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腔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96063发布日期:2023-03-31 15:56阅读:73来源:国知局
管腔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介入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腔支架。


背景技术:

2.近十余年来,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已广泛应用于胸、腹主动脉的动脉瘤和动脉夹层等病变,其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已成为一线的治疗方法。手术时,在x线透视监视下,通过相应的输送系统将覆膜支架送到病变位置,覆膜支架将血流与病变位置隔绝,消除血压对病变位置的影响,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3.为了解决覆膜支架在体内的定位问题,通常会在支架的关键位置做显影标记,利用显影标记对覆膜支架的轴向和周向进行定位。但是,当覆膜支架压缩在输送鞘管内时,其周向具有压缩褶皱,且轴向处于伸长状态,若此时通过显影标记定位,会存在较大的周向和轴向偏差。因此,现有技术中通过束缚线束对覆膜支架进行径向约束,使得覆膜支架处于半释放状态。覆膜支架处于半释放状态时,其外径大于装载于输送器内时的外径,且外径小于覆膜支架完全释放并锚定于人体管腔内的外径。相较于将覆膜支架装载于输送器内状态下通过显影结构定位覆膜支架的位置,覆膜支架处于半释放状态时的外径更接近完全释放时的外径,通过显影结构定位也会更加精准。
4.然而,管腔支架的轴向和周向定位过程中,可控性较差,定位精准度遇到瓶颈,管腔支架展开过程的稳定性亟需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管腔支架。
6.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提供一种管腔支架,包括管状主体以及连接在管状主体上的半释放装置,所述半释放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管状主体上的束缚线以及至少2根限位杆,所述束缚线具有锁定部,所述至少2根限位杆沿所述管状主体的周向彼此间隔地限位于所述管状主体,并用于与所述锁定部可分离连接,其中,当所述限位杆与所述锁定部相连接时,所述锁定部沿所述限位杆的径向限位于所述限位杆并使得所述束缚线对所述管状主体周向束缚。
8.综上,实施本发明的一种管腔支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至少2根限位杆,并使得这些限位杆在沿所述管状主体的周向彼此间隔地限位于管状主体,从而在这些限位杆逐个解除与锁定部配合时,能够对束缚线所束缚的所述管状主体的需要释放的位置进行分步释放,提高管腔支架释放操作的可控性及释放定位精度。
9.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束缚线与所述管状主体相连接,并对折形成第一股线束和第二股线束,所述束缚线对折位置形成所述锁定部,所述至少2根限位杆穿设于所述第一股线束和所述第二股线束之间。
10.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沿与所述束缚线环绕所述管状主体的方向的相反方向上,所述至少2根所述限位杆中的一根被所述束缚线束缚于所述束缚线与所述管状主体的连接
位置。
11.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束缚线具有固定部以及至少2个所述锁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管状主体固定连接,所述至少2个锁定部彼此间隔地位于所述固定部的同一侧或不同侧,所述至少2根限位杆分别对应地穿设于所述至少2个锁定部。
12.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束缚线具有固定部以及线环,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管状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线环的远离所述固定部的端部位置形成所述锁定部,2根或2根以上的所述限位杆穿设于所述线环。
13.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束缚线具有至少2个所述线环,所述至少2个所述线环彼此间隔地位于所述固定部的同一侧或不同侧。
14.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状主体上固定连接有多个锁扣,所述至少2根限位杆分别沿其自身轴向可活动地穿设于多个所述锁扣。
15.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状主体上设置有束缚通道,所述束缚通道对应的圆心角小于360
°
,所述束缚通道对应所述限位杆的位置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束缚通道的内腔相连通,所述束缚线穿设于所述束缚通道内,所述锁定部用于在所述开口处与对应的所述限位杆连接。
16.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状主体包括波形环状物,在所述波形环状物所在的轴向区间内,所述管状主体上具有间隔设置的至少2个所述束缚通道与所述波形环状物相对应,所述至少2个束缚通道内的束缚线分别用于对所述波形环状物的中位线圈的一侧及另一侧施加径向约束力。
17.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波形环状物包括多个波峰、多个波谷及多个分别连接相邻的所述波峰与所述波谷的连接杆,所述波形环状物还包括沿其轴向间隔相对的、并环绕其周侧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宽度为以所述波峰为起点沿轴向向所述波谷方向延伸2/5倍波高,所述第二区域的宽度为以所述波谷为起点沿轴向向所述波峰方向延伸2/5倍波高,所述至少2个束缚通道中的至少1个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至少2个束缚通道中的至少1个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内。
附图说明
18.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19.图1是一实施例的管腔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图1示出的管腔支架,解除第一限位杆与锁定部配合后使得管腔支架局部释放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另一实施例的管腔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图3示出的管腔支架的圈圈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23.图5是管腔支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管腔支架的再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是再一实施例的管腔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8是又一实施例的管腔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9是管腔支架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0是管腔支架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1是又一实施例的管腔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2是再一实施例的管腔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3为一实施例的管腔支架中,束缚通道对应波形环状物束缚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3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5.需要说明的是,定义管腔支架在释放后距心脏近的一端为近端,距心脏远的一端为远端。
36.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之一提供了一种管腔支架,包括管状主体10以及连接在管状主体10上、对管状主体10进行径向约束的半释放装置20。
37.半释放装置20包括至少2根限位杆21以及设于管状主体10上的束缚线22。其中,束缚线22具有锁定部22a,至少2根限位杆21沿管状主体10的周向彼此间隔地限位于管状主体10,也就是说,这些限位杆21在沿管状主体10的周向上,一方面彼此之间间隔设置,同时,各限位杆21被限位于管状主体10,继而不能沿管状主体10的周向相对管状主体10移动,以便于限位杆21于锁定部22a相连接时,可以通过束缚线22对管状主体10进行周向束缚,具体地,当限位杆21与锁定部22a相连接时,锁定部22a沿限位杆21的径向限位于限位杆21并使得束缚线22对管状主体10周向束缚。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限位杆21与锁定部22a之间为可分离连接,这样,在限位杆21与锁定部22a分离时,便可以解除该限位杆21通过锁定部22a对束缚线22进行牵引而对管状主体10的束缚力,使得管状主体10的部分被释放。且由于半释放装置20包括至少2根限位杆21,从而在先后分别释放不同的限位杆21时,可以实现对管状主体10的被束缚位置进行分步释放,以提高释放操作的可控性以及释放定位精度。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对管状主体10的被束缚位置进行分步释放时,可以先对至少2根限位杆21中的一根释放,从而解除束缚线22对管状主体10的一部分束缚,从而使得管状主体10的尺寸更加接近锚定于血管内的尺寸,从而在对管状主体进行定位时更加精准。
38.束缚线22与管状主体10相连接,并对折形成第一股线束221和第二股线束222,束缚线22对折位置形成锁定部22a,至少2根限位杆21穿设于第一股线束221和第二股线束222之间。
39.以图1示出的半释放装置20包括3根限位杆21为例,为便于描述,将该3根限位杆21分别称为“第一限位杆21'”、“第二限位杆21
””
和“第三限位杆21”'”,第一限位杆21'、第二限位杆21”和第三限位杆21”'分别沿管状主体10的周向彼此间隔地限位于管状主体10。第一限位杆21'、第二限位杆21”和第三限位杆21”'均穿设在第一股线束221和第二股线束222之间,从而释放靠近锁定部22a的第一限位杆21'时,管状主体10的部分失去束缚线22的束缚而扩张,即管状主体10的部分被释放,直到锁定部22a与第二限位杆21”相配合(参阅图2所示),此时,束缚线22在第二限位杆21”的约束下而被管状主体10保持在舒张状态,同时,管状主体10在束缚线22的约束下不再继续扩张,即管状主体10仍处于局部被周向束缚的状态。由于第一限位杆21'与锁定部22a分离后,管状主体10的一部分结构失去束缚线22的周向束缚而展开,从而该被展开的部分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相应地,在释放与锁定部22a相配合的第三限位杆21”'时,管状主体10将扩张至使得锁定部22a与第三限位杆21”'相配合,此时,束缚线22在第三限位杆21”'的约束下而被管状主体10保持在舒张状态,同时,管状主体10在束缚线22的约束下不再继续扩张,即管状主体10仍处于局部被周向束缚的状态。
40.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逐步地解除与锁定部22a相配合的限位杆2122(如第一限位杆21'、第二限位杆21”和第三限位杆21”'),依次解除第一限位杆21'、第二限位杆21”和第三限位杆21”'与锁定部22a的配合后,管状主体10将完全展开,完成释放。本发明的管腔支架可以满足对管状主体10的局部进行分步释放的需要,从而使得释放操作的可控性良好,这样在移动管状主体10至需要植入的位置时,可以提高定位精度。
41.此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3所示,分支窗口105设置第一限位杆21'和第二限位杆21”之间的部分。由于该部分可以通过第一限位杆21'与锁定部22a的配合而得到释放,即不再受束缚线22的束缚而处于舒张状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确切的说,在第一限位杆21'与锁定部22a分离后,第二限位杆21”能够继续将束缚线22保持在对管状主体10进行局部周向束缚的状态,以便后续调整管状主体10位置,对分支窗口105进行定位,从而提高分支窗口105的定位准确性。
42.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需要定位的部件不局限于分支窗口105,也可以是分支或龙骨等对定位要求较高的其他部件,这些部件设置管状主体10对应两个限位杆21之间的位置,就可以通过前述的分步释放的方式,来提升释放位置准确性。
43.在至少2根限位杆21沿管状主体10的周向彼此间隔地限位于管状主体10的实施方式中,对于限位杆21相对管状主体10的周向限位方式,可以是利用定位结构,也可以是利用前述提到的束缚线22本身将限位杆21相对管状主体10周向限位于第一股线束221和第二股线束222与管状主体10的连接位置处。
44.例如,结合图3和图4所示,管状主体10上固定连接有锁扣104,锁扣104用于供至少2根限位杆21中的任意一根穿过。
45.管状主体10上固定连接有多个锁扣104,锁扣104的数量与限位杆21的数量相等,多个锁扣104分别对应地将限位杆21沿管状主体10的周向限位于管状主体10。
4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管状主体10上固定连接有多个锁扣104,至少2根限位杆21分别沿其自身轴向可活动地穿设于多个锁扣104。
47.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至少2根限位杆21中的一根沿与束缚线22管状主体10沿管状主体10周侧的延伸方向的相反方向上,被束缚线22束缚于束缚线22与管状主体10的连接
位置,多个锁扣104对应地将其他的限位杆21沿管状主体10的周向限位于管状主体10。
48.以图3和图4所示的管腔支架为例,限位杆21的数量为2根,分别为第一限位杆21'和第二限位杆21”,第一限位杆21'沿与束缚线22管状主体10沿管状主体10周侧的延伸方向的相反方向上,被束缚线22束缚于束缚线22的第一股线束221及第二股线束222与管状主体10的连接位置,锁扣104对应地将第二限位杆21”沿管状主体10的周向限位于管状主体10。
49.结合图5和图6所示,束缚线22具有固定部22b以及至少2个锁定部22a,固定部22b与管状主体10固定连接,至少2根限位杆21分别对应地穿设于至少2个锁定部22a,从而解除相应的限位杆21与锁定部22a的配合后,束缚线22对应地解除对管状主体10的局部束缚,从而先后依次将不同位置的限位杆21抽离,可以实现对管状主体10进行分步释放的效果。
50.需要说明的是,在束缚线22具有至少2个锁定部22a的实施方式中,这些锁定部22a相对固定部22b可以是位于同一侧,也可以是位于不同侧。例如,以束缚线22包括2个锁定部22a为例,如图5所示,2个锁定部22a彼此间隔地位于固定部22b的同一侧,或者,如图6所示,2个锁定部22a彼此间隔地位于固定部22b的不同侧。
5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7所示,束缚线22具有固定部22b以及线环22c,固定部22b与管状主体10固定连接,线环22c的远离固定部22b的端部位置形成锁定部22a,2根或2根以上的限位杆21穿设于线环22c,从而将与锁定部22a相配合的限位杆21抽离后,管状主体10扩张而使得线环22c的锁定部22a与相邻的限位杆21相配合,依次类推,依次抽离与锁定部22a相配合的限位杆21,便可以实现分步释放管状主体10,从而提高释放操作的可控性,以及释放精准性。
52.进一步地,结合图8和图9所示,束缚线22具有至少2个线环22c,至少2个线环22c彼此间隔地位于固定部22b的不同侧(参阅图8所示)或同一侧(参阅图9所示)。
53.结合图10所示,管状主体10上设置有束缚通道24,束缚通道24对应的圆心角小于360
°
,束缚通道24对应限位杆21的位置形成有开口24a,开口24a与束缚通道24的内腔相连通,束缚线22穿设于束缚通道24内,锁定部22a用于在开口24a处与对应的限位杆21连接。
54.需要说明的是,束缚通道24的结构具有多种可能,例如,如图10和图11所示,管腔支架包括可隔绝血流的覆膜102,覆膜102的外表面设置有覆盖物103,束缚通道24形成于覆盖物103与覆膜102之间;或者,如图1至图3所示,管状主体10上设置有多个限位环扣223,束缚通道24由多个限位环扣223形成,束缚线22从限位环扣223中穿设。
55.结合图12和图13所示,管状主体10包括波形环状物101,波形环状物101采用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材料制成,如镍钛、不锈钢等材料。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圈波形环状物101沿管状主体10的轴向从近端到远端依次排布,优选为平行间隔排布。
56.波形环状物101包括多个波峰101a、多个波谷101b及多个分别连接相邻波峰101a与波谷101b的连接杆101c。波形环状物101为闭合圆柱状结构,多圈波形环状物101间可以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波形形状,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并不限定波形环状物101的具体结构,波形环状物101的波形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同时每圈波形环状物101中的波形个数以及波形高度均可根据需要设置。
57.多圈波形环状物101上连接有覆膜102,覆膜102采用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制成,如ptfe(poly tetra fluoroethylene,聚四氟乙烯)、fep(fluorinated ethylene propylen,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和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
二甲酸乙二醇酯)等。
5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继续参阅图12和图13所示,在波形环状物101所在的轴向区间内,管状主体10上具有间隔设置的至少2个束缚通道24与波形环状物101相对应,至少2个束缚通道24内的束缚线22分别用于对波形环状物101的中位线圈的一侧及另一侧施加径向约束力。其中,中位线圈是指波形环状物101中各连接杆101c的中点沿管状主体10的周侧依次连接形成的环形线圈。通过这种结构设置,波形环状物101的波峰101a和波谷101b被均匀束缚,从而避免波峰101a和波谷101b受力不均而导致偏向一侧,继而引起波峰101a或波谷101b翘起而与血管壁锚定或接触摩擦力较大,影响管腔支架的轴向和周向位置的调整。
59.继续参阅图12和图13所示,波形环状物101还包括沿其轴向间隔相对、并环绕其周侧的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第一区域a1的宽度d1为以波峰101a为起点沿轴向向波谷101b方向延伸2/5倍波高,也就是说,界定该第一区域a1的宽度d1的两条边b1、b2分别环绕在波形环状物101的对应波峰101a的位置,以及到波峰101a的垂直距离为2/5倍波高的位置。第二区域a2的宽度d2为以波谷101b为起点沿轴向向波峰101a方向延伸2/5倍波高,也就是说,界定该第二区域a2的宽度d2的两条边b3、b4分别环绕在波形环状物101的对应波谷101b的位置,以及到波谷101b的垂直距离为2/5倍波高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波高是指波峰101a沿波形环状物101的轴线方向到波谷101b的垂直距离。
60.至少2个束缚通道24中的至少1个位于第一区域a1内,至少2个束缚通道24中的至少1个位于第二区域a2内。从而位于束缚通道24中的束缚线22分别对应地对波形环状物101的对应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的位置进行束缚,以使得波形环状物101的波峰101a和波谷101b位置受力均匀,以提高管状主体10的稳定性,避免了波峰101a或波谷101b翘起。
61.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62.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