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肾内科临床灌肠式渗透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39071发布日期:2021-09-07 20:59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肾内科临床灌肠式渗透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治疗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肾内科临床灌肠式渗透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2.灌肠法是用导管自肛门经直肠插入结肠灌注液体,以达到通便排气的治疗方法。能刺激肠蠕动,软化、清除粪便,并有降温、催产、稀释肠内毒物、减少吸收,低温溶液为高热患者降温的作用,此外,亦可达到供给药物、营养、水分等治疗目的。
3.例如申请号:cn201810287201.2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肾内科临床灌肠式渗透治疗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上表面一侧设有plc控制器,plc控制器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底座的上表面左上角设有第一筒体,第一筒体的上端螺纹连接有第一筒盖,第一筒体的内部设有加热器,加热器的输入端与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底座的上表面靠近第一筒体设有第一增压泵,第一增压泵的输入端与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一增压泵的进口端通过进液管与第一筒体相连,第一增压泵的出口端与第一橡胶软管连接,底座的上表面左下角设有第二筒体。本肾内科临床灌肠式渗透治疗装置,能够均匀供药并可以回收废液,能够确保供药温度恒定,防止病人因冷、热刺激而剧烈腹痛。
4.基于上述专利的检索发现,上述治疗装置在应用时,虽然可以通过加热器加热透析液,以免造成病人因冷、热刺激而剧烈腹痛,但是上述治疗装置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不足,如:1、上述治疗装置中给药器外部虽然设有刻度值,但是医护人员在将给药器前端置入患者体内时,由于给药器上缺乏有效的辅助限位结构,使得给药器在置入患者体内时其置入深度难以把控,一旦置入较深,不仅影响透析液治疗的效果,且还会给患者增加不适感;2、上述治疗装置中第一筒体内在加入透析液等药液时,由于第一筒体内部缺乏有效的节能型搅拌结构,使得第一筒体内部加入的透析液等药液很容易产生沉淀现象,降低了治疗装置的治疗效果;3、上述治疗装置上由于缺乏有效的消毒结构,不能给给药器进行快速有效的消毒操作,进而降低了治疗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肾内科临床灌肠式渗透治疗装置,以解决上述治疗装置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不足,如:1、上述治疗装置中给药器外部虽然设有刻度值,但是医护人员在将给药器前端置入患者体内时,由于给药器上缺乏有效的辅助限位结构,使得给药器在置入患者体内时其置入深度难以把控,一旦置入较深,不仅影响透析液治疗的效果,且还会给患者增加不适感;2、上述治疗装置中第一筒体内在加入透析液等药液时,由于第一筒体内部缺乏有效的节能型搅拌结构,使得第一筒体内部加入的透析液等药液很容易产生沉淀现象,降低了治疗装置的治疗效果;3、上述治疗装置上由于缺乏有效的消毒结构,不能给给药器进行快速有效的消毒操作,进而降低了治疗装置的实用性的问题。
6.本发明一种肾内科临床灌肠式渗透治疗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7.一种肾内科临床灌肠式渗透治疗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底端面固定连接有箱体,且箱体内部设有夹持机构;所述底座上端面后侧左右两部分别设有第二筒体和第一筒体,且第二筒体和第一筒体顶部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一个桶盖;所述第二筒体和第一筒体外周面上部均设有一个矩形卡接板,且每个矩形卡接板上端面均开设有矩形卡口;所述第二筒体和第一筒体前侧通过输料机构连接有给药器,且给药器外部设有辅助限位件;所述辅助限位件包括方形固定板、螺纹筒、调节螺杆和限位挡板,所述方形固定板固定连接在给药器外部,且方形固定板后端面上部中侧设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内通过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杆,且调节螺杆前端转动连接有限位挡板;所述输料机构与第一筒体之间设有传动机构;所述底座上端面一侧设有plc控制器。
8.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包括紫外线消毒灯和吸盘,所述箱体内部后侧面呈上下对称状安装有两根紫外线消毒灯,且两根紫外线消毒灯均与plc控制器为普通电性连接,所述箱体底端面四个夹角处均设有一个吸盘;
9.进一步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矩形支块、固定夹块、滑动夹块、拉杆和滑动支块,所述矩形支块固定连接在箱体内部底端面,且矩形支块上端面后侧设有固定夹块,所述矩形支块顶端面前侧呈左右对称状开设有两个燕尾滑槽,且矩形支块顶端面前侧通过两个燕尾滑槽滑动连接有滑动夹块,所述滑动夹块底端面设有与两个燕尾滑槽滑动连接的两个燕尾滑块,且滑动夹块前端面设有拉杆,所述拉杆外部滑动连接有固定在矩形支块顶端面前侧的滑动支块,且拉杆外部位于滑动夹块和滑动支块之间套接有弹簧,所述固定夹块和滑动夹块相对面均设有橡胶夹块,且两个橡胶夹块相对面均开设有v型夹口;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筒体包括搅拌轴、加热管和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筒体内侧中心部位转动连接有搅拌轴,且搅拌轴外周面呈环形阵列状设有四个搅拌桨叶,所述第一筒体内周面设有与plc控制器为普通电性连接的加热管,且加热管在第一筒体内部呈弹簧状分布,所述搅拌轴下端设有第一锥齿轮;
11.进一步的,所述桶盖包括弹性卡扣和矩形滑口,所述桶盖底端面一侧开设有矩形滑口,且矩形滑口内侧中部设有隔板,所述矩形滑口内侧设有贯穿隔板的滑柱,且矩形滑口内部通过滑柱滑动连接有呈对称状分别的两个弹性卡扣,所述矩形滑口内滑柱外部两端均套接有弹簧,当所述桶盖在第一筒体上部处于关闭状态时,两个弹性卡扣与第一筒体上矩形卡接块上端面矩形卡口相卡接;
12.进一步的,所述输料机构包括第二增压泵和第一增压泵,所述第二增压泵吸水口和第一增压泵排水口均通过橡胶软管与给药器相连接,且第二增压泵吸水口连接的橡胶软管上安装有阀门,所述第二增压泵排水口通过橡胶软管与第二筒体相连接,所述第一增压泵吸水口通过橡胶软管与第一筒体相连接,且第一增压泵上电机转轴为双头转轴,所述第一增压泵吸水口连接的橡胶软管上安装有阀门,且第一增压泵和第二增压泵均与plc控制器为普通电性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挡板为环形板状结构,且限位挡板与给药器外周面滑动相连接,所述限位挡板后端面上部呈对称状设有与方形固定板上部滑动连接的两根限位导杆;
14.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轴、从动带轮、主动带轮和第二锥齿轮,所述传
动轴通过两个转轴支座转动连接在第一筒体底部,且传动轴两端分别设有从动带轮和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所述主动带轮设置在第一增压泵上电机转轴右端,且主动带轮通过皮带与从动带轮传动相连接,所述从动带轮直径尺寸为主动带轮直径尺寸的三倍至四倍。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1、本发明通过辅助限位件的设置,根据需要将给药器的置入深度进行调节,调节时,通过手动转动调节螺杆,使调节螺杆在螺纹筒内部螺纹作用下带动限位挡板进行前后移动,然后根据给药器外部的刻度值进行调节,调节后,将给药器前端置入患者体内,当置入一定深度时,通过限位挡板的限位作用,使得给药器在置入患者体内时其置入深度更容易把控,从而不会影响透析液治疗的效果,且降低了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感。
17.2、本发明通过传动机构的设置,在第一增压泵电机内双头转轴转动同时,主动带轮通过皮带带动从动带轮进行转动,然后通过从动带轮带动传动轴进行转动,从而使第二锥齿轮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然后通过搅拌轴带动搅拌桨叶对第一筒体内部药液进行搅拌,且搅拌轴上搅拌桨叶搅拌时无需另配电机,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且更加节能,从而使得第一筒体内部加入的透析液等药液不易产生沉淀现象,进而提高了本治疗装置的治疗效果。
18.3、本发明通过将箱体内安装有紫外线消毒灯,当给药器需要消毒时,先将给药器从输料机构前侧拆下,然后将给药器通过夹持机构夹持在箱体内部,夹持时,通过手动将拉杆向前拉动,使滑动夹块向前滑动,然后将给药器放置在滑动夹块与固定夹块v型夹口之间,然后松开拉杆,使滑动夹块在弹簧作用下向后滑动,从而将给药器夹持住,然后通过plc控制器将两根紫外线消毒灯打开,通过两根紫外线消毒灯将箱体内的给药器进行消毒操作,进而提高了本治疗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发明的拆分后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发明的夹持机构拆分状态下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筒体和桶盖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本发明的图5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7是本发明的第一筒体和传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26.图8是本发明的输料机构、给药器和辅助限位件结构示意图。
27.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28.1、底座;2、箱体;201、紫外线消毒灯;202、吸盘;3、夹持机构;301、矩形支块;302、固定夹块;303、滑动夹块;304、拉杆;305、滑动支块;4、第二筒体;5、第一筒体;501、搅拌轴;502、加热管;503、第一锥齿轮;6、桶盖;601、弹性卡扣;602、矩形滑口;7、输料机构;701、第二增压泵;702、第一增压泵;8、给药器;9、辅助限位件;901、方形固定板;902、螺纹筒;903、调节螺杆;904、限位挡板;10、传动机构;1001、传动轴;1002、从动带轮;1003、主动带轮;1004、第二锥齿轮;11、plc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3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2.实施例:
33.如附图1至附图8所示:
34.本发明提供一种肾内科临床灌肠式渗透治疗装置,包括有:底座1,底座1底端面固定连接有箱体2,箱体2包括紫外线消毒灯201和吸盘202,箱体2内部后侧面呈上下对称状安装有两根紫外线消毒灯201,且两根紫外线消毒灯201均与plc控制器11为普通电性连接,箱体2底端面四个夹角处均设有一个吸盘202,通过吸盘202的设置,使箱体2在放置到工作台面时更加稳固;箱体2内部设有夹持机构3,夹持机构3包括矩形支块301、固定夹块302、滑动夹块303、拉杆304和滑动支块305,矩形支块301固定连接在箱体2内部底端面,且矩形支块301上端面后侧设有固定夹块302,矩形支块301顶端面前侧呈左右对称状开设有两个燕尾滑槽,且矩形支块301顶端面前侧通过两个燕尾滑槽滑动连接有滑动夹块303,滑动夹块303底端面设有与两个燕尾滑槽滑动连接的两个燕尾滑块,且滑动夹块303前端面设有拉杆304,拉杆304外部滑动连接有固定在矩形支块301顶端面前侧的滑动支块305,且拉杆304外部位于滑动夹块303和滑动支块305之间套接有弹簧,固定夹块302和滑动夹块303相对面均设有橡胶夹块,且两个橡胶夹块相对面均开设有v型夹口;底座1上端面后侧左右两部分别设有第二筒体4和第一筒体5,第一筒体5包括搅拌轴501、加热管502和第一锥齿轮503,第一筒体5内侧中心部位转动连接有搅拌轴501,且搅拌轴501外周面呈环形阵列状设有四个搅拌桨叶,第一筒体5内周面设有与plc控制器11为普通电性连接的加热管502,且加热管502在第一筒体5内部呈弹簧状分布,搅拌轴501下端设有第一锥齿轮503;第二筒体4和第一筒体5顶部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一个桶盖6;第二筒体4和第一筒体5外周面上部均设有一个矩形卡接板,且每个矩形卡接板上端面均开设有矩形卡口;第二筒体4和第一筒体5前侧通过输料机构7连接有给药器8,且给药器8外部设有辅助限位件9;辅助限位件9包括方形固定板901、螺纹筒902、调节螺杆903和限位挡板904,方形固定板901固定连接在给药器8外部,且方形固定板901后端面上部中侧设有螺纹筒902,螺纹筒902内通过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杆903,且调节螺杆903前端转动连接有限位挡板904;输料机构7与第一筒体5之间设有传动机构10,传动机构10包括传动轴1001、从动带轮1002、主动带轮1003和第二锥齿轮1004,传动轴1001通过两个转轴支座转动连接在第一筒体5底部,且传动轴1001两端分别设有从动带
轮1002和第二锥齿轮1004,第二锥齿轮1004与第一锥齿轮503相啮合,主动带轮1003设置在第一增压泵702上电机转轴右端,且主动带轮1003通过皮带与从动带轮1002传动相连接,从动带轮1002直径尺寸为主动带轮1003直径尺寸的三倍至四倍,从而使主动带轮1003与从动带轮1002之间具有较大传动比,从而使主动带轮1003转动时更加省力;底座1上端面一侧设有plc控制器11;输料机构7包括第二增压泵701和第一增压泵702,第二增压泵701吸水口和第一增压泵702排水口均通过橡胶软管与给药器8相连接,且第二增压泵701吸水口连接的橡胶软管上安装有阀门,第二增压泵701排水口通过橡胶软管与第二筒体4相连接,第一增压泵702吸水口通过橡胶软管与第一筒体5相连接,且第一增压泵702上电机转轴为双头转轴,第一增压泵702吸水口连接的橡胶软管上安装有阀门,且第一增压泵702和第二增压泵701均与plc控制器11为普通电性连接。
35.其中,桶盖6包括弹性卡扣601和矩形滑口602,桶盖6底端面一侧开设有矩形滑口602,且矩形滑口602内侧中部设有隔板,矩形滑口602内侧设有贯穿隔板的滑柱,且矩形滑口602内部通过滑柱滑动连接有呈对称状分别的两个弹性卡扣601,矩形滑口602内滑柱外部两端均套接有弹簧,当桶盖6在第一筒体5上部处于关闭状态时,两个弹性卡扣601与第一筒体5上矩形卡接块上端面矩形卡口相卡接,从而使桶盖6在第一筒体5上部得到有效限位作用。
36.其中,限位挡板904为环形板状结构,且限位挡板904与给药器8外周面滑动相连接,限位挡板904后端面上部呈对称状设有与方形固定板901上部滑动连接的两根限位导杆,从而使限位挡板904在给药器8外周面滑动时更加平稳。
37.使用时:首先,将第一筒体5上的桶盖6打开,打开时,通过手动将两个弹性卡扣601向相对方向捏动,使弹性卡扣601与桶盖6上矩形卡接板上端面矩形卡口失去卡接关系,然后将桶盖6打开即可,从而使桶盖6打开和关闭时更加方便,桶盖6打开后,将透析液等药液加入第一筒体5内,然后将桶盖6关闭,然后根据需要将给药器8的置入深度进行调节,调节时,通过手动转动调节螺杆903,使调节螺杆903在螺纹筒902内部螺纹作用下带动限位挡板904进行前后移动,然后根据给药器8外部的刻度值进行调节,调节后,将给药器8前端置入患者体内,当置入一定深度时,通过限位挡板904的限位作用,使得给药器8在置入患者体内时其置入深度更容易把控,从而不会影响透析液治疗的效果,且降低了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感;
38.当需要在给药器8内注入药液时,通过plc控制器11将第一增压泵702启动,使第一增压泵702上电机开设转动,从而使第一筒体5内部药液被输送至给药器8内,在第一增压泵702电机内双头转轴转动同时,主动带轮1003通过皮带带动从动带轮1002进行转动,然后通过从动带轮1002带动传动轴1001进行转动,从而使第二锥齿轮1004带动第一锥齿轮503转动,然后通过搅拌轴501带动搅拌桨叶对第一筒体5内部药液进行搅拌,且搅拌轴501上搅拌桨叶搅拌时无需另配电机,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且更加节能,从而使得第一筒体5内部加入的透析液等药液不易产生沉淀现象,进而提高了本治疗装置的治疗效果;
39.当给药器8需要消毒时,先将给药器8从输料机构7前侧拆下,然后将给药器8通过夹持机构3夹持在箱体2内部,夹持时,通过手动将拉杆304向前拉动,使滑动夹块303向前滑动,然后将给药器8放置在滑动夹块303与固定夹块302v型夹口之间,然后松开拉杆304,使滑动夹块303在弹簧作用下向后滑动,从而将给药器8夹持住,然后通过plc控制器11将两根
紫外线消毒灯201打开,通过两根紫外线消毒灯201将箱体2内的给药器8进行消毒操作,进而提高了本治疗装置的实用性。
40.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