数据为例,在痘痘数据与美容仪操作参数配比之间的对应关系中,按照痘痘的严重程度预先由轻到重划分为五个等级,每个等级对应一个美容仪操作参数配比,比如一级对应的美容仪操作参数配比为100%,二级对应的美容仪操作参数配比为80%、三级对应的美容仪操作参数配比为60%、四级对应的美容仪操作参数配比为40%、五级对应的美容仪操作参数配比为20%。此时,若获得的目标肤质数据显示该用户在该部位的痘痘严重程度为三级,则可以对应地从痘痘数据与美容仪操作参数配比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得美容仪操作参数配比为60%。因此,通过将该60%的百分比值与基础操作参数相乘,即可获得该部位当前需要配置的美容仪操作参数。
70.在本实施例中,基础振动时长和基础振动频率可以根据用户脸部整体的肌肤敏感程度获得。示例性的,将肌肤敏感程度划分为若干个等级,针对每个等级设置对应的基础振动时长和基础振动频率,由此,通过判断用户的肌肤敏感程度即可获得该用户的基础振动时长和基础振动频率。
7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美容仪操作参数还可以包括光照参数,在获得各部位用于反映肤质状态的目标肤质数据之后,可以通过根据目标部位的目标肤质数据来确定该目标部位所需的光照参数,其中,所述光照参数包括光照波长和光照时长。示例性的,美容仪中设置有蓝光、黄光和红光三种光照,其中,蓝光波长为460nm,与痘痘数据关联,功效在于修复粗糙的表面肌肤问题,使肌肤更加细腻润滑,可抑制痘痘再生即消灭粉刺。黄光波长为590nm,与肤色数据关联,功效在于增强淋巴流动,促进肌肤细胞修复,激活皮肤组织,恢复亮白,使肌肤水嫩通透。红光波长640nm,与色素斑和皱纹数据关联,功效在于促进胶原蛋白生成,解决肌肤皱纹、色素暗沉和色斑等问题,缓解肌肤疲劳感,恢复肌肤弹性和光泽。此时,根据目标部位的目标肤质数据,若目标部位的目标肤质数据中含有痘痘数据,则确定该目标部位所需的光照参数为蓝光,即为该目标部位配置蓝光对应的波长参数。若目标部位的目标肤质数据中含有色素斑和细纹数据,则确定该目标部位所需的光照参数为红光,即为该目标部位配置红光对应的波长参数。根据目标部位的目标肤质数据中含有的肤色数据,通过判断肤色值是否超出阈值来确定该目标部位是否采用黄光照射,如超出阈值,则采用黄光照射。而且,还可以根据该目标部位具体的肤色值确定黄光照射的时长,其中,肤色值显示肌肤越暗沉,配置黄光照射的时长越长。在本实施例中,针对不同部位的肤质状态,可以选择采用不同的光照来进行按摩,可以有效促进肌肤的修复和保养,提升美容效果。
72.步骤s14:控制美容仪在所述用户脸部的各部位处分别采用所述各部位对应的美容仪操作参数执行美容操作。
73.本实施例中,控制美容仪执行美容操作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手动模式、半自动模式和全自动模式三种。其中:
74.第一种,按照手动模式,可以基于用户脸部的图像识别各部位在所述用户脸部的位置,并基于位置将所述各部位对应的美容仪操作参数标注到所述用户脸部的图像中,以生成操作电子书,以使所述用户根据所述操作电子书在使用所述美容仪的过程中在所述用户脸部的各部位处分别采用所述各部位对应的美容仪操作参数执行美容操作。
75.示例性的,操作电子书基于用户脸部的图像生成,表征为在用户脸部的图像中标
注出各个部位的位置区域,并在各部位的位置区域出标注出该各部位对应的各种操作参数信息,比如振动时长信息、振动频率信息、光照波长信息、光照时长信息等等。由此,用户在使用美容仪时可以参照操作电子书中各部位对应标注的参数信息进行手动调整美容仪操作参数。
76.第二种,按照半自动模式,可以按部位对所述各部位对应的美容仪操作参数进行排序处理,并生成与所述各部位对应的美容仪操作参数的顺序对应的美容仪部位使用顺序,以在所述用户根据所述美容仪部位使用顺序使用所述美容仪的过程中,控制所述美容仪按照所述各部位对应的美容仪操作参数的顺序调整美容仪操作参数并执行美容操作。
77.示例性的,根据用户的脸部测肤结果,确定用户脸部中不同部位对应的肤质状态时将用户脸部划分出多个部位,假设包括眼周部位、额头部位、脸颊部位、鼻子部位、下巴部位这五个部位。此时可以对各部位进行排序,例如此次排序依次为额头部位、眼周部位、鼻子部位、脸颊部位、下巴部位,此时,用户在使用美容仪执行美容操作时,该美容仪按照该排序依次调整各部位的操作参数,其中,两个部位之间调整操作参数时的时间节点为前一个部位的振动时长结束时。比如额头部位的振动时长为3分钟、用户执行美容操作的起始时间为06点23分,此时,美容仪将在06点26分将操作参数调整至眼周部位对应配置的操作参数。
78.第三种,按照全自动模式,可以实时获取表征美容仪当前位置的位置图像以确定所述美容仪当前所处部位,根据所述美容仪当前所处部位,控制所述美容仪将所述美容仪当前的操作参数调整为与所述当前所处部位对应的美容仪操作参数并执行美容操作。
79.示例性的,通过建立智能美容镜与美容仪之间的通信连接,由智能美容镜通过摄像端实时拍摄图像的方式获取表征美容仪当前位置的位置图像,以确定美容仪在用户脸部的位置;或者将该表征美容仪当前位置的位置图像发送给该美容仪,以使该美容仪确定其自身在用户脸部的位置。具体地,在确定美容仪在用户脸部的位置时,可以通过建模将美容仪的全部角度录入系统,当用户使用美容仪在脸部执行美容操作时,摄像头首先提取人脸关键点,然后与位置图像进行比对,判断出美容仪当前所在用户脸部的位置。然后由该美容仪将操作参数自动调整为与其所处部位对应的操作参数,并按照调整的操作参数执行美容操作。
80.本实施例提供的美容仪的控制方法通过脸部测肤结果中的肤质数据来确定用户当前的肤质状态,并对用户脸部按照不同部位确定对应的美容仪操作参数,实现了对用户脸部的各部位分区域地执行美容操作。该配置获得的美容仪操作参数与用户肤质状态匹配精度高,减少错误护肤操作带来的损伤肌肤的风险,美容效果,损伤肌肤的风险低。
81.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美容仪的控制方法中配置美容仪的振动时长参数时的一种方法流程示意图。详细如下:
82.步骤s31:获取用户当前使用美容仪的时间;
83.步骤s32:根据所述用户当前使用美容仪的时间遍历时间

振动时长阈值对应关系表,从所述时间

振动时长阈值对应关系表中获取与所述用户当前使用美容仪的时间匹配的第一振动时长阈值作为所述用户的基础振动时长;
84.步骤s33:将与所述目标肤质数据相匹配的振动时长参数配比值乘以所述用户的基础振动时长,获得所述目标部位对应的美容仪的振动时长。
85.本实施例中,用户当前使用美容仪的时间表征为用户使用美容仪执行美容操作的
时间。在本实施例中,基于时间维度预先设置一个振动时长的配置规则,示例性的,通过将一天的时间划分为若干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都设置有对应的振动时长阈值,从而构建成一个时间

振动时长阈值对应关系表。在本实施例中,对应关系表可以表示为将一天的时间划分为6:00

10:00、10:00

20:00、20:00

次日6:00三个时间段,其中,6:00

10:00时间段对应的振动时长阈值配置为a1,10:00

20:00时间段对应的振动时长阈值配置为b1,20:00

次日6:00对应的振动时长阈值配置为c1。在配置振动时长阈值时,基于在上午时用户时间紧迫需要工作,需要适当减少振动时长,而在晚上时用户休息时间多,可以适当增加振动时长的现状,配置a1<b1<c1。由此,获得用户当前使用美容仪的时间后,可以根据用户当前使用美容仪的时间遍历时间

振动时长阈值对应关系表,判断该用户当前使用美容仪的时间属于哪个时间段范围内,从而根据该用户当前使用美容仪的时间所从属的时间段,从对应关系表中获取得到与该用户当前使用美容仪的时间匹配的第一振动时长阈值(a1或b1或c1),此时,该第一振动时长阈值即为用户此次美容操作的基础振动时长。
86.示例性的,假设用户当前使用美容仪的时间为6:50,则说明该用户当前使用美容仪的时间所从属的时间段为6:00

10:00时间段,此时可以从时间

振动时长阈值对应关系表中获取得到与该用户当前使用美容仪的时间匹配的第一振动时长阈值为a1,即设定a1为该用户此次美容操作的基础振动时长。
87.在本实施例中,获得用户的基础振动时长后,结合此前根据目标部位的目标肤质数据查询肤质数据与振动时长参数配比之间的对应关系表,以从该对应关系表中获得该目标部位的振动时长参数配比值,将该获得的振动时长参数配比值乘以用户的基础振动时长,即可获得该目标部位对应的美容仪的振动时长。
88.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时间

振动时长阈值对应关系表还可以根据肌肤的敏感程度进行设置。例如,针对不同的肌肤敏感程度等级,设置不同的时间

振动时长阈值对应关系表,从而实现在确定基础振动时长时同时考虑用户使用美容仪执行美容操作的时间和用户当前的肌肤敏感程度两种影响因素。
89.本实施例可以通过用户当前使用美容仪的时间不同来设定不同的基础振动时长,实现为用户配置适宜的振动时长,增强用户体验。
90.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美容仪的控制方法中确定用户的基础振动时长时的另一种方法流程示意图。详细如下:
91.步骤s41:获取用户当前的保养品涂抹量数值;
92.步骤s42:根据所述用户当前的保养品涂抹量数值,计算出所述用户当前的保养品涂抹量数值与标准涂抹量之间的比值,并根据所述用户当前的保养品涂抹量数值与标准涂抹量之间的比值调整所述第一振动时长阈值,以获得与所述用户当前的保养品涂抹量数值匹配的第二振动时长阈值作为所述用户的基础振动时长。
93.本实施例中,智能美容镜中配置有肌肤用品用量计算功能,可以根据用户当前的肤质状态计算出用户在该肤质状态下所需的肌肤用品用量,并且触发其内置的肌肤用品存储器按量输出相应用量的肌肤用品,每一次的输出用量数据都会备份记录在智能美容镜本地。智能美容镜内置的肌肤用品存储器存储的一般为肌肤保养品,而按摩是为了促进保养品的导入和吸收,因而在本实施例中,按摩前会计算用户在该肤质状态下所需的保养品用量并输出相应用量的保养品,即可从智能美容镜本地读取用户当前的保养品涂抹量数值。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用户当前的保养品涂抹量数值的多少来调整用户的基础振动时长,实现更有效地帮助用户促进保养品的导入和吸收。示例性的,针对上述按时间段配置的各个振动时长阈值,预先设定有对应的标准涂抹量,该标准涂抹量为在振动时长阈值下可以帮助用户吸收的保养品用量,根据用户当前使用美容仪的时间获得第一振动时长阈值后,即可确定标准涂抹量。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振动时长与可以帮助用户吸收的保养品用量呈正相关,即振动时长越长,可以帮助用户吸收的保养品用量越多。由此,获得用户当前的保养品涂抹量数值后,通过计算出该用户当前的保养品涂抹量数值与标准涂抹量之间的比值,基于用户当前的保养品涂抹量数值与标准涂抹量之间的比值等于用户当前需要配置的实际振动时长与标准振动时长之间的比值的正相关关系,可以根据所述用户当前的保养品涂抹量数值与标准涂抹量之间的比值调整所述第一振动时长阈值,从而获得与该用户当前的保养品涂抹量数值匹配的第二振动时长阈值作为所述用户的基础振动时长。具体地,第二振动时长阈值的计算公式为:标准涂抹量/用户当前的保养品涂抹量数值=第一振动时长阈值/第二振动时长阈值。
94.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美容仪的控制方法中配置美容仪的振动频率参数时的一种方法流程示意图。详细如下:
95.步骤s51:获取用户当前使用的保养品的成分数据;
96.步骤s52:根据所述用户当前使用的保养品的成分数据遍历保养品成分

振动频率阈值对应关系表,从所述保养品成分

振动频率阈值对应关系表中获取与所述用户当前使用的保养品的成分数据匹配的振动频率阈值作为用户的基础振动频率;
97.步骤s53:将与所述目标肤质数据相匹配的振动频率参数配比值乘以所述用户的基础振动频率,获得所述目标部位对应的美容仪的振动频率。
98.本实施例中,智能美容镜中内置在肌肤用品存储器在存储保养品时,会对该保养品进行信息记录,将该保养品的功效信息记录在智能美容镜本地,获取用户当前使用的保养品的成分数据时,直接从智能美容镜本地读取即可。在本实施例中,基于保养品成分维度预先设置一个美容仪振动频率的配置规则,示例性的,预先设定一个标准振动频率,进而将保养品成分可以划分为包括但不限于美白、保湿、淡斑、抗老、维稳、祛痘等六种功效的保养品成分,针对每一种功效的成分分别配置对应的振动频率配比,由各保养品成分对应配置的振动频率配比分别乘以标准振动频率,得到各自对应的振动频率阈值,通过将各保养品成分分别与各自对应的振动频率阈值进行映射关联,即可得到保养品成分

振动频率阈值对应关系表。本实施例的保养品成分

振动频率阈值对应关系表中,针对维稳功效的成分,配置的振动频率配比小于1,由标准振动频率乘以该小于1的振动频率配比即可获得维稳成分对应的振动频率阈值。由此实现在帮助用户进行肌肤维稳保护时减少振动频率,实现在执行美容操作时增强维稳效果。针对抗老功效的成分,配置的振动频率配比大于1,由标准振动频率乘以该大于1的振动频率配比即可获得抗老成分对应的振动频率阈值。而针对美白、保湿、淡斑、祛痘这四种成分,则由标准振动频率直接作为各成分对应的振动频率阈值。由此,获得用户当前使用的保养品的成分数据后,可以根据该用户当前使用的保养品的成分数据遍历保养品成分

振动频率阈值对应关系表,从该保养品成分

振动频率阈值对应关系表中获取与该用户当前使用的保养品的成分数据匹配的振动频率阈值作为用户的基础振动频率。
99.在本实施例中,获得用户的基础振动频率后,结合此前根据目标部位获得的目标肤质数据查询肤质数据与振动频率参数配比之间的对应关系表,以从该对应关系表中获得该目标部位的振动频率参数配比值,将该获得的振动频率参数配比值乘以用户的基础振动频率,即可获得该目标部位对应的美容仪的振动频率。
100.本实施例通过针对不同的保养品成分配置不同的振动频率,可以有效增强美容效果,提升用户体验。
101.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102.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美容仪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详述如下:
103.所述美容仪的控制装置包括:测肤结果获取模块61、肤质状态确定模块62美容仪操作参数配置模块63以及美容操作控制模块64。其中,所述测肤结果获取模块61用于获取基于用户脸部的图像生成的脸部测肤结果。所述肤质状态确定模块62用于根据所述脸部测肤结果,获取所述用户脸部不同部位对应的肤质数据,其中,一个部位对应用户脸部的一个位置区域。所述美容仪操作参数配置模块63用于根据各部位对应的肤质数据配置各部位对应的美容仪操作参数。所述美容操作控制模块64,用于控制美容仪在所述用户脸部的各部位处分别采用所述各部位对应的美容仪操作参数执行美容操作。
104.所述美容仪的控制装置,与上述的美容仪的控制方法一一对应。
10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美容仪的控制方法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实施例的电子设备7包括:处理器71、存储器72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72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7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73,例如美容仪的控制程序。所述处理器71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72时实现上述各个美容仪的控制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或者,所述处理器71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73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
106.示例性的,所述计算机程序73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72中,并由所述处理器71执行,以完成本技术。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73在所述电子设备7中的执行过程。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73可以被分割成:
107.测肤结果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基于用户脸部的图像生成的脸部测肤结果;
108.肤质状态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脸部测肤结果,获取所述用户脸部不同部位对应的肤质数据,其中,一个部位对应用户脸部的一个位置区域;
109.美容仪操作参数配置模块,用于根据各部位对应的肤质数据配置各部位对应的美容仪操作参数;
110.美容操作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美容仪在所述用户脸部的各部位处分别采用所述各部位对应的美容仪操作参数执行美容操作。
111.所述电子设备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71、存储器7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仅仅是电子设备7的示例,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7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
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112.所称处理器7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113.所述存储器72可以是所述电子设备7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电子设备7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72也可以是所述电子设备7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电子设备7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72还可以既包括所述电子设备7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72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所述电子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72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114.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115.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116.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技术的范围。
117.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终端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终端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118.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119.另外,在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120.所述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技术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是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12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