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模块化家用制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21629发布日期:2021-09-22 20:39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模块化家用制氧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制氧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功能模块化家用制氧机。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不断改善,对健康的需求逐渐增强,医疗保健已成为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其中,吸氧在家庭和社区医疗保健中的对激活人体代偿机能和提高生命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生命离不开氧气,氧气可以有效地调整机体生理状态,经常吸氧,用以及早纠正缺氧状态的疾病,使机体康复,如:心源性疾病、肺源性疾病、心脑供血不足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头昏疲惫等疾病,只要坚持及时持续吸氧,可缓解病情诱发和患者的痛苦,节省昂贵的医疗费用,起到事半功倍的疗效,如能坚持每天定量吸氧,可以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促进代谢,缓解亚健康状态,预防心绞痛、瘁死型冠心病以及心肌梗塞的发生,对肺心病、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慢性气管炎、呼吸及心力衰竭和糖尿病患者有辅助治疗效果,同样吸氧可以改善孕妇机体机能状态,提高孕妇动脉血氧含量,有利胎儿的生长发育,从事脑力劳动和超强度体力消耗后补氧可解除气促胸闷、消除疲劳和恢复体力,保持敏捷的思维和判断力。
3.当前,由于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工厂和都市大量废气向空中排放,造成了对大自然空气的严重污染,据专家测算,平均每1000升空气中就含有40升对人有害的气体,如能经常定量吸氧可有效清洁呼吸系统,改善内脏功能,置换肺部之有害气体,增强人体综合免疫力,以预防各种疾病,无论是中老年人,还是健康人士都可起保健作用,有益健康长寿,为此,家庭吸氧需要就近、方便,以利及时补足身体的慢性缺氧,延缓诱发疾病,家用制氧机自然成为家庭保健补氧的主要方式,发达国家的人们早已形成定期定量吸氧的习惯。
4.目前,国内外生产的家用制氧机,是采用先进的分子筛技术组装制造,其优点是直接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出氧浓度高、速度快,能满足连续吸入医用氧气浓度的要求,但是,就现有的家用制氧机而言,功能组合单一,单纯的吸氧方式让使用者感到枯寂单调,久而久之将难以坚持,从而失去吸氧保健效果,故而提出一种多功能模块化家用制氧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模块化家用制氧机,具备提高使用者的吸氧兴趣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家用制氧机而言,功能组合单一,单纯的吸氧方式让使用者感到枯寂单调,久而久之将难以坚持,从而失去吸氧保健效果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模块化家用制氧机,包括用以制氧的制氧机,所述制氧机上设有出氧口,还包括护理装置以及用以使制氧机给护理装置供电的电源线,所述制氧机上设有电源输出端口,所述护理装置上设有电源输入端口,所述电源输入端口和电源输出端口之间通过电源线连接。
7.所述制氧机上连接有用以将氧气传输给护眼装置的氧气输入软管,所述出氧口与
氧气输入软管的一端连接,同时,所述氧气输入软管的另一端连通有与其一体成型的安装仓,所述护理装置上设有连接仓,所述连接仓的内部设有用以与安装仓快速连通固定的连接固定机构。
8.进一步,所述护理装置为护眼仪,所述连接仓固定连接在护眼仪的正面,所述护眼仪的正面设有与护眼仪上的连接仓连通的第一出氧机构。
9.进一步,所述第一出氧机构包括与护眼仪上的连接仓的底部垂直连通的输氧软管、位于输氧软管的底部与且其底端垂直连通的第一输氧头以及固定安装在第一输氧头的背面且向上倾斜用以喷出氧气的第一出氧头,所述输氧软管和第一输氧头一体成型。
10.进一步,所述护理装置为颈部按摩仪,所述连接仓固定连接在颈部按摩仪的侧面,所述颈部按摩仪的侧面设有与颈部按摩仪上的连接仓连通的第二出氧机构。
11.进一步,所述第二出氧机构包括与颈部按摩仪上的连接仓的正面垂直连通的导气挂管、位于使用者口鼻的正面且与导气挂管另一端连通的第二输氧头以及固定安装在第二输氧头的背面且向上倾斜用以喷出氧气的第二出氧头,所述导气挂管与第二输氧头一体成型,所述导气挂管为软管,所述导气挂管上活动套装有数量为两个的移动套环,两个移动套环之间固定连接有弹力固定带。
12.进一步,所述连接固定机构由驱动组件和固定组件组成,其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与安装仓远离氧气输入软管的一侧面一体成型的连接环、与连接环远离安装仓的一侧面一体成型且用以插入连接仓内部的插入管、垂直固定在插入管的外周壁且与其一体成型的受力环、垂直固定在连接仓的内周壁且与其一体成型的金属环、设置在受力环与金属环之间用以使二者之间密封的橡胶密封环、用以对受力环进行挤压使其受到面向金属环的侧向推力的三个挤压块、垂直固定在挤压块远离插入管的一侧面且另一端垂直贯穿并延伸至连接仓外部的受力杆以及固定在挤压块与连接仓的内壁之间且活动套装在受力杆上用以使受力杆复位的缓冲弹簧。
13.进一步,所述金属环的内直径大于插入管的外直径且小于受力环的外直径,所述橡胶密封环的外周壁为斜面,所述受力环的边缘侧为圆弧状,所述挤压块的形状为等边三棱柱,三个所述挤压块以插入管为圆心呈周向等角度分布,所述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挤压块面向连接仓内壁的一侧以及连接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仓的外表面开设有数量为三个用以分别供三个受力杆贯穿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与受力杆间隙配合。
14.进一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活动套装在连接仓上的转动仓、固定在转动仓的内周壁并与其一体成型且内周壁为螺纹的螺纹环、开设在转动仓的外周壁且与螺纹环内周壁的螺纹螺纹连接的螺纹槽以及用以对受力杆进行挤压使其向着连接仓的内部移动的挤压环。
15.进一步,所述挤压环的内周壁为斜面,所述受力杆位于连接仓外部的一端为圆弧状。
16.进一步,所述制氧机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用以将护理装置进行收纳的收纳仓,所述制氧机的侧面固定连接有u型铰接架,所述收纳仓为内部中空且顶部开口,其顶部设有与u型铰接架铰接的盖板,所述盖板的底面粘接有与收纳仓顶部的开口紧密接触的橡胶密封块,所述橡胶密封块的外四侧面均为斜面,所述盖板的底面镶嵌有上磁铁块,所述收纳仓的顶面镶嵌有与用以与上磁铁块吸附的下磁铁块,所述制氧机的正面开设有消毒室,所述消毒室的内顶壁固定安装有多个紫外线消毒灯,所述制氧机的正面通过合页铰接有用以将消
毒室盖起的舱门。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8.该多功能模块化家用制氧机,使用者可穿戴好护理装置,使第一出氧头对准其口鼻,第一出氧头喷出氧气,使用者进行吸氧,同时,使用者可将电源线的两端分别于护理装置上的电源输入端口和制氧机上的电源输出端口连接,调节护理装置,使护理装置工作,实现一边护理,一边吸氧,提高使用者的吸氧兴趣。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制氧机与颈部按摩仪连接后的示意图;
21.图3为本发明收纳仓的内部示意图;
22.图4为本发明连接仓与安装仓的连接示意图;
23.图5为本发明图4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发明颈部按摩仪的侧视图。
25.图中:1制氧机、2出氧口、3氧气输入软管、4控制面板、5电源输出端口、6电源线、7护眼仪、8输氧软管、9第一输氧头、10第一出氧头、11电源输入端口、12收纳仓、13舱门、14颈部按摩仪、15连接仓、16安装仓、17导气挂管、18上磁铁块、19盖板、20橡胶密封块、21u型铰接架、22消毒室、23紫外线消毒灯、24下磁铁块、25转动仓、26连接环、27插入管、28螺纹环、29挤压环、30受力杆、31缓冲弹簧、32挤压块、33受力环、34橡胶密封环、35金属环、36螺纹槽、37第二输氧头、38第二出氧头、39移动套环、40弹力固定带。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7.请参阅图1

6,本发明一种多功能模块化家用制氧机主要由制氧机1和护理装置组成,使用时,使用者通过将护理装置穿戴后可一边护理,一边吸氧,提高使用者的吸氧兴趣,为给护理装置供电,制氧机1上设有电源输出端口5,护理装置上设有电源输入端口11,电源输入端口11和电源输出端口5之间通过电源线6连接,实现护理装置与制氧机1之间的电路连通。
28.需要说明的是,电源线6的两端分别与电源输入端口11和电源输出端口5的连接为现有技术中公众所知的常规供电结构,文中对其具体工作原理不再进行赘述。
29.其中,护理装置为护眼仪7或颈部按摩仪14,护眼仪7可对使用者的眼部进行按摩护理,配合着制氧机1达到一边护眼一边吸氧,而颈部按摩仪14可对使用者的颈部进行按摩护理,缓解疲劳,配合着制氧机1达到一边按摩颈部一边吸氧,当然,护理装置并不局限于上述两种装置,只要是现有技术中穿戴在头部或颈部用以护理的装置均可。
30.应当理解的是,虽然使用者一次只能穿戴一种护理仪器,但在实际使用中,制氧机1可以只配备一种护理仪器,也可以配备两种以上含两种的护理仪器。
31.制氧机1上连接有用以将氧气传输给护眼装置的氧气输入软管3,具体的,制氧机1上设有出氧口2,出氧口2与氧气输入软管3的一端连接,同时,氧气输入软管3的另一端连通有与其一体成型的安装仓16,护眼仪7的正面和颈部按摩仪14的侧面均固定有与其一体成型的连接仓15,为方便护理装置与安装仓16快速拆卸,实现不同护理装置的快速更换,两个连接仓15的内部均设有用以与安装仓16快速连通固定的连接固定机构。
32.需要说明的是,出氧口2与氧气输入软管3一端的连接方式为现有技术中公众所知的常规制氧机1上的出氧口2与氧气输入软管3的连接方式,其为可拆式,对于具体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文中不再进行赘述。
33.连接固定机构由驱动组件和固定组件组成,其中,固定组件包括与安装仓16远离氧气输入软管3的一侧面一体成型的连接环26、与连接环26远离安装仓16的一侧面一体成型且用以插入连接仓15内部的插入管27、垂直固定在插入管27的外周壁且与其一体成型的受力环33、垂直固定在连接仓15的内周壁且与其一体成型的金属环35、设置在受力环33与金属环35之间用以使二者之间密封的橡胶密封环34、用以对受力环33进行挤压使其受到面向金属环35的侧向推力的三个挤压块32、垂直固定在挤压块32远离插入管27的一侧面且另一端垂直贯穿并延伸至连接仓15外部的受力杆30以及固定在挤压块32与连接仓15的内壁之间且活动套装在受力杆30上用以使受力杆30复位的缓冲弹簧31。
34.其中,连接仓15的形状为内部中空且右侧缺失圆柱体,安装仓16的形状为内部中空且左侧缺失圆柱体且外直径小于连接环26的外直径,安装仓16中线与插入管27的中线、连接环26的圆心、受力环33的圆心以及连接仓15的中线均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35.同时,橡胶密封环34粘接在受力环33靠近金属环35的一侧面上且其内周壁还与插入管27的外周壁粘接,插入管27在移动时可带动受力环33和橡胶密封环34一同移动,同时,金属环35的内直径大于插入管27的外直径且小于受力环33的外直径,橡胶密封环34的外周壁为斜面,因此,在插入管27插入金属环35内的过程中,受力环33上的橡胶密封环34会插入金属环35内,实现金属环35与受力环33之间的密封,密封后,氧气可从氧气输入软管3输送到安装仓16内,再通过插入管27输送到连接仓15内。
36.并且,为方便受力环33受力移动,受力环33的边缘侧为圆弧状,挤压块32的形状为等边三棱柱,三个挤压块32以插入管27为圆心呈周向等角度分布,当挤压块32受力向着插入管27移动时,挤压块32可对受力环33进行挤压,使其受到侧向推力从而带动插入管27继续插入金属环35内。
37.此外,缓冲弹簧31的两端分别与挤压块32面向连接仓15内壁的一侧以及连接仓15的内壁固定连接,连接仓15的外表面开设有数量为三个用以分别供三个受力杆30贯穿的贯穿孔,贯穿孔与受力杆30间隙配合,因此,当受力杆30在贯穿孔内向着连接仓15的内部移动时,缓冲弹簧31可被拉伸,通过缓冲弹簧31的张力可使受力杆30复位。
38.驱动组件包括活动套装在连接仓15上的转动仓25、固定在转动仓25的内周壁并与其一体成型且内周壁为螺纹的螺纹环28、开设在转动仓25的外周壁且与螺纹环28内周壁的螺纹螺纹连接的螺纹槽36以及用以对受力杆30进行挤压使其向着连接仓15的内部移动的挤压环29。
39.其中,转动仓25的形状为内部中空且左右两侧面均为缺失状的圆柱体,挤压环29的内周壁为斜面,通过内周壁的斜面对受力杆30进行挤压,而为更好的使受力杆30能够受
力移动,受力杆30位于连接仓15外部的一端为圆弧状,因此,当转动转动仓25时,螺纹环28随着转动仓25一同转动,螺纹环28通过其内周壁的螺纹与螺纹槽36螺纹连接而移动,带动挤压环29移动,使挤压环29可对受力杆30进行挤压,受力杆30受力会向着连接仓15的内部移动。
40.因为护眼仪7和颈部按摩仪14穿戴的位置不同,所以对于氧气的送出方式也不相同,其中,护眼仪7的正面设有与护眼仪7上的连接仓15连通的第一出氧机构,而颈部按摩仪14的侧面设有与颈部按摩仪14上的连接仓15连通的第二出氧机构。
41.第一出氧机构包括与护眼仪7上的连接仓15的底部垂直连通的输氧软管8、位于输氧软管8的底部与且其底端垂直连通的第一输氧头9以及固定安装在第一输氧头9的背面且向上倾斜用以喷出氧气的第一出氧头10,输氧软管8和第一输氧头9一体成型,工作时,连接仓15内的氧气通过输氧软管8进行输送,进入第一输氧头9内,最后通过第一出氧头10喷出,应当理解的是,当使用者穿戴好护眼仪7后,第一出氧头10可刚好对准使用者的口鼻。
42.第二出氧机构包括与颈部按摩仪14上的连接仓15的正面垂直连通的导气挂管17、位于使用者口鼻的正面且与导气挂管17另一端连通的第二输氧头37以及固定安装在第二输氧头37的背面且向上倾斜用以喷出氧气的第二出氧头38,导气挂管17与第二输氧头37一体成型,导气挂管17为软管,工作时,连接仓15内的氧气通过导气挂管17进行输送,进入第二输氧头37内,最后通过第二出氧头38喷出,应当理解的是,当使用者穿戴护眼仪7时,导气挂管17可挂设在使用者耳部,而当使用者穿戴好护眼仪7后,第一出氧头10可刚好对准使用者的口鼻,同时,为提高导气挂管17挂设在使用者耳部后的稳定性,导气挂管17上活动套装有数量为两个的移动套环39,两个移动套环39之间固定连接有弹力固定带40,在导气挂管17挂设在使用者耳部时,弹力固定带40也可圈在耳部,确保导气挂管17挂设在使用者耳部后的稳定性。
43.为使整个装置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制氧机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用以将护理装置进行收纳的收纳仓12,制氧机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u型铰接架21,收纳仓12为内部中空且顶部开口,其顶部设有与u型铰接架21铰接的盖板19,盖板19的底面粘接有与收纳仓12顶部的开口紧密接触的橡胶密封块20,为更好的使橡胶密封块20对收纳仓12顶部的开口进行密封,橡胶密封块20的外四侧面均为斜面,此外,盖板19的底面镶嵌有上磁铁块18,收纳仓12的顶面镶嵌有与用以与上磁铁块18吸附的下磁铁块24,上磁铁块18与下磁铁块24相对的一侧面磁性相吸,因此,当盖板19盖上后,通过上磁铁块18与下磁铁块24吸附实现固定,而橡胶密封块20实现与收纳仓12之间的密封,从而使护理装置可更好的收入收纳仓12内被保护起来。
44.此外,为方便对相关部件进行消毒,制氧机1的正面开设有消毒室22,消毒室22的内顶壁固定安装有多个紫外线消毒灯23,制氧机1的正面通过合页铰接有用以将消毒室22盖起的舱门13,使用者在使用前可将相关部件放入消毒室22内进行消毒,关上舱门13后可开启紫外线消毒灯23,使相关部件可消毒。
45.上述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46.使用者需要吸氧时,将氧气输入软管3的一端与制氧机1上的出氧口2连接,紧接着将氧气输入软管3另一端上的插入管27插入护理装置上的连接仓15内,使受力环33对挤压块32进行挤压,直到受力环33位于挤压块32与金环环之间,然后转动转动仓25,螺纹环28随
着转动仓25一同转动,螺纹环28通过其内周壁的螺纹与螺纹槽36螺纹连接而移动,带动挤压环29移动,使挤压环29可对受力杆30进行挤压,受力杆30受力会向着连接仓15的内部移动,带动挤压块32对受力环33挤压,使其受到侧向推力从而带动插入管27继续插入金属环35内,受力环33上的橡胶密封环34会插入金属环35内,实现金属环35与受力环33之间的密封,密封后,氧气可从氧气输入软管3输送到安装仓16内,再通过插入管27输送到连接仓15内,此时使用者可穿戴好护理装置,使第一出氧头10对准其口鼻,第一出氧头10喷出氧气,使用者进行吸氧,同时,使用者可将电源线6的两端分别于护理装置上的电源输入端口11和制氧机1上的电源输出端口5连接,调节护理装置,使护理装置工作,实现一边护理,一边吸氧。
47.本发明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控制的,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电源的提供也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发明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发明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4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