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肿瘤治疗用介入针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01735发布日期:2021-09-29 02:0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肿瘤治疗用介入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支撑架上转动连接有固定装置(5);所述固定装置(5)包括与支撑架转动连接的转动腔(11),转动腔(11)上连接有传动腔(9),传动腔(9)上转动连接有进针筒(25);所述传动腔(9)内设有动力结构,动力结构上连接有同轴设置的上离合结构(18)和与上离合结构(18)工作状态相反的下离合结构(16),传动腔(9)内还设有切换上离合结构(18)和下离合结构(16)工作状态的切换结构;所述上离合结构(18)上连接有正转结构和与正转结构相对应的反转结构,上离合结构(18)正转带动正转结构工作,上离合结构(18)反转带动反转结构工作;所述正转结构上连接有带动进针筒(25)沿传动腔(9)转动的驱动结构,反转结构上连接有带动转动腔(11)沿支撑架转动的转动结构(13);所述下离合结构(16)上连接有万向节(15),万向节(15)上连接有进针结构(7),进针结构(7)上连接有固定结构(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肿瘤治疗用介入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结构包括与传动腔(9)固接的电机(17),电机(17)的输出端连接有花键(31),上离合结构(18)和下离合结构(16)均与花键(31)滑动连接;所述上离合结构(18)和下离合结构(16)均包括与花键(31)滑动连接的主动离合块(30),传动腔(9)内转动连接有与主动离合块(30)相对应的从动离合块(29)。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肿瘤治疗用介入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结构包括u型杆(27),u型杆(27)上连接有推块(28),u型杆(27)两端均连接有与主动离合块(30)转动连接的转筒(32);所述传动腔(9)内还设有支撑板(33),支撑板(33)上转动连接有牵引杆(34),牵引杆(34)远离u型杆(27)的一端设有牵引弹簧(35),牵引弹簧(35)另一端与u型杆(27)中部相连接。4.如权利要求2或3任一所述的肿瘤治疗用介入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转结构包括与上离合结构(18)的从动离合块(29)相连接的主轴(40),主轴(40)上连接有下转动盘(36);所述传动腔(9)内转动连接有下棘轮(26),下转动盘(36)上转动连接有与下棘轮(26)相配合的下棘爪(39),下转动盘(36)上设有与下棘爪(39)相对应的弹簧。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肿瘤治疗用介入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包括与下棘轮(26)同轴固接的下蜗杆,传动腔(9)内转动连接有与下蜗杆相啮合的下蜗轮(14);所述下蜗轮(14)同轴固接有曲柄(12),进针筒(25)上连接有驱动杆(8),曲柄(12)上转动连接有与驱动杆(8)转动连接的连接杆(10)。6.如权利要求2或5任一所述的肿瘤治疗用介入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转结构包括与主轴(40)固接的上转动盘(37),传动腔(9)内转动连接有与上转动盘(37)相对应的上棘轮(24),上棘轮(24)和下棘轮(26)的齿向相反;所述上转动盘(37)上转动连接有与上棘轮(24)相配合的上棘爪(38),上转动盘(37)上设有与上棘爪(38)相对应的弹簧。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肿瘤治疗用介入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结构(13)包括与上棘轮(24)同轴固接的第一锥齿轮组(19),第一锥齿轮组(19)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锥齿轮组(22);所述第二锥齿轮组(22)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三锥齿轮组(23),第三锥齿轮组(23)的输出端连接有上蜗杆(21),支撑架上固接有与上蜗杆(21)相啮合的上蜗轮(20)。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肿瘤治疗用介入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针结构(7)包括与万向节(15)相连接的丝杆(44),丝杆(44)上螺接有螺接筒(46);所述螺接筒(46)上转动连接有滑块(42),滑块(42)上连接有导向杆(43)导向杆(43)与固定结构(6)相连接;所述
滑块(42)上滑动连接有复位杆(50),复位杆(50)上连接有插块(47),复位杆(50)上还设有与插块(47)相配合的复位弹簧(49),螺接筒(46)上设有与插块(47)相配合的插槽;所述滑块(42)上还滑动连接有与插块(47)相对应的驱动块(48),驱动块(48)上设有v型结构的驱动滑槽(51),插块(47)上设有与驱动滑槽(51)相配合的销轴(52);所述进针筒(25)上滑动连接有与驱动块(48)相对应的调节块(45),进针筒(25)上设有与调节块(45)相对应的自锁组件。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肿瘤治疗用介入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组件包括与调节块(45)固接的导向块(54),导向块(54)上转动连接有转动块(56);所述转动块(56)上设有卡杆(57),进针筒(25)上设有与卡杆(57)相配合的棘齿条(41);所述卡杆(57)上连接有操作块(53),导向块(54)上设有与卡杆(57)相配合的导向滑槽(55);所述导向块(54)上设有弹片(58),转动块(56)上设有与弹片(58)相配合的前卡槽和与前卡槽相对应的后卡槽。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肿瘤治疗用介入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6)包括与导向杆(43)相连接的连接筒(61),连接筒(61)上连接有支撑块(60);所述支撑块(60)上设有固定孔,支撑块(60)上滑动连接有多个与固定孔相对应的夹持块(59);所述连接筒(61)上螺接有螺母(63),螺母(63)上转动连接有与连接筒(61)滑动连接的推杆(64),推杆(64)上转动连接有多个夹持杆(62),夹持杆(62)另一端与夹持块(59)转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介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肿瘤治疗用介入针固定装置,包括支撑架,支撑架上转动连接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与支撑架转动连接的转动腔,转动腔上连接有传动腔,传动腔上转动连接有进针筒;所述传动腔内设有动力结构,动力结构上连接有同轴设置的上离合结构和与上离合结构工作状态相反的下离合结构,传动腔内还设有切换上离合结构和下离合结构工作状态的切换结构;所述上离合结构上连接有正转结构和与正转结构相对应的反转结构,上离合结构正转带动正转结构工作,上离合结构反转带动反转结构工作;本发明有效的解决了现有介入针固定装置对介入针的穿刺角度及穿刺的深度进行有效的调节的问题。及穿刺的深度进行有效的调节的问题。及穿刺的深度进行有效的调节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蔡超 闫海山 马俊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鹤壁市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7.06
技术公布日:2021/9/28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