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股动脉血管穿刺溶栓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50274发布日期:2021-10-24 07:45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股动脉血管穿刺溶栓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设计血管介入治疗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股动脉血管穿刺溶栓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2.血栓是血流在心血管系统血管内面剥落处或修补处的表面所形成的小块。在可变的流体依赖型中,血栓由不溶性纤维蛋白,沉积的血小板,积聚的白细胞和陷入的红细胞组成。
3.现有技术中的溶栓方式之一是采用物理方法溶栓,例如如高压生理盐水、激光等方式将血栓从血管上剥离,但采用此种物理溶栓的方式存在弊端,其中之一是,血栓从血管上剥离后,如血栓较大,容易造成肢体或者脏器的血栓塞,如何在物理溶栓时阻挡血栓成为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股动脉血管穿刺溶栓防护装置,该装置附着于血管内介入装置上,可形成阻挡血栓的防护。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股动脉血管穿刺溶栓防护装置,包括导入体、导管和拦截条体,其中,导入体主体置于导管中,导入体可在导管内转动或滑动,所述导入体的前端置于导管前端的外部,所述拦截条体的第一端连接在导入体外环面靠近前端位置,拦截条体的第二端连接在导管外环面靠近前端位置,所述拦截条体有若干个,且拦截条体等间距分布;
7.所述导入体的前端和导管的前端对向移动靠拢,并使导入体和导管相对旋转,若干个所述拦截条体扭转形成网兜结构。
8.作为优选的,拦截条体的主体直径为400微米

550微米之间。
9.作为优选的,所述导管上设有镂空的导槽,所述导入体的外壁剧透凸起的滑动体,该滑动体嵌入到导槽中,且滑动体沿导槽滑动由第一位置到第三位置时,所述拦截条体由二维曲状到三维曲状,以使若干个拦截条体扭转形成网兜结构。
10.作为优选的,所述导槽包括导槽第一段和导槽第二段,其中导槽第一段为由导管前端到导管后端方向延伸的圆弧状,所述导槽第一段后端向导管前端轴向延伸形成导槽第二段,所述滑动体可嵌入到导槽第二段的自由末端处。
11.作为优选的,所述滑动体为圆台结构,且滑动体的直径与所述导槽的开设宽度匹配。
12.作为优选的,所述拦截条体扭转形成网兜结构时,网兜结构的外环所在圆的直径为9毫米

9.5毫米之间。
13.作为优选的,所述拦截条体的第一端直径大于第二端直径,且拦截条体有第一端到第二端直径逐渐减小。
14.作为优选的,拦截条体的第一端直径大于第二端直径,且拦截条体有第一端到拦
截条体中部位置的直径逐渐减小。
15.使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6.本溶栓防护装置通过操作导入体和导管的相对轴向移动和转动,使得拦截条体三维方向弯曲形成编织网状的网兜结构,网兜结构的外侧边缘抵接在血管内壁,形成拦截血栓的防护。本装置取出后可通过超声震动、消毒后重复使用,无耗材,尤其适合股动脉或腘动脉等血管直径较大的血管处使用,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股动脉血管穿刺溶栓防护装置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股动脉血管穿刺溶栓防护装置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股动脉血管穿刺溶栓防护装置的第三状态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股动脉血管穿刺溶栓防护装置导槽示意图。
21.图5为本发明股动脉血管穿刺溶栓防护装置导槽展开示意图。
22.图6为本发明股动脉血管穿刺溶栓防护装置拦截条体第一状态示意图。
23.图7为本发明股动脉血管穿刺溶栓防护装置拦截条体第二状态示意图。
24.图8为本发明股动脉血管穿刺溶栓防护装置拦截条体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包括:
26.10

血管,11

血栓,20

导入体,21

导入体前端,22

滑动体,22a

第一位置,22b

第二位置,22c

第三位置,30

导管,31

导槽,311

导槽第一段,312

导槽第二段,40

拦截条体,p

网兜内凹区。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不是要限制本技术方案的范围。
28.如图1

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股动脉血管穿刺溶栓防护装置,包括导入体20、导管30和拦截条体40,其中,导入体20主体置于导管30中,导入体20可在导管30内转动或滑动,导入体20的前端置于导管30前端的外部,拦截条体40的第一端连接在导入体20外环面靠近前端位置,拦截条体40的第二端连接在导管30外环面靠近前端位置,拦截条体40有若干个,且拦截条体40等间距分布;导入体20的前端和导管30的前端对向移动靠拢,并使导入体20和导管30相对旋转,若干个拦截条体40扭转形成网兜结构。
29.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一状态时,导管30套装在导入体20外部,血液流动方向如图1所示,在导入体20和导管30进入血管10内时,导入体20向前伸出到极限状态,使得拦截条体40尽可能保持靠近导入体20外壁位置,即若干个拦截条体40形成的组件外径较小,可穿过血栓11处。同时,第一状态时,拦截条体40的沿血管10的轴向投影如图6所示。
30.如图2所示,第二状态时,在拦截条体40穿过血栓11处后,向后拉动导入体20或者向前推导套,在导入体21的前端和导管30前端相对靠拢后,拦截条体40弯曲且中部向外张开。如图3所示,由于拦截条体40弯曲后最终形成中段曲度较大的形状。此过程中,拦截条体40仅形成2维弯曲。
31.在上述过程中,拦截条体40由第一状态到第三状态过程中,通过使导入体20和导管30相对转动,拦截条体40受到拧动,拦截条体40仅形成3维弯曲。拦截条体40由于形成较大的折叠,其主要弯曲由拦截条体40中部完成,此时拦截条体40形成第三状态,拦截条体40的沿血管10的轴向投影如图7所示,即多个拦截条体40三维方向弯曲形成编织网状的网兜结构。拦截条体40的外壁抵接在血管10内壁处。在血栓11物理溶栓的过程中,如有血栓11脱落,血栓11可落入网兜内凹区p处。
32.拦截条体40的主体直径为400微米

550微米之间。
33.如图4、图5所示,导管30上设有镂空的导槽31,导入体20的外壁剧透凸起的滑动体22,该滑动体22嵌入到导槽31中,且滑动体22沿导槽31滑动由第一位置22a到第三位置22c时,拦截条体40由二维曲状到三维曲状,以使若干个拦截条体40扭转形成网兜结构。
34.具体的,导槽31包括导槽第一段311和导槽第二段312,其中导槽第一段311为由导管30前端到导管30后端方向延伸的圆弧状,导槽第一段311后端向导管30前端轴向延伸形成导槽第二段312,滑动体22可嵌入到导槽第二段312的自由末端处。
35.通过滑动体22和导槽31的配合,滑动体22可沿导槽31移动,如图5所示,滑动体22由第一位置22a移动到第三位置22c的过程中,导入体20在导管30中即完成了相对轴向移动,由完成的相对周向转动,以实现拦截条体40的3维扭转弯曲变形。
36.请看如图5中的第二位置22b,第二位置22b在导槽31的外部,第二位置22b为一个虚拟位置,如滑动体22移动到第二位置22b,拦截条体40扭曲到极限,此时由于拦截条体40本身的直径,以及相邻拦截条体40之间的间隔,拦截条体40会形成完全封死的状态,即相邻的两个拦截条体40主体的外壁相互贴靠,因此在导入体20和导套相互周向转动时,滑动体22的周向极限位置不应移动到与第二位置22b轴向平齐处。即滑动体22在第三位置22c时,拦截条体40会略微张开,并在血管10内的轴向投影形成编织网状。
37.滑动体22为圆台结构,且滑动体22的直径与导槽31的开设宽度匹配。
38.拦截条体40扭转形成网兜结构时,网兜结构的外环所在圆的直径为9毫米

9.5毫米之间,以抵接在股动脉血管10内壁。
39.如图8所示,拦截条体40的第一端直径大于第二端直径,且拦截条体40有第一端到第二端直径逐渐减小。在另一实施例中,拦截条体40的第一端直径大于第二端直径,且拦截条体40有第一端到拦截条体40中部位置的直径逐渐减小。拦截条体40直径的变化,有利于控制拦截条体40主要变形的区间位于中段。
40.本溶栓防护装置的导入体20可以是内窥镜光纤,以结合内窥镜技术使用。导入体前端21为圆弧状,以方便导入体20导入。
41.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内容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可以作出许多变化,只要这些变化未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均属于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