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内静脉用穿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01615发布日期:2022-02-08 23:29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颈内静脉用穿刺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静脉盲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颈内静脉用穿刺设备。


背景技术:

2.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已广泛应用于输注化疗药物、全肠外营养、输血及采血等反复性治疗操作。tivap由注射港体和硅胶导管两部分组成,tivap植入主要步骤包括静脉的穿刺置管,港体囊袋建立及经皮下隧道导管连接港体。临床上通常采用经皮穿刺颈内静脉、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外科切开穿刺头静脉等途径植入tivap。现有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因颈内静脉在解剖学上管径较大、位置表浅、走行较直,使得穿刺成功率高,经皮穿刺颈内静脉入路更为常用且较为理想,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经皮穿刺颈内静脉植入其中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尤为重要,是输液港植入成败与否关键步骤之一,同时也有一定并发症,因此指南推荐行彩超引导下穿刺置管,但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条件不同,彩超普及面受到各种因素限制,不能保证想用即用,需用即有。因此在没有彩超的情况下如何提高盲穿成功率有待进一步探索。
3.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颈内静脉用穿刺设备。
4.经检索,专利一,中国专利授权号201921073071.9,一种颈内静脉辅助穿刺装置,所述辅助装置包括支撑柱、针管和负压维持器;所述负压维持器包括长方形的壳体,壳体内部形成空腔,壳体底面设有镂空的网格板;所述壳体顶部中央设有与外部连通的气管,针管的针嘴连接气管并将壳体内部的空气抽出;所述壳体上表面还设有两个把手,两个把手分别位于气管的两侧;所述支撑柱长度可调,支撑柱活动固定于针管的活塞手柄和夹持手柄之间。本实用新型用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时,在皮肤表面吸附固定指引穿刺针穿刺颈内静脉,提高穿刺成功率,同时有助于减少并发症;
5.专利二,中国专利授权号201721109672.1,一种颈内静脉穿刺头部固定器,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底板四个角位置设置有螺旋脚垫,所述侧板上开设有一小孔;所述侧板靠近所述底板中央端旋转固定于所述底板上;所述侧板背部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端连接于所述底板的滑轨上,并能在所述滑轨上滑动或固定,所述滑轨上标示有角度值;所述侧板正面与所述底板之间连接有一布带。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颈内静脉穿刺头部固定器,通过将病人的头部固定到所述颈内静脉穿刺头部固定器,可以方便大夫进行静脉穿刺,提高穿刺成功率;通过在侧板上开设一个小孔,用于放置病人的耳朵,增加了病人的舒适感;
6.专利三,中国专利授权号201721109672.1一种颈内静脉穿刺头部固定器
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201922448908.x,一种树鼩的颈内静脉留置血样采集装置,主要涉及树鼩实验采血技术领域。包括穿刺针、留置采血软管和留置盒;所述穿刺针包括可拆离部和针柄;所述可拆离部包括可拆离的两个针体部、可拆离的两个针体固定壳;所述留置盒包括座体、管体压持固定胶塞、卡座、密封塞和保护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一次血管穿刺就可用于多次采血,适用于连续采血或分时间段留置采血,并且固定效果好,不易
脱落,树鼩颈部的运动不会影响到留置在颈内静脉内的留置采血软管,留置在颈内静脉内的留置采血软管不会对静脉血管壁产生损伤;同时,留置采血装置还能用于给药。


技术实现要素:

8.(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9.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颈内静脉用穿刺设备,解决了现有装置静脉穿刺成功率有待提升的问题。
10.(二)技术方案
11.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颈内静脉用穿刺设备,包括穿刺留置针筒和输液港,所述输液港通过导管与患者皮肤层内的血管相连通,所述输液港为闭合输液装置,且输液港完全植入在人体皮肤层内,所述穿刺留置针筒的内侧装配有承接柱,所述穿刺留置针筒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穿刺针头,且穿刺留置针筒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置管通道,所述穿刺留置针筒穿刺时搭配valsalva动作进行相应工作,所述穿刺留置针筒与患者颈部穿刺点搭配工作,且交叉点设置在锁骨小切迹与乳突尖之间连线与平环软骨平面的交叉处。
12.优选的,所述穿刺留置针筒底部穿刺针头刺入皮肤约1.5~2.0cm,同时穿刺留置针筒处于垂直状态。
13.优选的,所述valsalva动作在深吸气后及和屏气状态下用力作呼气动作10~15s。
14.优选的,所述承接柱横截面为十字形,所述承接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穿刺留置针筒内壁紧密贴合的橡胶活塞,所述承接柱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拉柄,且拉柄上设置有压柄。
15.优选的,所述穿刺留置针筒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拉柄规格相适配的辅助圈柄。
16.优选的,所述输液植入港的表面设置有可反复穿刺的硅胶隔膜。
17.优选的,所述穿刺留置针筒与valsalva动作搭配所进行的穿刺动作不适于矮胖、颈短体型。
18.优选的,所述穿刺留置针筒在点进行穿刺操作时患者头部后仰且向左偏转45
°

19.(三)有益效果
20.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颈内静脉用穿刺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1.1、该颈内静脉用穿刺设备,通过与valsalva动作搭配,其中valsalva动作能够提高胸内压,进而提高右心房的压力,使进内静脉血液回流受限制,为穿刺做准备工作,而交叉点点位置的设置,正好为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重叠最少处,进而最大程度增加了该装置盲穿时的成功率,解决了现有装置静脉穿刺成功率有待提升的问题。
22.2、该颈内静脉用穿刺设备,穿刺前只需进行普通的valsalva动作,同时使患者头部后仰并向左偏转45
°
,即可配合穿刺留置针筒进行相应穿刺动作,操作难度较低,保证了该装置穿刺成功率。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发明内侧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发明皮肤层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发明输液植入港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发明颈部穿刺点的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穿刺置留针筒;2、穿刺针头;3、置管通道;4、辅助圈柄;5、承接柱;6、拉柄;7、压柄;8、橡胶活塞;9、输液植入港;10、导管;11、硅胶隔膜;a、锁骨小切迹;b、乳突尖;o、交叉点。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0.请参阅图1-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颈内静脉用穿刺设备,包括穿刺留置针筒1和输液港9,输液港9通过导管10与患者皮肤层内的血管相连通,输液港9为闭合输液装置,且输液港9完全植入在人体皮肤层内,穿刺留置针筒1的内侧装配有承接柱5,穿刺留置针筒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穿刺针头2,且穿刺留置针筒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置管通道3,穿刺留置针筒1穿刺时搭配valsalva动作进行相应工作,穿刺留置针筒1与患者颈部穿刺点0搭配工作,且交叉点o设置在锁骨小切迹a与乳突尖b之间连线与平环软骨平面的交叉处;
31.其中,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该颈内静脉用穿刺设备,通过与valsalva动作搭配,其中valsalva动作能够提高胸内压,进而提高右心房的压力,使进内静脉血液回流受限制,为穿刺做准备工作,而交叉点o点位置的设置,正好为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重叠最少处,进而最大程度增加了该装置盲穿时的成功率,解决了现有装置静脉穿刺成功率有待提升的问题;
32.此外,颈内静脉起始于颅底颈静脉孔后部,它的全长被覆盖在胸锁乳突肌之下,颈内静脉上部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内侧,中部位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前缘的下面、颈总动脉的前外方,在环状软骨平面与颈总动脉平行约占84.6%,重叠相对较少,在胸锁关节处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入上腔静脉,头后仰并向左偏转45
°
时,右侧颈内静脉静脉投影线的上端位于下颌角至乳突尖之间的中点内前侧(3.3
±
0.6)mm处,下端位于胸锁关节中点外侧(14.6
±
1.5)mm处,正好经锁骨内侧缘小切迹与锁骨下静脉汇合,因此将锁骨小切迹作为颈内静脉穿刺定位点有利于穿刺成功,并在临床中得到证实,从而保证了该装置穿刺时的成功率。
33.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穿刺留置针筒1底部穿刺针头2刺入皮肤约1.5~2.0cm,同时穿刺留置针筒1处于垂直状态;
34.其中,工作人员进行穿刺时手持穿刺留置针筒1和穿刺针头2约1.5~2.0cm位置,垂直刺入皮肤、皮下,再回抽到暗红色血液时,即考虑穿刺到了颈内静脉。
35.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补充说明的是,valsalva动作在深吸气后屏气状态下用力作呼气动作10~15s;
36.其中,valsalva动作已广泛用于稳定性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一线治疗。同时valsalva动作提高胸内压,进而提高右心房的压力,使颈内静脉血液回流受限,提高颈内静
脉充盈度。有研究报道,原理一致的改良valsalva动作可明显提高右侧颈内静脉的压力及充盈度,有利于提高颈内静脉穿刺成功率,目前尚无valsalva动作在输液港中应用的报道。
37.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承接柱5横截面为十字形,承接柱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穿刺留置针筒1内壁紧密贴合的橡胶活塞8,承接柱5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拉柄6,且拉柄6上设置有压柄7;
38.其中,承接柱5十字形的设置便于降低该装置整体重量同时也保证了该装置的稳定性,而橡胶活塞8的设置保证了该装置的密封效果。
39.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穿刺留置针筒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拉柄6规格相适配的辅助圈柄4。
40.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输液植入港9的表面设置有可反复穿刺的硅胶隔膜11;
41.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所述输液植入港9通过导管10与患者皮肤层内的血管相连通,导管10通过穿刺留置针筒1的外壁固定的置管通道3置入血管内;
42.其中,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内静脉用穿刺设备在穿刺操作完成后需取出。
43.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穿刺留置针筒1与valsalva动作搭配所进行的穿刺动作不适于矮胖、颈短体型。
44.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穿刺留置针筒1在0点进行穿刺操作时患者头部后仰且向左偏转45
°

45.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当需要进行穿刺时,先使患者头部后仰同时向左偏移45
°
,然后找寻到患者颈部锁骨小切迹a与乳突尖b之间连线与平环软骨平面的交叉点o点,并从交叉点o点进行穿刺,从而达到高效静脉穿刺的效果。
4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47.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