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物粒子流的生产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6909211发布日期:2021-10-09 14:34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药物粒子流的生产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保健器械。


背景技术:

2.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面积很大,毛孔很多,除具有防御外邪侵袭的保护作用外,还具有分泌、吸收、渗透、排泄、感觉等多种功能,熏蒸疗法就是利用皮肤的这一生理特性,使药物通过皮肤表层吸收、角质层渗透和真皮转运进人血液循环而发挥药理效应,由于蒸汽的热敷作用,使毛孔张开,毛细血管网开放,在蒸汽环境内,机体内邪外出,中药有效成分经皮吸收,利用中药熏蒸时的温热和药物双重效应,有效松解痉挛,降低肌张力,活络关节。
3.熏蒸疗法需要药物以汽雾的方式,覆盖皮肤,专利cn202020350274.4公开了一种药熏喷雾器,其技术是将用中药制剂做成防疫囊21,放进蒸发室2内,同时加入适量的液态水22,通过蒸汽发生室1使蒸发室2内的液态水雾化成极微小颗粒,以加速中药制剂的挥发。其实质是将水蒸发,利用热能,使中药制剂也加速挥发,由于水的蒸发温度是100℃,因此,中药制剂的种类是受到限制的,采用的是具有挥发作用的中草药组合,这样,在100℃高温下,既有蒸汽的热敷作用,使毛孔张开,毛细血管网开放,在蒸汽环境内,机体内邪外出,中药有效成分经皮吸收,同时,有足够的中草药挥发物作用在人皮肤上,虽然,在实施例中有提出用超声波雾化的方案,但是,由于超声波雾化缺少了蒸汽的热敷,因此,药物的疗效是受到限制的。
4.由于该技术只能适应具有挥发作用的中草药,而那些不具有挥发性的中草药,在蒸汽的作用下,所含的有效成分是难以挥发出来的,导致仅有蒸汽的热敷的作用,而没有中药成分随蒸汽到达皮肤,被皮肤所吸收。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是不具有挥发性的中草药,其有效成分也能以细小粒子甚至分子(如小分子)的方式与蒸汽一起到达皮肤上,以便被皮肤所吸收的药物粒子流的生产方法及装置。
6.本发明的药物粒子流的生产方法是这样实现的,将中药材制成药液,然后将药液通过超声波雾化的形式,雾化成水雾状,再将水雾状的药液加热,使水雾状药液中的水滴蒸发成蒸汽,水滴中的水蒸发后的药物成为粒子散发在蒸汽中并随蒸汽流动成为熏蒸用的混入蒸汽中的药物粒子流。
7.由于先将药液通过超声波的形式雾化,雾化的水滴中含有足够多的溶解在药液中的中药有效成分,然后将水雾加热,水滴中的水蒸发成蒸汽,而随水滴散布在空间的中药有效成分在水蒸发后成为粒子,随蒸汽流动喷出到人体上,从而使不具有挥发性的中草药的有效成分能以粒子的形态分布在水蒸气中共同对人体进行熏蒸。
8.这里,水雾通过风机送入带有喷出口的加热容腔中,从而保证水雾的水加热蒸发
后,在蒸汽压力作用下不会倒流,而只会从喷出口喷出。
9.为了提高疗效,同时,保证粒子分布在水蒸气中而不沉降下来,通过负离子发生器对含有大量中药粒子的蒸汽进行负离子处理,使含有大量中药粒子的蒸汽产生大量负离子后,再作用到人体上。
10.为了保证中药粒子随蒸汽喷出作用在人体前,都能稳定地分散到空间中而不会沉降下来,从药液的超声波雾化到中药粒子随蒸汽喷出的整个过程都是在一封闭通道内进行。
11.本发明的药物粒子流的生产装置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带有超声波雾化装置和风机的水雾生产装置、带有加热装置的第一封闭通道,水雾生产装置包括用于装载药液的药液容腔、设置在药液容腔上方的罩,罩顶部是水雾导出口,风机的吹风口与罩连通,水雾生产装置的水雾导出口与第一封闭通道的水雾进口相连。
12.使用时,将药液注入超声波雾化装置的容腔内,超声波雾化装置将药液雾化成水雾并在风机的吹送下将水雾送入第一封闭通道,在加热装置的加热作用下,进入第一封闭通道的水雾的水滴中的水蒸发成蒸汽,而水滴中所溶解的中药有效成分随着水的蒸发,成为细小粒子并散布在水蒸气中,水蒸气在气压的作用下喷出第一封闭通道,散布在水蒸气中的细小粒子形态的中药有效成分也随着喷出第一封闭通道并依据熏蒸的要求作用在人体上。
13.这里,设置有与第一封闭通道喷出口连通的第二封闭通道,第二封闭通道内设置有负离子发生装置。工作时,从第一封闭通道导出的散布有细小粒子形态的中药有效成分的蒸汽导入到第二封闭通道内,并在负离子发生装置作用下,产生大量的负离子,同时,负离子发生装置的作用也使散布的细小粒子形态的中药有效成分维持散布在蒸汽中的状态,最后,在蒸汽压力的作用下,散布有细小粒子形态的中药有效成分且含有大量负离子的蒸汽从第二封闭通道喷出并导向需要熏蒸治疗的人体上。
14.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具有即使是不具有挥发性的中草药,其有效成分也能以细小粒子甚至分子的方式与蒸汽一起到达皮肤上,以便被皮肤所吸收的优点。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所示,本发明的药物粒子流的生产装置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带有超声波雾化装置1和风机2的水雾生产装置3、带有加热装置4的第一封闭通道5,水雾生产装置3包括用于装载药液a的药液容腔301、设置在药液容腔301上方的罩302,罩302顶部是水雾导出口303,风机2的吹风口与罩302连通,超声波雾化装置1设置在药液容腔301内,水雾生产装置的罩302顶部的水雾导出口303通过导气管6与第一封闭通道5的水雾进口501相连。
17.优选地,设置有第二封闭通道8,第二封闭通道8的气体进口801通过热气导气管7与第一封闭通道5喷出口502连通,第二封闭通道8内设置有负离子发生装置9。
18.优选地,第一封闭通道5、第二封闭通道8和热气导气管7上设置有保温层10,以保持第一封闭通道5、第二封闭通道8和热气导气管7里面的温度稳定并防止热能的大量散失。
19.本发明的药物粒子流的生产方法是这样实现的,将中药材制成药液,然后将药液注入药液容腔301,通过药液容腔301内的超声波雾化装置1将药液雾化成水雾状,在风机的吹送下,水雾状药液通过导气管6被吹送进第一封闭通道5,在第一封闭通道5内,加热装置4将水雾状的药液加热,使水雾状药液中的水滴蒸发成蒸汽,水滴中的水蒸发后的药物成为粒子散发在蒸汽中,在蒸汽压力及吹风力的作用下,蒸汽连通散发在蒸汽中的药物粒子流通过热气导气管7被送入第二封闭通道8内,第二封闭通道8内的负离子发生装置9对进入的气体作用产生负离子,带有大量负离子的蒸汽连通散发在蒸汽中的药物粒子流在蒸汽压力及风机的吹风力的作用下,从第二封闭通道8的导出口802导出到治疗设施11中作用在人体皮肤上。
20.熏蒸治疗实施例:选择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小儿阑尾炎手术患者312例,其中单纯性阑尾炎146例,坏疽性阑尾炎112例,阑尾穿孔并局限性腹膜炎是54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79例,b组133例。a组接受“中药粒子+红外线”治疗,b组接受“红外线”治疗,均于术后第一天开始接受治疗,每天一次,连续5天。观察术后体温,未梢血白细胞与c反应蛋白指标,疼痛程度,下地时间,伤口愈合情况。结果:a组伤口感染1例,术后发热13例次,术后第三天血白细胞平均值8.2*,crp5.6,疼痛评分2.6分,下地时间26.86小时;b组伤口感染4例,术后发热37例次,术后第三天血白细胞平均值9.7*,crp4.4,疼痛评分3.1分,下地时间31.45小时。a组各项指标优于b组,p小于0.05。结论:利用中药粒子结合红外线作为小儿阑尾炎术后辅助治疗,对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有较明显的作用,可在临床适宜推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